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我的点滴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
  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也好,学习方式也罢,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尤其是在还没有完全理解,领会其实质的情况下,其功效恐怕只能是“有效但有限”了。故而不少教师慨叹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甚至对新课程改革也持否定态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二。
  第一,不少教师、学生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有失偏差。什么叫“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气质、爱好、性格、智能等)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有次我认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因个性发展需要而根据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的阅读兴趣、阅读分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征,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却因“独特体验”而片面理解了“个性化”引申出“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于是学生便挖空心思去找这种“独特”,提出一些肤浅甚至不可理喻的问题,或哗众取宠、或游离主题、或断章取义,诸如“为什么炮弹就是炸不到育乞西呢?”(《蜡烛》)“韩麦尔是一个不务正业,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老师。”(《最后一课》)“父亲是因为失业了,怕儿子不赡养他,所以才爱他的儿子”(《背影》)等等,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一堂课只要有这么一个问题,七嘴八舌争个不休,这堂课就算玩完了。
  第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未能全面吃透,片面的将“个性化”做孤立的理解,导致引导、参与纠正不力,民主有余,集中不够,放的有余,收得不够,讨论有余,总结不够,改革有余,继承不够,有时甚至沦为看热闹的旁观者,骑墙者,这个观点也称赞,那个观点也表扬,一味“捧杀”。在这样的理解下,课堂或许是活跃了,但走了偏锋,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久而久之,我们也可能培养出一批刁钻古怪,个性乖张的学生来,这与课程改革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也同样是相左的。
  为了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多元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以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化阅读”教学,我认为:
  首先,必须将“个性化阅读”置于“三维目标”之下,尤其是要重“過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志趣、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进行辩证的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
  其次,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要充分,课堂教学引导要得力。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决不能停留在活跃与热闹上,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除个别生成性问题外,绝大多数都应该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境之中,或难点﹑或重点﹑或疑点﹑或关键点,总之在某一特定的有较高探究价值的“话题”之下进行,决不能让学生随便读一遍书就海阔天空的各谈各的感受与体会。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放与收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在《最后一课》中分析韩麦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教师如何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由散到聚,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就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设计,且引导要得力,只要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地动态变化发展,让课堂呈现出“多元——集中——多元”的态势,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充满生命力。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质量,所谓问题意识,即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意识的根据自身的体验,感受进行深入思考﹑联想与探究,提出一定探讨价值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长时间培养,尤其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更应以提高问题质量,提高感悟能力﹑欣赏水平和思维的深刻性为核心,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始终。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词已让大家耳熟能详。下面我就结合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达成目标的。为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在组建小组时,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点进行搭配。一般来讲,都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均衡
期刊
《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扩展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视野,”大大增加阅读量,“6—9年级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以语文文本为原点,打通古今,串联左右,让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阅读的触角伸向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能够生动、自然、和谐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思维的领域,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师生的“双赢”。因此,课外活动体系的构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基于以上
期刊
生活中,学生讲话幽默风趣;作文时,学生语言枯燥乏味。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书面语也能妙语连珠呢?可以做以下尝试:  一、巧用广告,幽他一默  生活中,幽默的人到哪儿都受欢迎,幽默的语言则代表一种智慧。如,北京人吃臭豆腐,爱它的一天不吃就寝食难安,睡不着觉,有了它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讨厌它的恨不得百米开外捂住鼻子,绕道而行,并且皱鼻子瞪眼睛比看到恐怖组织还紧张,仿佛别人打开的不是四四方方的玻璃罐,而是携
期刊
生本教育强调一切以学生文本,一切为了学生,是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为学生的乐学、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理念的课堂学习三步曲是:课前的学习准备;上课时的小组讨论、发言、聆听、质疑、探究;课后的追根究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践行生本理念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粗浅地谈几点做法:  一、课前自学,为走进生本课堂做好准备  生本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
期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当写作文时,总会有学生搜肠刮肚,把圆形的笔帽咬成方形,白花花的天花板也被看得金星四射。学生在写作中遭遇的“无米”之苦,教师又该如何去破解呢?通过长期教学不难发现,作文只需补上以下四堂课,写作素材之苦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发现父母  不知从何时起,父母成了学生熟悉的陌生人。学生生病时,父母不管有多忙,总是陪伴在学让身边;学生高兴时,父母是那样开心;学生伤心时,父母是那样
期刊
教学目标:1.多思善想,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2.比较筛选,学习选取最佳的立论角度。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教学方法:四人小组互动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的确定,来源于对于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分析。  二、教学主体内容  1.发散思维训练。  (1)以“手”为话题,小组交流讨论,确立本组立论的最佳角度,推选
期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受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四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就必须完成两个方面的转变: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
期刊
“绳锯而木断,水滴而石穿”,实干精神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煤炭企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这是一场“啃骨头”的硬战,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把握;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作为企业党员干部要积极践行习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以“三严”正己身,以“三实”成事业。  “谋事要实”就是要“真”、“准”结合,定方向。  真,就是有真心,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必须转变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到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实现作文的情境教学,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作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没有兴趣畏惧习作,没什么内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其知识面涵盖非常广。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工作中我深感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语文教学所需的基本素养,才能胜任语文教学工作,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归纳起来,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应包括优秀的表达素养、专业的教学素养、熟练的阅读素养、较高的书写素养和精湛的总结素养。  一、优秀的表达素养  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对语文教学至关重要,毫不夸张地说,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