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溟:物与活性:一辆受伤的小汽车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3月9日王大宙个展在上海美术馆的举办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中“生物艺术”这样一个话题的被重提,这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就开始的上海艺术家的新思考再次被纳入到了展览和学术研讨的领域。由王大宙的个展而带动的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的生物艺术工作坊的设立又使“生物艺术”这个领域在学院间开始了跨学科。
  李山、张平杰和王大宙,我们不妨把他们看成是领先将艺术的目光聚焦在生物艺术这个领域的上海艺术家,他们最初在美国开始了这项计划,并往返于美国与上海之间创作和展览。他们彼此或合作或分开独立工作,1998年李山开始了《阅读》这件“生物艺术”方案的实施,2007年,李山与张平杰在上海举办的《南瓜计划》的展览是得到了科学家技术支持的生物艺术的一个成果。现在,王大宙以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双重身份,从工业设计领域介入生物艺术的创作,又进一步拓展了生物艺术自身的范围。
  《auto-clinic/王大宙生物艺术展》——这是一个王大宙自己命名的展览,占了上海美术馆一楼的全部,它集装置、影像、行为及绘画于一体。展厅中间是一辆受伤而破旧的小汽车,车内放着医院手术台上动手术的影像。病床和染有血迹的现成品放置在展厅,手绘的各种各样的变形的小汽车油画挂在展墙上。当然还有穿着医护人员的衣服的扮演者走动在展览中。所有的这些都使得王大宙的这件作品加重了病中小汽车这个物体视觉,而展开的是王大宙对生物与设计的思考。
  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艺术的“物”与生物艺术的“物”之间的关系,并重新回顾一下艺术史,“物”在20世纪60年代已形成为一种艺术的关键词,当然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将艺术从文学和日常叙事的模式中摆脱出来后直接将物视为一种视觉的行动,“物”所具有的形式关系是这种艺术所主张的内容。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种新的艺术理论已经成熟,那是直接将“物”作为艺术,彼德·比格尔的《前卫艺术理论》意味着杜尚的小便器真正作为一件伟大的作品《泉》而存在,之后,“物”与语境之间的意义指涉成为当代艺术的语言方式,杜尚的物——小便器——在美术馆展出,是为了反美术馆、反艺术市场,反“物”的固有属性,而让“物”通过各种语境产生出新的意义是这种艺术所要从事的工作,这就有了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此物不是此物所指,而是此物与它物之间的差异关系和各种可能性。由此我们获得了解读当代艺术的立足点,它使“物”的艺术发展了起来并最终形成了当代艺术的语言——现成品。
  生物艺术——我们现在暂时先这样称呼,也许以后会改变说法,或者直接称呼它为艺术——都是与“物”这一关键词有关,但又开始了“物”的新的艺术解释系统,即:它并不是探讨“物”与它物在一起时的外部语义,就像我们现在称为的当代艺术那样,哪怕是波依斯在卡塞尔文献展上种七千棵橡树这一行为,虽与生物有关,但还是以树这一物来说绿色环保的问题。如果我们用这种当代艺术的习惯来观看王大宙的展览,也很容易将他的作品引向 “汽车时代的城市问题”那种人文主义的批判之中,但王大宙的展览改变了这样一种观看艺术的方式,他从“物”向外部的意义伸展转到了“物”内部的再塑造,他把任何的物——这时是小汽车——并不看成是一个简单的物,而是看成一个生命体,这时的“物”不再是被人使用的东西,而是与人之间的对话,并且是彼此间生命体的依赖关系,而这种“活性”使“物”的艺术从此在生物学意义上注入了新的思维。也就是说,作为艺术种类的“生物艺术”,当然它的背景是生物科学的发达。克隆技术,转基因,基因合成生物都直接是“生物艺术”形成的条件,也使这种艺术成为了生命样式,而生物艺术之后,想象生物现象及生物间的关系更成为了艺术创作的母题,我们不妨说,《auto-clinic/王大宙生物艺术展》是在促进这样一种艺术母题的生成。
其他文献
前些日子整理办公室书籍时,发现诸多印刷精良的拍卖图录我竟不及扫一眼便已然过期,细数不下百本,若作废品卖掉颇为可惜,留下又没时间看还占地,后来索性捐给了栗宪庭图书馆,才得以图个慰藉。  我自认不是怠惰之人,更何况拍卖于我是挣钱的营生。奈何近年的拍卖行胜于雨后春笋,稍不留意便能冒出数十上百家来,纵使赐我一目十行的火眼金睛,也实难博览群“录”。诸多好友因此打趣说,若把每年收到的图录卖作废品,估计也够个人
期刊
李山实在很不像一个著名当代艺术家。  他没有正儿八经的大型工作室,也很少出现在画展、艺博会等大腕云集的开幕现场;他不太和收藏家、批评家搭讪,也不会品评红酒或摆弄茶具;他不懂运用媒体推广自己,更和时尚扯不上关系。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参与和见证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在创作和思潮上高歌猛进的十多年,也成为近十年当代艺术市场大起大落中一面稳定的旗帜。  他一辈子都在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在语言上的发展,尤其是在80年代中期,主要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影响。那个时候曾流行这么一句话,大意是说“我们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将西方一百年的现代主义风格统统过了一遍”。然而,中国的艺术家什么时候才能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西方的语汇进行表述呢?当时的艺术家很少考虑这个问题。  事实上,回顾80年代的发展,当代艺术主要形成了三个特点:一个是我们在接纳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
期刊
王雁南,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董事总裁,一位高贵典雅的成功女性,一位最懂嘉德甚至最能体现嘉德品质的代表人物。20年前的1993年,作为创始人之一,担任了嘉德拍卖的副总经理;三年后的1996年,王雁南开始担任总经理并继续带领中国嘉德走到今天,创下了中国嘉德的卓越品质和无数辉煌,但她却始终呈现出低调、亲和甚至略带神秘的气质。  王雁南其人  每每参加中国嘉德的预展和拍卖现场,都能从这位董事总裁身上
期刊
女人的情感世界特别丰富,触角敏锐,细腻柔美,具有诗性。女性的感觉往往大为超过男性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她们的思维也常可能在男性停止的地方开始延伸。正因为如此,所以女性艺术家有很多创作是男性艺术家不能企及的。  艺术与科学技术不同,在科学与技术领域,男人的思维比女性要有优越性,而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我一直认为女性不比男人差。至少是各有所长。  周国平说过在人类一切事业中,情感都是原动力,而理智则有时是
期刊
毫无疑问,全球艺术圈的关注眼光,在今年5月底,曾重重地投向了亚洲金融重镇香港。  香港艺博会(Art HK)被瑞士巴塞尔艺博会收购之后,今年首度以“香港巴塞尔艺博会”(Art Basel Hong Kong)的全新形象亮相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本次香港巴塞尔共有来自全球35个国家及地区的245家画廊参与,其中48家画廊为首次参展。在为期5天的展出时间里,艺博会迎来了6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一个
期刊
京都真是个迷人的地方,令人百看不厌。  6月初,在明明杰夫的周围画廊,意外邂逅京都艺术家谷内薰的陶瓷作品展出,顿感眼睛一亮,于是给了我再去一次京都的理由。  这是我第三次京都之旅。第一次跟团旅行,雨中匆匆参观了京都的金阁寺、岚山和平安神宫,没有停歇就离开了。 第二次算是半自由行,特意借宿京都古色古香的民居,清水寺、银阁寺等处转了一圈,还走了附近有名的哲学小道。意外发现了白沙村庄,一处典型的日式美学
期刊
胡适手札拍出百万  匡时拍卖公司老总董国强有一种很强烈的民国文人情结,2010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出现一幅胡适手札,书写着胡适名句:“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因为太合董国强当时的心境,他便不顾一切地想要这件东西。结果,短短二十几个字,不到两平方尺,5万港元起拍,被董国强一路追杀,终于以122万港元举到手。  当时,所有的人都说买贵了,连董国强自己都说太贵,但得意之
期刊
“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有多长?一块富贵土烧制的紫砂壶,从土成陶不过一日之功。而一块石头,生于天地间,经亿万年的造化,及至由人间的雕刻家探寻出最佳妙的形状,当是幸事。石之幸,亦是人之幸。在这一个长夏,请体验石之清凉与壶之悠长。  偶然间,在收藏家兰涛先生的办公室里,见到数十件石壶,其中精美者,估价已达20万元人民币左右。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的一次拍卖。在朵云轩举办的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拍
期刊
许仰东:  著名地产媒体人,地产营销专家。中国房地产突出贡献专家。曾任中国第一个省市级日报《文汇报》“房地产世界”主编,出版三部地产著作。  说中国的房地产是男人的世界并不为过。无论怎样,王石、宋卫平、任志强三个男人都给中国房产历史留下了印记。王石是产业派,宋卫平是产品派,任志强是观点派。  我多次与同行聊起宋卫平,并不是宋卫平的绿城规模有多大,利润有多高,而是中国房地产如此规模扩张,与其匹配的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