浮生难去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杜甫有诗言“浮生难去食”,他的诗中直接或间接涉及饮食的有400多首。
  本文对相关杜诗进行梳理,从横纵两个视角解读杜甫诗中的饮食。纵向上,以诗歌系年为切入点,结合杜甫的旅食生涯,探究饮食表达的深刻内涵。横向上,分析具体的饮食内容并进行分类归纳。通过分析杜甫的饮食题材诗,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杜甫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杜甫;饮食;旅食生涯;精神世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2
  在杜诗中,形形色色的饭食生动地描绘了诗圣的旅食生涯。这些诗从细节之处反映出杜甫的状态和心态,折射他的心灵苦旅。在横纵两个方面的探析中,我们可以以小见大,对杜甫的精神世界有进一步了解,对杜甫的心灵苦旅有更直观的感受。
  一、从系年来看杜甫的饮食相关诗篇
  1.“记一不识十”(712-735)
  有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十九岁开始漫游。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不多,也未涉及饮食题材。
  2.“快意八九年”(736-745)
  二十四岁的杜甫回到长安,科考不第,在长安寓居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诗人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平民生活有深入的认识。公元744年,杜甫与李白相遇了。他写下“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赠李白》)此时的杜甫见到朱门大户锦衣玉食,而自己食不果腹,内心颇为不满。
  3.“骑驴三四载”(745-749)
  在奸相李林甫的操纵下,“野无遗贤”的阴谋让再次参加科考的杜甫求仕无果。他失望沮丧,写下 “骑驴三四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青年时期的豪情,在到处碰壁后化为一腔牢骚愤激。在饮食方面出现了对“残杯与冷炙”的刻画。诗人以落魄的饮食体现当时状态之失意。
  4.“陵厉不飞翻”(749-752)
  40岁的杜甫穷困潦倒,还卧病在床,所幸有友人扶助。他在《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中写道“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兼求富豪且割鲜,密沽斗酒谐终宴。”此诗写赠饮,罗列香粳、冬菹、土酥、美酒来展现食物的美好。王倚“力致美肴膳”的深情厚谊让杜甫倍感温暖,病好了大半。这首诗也折射出杜甫当时的困顿愁苦。久久未尝饱餐的诗人,面对友人热情款待的美食,心情畅快又满怀感动。
  5.“东胡反未已”(752-758)
  时年乱世,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杜甫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755年,44岁的杜甫写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劝客驼蹄羹,爽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歌落脚饮食,展现贵族与平民生活的巨大落差,讥讽王公贵人穷奢极欲。字里行间尽是心中的愤怒呼喊。在这霍乱期间,友人的帮助对潦倒的杜甫来说,犹如雪中送炭。这一期间,饮食对诗人来说是珍贵的馈赠。他在757年写下《雨过苏端》:“也复可怜人,呼儿具梨枣。浊醪必在眼,尽醉摅怀抱。”苏端也是可怜人,仍倾情为杜甫提供“梨枣”“浊醪”等食物,物虽贱,情真切,让诗人感怀良久。
  6.“一岁四行役”(759-761)
  759年,杜甫携妻儿长途跋涉去成都。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经历了草堂幽居、间或出游、梓阆流寓、重返成都等曲折过程。但这对于一生飘零的杜甫而言,已是少有的岁月静好的时光。草堂期间,杜甫创作270多首诗,其中大量涉及饮食题材。
  开始田园生活的杜甫种蔬菜瓜果,還种药。“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过客相寻》)“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宾至》)无不生动地写出了此时杜甫安居的状态和闲适的心态。草堂偶尔有客来,诗人会倾其所有热情款待。数首饮食题材诗萧淡婉丽,富有生活情趣,表现出诗人对当下安定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自足心态。
  “邻家送鱼鳖,问我数能来”(《春日江村五首》)“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野人送朱樱》)从饮食的相互馈赠,展现出杜甫和睦的邻里关系。他感怀亲友邻里的关爱,把恩情都写进诗篇中。例如,“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酬高使君相赠》)一诗,平淡诗句中饱含着作者的款款深情。
  尽管草堂相对安定,杜甫的生活依旧穷困潦倒。“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客至》)写出了杜甫的窘境。有心想要款待客人,无奈家徒四壁,只有陈酒招待。杜甫更在《百忧集行》中直接写道:“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如此看来,此期间一家人仍在忍饥挨饿,在饮食这方面未能饱足。
  7.“何地置老夫?”(762-770)
  这是杜甫人生最后一个阶段,诗中鲜有涉及饮食方面,多抒发政治感悟。770年4月,诗圣杜甫走完了一生。
  二、杜诗中饮食的具体内容及其分类
  杜诗中的饮食内容多种多样,精细佳肴有之,粗茶淡饭有之。现按饮食的具体内容稍事归纳,分成如下几个方面。
  一类是偶尔为之的陪宴中的佳肴。“鲜鲫音丝脍,香芹碧涧羹”(《游何将军山林》)呈现佳馔的做工精细;“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可见食材上等;“酒肉如山又一时”极言佳肴数量之多。杜甫在觥筹交错间,吃过银丝般的鲫鱼,可口的香芹羹,云子白的米饭……
  第二类是杜甫的主要食物——充饥粗粮。“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赠李白》)可以看出杜甫食物寡淡且供应不足。但诗人未曾对腥膻之食发出艳羡之词,反倒对粗食十分珍爱。“沉浮乱水玉,爱惜如芝草。落刃嚼冰雪,开怀慰枯槁”(《园人送瓜》)展现出诗人的惜食和满足。
  还有一类是诗人自给自足采摘种植的食物。他捡橡实。挖黄独,栽果树。《乾元中寓居同谷县》写道:“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在入蜀途中天寒地冻的山野里,他亲自挖黄独块茎以充饥。定居草堂后,杜甫更是过起农夫生活,种菜种药。“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有客》)典型地写出了杜甫的农夫心态,对食物一贯珍惜,对自己种的菜尤为重视。
  杜甫的饮食内容反映着他的人生状态。尽管时常堕入饥肠辘辘的逆境,杜甫仍相信着生活会有起色,在困顿中求食谋生。
  三、探析杜诗中饮食在表情达意上的深刻涵义
  从饮食内容的不同表达,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广阔的精神世界。
  旅食京华的岁月,杜甫饱尝“残杯与冷炙”的无奈,不禁发出“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的感叹。在安史之乱时,食物更加匮乏,拥有食物对杜甫来说是莫大的馈赠。诗人深知食物之珍贵,友人援助时,他满怀感激。看似平淡的诗句中无不流露出杜甫对亲友邻里的谢意,对奢侈贵族的痛恨,对人情冷暖的感悟。
  随着时局动乱,杜甫入世加深,愈加体悟黎民的苦难,有了心系天下的胸怀。逆境中的杜甫不失气节,关怀百姓。他自己食不果腹,仍不忘“浮瓜供老病,裂饼尝所爱”(《信行远修水筒》)。
  草堂定居期间的诗中,日常饮食的笔墨更多。杜甫赞美“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复新”(《茅屋检校收稻》)。他有多爱白米饭?从《示侄佐》可见一斑。杜甫委婉地催着侄儿送米来,问侄儿:答应送给我的稻米怎么还没有送来?是想舂得更细一些再送来吧。此处的诗人坦率地表达对粗饭的喜爱和满足,体现了他饱尝世态炎凉后闲适自足的心态。在这样的诗作中,杜甫的真性情毕露。他像个顽童一样“贪吃”。杜甫的“贪吃”并非物欲上的贪念,而是饱受饥饿之苦的人对食物的珍爱。总而言之,杜甫对饮食的态度是珍之爱之,受之赠之,以“情”字为主导。尽管极度渴望食物,诗人在不富足的情况下仍坚守气节,不失身份,不失兼济天下的胸怀。
  如此看来,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苦多乐少。但在儒家“君子固穷”思想的感染下,诗人在匮乏生活中坚守志节并且甘之如饴。通过饮食题材诗歌,我们对真性情的杜甫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诗中展现他对饮食的珍爱,折射出他和亲友邻里的深情厚谊,也折射出他心系黎民苍生的广阔胸襟。
  参考文献:
  [1]杜甫.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M]. 上海古籍出版社, 洪业, 2011
  [2]杜诗镜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杨伦笺注, 1980.
  [3]杜甫饮食题材诗歌研究[J]. 岳海姗.
  [4]陈芳.杜甫与吃饭[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75-78.
其他文献
摘 要:安部公房是日本当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受到了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本文从共同体的视角切入,展示了《魔法的粉笔》一文荒诞的表层话语下深层的叙事内涵和独特的叙事手法。通过对文本的解读,领会安部文学世界的独特魅力,更准确的把握安部文学中的存在主题。  关键词:个人;社会共同体;新秩序;异化;存在;希望  作者简介:康娇,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
摘 要:受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濡染、蓬勃市民文化意识的关照,我们所熟知的种种历史文人名士在冯梦龙构建的《三言》这个世俗文化家园中又重焕新生,以其平民化、多情化、娱乐化的一面演绎缤纷缭乱的生活百态,他们往往打破传统士人的角色规范,或是“以才抗位”、“以情抗礼”,每出于名教之外,向儒家正统生存模式发出挑战;或是以真率对抗矫饰、用谐谑冲击板正,完成以俗为雅、雅俗共融的世人审美期待。同为士林阶层,这些历史文
齐齐哈尔首届话剧节的“重头戏”一一《风刮卜奎》闪亮艺术剧院大剧场,长风当歌,唱尽卜奎风流!  乙亥夏日,话剧节荟萃东北三省精品大戏,一台台艺术盛宴流光溢彩、搅热鹤城。  话剧节过半,《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特邀编辑濤声采访了本届话剧节发起人一一中国话剧协会东北大区主席、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齐齐哈尔市话剧团团长、《风刮卜奎》主演、戏剧家艾平女士,谈戏说剧话人生。  小荷尖尖  1963年,艾平出生在
摘 要:关于是否具有“普世价值”这个话题,并不是现在才流行起来的热门话题,它早已存在并受到广泛关注,只不过在每个阶段其所表现的方式不一样亦或名称没有统一称为“普世价值”罢了。针对于这个话题的探讨,首先要从词源学意义上给予疏证,再者要值得考虑的是我们所谓的“普世价值”何以可能存在,且存在的方式又是如何。  关键词:普世价值;普适;普遍;特殊;儒家文化  作者简介:王璐,西安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摘 要:张爱玲的《色·戒》前后经过大约三十年时间的修改才终于面世,电影《色·戒》与张爱玲的小说相比,不同环境、时代下的不同解读;不同的故事内容细节的处理;对色和戒理解的不同内涵,都构成了电影和小说的隐形差异。  关键词:《色·戒》;张爱玲;李安  作者简介:田慧(1995.2-),女,汉,内蒙古太仆寺旗人,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众所周知日语具有暧昧性这一特点。由于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很强,因此他们与人交流时,通常使用一些具有暧昧性的语言,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本文通过『?』和『?』在日常会话中的表达,来分析日语的暧昧性。通过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学习日语,理解日本人的说话习惯,更深刻的了解日本文化。  关键词:日语;暧昧语;日本文化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这是大家对我的认可和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刘艳芹说。2019年5月,刘艳芹接过了全球冰企鹅鸡西分会主席的职务。维护商户合法权益,关爱帮扶社会贫困弱势群体……短短几个月,她为冰企鹅会员企业所付出的辛劳,得到了商户们的交口夸赞!忙碌的背后,是艰辛的努力。刘艳芹的奋斗故事是一篇篇无私奉献的动人华章。  历经坎坷成就人生赢家  在创业之初,刘艳芹经历了从“铁饭碗”时代,到下岗自主创业的艰辛历程。从最
摘 要:《认真的重要性》是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经典名著。王尔德在文学上属于美学主义流派,秉持“为艺术而艺术”的信念。而《认真的重要性》正是“美学主义”的代表作。《认真的重要性》的文体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上流社会为核心,机智幽默,妙语连珠和不切实际。而这种独特的文体风格的形成则与王尔德的写作技巧密不可分,也就是对于妙语、双关、警句和合作原则的娴熟掌控。本文重点分析警句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JGY017。  摘 要:杨仕芳的叙事灵活多变,其小说《望川》获得2016年《民族文学》年度小说奖。忧郁的诗意叙事、忧郁的行文气质和耐人寻味的哲思赋予了《望川》独特的叙事风格。  关键词:忧郁;叙事;《望川》  作者简介:陆梅华(1984-),女,广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
摘 要:罗兰·巴特在《作者之死》中提出在阐释文本时,作者的作用不再重要。此观点的出现颠覆了以作者为批评中心的传统文学话语体系,使得二十世纪的文学研究开始关注文本,强调读者。而如何看待作者的主体性是当前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作者之死》进行梳理,提出不能将作者与读者置于二元对立中,在文本阐释时,作者的主体性不容否认,而读者的作用也不能夸大。  关键词:罗兰·巴特;作者;读者  作者简介: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