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内涵建设求突破:合作 创新 服务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ech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坚持以“抓内涵、精管理、提质量、谋发展”为专业内涵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在校企合作上求突破,在建设模式上求创新,在服务能力上求提升,有效地强化了学校内涵,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内涵建设;突破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6-0052-04
  学校专业内涵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抓内涵、精管理、提质量、谋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提高自身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学校做精、做强、做优的根本途径。2012年6月,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江都中专校”)成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两年来,该项目实际收到各项资金2894.3万元(中央财政资金1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30万元,行业企业资金141.3万元,区财政补助及学校自筹资金1023万元)。专业内涵建设的强化,有效促进了办学实力和内涵的显著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服务贡献水平和引领示范作用。
  一、校企合作求突破,构建专业内涵建设平台
  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江都中专校注重练好校企合作的“太极推手”,注重“伸、推、握、拉、立”五种招式:“伸”,就是把手伸长,厂内设室,教研外置;“推”,就是把学生推出去,厂内设校,产学结合;“握”,就是校企握手,厂校合一,“订单”培养;“拉”,就是拉来企业,校内设厂,产教对接;“立”,就是自办企业,创建公司,学练结合。
  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着力促进职业教育由“校企合作”向“校企一体办学”方向发展,实施“校企一体人才培养工程”。区政府出台了《扬州市江都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建立完善了“职教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职业教育事宜,使之成为联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桥梁,形成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一体人才培养工程”推进了专业建设改革创新的步伐,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节约了办学成本,实现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推动了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了校企之间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二、建设模式求创新,激发专业内涵建设的动力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化办学,多岗一体、能力递进
  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要从重知识传授向重技能培养转型。学校以质量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学做人和学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给企业更多的话语权,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做到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教材内容和职业标准深度对接,构建了“校企一体化办学,多岗一体、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实施“订单式”、企业“冠名班”、工学交替、“多证书”制等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适合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笔者所在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满足地方企业对“精操作、能编程、知工艺、会基本维修、懂一定管理的多岗一体”的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引企入校,领校进企”的校企合作模式为桥梁,构建了“校企一体办学,多岗一体、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威公司)、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扬州光辉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扬州龙川钢管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订单”培养班级达6个,共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1个。该专业以英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参照,结合本校及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创新现代学徒制,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教学内容,开发教学项目,同时打破了原来的学期体系,学生进入企业定岗定师傅,不再享受寒暑假,放假时间参照企业制度,每周日休息,周一、二上理论课,其他时间跟随师傅进入企业生产实践岗位,授课教师由企业和学校专业人才共同组成,授课内容紧贴企业生产实践,真正做到了“学生”与“学徒”的有机结合。该专业与亚威公司合作,组建“亚威班”,并签订协议。在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的基础上,调整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保留人才培养方案中原有主要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亚威公司产品图纸、产品实体及产品加工工艺为项目主体的项目课程,并以亚威公司的生产车间为教学现场,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亚威公司的师傅互相协作,共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形成了融“项目、课程、技能”为一体的“企中校”为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校为亚威公司2011年的成功上市作出了有力的贡献。
  (二)创新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江都中专校注重突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和职教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在职业情境中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行动教学,使专业教学对接生产过程,实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课堂效率。如会计专业,专业建设与行业深度融合,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内容融为一体,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会计职业规范与道德,会计岗位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内容融入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构建了以会计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引导的“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线二点三领域”的“岗位式”课程体系(“一线”,指以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综合素质为主线。“二点”,第一点是政行企校合作育人,即课程体系的构架、课程标准的制定、核心课程的开发、课程内容的萃选、课程教学的组织和评价等都必须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点是工学结合,包括“理实一体化”教学、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核心课程开发。“三领域”,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基础素质学习领域、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和职业延展学习领域),实现课程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有力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创新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校企共建,校中有企、企中有校
  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以校企合作为主导,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使“校企一体化办学”最终落实到实训基地建设上来。学校依托重点企业建设了一批围绕重点主干专业的高水平实训实习基地,与江苏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江苏江都建设集团、南京维色动漫有限公司、扬州光辉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江都电信等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共建紧密型实习基地59个、校外顶岗实习(10人以上)基地69个,让学生专业实习全部在校外实习基地以顶岗工作方式完成,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推动了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
  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呼唤职业教育发展的率先转型,学校建有“起点”汽车沙龙、凯瑞会计服务公司等多个校内学生自主创业基地。2013年8月,在区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下,上海皆悦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建江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的校企共建内燃机气门金加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 2学徒制实训基地、江都软件园维色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及职业教育服务“三农”项目建设等都已初见成效。
  (四)创新师资队伍培养机制——校企互通、专兼一体
  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教师,教师的眼光、境界与教育教学水平决定学校的品质。江都中专校秉承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理念,以培养“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职业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师和职业教育拔尖人才为目标,以科研为引领,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途径,采用“一遴选二培养三带动四聘请”的方式,即在学校遴选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带动年轻教师成长和聘请兼职教师(把能工巧匠请进来、把经验丰富的行家请进来、把有专业特长的专家请进来、把适应学生未来岗位拓展的能人请进来),依托大中型企业,完善教师“校企轮岗制”,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支持企业技能型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建立“项目教学团队”独立核算、目标绩效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学习、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创新、资源利用能力等。2012年制定了《扬州市江都区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出台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规划,积极支持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和国际交流与培训,促进教师学历及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开展“管理干部比作风,看谁的工作绩效高”、“教研组长比科研,看谁的研究成果多”、“骨干教师比引领,看谁的示范作用大”、“年轻教师比教学,看谁的专业成长快”、“教辅人员比服务,看谁的吃苦精神强”等“五比五看”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学校有高级职称教师96人,省市特级教师、领军人才、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学科带头人62人,聘请54名企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42名专家级人才指导专业建设;选派教师赴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进修培训;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10项、校级课题56项;有4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公开期刊上发表。学校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初步建成。
  三、服务能力求提升,凸显专业内涵建设的宗旨
  专业内涵建设的目的就是提升服务能力,宗旨就是为企业、“三农”及社会提供更优质的贴心服务。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服务江都、辐射扬州、影响长三角地区的办学思路,在人才支撑、吻合区域经济发展、主动服务经济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校企融合,为企业服务
  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专业内涵建设为落实到企业服务,实行委托培养、“订单”培养、招工与招生一体化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服务企业,在“领校进企,引企入校”方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合作,运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培养新型实用型技能人才,真正实现“企中有校,校中有企”紧密型合作,实现学生当地就业,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服务企业,开展“职业教育服务到园区”主题活动,跟踪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嵘泰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邀请行业企业领导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和指导技能教学,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扩大“订单”培养比例,实行“校企人才培训、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双向互动模式与教学产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机制。
  服务企业,取得实效。2012年初,《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第三期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将学校校企合作内容作为典型事例进行专题报道。2012年9月26日,《江苏教育报》刊发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的专题报道,江都中专校的校企合作被作为典型作重点介绍;同年11月21日,《中国教育报》又以《从“恋爱难”到“喜联姻”》为主标题,报道了江都中专校破解校企合作瓶颈的成功做法。在扬州市2012年度各类教育工作综合考评中,该校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获特色项目奖。
  (二)根植农村,为“三农”服务
  学校按照“政府主导,学校承办,社区联动,项目引领”的总体要求,“以农业技术培训为载体,造就新农村建设致富人;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龙头,转移新农村建设富余人;以就业创业培训为依托,培养新农村建设接班人;以农民学历教育为抓手,培育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四人”为目的,以江都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联合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各成人教育机构,搭建起农民培训教育三级网络,积极开展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等各类面向“三农”的培训教育项目,长短结合,校镇结合。
  近年来,江都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尤其以花卉苗木、优质蔬果、特种水产为首的高效农业比重上升到45%,产量效益明显提高。为此,学校依托社区培训学院的平台,以13个乡镇为中心,以地方成人学校为阵地,围绕本地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积极开展大棚蔬菜、苗木花卉、水产养殖、特色水果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一方面组织教学小组,进村到户,送教下乡,把科技、教育和农业密切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制作方便农村学习者的“教学包”和VCD等农民较易接受的课程载体,使职业教育更开放、更灵活、更平民化。学校每年服务“三农”培训规模达到6000人次以上,年均接受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的农民学员1000人以上,覆盖全区13个乡镇,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素质高、范围广、数量足、有致富带富能力的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学校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和“三农”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13年2月19日,《中国教育报》第三版“职教周刊·实践探索”栏目以较大篇幅登载了学校邓立新校长撰写的《主动服务让小学校派上大用场》一文,详细宣传了江都中专校服务“三农”的具体做法,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立足地方,为社会服务
  学校围绕江都建设四个千亿产业群的目标,面向产业设专业,凸显特色办专业,围绕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围绕区域经济的产业链,设置学校的专业群、形成专业链,加快新专业开发培植,延伸专业链条,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统筹协调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扩大“3 3”、“3 4”等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着力打造精品专业、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形成了以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建筑工程施工、会计5个省级品牌、示范专业为主干的30多个专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各行各业输送了2万余名实用型人才,为江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学校积极开展退伍兵培训工作,依据“学历 技能 就业”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以“将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退役士兵,将最可爱的人培养成最有用的人”为目标,采取“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教学方式,以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服务培训退役士兵,几年来培训退役士兵998人。学校对口帮扶西部职业学校,为新疆昭苏电大直属学院、兰州中泰职业技术学校,陕西富平、安徽岳西等联办职业学校开展学生培训、教学和管理工作对口指导等,提升了联办学校的教学质量。《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电视台、《江苏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对学校办学经验进行了报道。
  (责任编辑:章跃一)
其他文献
摘要:加快区域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坚持政府推动、统筹协调、特色发展的原则,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地方需求对接培养机制,构建以税收政策为调节手段的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的发展职教经费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区域现代职业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柳方平(本次评课seminar主持人,徐州市侯集中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刚才我们听了王全德老师的课,大家对这节课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地谈一谈,最好不要面面俱到。  孙峰臣(徐州市高中语文教研员):我先说两句。我觉得王老师的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调动学生的方法和策略。  我们知道上评优课和公开课时开课老师对文本的准备都非常充分,也各有特色甚至是高招、绝招,但课堂实施时则常有不尽如人
摘要:南通市崇川区校际间“一体化”教研,是对全区的教研力量实现多维度的整合,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多个层面的,各有侧重的教研共同体,尝试着在不同的范围,不同的学科发挥其引领与提升作用。统筹设计,个性扬长,是“一体化”教研的目标期待;课题牵头,课堂探究,是“一体化”教研的基本途径;素养打底,学科监控,是“一体化”教研的策略保障;片区协作,校际联盟,是“一体化”教研的自觉动作;金花引领,名师组团,是“一体
与历年的语文教学大纲及实验稿课程标准相比,“2011年版课标”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修改,将语文课程的首要目标锁定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由此看来,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学会“驾驭”语言文字这门工具。  那么,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立
摘要: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统编教材缺乏,校本教材开发能力不足。开发油气储运专业校本实效性教材,须研究专业的岗位能力和知识体系,提高教材内容本身的实效性;研究专业教师“三师”型的职业能力标准,提高教师队伍开发能力的实效性;研究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提高教材管理机构管理实效性。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确保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实效性;研
赵蒙成 刘 琳  社会认知理论视域中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与策略  冒 兵 论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适切性  叶 平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盛伟华 课堂观察:从构建操作模式到改进教学行为  曹爱东 小学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路径与模式  张 健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思考  谢 平 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设计的探讨  朱益民 精品课堂——价值、路径、要素  唐海燕 为促进幼儿思考而进行的教学  张灵秀
摘要:对部分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知识结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情感方面均有所欠缺。社会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不尽完善、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学生自身主动意识薄弱是导致问题的基本成因。社会尽力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学校积极推进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合理设计课程、努力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切实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7
《江苏教育研究》:在第八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既是一门新的课程,也是一门老的课程。说它新,是因为此前初中并没有一门被称为“生物学”的课程;说它老,是因为生物学是整合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这三门课程,而这三门课程在初中课程序列中存在已久。作为一门既新且老的课程,初中生物学在过去十年的课改历程中取得了哪些进展?  修订工作组:2001到2011年,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沿着新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标
摘要:教育对提升人力资本、健全劳动力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根据2004年、2009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不同行业、职业的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数据显示,不同行业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具有显著差异,相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在职业选择中一致性较为明显,不同教育水平的劳动者的职业呈分层现象。我国劳动力队伍整体受教育水平与OECD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产业结构调
摘要: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背景下,卫生类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应针对地方医药产业发展形势和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按照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效培养人才。为更好适应行业发展、学生就业需要,还应深入相关行业一线调研,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6C-0069-04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