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从业经验,从特许经营、政企分开以及逐步向特殊法人过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作者希冀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中国;运营管理体制;策略;创新;可持续
0.引言
道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文明以及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突飞猛进以及人类对于快捷、舒适、安全等的进一步的要求,人类进入了高速公路时代。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高速公路率先进入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然而就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本质来看,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这主要体现在我国高速公路的管理者与建设者市场经济意识和特许经营概念的缺失。凸显在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的按部就班和因循守旧,现行的管理體制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反,从某些层面上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限制因素。鉴于此,笔者拟结合从业经验,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展开探讨和研究。
1.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现存问题
根据笔者调研分析,当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企不分,关系不明。主要体现在政府、企业、社会资金以及外资等的共同建设,具有明显投资多元化的特点。二是运营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滞后。突出表现为政府在高速管理建设、管理中干预太多,还摆脱不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条框框;此外,我国高速管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政策管理体系,现存的《公路法》及少量的规章制度难易满足当前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三是建设、管理粗放,不科学。主要凸显为没有建设成本的压力,进而缺少了相关成效研究的动力。四是建管分离,割据管理。由于投资体制和建设管理周期不同步以及不同投资主体在不同时间内修建等原因造成。
2.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不规范、运营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在借鉴西方现代先进理念的前提下,结合本国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高速公路管理框架模式。根据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结合从业经验,笔者认为重新定义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的创新取向,即以特许经营为主,政企分开,逐步向特殊法人运营管理体制过渡[1]。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2.1前提——政府主导,特许经营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的首要前提就是特许经营。高速公路具有自然垄断的准公共物品属性,政府的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依据“特许经营”来实现[2]。政府在高速公路资源配置中应该发挥主导性作用,而政府主导性作用主要通过特许经营这一途径来发挥。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水平远远不能够满足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需求,还需要民间资金及外资的大量介入。所以,我国政府可以借助特许经营,授权投资者在某个时间段内享有特许权(高速公路建设及经营等)。允许其在特许经营期内合理开发、获得收益,期满后高速公路归国家所有。特殊经营企业在合同期内,要依法对高速公路全面建设、管理以及运营。通过这种管理体制,政府和企业不但具有了明确的责、权、利,同时还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2.2关键——政企分开,明确职能
我国经常会出现政府和企业都在管理经济活动的局面,这也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而恰恰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方面表现的尤其凸显,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高速公路管理权限和相关责任分不清主体,整个管理一片混乱。而政企分开,则要求政府以宏观调控为主(行业管理、规划以及建设和管理的协调工作);对于企业方而言,应着重做好微观方面的工作,涉及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以及回收资金、取得利润所采取的相关经济活动等。相关经典案例也告诉我们,只有政企分开,明确各自职能,才能理顺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
2.3方向——向特殊法人过渡
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针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应该建立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种特殊法人来对其进行建设、管理及养护[4]。特殊法人能兼顾社会利益和部分企业属性。追求利润与大的回报不再是特殊法人的最终目的,政府应该设立相关补贴,同时特殊法人也可以申请贷款、发行债券以及利用外资等筹集资金。
3.结语
总之,就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现状及我国实际而言,当前各地高速公路采取不同的运营体制还是符合实际的,但从长远来看,确定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现代运营管理体制,并从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政策上加以保证,才能促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建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9).
[2]郭振英、唐学军.腾飞之路—我国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透析[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6(12).
[3]宋翔.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竞标及价格管制探讨[J].中国公路,2010(11).
[4]都恩崇.高速公路管理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6).
【关键词】高速公路;中国;运营管理体制;策略;创新;可持续
0.引言
道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文明以及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突飞猛进以及人类对于快捷、舒适、安全等的进一步的要求,人类进入了高速公路时代。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高速公路率先进入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然而就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本质来看,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这主要体现在我国高速公路的管理者与建设者市场经济意识和特许经营概念的缺失。凸显在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的按部就班和因循守旧,现行的管理體制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反,从某些层面上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限制因素。鉴于此,笔者拟结合从业经验,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展开探讨和研究。
1.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现存问题
根据笔者调研分析,当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企不分,关系不明。主要体现在政府、企业、社会资金以及外资等的共同建设,具有明显投资多元化的特点。二是运营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滞后。突出表现为政府在高速管理建设、管理中干预太多,还摆脱不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条框框;此外,我国高速管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政策管理体系,现存的《公路法》及少量的规章制度难易满足当前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三是建设、管理粗放,不科学。主要凸显为没有建设成本的压力,进而缺少了相关成效研究的动力。四是建管分离,割据管理。由于投资体制和建设管理周期不同步以及不同投资主体在不同时间内修建等原因造成。
2.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不规范、运营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在借鉴西方现代先进理念的前提下,结合本国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高速公路管理框架模式。根据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结合从业经验,笔者认为重新定义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的创新取向,即以特许经营为主,政企分开,逐步向特殊法人运营管理体制过渡[1]。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2.1前提——政府主导,特许经营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的首要前提就是特许经营。高速公路具有自然垄断的准公共物品属性,政府的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依据“特许经营”来实现[2]。政府在高速公路资源配置中应该发挥主导性作用,而政府主导性作用主要通过特许经营这一途径来发挥。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水平远远不能够满足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需求,还需要民间资金及外资的大量介入。所以,我国政府可以借助特许经营,授权投资者在某个时间段内享有特许权(高速公路建设及经营等)。允许其在特许经营期内合理开发、获得收益,期满后高速公路归国家所有。特殊经营企业在合同期内,要依法对高速公路全面建设、管理以及运营。通过这种管理体制,政府和企业不但具有了明确的责、权、利,同时还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2.2关键——政企分开,明确职能
我国经常会出现政府和企业都在管理经济活动的局面,这也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而恰恰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方面表现的尤其凸显,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高速公路管理权限和相关责任分不清主体,整个管理一片混乱。而政企分开,则要求政府以宏观调控为主(行业管理、规划以及建设和管理的协调工作);对于企业方而言,应着重做好微观方面的工作,涉及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以及回收资金、取得利润所采取的相关经济活动等。相关经典案例也告诉我们,只有政企分开,明确各自职能,才能理顺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
2.3方向——向特殊法人过渡
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针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应该建立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种特殊法人来对其进行建设、管理及养护[4]。特殊法人能兼顾社会利益和部分企业属性。追求利润与大的回报不再是特殊法人的最终目的,政府应该设立相关补贴,同时特殊法人也可以申请贷款、发行债券以及利用外资等筹集资金。
3.结语
总之,就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现状及我国实际而言,当前各地高速公路采取不同的运营体制还是符合实际的,但从长远来看,确定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现代运营管理体制,并从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政策上加以保证,才能促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建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9).
[2]郭振英、唐学军.腾飞之路—我国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透析[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6(12).
[3]宋翔.公路BOT项目特许经营竞标及价格管制探讨[J].中国公路,2010(11).
[4]都恩崇.高速公路管理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