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

来源 :阅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11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你们好!国学讲堂又和大家见面了。大家知道吗,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在之前的栏目中,我从儒、道、墨、法等先秦主要哲学流派的典籍中选取了几个小故事,为大家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儒家的典籍称为“经”,其余的则统称为“子”。今天,我要带大家进入“史”这一新的领域。
  “史”指的是正式的史书,如《史记》《汉书》等。按体裁来分,史书可以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和国别体。《战国策》就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初期到秦国一统天下之间约240年的历史。这次我要为大家讲的故事就记载于《战国策·魏策二》,叫做“三人成虎”。让我们先来读一下原文。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这是一则很短的故事,语言也较为通俗浅显,相信大家都能轻松地看懂。魏国大臣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即将远行之际他向魏王进言,用比喻的方式委婉地劝诫魏王,在他走后不要听信别人毫无根据地毁谤自己。这番话点出了一个人们经常会犯的错误:对于没有证据,甚至违背常识的谣言,只要听得多了,还是会选择相信。集市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但当有三个人都信誓旦旦地说看到老虎时,人们都会倾向于相信他们,于是谣言愈传愈烈。庞葱有许多等着攻讦他的政敌,他用这个例子向魏王说明自身处境的危险,希望魏王在他走后一如既往地相信他。但是等太子结束在赵国的人质生涯后,庞葱还是失去了魏王的信任,“果不得见”。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个故事的寓意呢?在我看来,它提醒了我们流言的可怕之处。再离谱的事情也会被添油加醋成为“真相”,而一旦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流言蜚语就会产生强大的破坏力,足以摧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所以,我们面对任何道听途说的消息都应当保持警惕和怀疑,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之前不要轻易相信。在如今,互联网逐渐成为滋生谣言的土壤,同学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之时,也要擦亮自己的双眼,相信科学,尊重事实,做一个不造谣、不传谣的理智网民。
其他文献
有一些动物不是你争我斗,而是和平共处。动物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共生”,也就是“共同生存”之意。  欧洲的寄居蟹就是“共生”现象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寄居蟹的身体较为软弱,所以,它总是寻找一个坚硬的海螺壳作为“房子”住在里面。在海螺壳中,还有另一位无可奈何的“房客”——沙蚕,它一般是在寄居蟹搬来之前就被困在了海螺壳当中。寄居蟹会和沙蚕同居共食,成为非常好的邻居。  还有一位“房客”,寄生的海葵,也会搬过来
期刊
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像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选自冯骥才《苏七块》  可是,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像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
期刊
写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愿与大家分享我的写作心得。  我认为写作最重要的是心态,我很享受写作的状态,它让我抒发情感,倾诉往事,回味快乐。可能有些同学一听到“写作”这两个字,就会产生畏惧感,其实写作一点也不可怕,它就像我们说话一样,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么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自然而然就好。把写作当成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你会喜欢上它的。  但是,有时候写作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在遇到命题作文时,我总会
期刊
一转眼,春天来了。迎着大好的春光,我们一家人不走寻常路,而是另辟蹊径,一起去了郊区的将军山采摘蒲公英。  到了将军山,我们听不到城市里刺耳的噪音,只听得到小鸟的歌声;我们闻不到汽车的尾气,只闻得到花草的芬芳。我拿起铲子,爬到林子里头,东挖挖西挖挖,很快我就收获了几棵还带着新鲜泥土的“蒲公英”,忙不迭地去给奶奶显摆。  奶奶盯着我手里的“蒲公英”看了一会儿,突然大笑起来:“这几株哪是蒲公英?明明就是
期刊
Son: I can’t go to school today.  Mother: Why?  Son: I don’t feel well.  Mother: Where don’t you feel well?  Son: In the school.  想一想: Is the boy really ill?  Daddy: Honey, well done!  The window is t
期刊
印象  连日的阴雨过后,初夏的南京城被洗刷一新,盛开的鲜花和满目的绿树相互映衬,将整个城市装扮得格外清新、亮丽。午后,我来到约定的地点,对即将开始的采访充满了期待。因为这次接受访谈的,是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特别擅长“讲故事”的人——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资深编辑、儿童阅读推广的“点灯人”;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大朋友”,被孩子们亲热地叫做“胖叔叔”的特别可爱的人。他就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编审,国家有突
期刊
我想有一个秘密
期刊
当你看到《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这幅作品时,是不是会被这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所打动?妈妈那慈爱的神情,宝宝那天真的模样,多么温馨的场景啊!创作这幅作品的是我国著名画家、散文家、教育家丰子恺先生,他的作品大多反映的是身边的现实社会,充满了生活情趣。  丰子恺先生深厚的文学造诣,使得他的作品风格简朴但是意境深远,成为了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  卷起的芦帘下,一张放在廊边的小桌上摆着一把壶,几个杯,
期刊
妈妈:I have a favor to ask of you.  孩子:What is it, Mom?  妈妈:Can you tear up some lettuce for the salad?  孩子:Sure. Anything else?  妈妈:我得请你帮个忙。  孩子:什么事,妈妈?  妈妈:你可以撕些做沙拉用的生菜吗?  孩子:可以呀。还需要我做别的吗?  1. I havea
期刊
How many和How much的“擂台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我是How many,用来提问“多少”,修饰可数名词。如:  1. 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一周有几天?  2.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你家有几个人?  记忆法宝:How many+复数名词+一般疑问句语序+问号  我是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