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的必要性与困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359795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2010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发布《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从2010年起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等多个场合讲话中也强调“要重视提高文化软实力,强调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本质上是在这样的大的背景之下,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讲话精神,由上而下推动的旨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的一种举措。
  一、高中阶段“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提升人文素养的需求。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试图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运用诵读、书写、讲解的方式,理解经典的内容,品味经典的语言,体悟经典的内涵与意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语言文化素质、审美水平。这些也正是并且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能够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中华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中最灿烂、最深厚、最丰富、最具活力的一部分,诵写讲各类活动的长期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感悟能力,体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其次,这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成长的需求。
  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中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在思想、行为上易受校园文化潜在的同化。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实现中华经典与现代教育的连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优越的成长环境,能够在文化熏陶甚至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对学生产生向上向好的影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同时,这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高中阶段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的困境
  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在高中阶段要想能有效并可持续地开展这个行动,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其一,机制欠缺,保障不够。行动是至上而下推行的,到地方、到学校再到教师个人,理念可能好接受,但落实到具体的活动、具体的做法需要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他们才是真正的参与者和受众。一线教师往往觉得“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具体的活动需要学校组织安排、场地设备、道具经费的保障,这些都是一线教师和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和提供的。有些地区和学校条件有限,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其二,理念陈旧,缺乏民意基础。高中这个特殊阶段决定了学生、家长、学校都非常看重分数,因为关系到学生的高考和学校的生存;同时,高中阶段也确实课业繁重。在有些地区和学校,长期以来,理念和风气都未能很好地转变,缺乏民意基础,社会舆论支持度并不高。作为中华经典教育相关学科的语文本身是被边缘化的。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势必会和其他科目争夺时间,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家长甚至学校层面的意愿。
  其三,急功近利,形式主义。中华经典教育应该是一个长期浸染的过程,理应渗透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和校园文化日常建设之中。而各类形式的热闹的活动其实本应是推进和影响的一种手段,只能作为阶段性展示或总结汇报的一种形式。中华经典教育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的本质是日常。但是现实是“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常被急功近利地要求轰轰烈烈的做活动出成果。失去了日常的活水之源,怎能指望有效持续的“流之远”,最终可能流于形式主义的怪圈。
  其四,教师相关培训滞后,相关资源缺乏,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的理念和对“行动”理解是不一致的,这就需要及时进行相关培训和交流,但实际上相对滞后;而且由于地区差异,各类资源是不均衡的,其中包括培训资源,也包括教学资源。一部分地区就相对匮乏。培训交流的滞后和资源的匮乏,不可避免导致的后果是交流与碰撞的缺失。交流与碰撞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
  三、结语
  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的需求是迫切的,但遭遇的困境也是很现实的。这需要我们从思想上做到真正的转变,从学校乃至地区层面建立长效机制,将中华经典教育渗透进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日常之中,并辅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落到实处;需要我们始终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为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凝聚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提升国家的文化自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天昏暗暗的,雨却怎么也滴不下来,闷热的空气压得人透不过气,一条幽静小巷被蒙上了一层灰色薄纱。  我独自呆坐在小区旁边一块长着青苔、历经沧桑的石头上,手中紧握着一张考卷。上面大红色的分数刺痛了我的眼,顺着脸頰流下的泪滴在那秀逸的蓝色字迹上,渲染出一朵朵忧伤之花。从未考得如此差,我一时接受不了。  忽然,我眼前一黑,有人来了?抬头一看,啊,不好!是老妈,我大吃一惊,下意识地想要把那张糟糕的试卷往身后藏
期刊
夕阳渲染了整片天空像蒙上了一层金色薄纱,种满柳树的那条熟悉的乡村小路在记忆中渐渐晕开,微风把云揉起夹带着些许柳絮肆意飞扬,有两个身影站在树下……  ——题记  犹记小时候回忆的深处,有一双大手牵着我走在这条乡村小路上。那双大手的主人是我的姥爷,他把我的手握住,手上的薄茧总是弄得我痒痒的,情不自禁地咯咯大笑。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透彻撒满小路,回荡在路的兩旁久久未散。姥爷高大的身躯将我遮挡得严严实实,在
期刊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
期刊
滴答滴答时间的脚步声,在我心中不停地回响着,仿佛一个散步的老人,有条不紊,慢慢悠悠,连眼神都透露出漫不经心的懒散。而我坐在椅子上,手上的笔飞快地从卷子上划过,一丝也不敢松懈。今天我在考的一场数学考试,为我与时间与数字的竞争拉开了序幕。  我的数学成绩一点儿都不稳定,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刺激极了。这次考之前,我向妈妈保证数学一定要上110分。妈妈却笑笑说:“得了吧,上次你就是这样保证的,不也没
期刊
一、有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在方法选择上存在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手段枯燥,主要是由教师讲解、示范,体育技术动作讲究力与美的结合,而体育教师受身体条件、业务水平、场地器材等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大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反应,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国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
期刊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开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题记  从小到大,夸我长得漂亮的人,是少之又少。就连“可爱”这样的字眼,都不会出现在我的身上。或许是因为我性格大大咧咧,不懂矜持;又或许是因为我这样的外貌,很难让别人联想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形象。我想,若不是留着长发,走在大街上一定会被别人当作是男生!正是因为我这副模样,让我曾经深深苦恼,忧伤过许久。  小时候,我从未在乎过自
期刊
在新一轮高中课改中,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凝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传统文言经典篇目在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大,但对于教材的深入利用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如果能科学地確定教学拓展的方向,挖掘教材,就有可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获得思维的发展。围绕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拓展:  一
期刊
星星感恩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闪耀;鲜花感恩绿叶,因为绿叶让它娇艳;大地感恩雨露,因为雨露让它充满生机。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恩使自己成长,感恩让生活更美好,感恩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17世纪初,到达美洲的移民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移民为感谢上帝和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创立了感恩节,感恩他人带来的帮助
期刊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整体学习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快速地从小学简单直白的学习角色脱出,转而进入初中灵活多变学习阶段,为后续的高中课程打下基础。如何带领学生顺利进行过渡适应初中语文学习,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面临的一项挑战。采取问题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有效性,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前预习的有效应用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们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东西多两倍,甚至多四至五倍。如果我们真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中醒来,成为青少年的挚友吧!”  的确如此,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两个学期的阅读材料选择与运用的实践与研究,回顾研究路上,我和学生们让书籍渐渐从沉睡中醒来,也收获了一路的风景。我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