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一个离太阳很近的地方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路五
  2012年2月底至5月上旬,为迎接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我省举行了“巴蜀万里行”大型新闻采访活动。两个多月时间,行程上万公里,足迹踏遍我省21个市州,记者用生动的文字记录下我省的发展变化。本期刊发本刊记者采访的最后一组文章。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李家溜溜的大姐,看上溜溜的他哟……”这首《康定情歌》至今仍传唱不衰,歌词里美丽的山、美丽的云、美麗的姑娘就在这里。
  甘孜,一个离太阳很近的地方,4月16日,记者来到了这里。
  洁白纯净的哈达,黑里透红的脸庞,热情洋溢的笑脸,一句句扎西德勒让踏上这片土地的我们感受到了康巴人的盛情。
  
   “9+3”,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庭寻到了希望
  甘孜州实行“9+3”免费中职计划已有将近4年的时间,罗航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
  2009年,罗航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当时的罗航是一名矿工,他清晰地记得家里人到工地里来找他时,他正使劲儿地挖着矿。“孩子,有机会重新读书了,你赶紧去报名吧。”家人带来的消息让罗航吃惊不小,因为对于一个初中就辍学的学生来说,重新回到校园犹如贡嘎山山神降临般不可思议。
  2009年的秋天,罗航成为了自贡某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学制两年。2011年,顺利毕业的罗航回到了这个他曾经走出去的地方,如今成为了冷碛镇的一名医生。
  李秀是新都桥镇藏文中学“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罗玉强的妈妈,罗玉强如今在云南省曲靖市某部队,提到儿子,李秀掩饰不住激动和骄傲。
  李秀很感慨,如果当初儿子没有去学习,如今大概只能在家务农,哪能像现在一样光荣地成为一名军人。
  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学生家庭看到了希望,截至2011年9月,甘孜州共招录9982名学生到内地42所“9+3”中职学校学习,并给予每位学生2万元左右的经费补助。
  
  产业合作让藏家人走上了致富之路
  人均年收入从1千元上涨到7千元,这个速度在海螺沟新兴乡可谓是跨越式发展。
  2003年以前的新兴乡还是一个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的地区,玉米、土豆的生长期长,而且市场价格低,因此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人均收入才1000多元。
  2010年由村民自己发明的大白菜套种技术全面应用,再通过农业产业调整,如今2000多亩的大白菜蔬菜建设园已经让当地的村民得到了实惠和甜头。
  尝到甜头的村民秦福康家里有几亩菜地,据秦福康说,以前种玉米只能产出1000斤,现在用套种技术可产出8000斤大白菜,而且白菜的市场价也从2.5角涨到了4.5角,按照大白菜四季的出产率,一亩地一季大白菜就能比原来种土豆、玉米多产出2400元,一年就能多赚将近1万元。
  
  从白内障到包虫病,一个又一个顽症被治愈
  在藏区,有两大病症是藏民们经常遇到的,一是白内障,二是包虫病。
  74岁的虾穷是甘孜州石渠县俄多玛乡人,三天前,州医院专门派车到石渠县将他接到了州医院治疗白内障。
  记者在病房里见到虾穷时,他已在两天前接受了白内障手术。皮肤黝黑的虾穷见到医生,立刻竖起了大拇指。虾穷的儿子说:“没想到白内障手术就是一个这么简单的手术,明天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甘孜州惠民办公室主任尼玛拥措说:“来医院住院的费用都是免费的,接受手术的病人只需交230元的检查费。”
  包虫病是藏区另外一个常见病症,而这个病是比白内障更严重的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死亡。
  49岁的泽仁郎卓是甘孜州道孚县八美镇人,患包虫病治愈出院时,他以藏民们传统的表达感谢方式,双手合十顶在头顶上向医生表达着自己的感谢。
  治疗包虫病一共将花费1万3千元,郎卓病愈后在医院可报销8千8百元补贴,剩下的2千5百元再由新农合医疗进行补贴,报销、补贴比例为70%,这样算来,他只花费几百元就能治疗好这个以前被视为“第二癌症”的包虫病。
其他文献
走进汶川县水磨镇三江乡国家级4A景区内的照壁村,立刻就会被绿色和纯净的空气包围。沿着公路蜿蜒而上,穿过片片竹林,听着鸡鸣声,似有一种“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之感。观赏着至纯至静的田园景象,各有特色的农家乐让人目不暇接。  阿里瓦是其中一家。别致的两栋小楼静静地矗立在庭院中,其中一栋供客人居住,一栋是老板自己居住。庭院里的猕猴桃、青菜、花卉是老板亲手栽种的。“在我们这里可以自己摘菜、摘水果,吃
期刊
2012年6月,正值成都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五周年。  省第十次党代会,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四川跨越发展的总体战略,成都以自己五年的探索和实践明证了这一路径的广阔前景——  成都是统筹城乡改革的发源地;  成都是“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  成都是“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人们口口相传“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英特尔、戴尔、联想、富士康、仁宝、
期刊
第一个开始试点、第一个完成确权颁证、第一个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配套措施章程、第一个通过了专家评审,鹤鸣村成为“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  说到成都的城乡统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无疑是一个重头,而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则是一个绕不过的地方。“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的称号,使这里具备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意义。曾经,这个村静悄悄地率先开始了一场试验性的变革,如今,改革的成果让村子的名字远播四方。  农
期刊
《舌尖上的中国》创下收视率奇迹的同时,却只给了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不足十分钟的展示时间……  在各种家庭伦理剧、后宫争斗剧充斥荧屏之时,央视一套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以黑马的姿态一鸣惊人,不仅引得“60后”与“90后”同时追看,而且成为微博、天涯等热门论坛中讨论的焦点话题。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味蕾中的故乡,这部纪录片勾起了不少人浓浓的思乡情结和强烈的地域文化自豪感。  在四川,素来
期刊
基层发展稳定,事关发展稳定全局。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战略任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省着眼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切实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建设。在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作出了哪些有益探索?全省基层纪检组织的履职现状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怀臣。  记者:怀臣书记,您好!6月
期刊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每一位“五老”成员背后,都有值得品读的大爱故事。他们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奋斗的信念和为“祖国未来”永不懈怠的奉献精神让人感怀。  在四川大地上,有4109个乡镇(街道)、38253个村(社区)、11125所学校、5052个机关单位、1997家企业建立了关工委组织,有102万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的老同志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宣讲
期刊
自“文化线路”概念被引入中国以来,古道路调查及其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蜀道的价值渐被发掘出来。就此,本刊记者特邀了著名学者谭继和、高大伦作客本刊,共同探讨四川文化线路遗产之要义。  (嘉宾: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谭继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  记者:自“文化线路”概念被引入中国以来,古道路调查及其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那么如今四川保护和研究的文化线路遗产主要有哪些内容呢?  谭继和
期刊
“川菜控”们一边委屈地高呼“不过瘾”,但又忍不住想探究探究,在《舌尖上的中国》的第6集中,四川元素为何只拍了10分钟、为何要这样构思、又是如何选取素材……  针对网络上一浪高过一浪的热议,6月8日,记者专访了该片的美食顾问、四川省委党校工商旅游系副主任、副教授胡晓远,让他来给大家讲述这10分钟的“麻辣之旅”并揭秘蕴含其中的那些四川元素。  为何只有10分钟?  记者:胡教授您好,您全程参加了《舌尖
期刊
国土资源部最近公布了北京、陕西、山西等地5起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案件。此外,记者了解到,在重庆、郑州、武汉等地,建设“小产权房”之势依然如火如荼。在多个监管、审批、执法部门人员的眼皮子底下,这些违法楼群究竟是怎样建起来的?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  一个乡镇“长”出七个违法楼盘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中梁镇,记者看到原本是田园风光的山村,如今却建起了钢筋水泥的楼盘:天蓝雅园、中梁名都、麒麟香山、洪福
期刊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等重大机遇,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