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结合”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an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论结合是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自己通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做出一个客观合理公正的评价,但如何引导学生,这是广大教师都很头痛的问题。
  关键词:史论结合 课程标准 思辩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必须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实现史实与理论有机结合,在各个层面的历史考查中也应证着这一要求,所以说,史论结合是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再看我们接触的历史教科书,呈现的都是高度概括的结论性语言,凝练简洁,理论性强,而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也就是学生理解结论得以凭借的历史材料,基于版面等限制,很少出现在文本中,如果教学中一味向学生灌输结论,而不对其进行论证、说明,历史结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学生得来的结论只能是僵死的教条,而不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利器。
  下面结合我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如何做到史论结合:
  1、让图片不再寂寞——用图片启迪历史
  历史图片是凝固的历史,是后人窥视过往的窗口,作为一种文化的视觉文本,释放出来的历史真实性与细节魅力,是任何其他记录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如讲《经济大危机》一课,讲到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三个特点----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涉及范围广,这三句话语言凝练,需要教师采用翔实的资料来加深学生对这些特点的理解。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观看四幅图《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大危机时期穷人的棚户区》,认识经济危机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危害,让学生从饥民艰难生存、苦求工作、失业率巨高、生存环境恶劣等方面对“破坏性大”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可以说,直观形象的图片诠释了历史的真实。
  2、让文史切入教学——借文史丰满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对教材中及其外延的文字史料加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可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初步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如学习《伐无道,诛暴秦》一课,秦末年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对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我提供了系列史料,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得出原因,史料如下:
  (1)秦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饼。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2)“农民要把收货的三分之二交给政府”,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现象。
  (3)秦刑法规定:一人犯死罪,亲族都要处死,叫“族诛”;一家犯法,邻里都要受牵连,叫“连坐”;刑法中仅死刑就有腰斩、袅首、车裂等十多种。
  (4)出示《指鹿为马》图,了解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学生从历史材料中就能解析出秦末年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徭役重,赋税重,刑法严,统治残暴。
  3、让人物站出来说话——引言语论证历史
  处于特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是历史的最佳见证人,他们的言论往往成为我们获得有效信息的途径。在教学中,引用历史人物的语言来加以论证,更具有说服力。如《十月革命》讲到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时,我引用了斯大林同志在十月革命十周年所说的话:“安然剥削和安然压迫殖民地和依赖国的纪元,已经过去了。殖民地和依赖国里民族解放革命的纪元,这些国家中无产阶级觉醒的纪元,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起领导作用的纪元,已经到来了。”学生从斯大林的话中,理解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新”在何处。
  4、让事实开口说话——用真实佐证历史
  事实胜于雄辩,一切历史结论都必然建立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在解读结论时,史实无疑是最好的论证工具。如《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课中最后提到了二战的影响,“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学生很难理解,我举出以下事实来佐证:战后建立了联合国;许多受法西斯国家统治的国家如中国获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壮大起来了;在二战中为战胜法西斯而进行的新式武器的研究,在战后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 迅速发展……赋予了这些结论性语言丰厚的内涵,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5、让视频走进课堂——还真相再现历史
  视频资料集声、色等动感元素为一体,以其形象直观的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成为教师经常引入课堂教学的“常客”,它的最大功效在于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让学生比较真实地感受当时的情景。如讲《红军不怕远征难》,为了让学生比较真实地感受当时的情景,我在课堂上播放了《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等视频,学生看到了红军在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飞渡天险,感受到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从荒无人烟,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红军在泥泞草地上乐观行军的情景中,更深刻地理解了红军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使得长征精神在他们的头脑中变的有血有肉,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式说教。又如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为了让学生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构成的爱国情感,我播放了《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学生观看时屏气凝神,观看后积极发言交流感悟:“我看到海陆空三军手拖红旗,以矫健的步伐去升旗时,好激动,这一刻终于到来了。”“我听到接管部队说,你们可以下岗了,我们上岗,这句话太给力了,我们的部队在英国占领100多年后重新在香港站岗,一定会站好这个岗的!”“香港的首席执行官董建华说,香港又重新迈进了祖国温暖的家门,这话好温暖,香港就是我们中国的,中国就是她的家!”……透过学生兴奋激动的言谈,我感觉他们心灵被视频还原的真相撼动!
  史论结合彰显的不仅是学科素养,更是对学生学习力的关注。作为教师要积极在教学中多方面探求教学资料,让他们以其具体生動的叙述、再现 ,成为学生阐释结论,揭示本质的桥梁。只要我们精心积累各种资源,深挖教材内涵,追根溯源,用充足的水源为树木提供给养,相信,树木会更加枝繁叶茂。
其他文献
摘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注意学生们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实践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关键词:地理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有用的地理”,遵循这一理念,那么老师们
期刊
摘要: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是适合学生的认知和接受特点、适应时代的需求、顺应新课标的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情境教学”中,要精心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情境”:立足教材,优化选择;贴近生活,引起共鸣;形真情切,富有感染力;富含教育意义,提升学生行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选材、精心设计,让“情境”能真正地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关键词:情境教学 激发兴趣 优化选择 贴近生活 形
期刊
摘要: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被动接受的地位应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提出的几种转变学生地位的措施。  关键词:学生 学习 数学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要让
期刊
摘要: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一种手段,使读者运用大脑中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的过程,英语成绩的提高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英语课改 培养能力 提高英语阅读速度  【中图分类号】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种知识,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中极力提倡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施行“探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应该说,新课标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教学依据,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文章就结合新课程理念,围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就提问的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提问策略  
期刊
摘要:化学课程在高中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在化学学习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当前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将化学课堂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同学们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自主进行化学实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际中提高对化学的应用能力,体现化学的“学以致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体现“让化学走向生活”。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612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在新課改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回归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但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在于培养会在现实世界中生存的人,即会学习、会工作、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这说明学校、家庭、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大家的印象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
期刊
摘要:“教师是给人以巨大影响的有权威的贤人”。(加里宁语)思想品德教师的人品示范作用十分重要。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品格、扎实的理论知识、无限的爱生之心、执着的敬业精神、饱满的教学激情等人格魅力。  关键词:思品教师 必须具备 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期刊
【摘要】大学生心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素质培养体系,即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以心理学选修课教育为主要途径、以心理协会和心理咨询中心等组织的培训和实践为辅助、以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人才为目的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学,心理素质,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有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等措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精心选择或设计各类专项和综合的实验设计题型对学生进行反复地全面地训练,让学生牢固掌握、熟练运用实验探究的各方面知识并有效培养其创新意识及实验探究能力。这对学生提高高考成绩和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有效解决真正遇到的需要探究的问题或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