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说话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ji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雄酣豪迈、恢宏恣肆;花鸟,典雅清丽、灵趣盎然;人物,迁想妙得、神形兼备;书法,风格多变、韵致笔下;油画,澄澈清雅、空灵洒脱……每每品鉴徐墨然先生异彩多样的作品,总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怦然心动,意犹未尽之感。书画双料,国画山水、花鸟、人物,油画、瓷画皆擅,诗、书、画、印兼工,艺术理论也有所建树。不仅惊叹于墨然先生的艺术全才,更读到了他那才华横溢的艺术睿智,卓尔不群的艺术灵感……其在当代中国画坛可谓独树一帜。
  徐墨然先生师承林散之、魏紫熙、陈大羽、喻继高、尉天池等艺术大师。先师林散之,穷其一生追求笔墨运用的自然天趣,曾循循善诱教导徐先生“笔墨源于自然,又要出于自然”“墨法先生要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故为先生取名“墨然”。墨然先生庆幸得到了诸多大师级老师的耳提面命,他承师心、采众长、融贯通,并谨记了老师们的教诲,秉奉“心游文府,学养才源深;人格修为,胸襟才超旷;广取博采,技艺才精湛”之道。在书画艺术,这个没有终点的探索之旅上,他虔诚敬畏,数十年如一日,以近乎“苦行僧”的方式,寻寻觅觅、孜孜不倦地探寻艺术之密码,锲而不舍地期待着自我的挪移乾坤。
  人品、学养、才情、技艺四者具备,才可谓艺术大家。徐墨然先生认为:艺术的至高境界是“雅俗共赏”。优秀的艺术家应该“知天文,懂地理,晓民俗,明仁和”;时代在变,承载艺术的手段在变,但中国书画的根基——“儒、释、道”传统文化不能丢失,“书卷气”的意蕴要浸润于作品中。书法是徐墨然先生艺术园中的一朵小花。他精通正、草、隶、篆、行,故其书法作品,风格多变,韵致笔下生成,豪气字外显现。沈鹏大师评其书法“笔墨功力、情趣具佳;大小布局疏密随意;特别是行书的神、气、血、肉、骨的表现,洒脱自然,体现了林散之先师为其取‘墨然’之本意。”墨然先生的人物画线条酣畅,人景并茂;以形写神、神形兼备,追求“迁想妙得”之意象。刘文西评其作品是“重振中国人物画的希望”。
  徐墨然先生的工笔花鸟传承了陈之佛先生以及老师喻继高先生的“艳而不俗,淡而不枯”明快纯净的风格,曲高和众、意蕴悠长。写意花鸟画吸取了先辈徐渭的“以书如画,纵情挥洒,迹简意远,超然象外”的艺术风格。作品典雅清丽不流于媚俗,灵趣逸然又富于真情实感,“鲜活”之神韵跃然画面。徐墨然先生笔下的山水,既有南派山水的舒展空灵、灵秀意韵,又有北派山水的刚猛豪放、雄浑气势,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有机融合,形成了墨然山水“南韵北骨,飘逸雄浑”的独特风格。他还擅长以变幻的墨法,让“气”在画中运行,以流动的气韵,磅礴的气势,绘写出万里江山,使山水有了生命的气场和能量。魏紫熙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评论他的山水作品:“笔墨凝重质朴,章法灵活,苍秀齐出,刚柔相济,雅俗共赏,如身临其境,既传统又更现代,画风多变而显得异常新颖。”
  徐墨然先生的油画作品,表现手段多样,风格各异,但总的基调是追求理性和唯美,永恒与宁静,倾向于性灵与心象的流淌。他擅于从中国画的精髓中汲取创造力,撷取国画之技法,自觉地将“气韵”转化为油彩的笔触,凸显中西交融澄澈清雅、空灵洒脱之美,从写意、造境和心性的角度体现出东方油画的独特面貌。
  从其一山一水、一泓一咏、一姿一韵,每一幅作品中都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生命的勃勃灵动,传递出生活的感悟、哲理。在过于追求个性化艺术,“先锋”“前卫”艺术的当下,墨然先生始终以“无为而又有为”的态度,我情我愫,真诚地将雅俗共赏的作品奉献于大众,体现出他“为大众”的艺术思想。在艺术道路上不断精进的同时,墨然先生始终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他画出了《中国的钓鱼岛》等具有使命感的作品。为汶川赈灾,他捐献的一幅《爱心无价——与死神赛跑》人物画,由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拍卖,被北京中信集团以122.8万元竞得,全款捐献灾区,受到中华慈善总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嘉奖。采风期间,还不忘到县、镇敬老院赠作品、钱物以及水果等营养品,看望孤寡老人。为人、为艺,唯德、唯品,仁者之怀,旷达之心,脱茧化蝶,冶炉自铸,铺就了他画艺广博而卓然独立的斐然成就。
  绘画切入的角度、思想的深度、视域的广度是综合评价书画家的绘画艺术成就之三维度。墨然先生多年来潜心体察山水画的博大和精深,将自然山川的悟化形诸于笔端,创新出一种新的山水皴法——鹰羽皴。皴法可以说是山水画艺术的生命,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地位。从五代荆浩的“斧劈皴”、董源的“披麻皴”,到宋代范宽的“雨点皴”、郭熙的“卷云皴”、马远和夏圭的“大斧劈皴”等,至元代王蒙的“解索皴”、倪瓒的“折带皴”以及现代的傅抱石的“抱石皴”…… 他们都是以独创的皴法,确立了在书画界的高度。故,董其昌曾云:“凡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墨然先生的“鹰羽皴”法,从绘写雄鹰的羽毛幻化而来,重意而略象,重神而略形,线条似疏而实,似松而紧,简率秀雅中蕴含着浑厚韵致,表现出的山石既富有质感和厚重感之形式美,又呈现出波动、活泼、流畅和升腾韵律之线条美,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江南山水的“淡墨轻岚”。“鹰羽皴”法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语言,拓展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领域,是他对中国美术的一大贡献。
  徐墨然先生认为:从外在表现而言,画就是造化之于我,画就是个性的艺术化显现。从内在表达而言,画是绘者内心世界的丰富变化,是其思想之变。思想有多远,其绘画之路才可能走多远;思想有多深,其绘画成就才可能有多高。故,墨然先生在艺术实践的同时,重视自身的理论修养,研习画史、画论,将日常读书作画、观看展览或向前辈请益的所感所悟,以笔记的形式汇而成册,以超然之心去溯本求源,从前辈大家的艺术宝库中取用,于是有了《大师导悟——徐墨然咸集》一书。正因为“鹰羽皴”法的独创性,及对中国美术的贡献,徐墨然先生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江苏历史文化名人,其艺术足迹及代表作品被江苏省档案馆典藏于历史名人库,编入历史名人全宗,永载江苏名人史册。
  人生如画,画如人生。墨然先生“笔墨春秋五十载,砥砺奋进无懈怠”,淡定从容、躬首前哲,一直“沉潜”,所谓“沉”就是厚重的积淀,“潜”深藏不露,安心在不为人知的基层中发展,使人生的阅历、知识的积累、人格的修养由内而化,厚积薄发,作品已逐渐炉火纯青,是有独特风格,乃靠实力说话的一代书画大家。
  “走中國之路、走生活之路。”几十年来,徐墨然先生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肩负起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以笔墨生命支撑起时代精神的脊梁,奏出了中国之梦的最强音。刘文西大师观其画展曾评价说:“笔墨精到,扬今博古,各技法全面发展,让我们看到中国美术的光辉前景。”
  徐墨然
  1979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文联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世界美术家协会顾问(加拿大),中国文化部国际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鹰羽皴法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楹联学会委员,国家画院浦江创作基地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侨联理事,江西陶瓷大学客座教授。
  徐墨然教授是一位国画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书法、瓷画、油画皆善,诗书篆刻多工,画艺广博,理论精湛,全面而多能的实力派书画家。出版多部专业研究型画册《中国绘画大师经典系列丛书》《中国文化传承人物》和理论大型专著《山水画——鹰羽皴法》《书法篆刻二百问》《大师导悟》等著作,奠定了在当今书画领域里的高度。由此被省政府命名为江苏书画历史名人,其艺术足迹典藏于省档案馆之历史名人档案库,编入历史名人全宗。
  目前,最高级别收藏为油画习主席像由李肇星转彭丽媛收藏,并转荐国家正式对外使用;最高艺术成就为中国山水画研创《鹰羽皴法》将由国家画院编辑教材。最高拍价纪录为人物画“爱心无价”四平尺由中国美协组稿,嘉德拍卖,中信集团以122.8万元竞得,并全部捐送汶川震区;最快拍卖纪录为花鸟画四十一幅由东方卫视之东方购物收藏频道于2014年2月25日20时始,半小时全部售罄。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无数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可以有效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部门意识到了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旨在提高我国基层文物保护的工作质量,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文物保护
期刊
摘要: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与手段,讲解员作为文物内涵的解说者,是文物和参观者联系的重要纽带。这就给讲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保证讲解的准确性,还要根据文物特点,应用极具艺术性和创新的方式进行讲解,激发参观者兴趣,提升讲解效率。  关键词:文物讲解;艺术性;策略;博物馆工作  作为人类文明档案的收集场所,博物馆已经不再只是大众视线之外的特殊文化现象,而是渐渐成为大众
期刊
摘要:晋祠博物馆为遗址性博物馆,由于其展品的特殊性,在表现形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利用多媒体技术,不断扩大博物馆的功能范围,提高其社会化、公众化的效率,使博物馆的参观者有不同的选择,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晋祠。我们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充分挖掘晋祠博物馆展示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独特性,结合多种展览方式,为晋祠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关键词:晋祠博物馆;多媒体;信息;展示  博物馆以收藏、展示和研究自然与
期刊
摘要: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传承基地,同时也是肩负着文物保管与价值挖掘责任的重要部门。但是传统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将自身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当前的陈列布展设计模式给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思考角度。  關键词:博物馆;陈列布展;设计;工作创新  在进行博物馆陈列布展设计过程当中,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针对博物馆的功能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探索博物馆陈列布展设计的优势,让更多
期刊
期刊
摘要:太行山文书自2013年被发掘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太行山文书作为华北地区的民间文献,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其作为新兴的民间文献,目前已经被整理汇编出部分研究成果。但当前太行山文书在整理编研方面出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高等人才稀缺等情况,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太行山文书的开发利用,在发掘整理方面需要培养相关人才、加强数字化的应用等。  关键词:太行山
期刊
摘要: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中,“示”部甲骨文数量较多,“示”部大多与祭祀有关,由此可见商周时期中国祭祀文化的兴盛。本文以“示”部甲骨文的字形、字意以及引申含义为例进行分析,论述“示”部甲骨文与商周祭祀文化的关系,同时阐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示”部甲骨文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示”部;甲骨文;祭祀文化;大学语文  2020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國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习
期刊
摘要:蚕桑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之一,其通过丝绸之路,更是在整个世界文明之林大放光彩。蚕桑文化纵横中华五千年,早已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历史中作出了无数的贡献。但随着近年来蚕桑传统产业的衰落,如何攻坚克难、突破重围、找到传承途径,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嘉兴的蚕桑文化为例,探讨了将其更好地发展下去的新途径。  关键词:蚕桑文化;非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保护中华民族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江南蓝印花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需要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对旅游业的开发创新,以一种新的形式让蓝印花布进入大众的视野,为人们所知。让人们在旅游中,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创新;蓝印花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是我国文化发展中的
期刊
摘要:孙过庭和贺知章都是唐代小草艺术的代表人物,孙过庭的《书谱》是书法史上罕见的书文并茂的作品,在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两个方面都为后世立下标杆。贺知章在当时是与张旭齐名的书法家,如今他的书法真迹仅存《孝经》,且两幅作品风格较为相似。本文对《书谱》和《孝经》进行技法上的比较,以增进对小草艺术的认知程度,并希望对自己的认知和实践有帮助。  关键词:孙过庭;《书谱》;贺知章;《孝经》  孙过庭,名虔礼,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