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论针对现代语文教学提出了几个重要观点,它涉及学生的学习目标、语文课程内容以及语文知识,阐述了语文课程目标与语文课程内容之间的概念关系,并提出了基于语文课程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有效性分析相关要点。
【关键词】语文课程论;语文教学;课程目标;内容;有效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论思考和构建了语文教育的当下与未来,但当前,针对教学内容的教学研究与推进却困难重重,这主要是因为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是存在隐秘性的,教师必须明晰教材中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准确定位,进而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语文课程论指导下的语文学习目标论述
在语文课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出现,但它拥有不同的性质定义。比如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作为学习目标与内容,它应该具备两种教学情形:第一种就是基于某篇课文的某一听说读写知识要素,教师为学生设置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逐渐学会听、说、读、写的特定知识内容。例如教师为学生提出课题,要求学生写一段连贯的语句,它一方面代表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内容,一方面也是一个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而写一段句子这一行为则是明确的语文活动,上述语文教学行为可能无法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第二种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匹配于“语文阅读学习活动目标”的听、说、读、写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课程目标,引导他们展开特殊的语文活动学习过程。举例来说,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四大名著或其他优秀的课外读物,让他们通过某一选段文本来展开学习对话,基于课程目标来实现阅读实践学习过程。从这一教学过程设计可以看出,听、说、读、写应该被视为一种“教学行为”或“教学活动”,它通过某些课文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行为,并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凸显他们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明白教学规则和相关的学习内容、策略及目标。
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为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明确定位,基于语文课程论指导思想下的学习目标定位就要分为两次来展开。首先第一次定位要为学生进行阅读文章选文类型的确认。在语文课程论指导中就指出了要为学生选择不同性质的选文,例如“样本”“用件”“例文”“定篇”,根据这四点来为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阅读课文,优化研制教学内容,同时为语文阅读教学确立教学范畴,明确教学体系,把握教学方向。
其次的第二次定位则要以选文年核心价值为基准,通过课文教学价值来明确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基于多种教学价值来引导学生找到阅读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让课文内容更加具有统领性,同时凸显语文教学内容特征。如此教学,能够保证其过程的有效性与教学内容的集中深入,实现学生有关阅读知识内容的有效内化与迁移,对学生深度学习语文阅读文章非常有帮助。
二、語文课程论指导下的语文课程内容论述
在语文课程论指导下,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两大概念无法混淆,因为课程目标代表了所预期的课程学习结果,而课程内容则代表了课程目标的各种前提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例文来做到以点带面,明确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有机关系,阐述一种“共通的样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聚焦。比如在《维生素C的故事》这一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为学生理清教学内容脉络,找到文中描写哥伦布在面对怪病来临时自身内心的真实变化反应,包括文中所体现出的词语,教师与学生交流之后用板书形式表现出来,表达课程内容中一种越发沉重的情绪。第二,深入想想,帮助学生挑选一个节点,尝试让学生猜想哥伦布当时心里想说的话,感受哥伦布当时的心情。假设为学生设置一个一望无际的大海场景,心中充满烦心事,询问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希望他们能够与哥伦布一样感同身受。第三,要进行小结延伸,在本文中有四个词汇能够描述当时哥伦布的心情,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这四个词汇,并动笔写出当时哥伦布在全文的思想变化,写得越详细越好,希望通过课程内容讲解来帮助学生了解哥伦布这一人物的真实品质。
通过课程内容来实现课程目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客观的心理活动,那就是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体察到文中每一个角色的内心活动与隐性语言。换言之,整堂课程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各个角色的心情来作为学习主线,通过他们的内心变化来延伸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目标方面,该课程的目标相对集中,且具有一定连续性和弹性,基本达到了西方目标学家Anderson曾经所提出的“合适的目标”,对小学生的阅读拓展思维与想象力培养很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目标集中绝对不是将思维点集中于某一点上,而是希望以该教学内容为例来做到举一反三,体现教学过程的灵活有效性。
三、语文课程论指导下的语文知识论述
在语文课程论指导下就有“定篇”这一基本概念,它实质上指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承载课程内容的主要媒体之一,它不但承载了大量的语文知识,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在《珍珠鸟》这一课中,教师就为学生“定篇”,让学生通过珍珠鸟这一生物物种来定位文中所表达的“信赖”这一情感,基于此升华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领略该篇文章中语言的真实魅力。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有效、透彻地读懂文章中语言,一方面也希望为他们建立相对独立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做主动的阅读者。
四、总结
课程目标实质上就是预期的课程学习成果,它需要教师为学生来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再通过“定篇”来挖掘相关语文知识点,进而促进语文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质量。这就是基于语文课程指导论下的语文教学有效性体现。
参考文献
[1]曹丽秋.语文课程论指导下的教学有效性[J].教育,2014(12).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语文课程论;语文教学;课程目标;内容;有效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论思考和构建了语文教育的当下与未来,但当前,针对教学内容的教学研究与推进却困难重重,这主要是因为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是存在隐秘性的,教师必须明晰教材中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准确定位,进而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语文课程论指导下的语文学习目标论述
在语文课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出现,但它拥有不同的性质定义。比如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作为学习目标与内容,它应该具备两种教学情形:第一种就是基于某篇课文的某一听说读写知识要素,教师为学生设置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逐渐学会听、说、读、写的特定知识内容。例如教师为学生提出课题,要求学生写一段连贯的语句,它一方面代表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内容,一方面也是一个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而写一段句子这一行为则是明确的语文活动,上述语文教学行为可能无法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第二种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匹配于“语文阅读学习活动目标”的听、说、读、写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课程目标,引导他们展开特殊的语文活动学习过程。举例来说,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四大名著或其他优秀的课外读物,让他们通过某一选段文本来展开学习对话,基于课程目标来实现阅读实践学习过程。从这一教学过程设计可以看出,听、说、读、写应该被视为一种“教学行为”或“教学活动”,它通过某些课文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行为,并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凸显他们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明白教学规则和相关的学习内容、策略及目标。
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为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明确定位,基于语文课程论指导思想下的学习目标定位就要分为两次来展开。首先第一次定位要为学生进行阅读文章选文类型的确认。在语文课程论指导中就指出了要为学生选择不同性质的选文,例如“样本”“用件”“例文”“定篇”,根据这四点来为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阅读课文,优化研制教学内容,同时为语文阅读教学确立教学范畴,明确教学体系,把握教学方向。
其次的第二次定位则要以选文年核心价值为基准,通过课文教学价值来明确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基于多种教学价值来引导学生找到阅读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让课文内容更加具有统领性,同时凸显语文教学内容特征。如此教学,能够保证其过程的有效性与教学内容的集中深入,实现学生有关阅读知识内容的有效内化与迁移,对学生深度学习语文阅读文章非常有帮助。
二、語文课程论指导下的语文课程内容论述
在语文课程论指导下,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两大概念无法混淆,因为课程目标代表了所预期的课程学习结果,而课程内容则代表了课程目标的各种前提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例文来做到以点带面,明确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有机关系,阐述一种“共通的样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聚焦。比如在《维生素C的故事》这一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为学生理清教学内容脉络,找到文中描写哥伦布在面对怪病来临时自身内心的真实变化反应,包括文中所体现出的词语,教师与学生交流之后用板书形式表现出来,表达课程内容中一种越发沉重的情绪。第二,深入想想,帮助学生挑选一个节点,尝试让学生猜想哥伦布当时心里想说的话,感受哥伦布当时的心情。假设为学生设置一个一望无际的大海场景,心中充满烦心事,询问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希望他们能够与哥伦布一样感同身受。第三,要进行小结延伸,在本文中有四个词汇能够描述当时哥伦布的心情,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这四个词汇,并动笔写出当时哥伦布在全文的思想变化,写得越详细越好,希望通过课程内容讲解来帮助学生了解哥伦布这一人物的真实品质。
通过课程内容来实现课程目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客观的心理活动,那就是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体察到文中每一个角色的内心活动与隐性语言。换言之,整堂课程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各个角色的心情来作为学习主线,通过他们的内心变化来延伸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目标方面,该课程的目标相对集中,且具有一定连续性和弹性,基本达到了西方目标学家Anderson曾经所提出的“合适的目标”,对小学生的阅读拓展思维与想象力培养很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目标集中绝对不是将思维点集中于某一点上,而是希望以该教学内容为例来做到举一反三,体现教学过程的灵活有效性。
三、语文课程论指导下的语文知识论述
在语文课程论指导下就有“定篇”这一基本概念,它实质上指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承载课程内容的主要媒体之一,它不但承载了大量的语文知识,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在《珍珠鸟》这一课中,教师就为学生“定篇”,让学生通过珍珠鸟这一生物物种来定位文中所表达的“信赖”这一情感,基于此升华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领略该篇文章中语言的真实魅力。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有效、透彻地读懂文章中语言,一方面也希望为他们建立相对独立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做主动的阅读者。
四、总结
课程目标实质上就是预期的课程学习成果,它需要教师为学生来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再通过“定篇”来挖掘相关语文知识点,进而促进语文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质量。这就是基于语文课程指导论下的语文教学有效性体现。
参考文献
[1]曹丽秋.语文课程论指导下的教学有效性[J].教育,2014(12).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