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它对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有很重要影响,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用心聆听,只有不断聆听,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本文从音乐欣赏课的现状分析入手,对当前音乐欣赏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一)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重视不足
音乐欣赏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各个学校对其都十分重视,但只有部分学校单独开设了音乐欣赏课,其中大部分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又流于形式,教学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普遍不高。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也仅仅局限于看懂五线谱,学唱几首歌曲,欣赏一些音乐作品。
(二)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目前音乐欣赏课程以中外古典音乐作品欣赏为主要教学内容,授课形式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还只停留在感官和娱乐层面,老师对欣赏作品先做简单介绍,然后放音乐,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从音乐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从音乐中获得启迪和思想升华。
(三)流行歌曲成了音乐的同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流行音乐充斥校园,而比较高雅的民族音乐和交响乐则无人问津。这种现象与学生人文素质基础相对薄弱,审美水平不高,所受艺术教育不多的生源特点息息相关。他们对歌曲的欣赏以“好听”或“不好听”来形容,缺乏对歌曲的意境、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因此也就缺乏对艺术歌曲进行欣赏的能力,“从音乐中提炼美”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二、优化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创设情境以激发兴趣
1.以图画创设情境
教师指导学生在以听觉为主的前提下巧借视觉激发兴趣,是通过视觉作用共同解决其情感与作品内容难融的教法。但要明确,图画是辅助手段,为创设情境所绘制的图画必须紧扣音乐内容,且要形象明显,力求“意在画中,藏而不露”,体现以听为主、以看为辅的原则。在初、复听中播放录音的音量要随需要而变化,做到适度对比,效果方好。
2.演讲故事创设情境
教师借助文学故事形式,通过口头语言揭示音乐作品内容的方法。爱听故事是青少年的特点,故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充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做到所讲故事紧扣音乐作品内容,而且语言生动形象,声态、体态、情态密切配合,务必引导学生以欣赏音乐为中心,以听讲故事为次之,必要时把音乐主题或重点乐句的范唱(奏)巧插于演讲故事之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3.配音描述引入情境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审美的情感交流极为重要,特别是在以谈话描述方式进行时,更需借助相应的乐曲声。在欣赏教学中进行语言描述时,我常同时用轻音量播放该作品或相关乐曲为背景音乐,以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其迅速进入情境。
(二)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欣赏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音乐中通过感知、联想、想象与情感的激发,再以赏析、比较、认同等理性行为的参与为手段,获得审美体验。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欣赏主体“学生”的音乐感受,而把“听”这一活动看做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完全依照欣赏教材、介绍作者、年代、背景等,从标题着眼讲述音乐,最后进行欣赏。或是把自认为最完美的理解“灌”给学生,把音乐作品说“死”、说“僵”,或是把想象中的视觉形象描绘得有声有色,而让学生按图索骥,最终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兴趣的丧失。
因此,我们应该探求一种新的欣赏途径:不以语言讲授为主、不拘泥于欣赏教材、不从作品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具体表现为:课始,不告之作品名称、作者情况等,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想象,之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这种教学,有可能会与作者的表现意图有所出入,但学生所说的音乐形象,都是通过认真聆听而得到的,具体、实在。课堂上,往往同学听得认真,教师上得轻松,气氛活泼热烈。同时,使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
(三)欣赏多种风格、类型的音乐,从各种音乐中吸收营养
我国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主张音乐家必须具备四副耳朵:听古典音乐的耳朵、听民族民间音乐的耳朵、听现代音乐的耳朵、听流行音乐的耳朵。这一观点在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同样适用。但目前的情况是,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你问起他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时,他们会告诉你喜欢流行音乐,对此讲得头头是道,老师有时候都插不上嘴。他们热爱甚至崇拜这一种类型的音乐,对艺术性更高、内涵更丰富的高雅音乐漠不关心,这样就很难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在欣赏教学中,应积极地给予引导和指导,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比较与评价能力,在欣赏过程中去粗取精,不仅在课堂,在平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只有广泛地欣赏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增长音乐知识,对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捷径。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中,不但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耳闻目睹中外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画面,创设出丰富的音乐情境,而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亦可在欣赏交响乐时,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作品中描绘的场景、音乐主题及代表它们的各种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以及在乐队中的具体位置和作用,等等。教师不但可以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而且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领悟能力、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拓宽情感领域、音乐视野。
一、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一)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重视不足
音乐欣赏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各个学校对其都十分重视,但只有部分学校单独开设了音乐欣赏课,其中大部分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又流于形式,教学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普遍不高。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也仅仅局限于看懂五线谱,学唱几首歌曲,欣赏一些音乐作品。
(二)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目前音乐欣赏课程以中外古典音乐作品欣赏为主要教学内容,授课形式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还只停留在感官和娱乐层面,老师对欣赏作品先做简单介绍,然后放音乐,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从音乐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从音乐中获得启迪和思想升华。
(三)流行歌曲成了音乐的同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流行音乐充斥校园,而比较高雅的民族音乐和交响乐则无人问津。这种现象与学生人文素质基础相对薄弱,审美水平不高,所受艺术教育不多的生源特点息息相关。他们对歌曲的欣赏以“好听”或“不好听”来形容,缺乏对歌曲的意境、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因此也就缺乏对艺术歌曲进行欣赏的能力,“从音乐中提炼美”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二、优化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创设情境以激发兴趣
1.以图画创设情境
教师指导学生在以听觉为主的前提下巧借视觉激发兴趣,是通过视觉作用共同解决其情感与作品内容难融的教法。但要明确,图画是辅助手段,为创设情境所绘制的图画必须紧扣音乐内容,且要形象明显,力求“意在画中,藏而不露”,体现以听为主、以看为辅的原则。在初、复听中播放录音的音量要随需要而变化,做到适度对比,效果方好。
2.演讲故事创设情境
教师借助文学故事形式,通过口头语言揭示音乐作品内容的方法。爱听故事是青少年的特点,故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充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做到所讲故事紧扣音乐作品内容,而且语言生动形象,声态、体态、情态密切配合,务必引导学生以欣赏音乐为中心,以听讲故事为次之,必要时把音乐主题或重点乐句的范唱(奏)巧插于演讲故事之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3.配音描述引入情境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审美的情感交流极为重要,特别是在以谈话描述方式进行时,更需借助相应的乐曲声。在欣赏教学中进行语言描述时,我常同时用轻音量播放该作品或相关乐曲为背景音乐,以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其迅速进入情境。
(二)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欣赏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音乐中通过感知、联想、想象与情感的激发,再以赏析、比较、认同等理性行为的参与为手段,获得审美体验。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欣赏主体“学生”的音乐感受,而把“听”这一活动看做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完全依照欣赏教材、介绍作者、年代、背景等,从标题着眼讲述音乐,最后进行欣赏。或是把自认为最完美的理解“灌”给学生,把音乐作品说“死”、说“僵”,或是把想象中的视觉形象描绘得有声有色,而让学生按图索骥,最终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兴趣的丧失。
因此,我们应该探求一种新的欣赏途径:不以语言讲授为主、不拘泥于欣赏教材、不从作品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具体表现为:课始,不告之作品名称、作者情况等,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想象,之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这种教学,有可能会与作者的表现意图有所出入,但学生所说的音乐形象,都是通过认真聆听而得到的,具体、实在。课堂上,往往同学听得认真,教师上得轻松,气氛活泼热烈。同时,使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
(三)欣赏多种风格、类型的音乐,从各种音乐中吸收营养
我国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主张音乐家必须具备四副耳朵:听古典音乐的耳朵、听民族民间音乐的耳朵、听现代音乐的耳朵、听流行音乐的耳朵。这一观点在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同样适用。但目前的情况是,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你问起他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时,他们会告诉你喜欢流行音乐,对此讲得头头是道,老师有时候都插不上嘴。他们热爱甚至崇拜这一种类型的音乐,对艺术性更高、内涵更丰富的高雅音乐漠不关心,这样就很难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在欣赏教学中,应积极地给予引导和指导,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比较与评价能力,在欣赏过程中去粗取精,不仅在课堂,在平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只有广泛地欣赏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增长音乐知识,对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捷径。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中,不但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耳闻目睹中外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画面,创设出丰富的音乐情境,而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亦可在欣赏交响乐时,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作品中描绘的场景、音乐主题及代表它们的各种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以及在乐队中的具体位置和作用,等等。教师不但可以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而且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领悟能力、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拓宽情感领域、音乐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