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q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初中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观察力 观察方法 数学观察品质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察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
  力。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兴趣,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能使学生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在学习“不等式组及其解法”的过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平衡的天平,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带几个质量都是1g的砝码,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右盘放一个砝码,则左低右高;如果右盘放两个砝码则左高右低。这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能猜测物体(A)的质量m(g)的取值范围吗?”这时再问:“你能用这种办法猜测一支粉笔的质量吗?”学生对这个情境熟悉而又易于理解,并且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去学习不等式组的解,将会变得轻而易举。
  其次,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获得成功创设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家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那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如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教材下册第二章“图形和变换”涉及图形变换问题,其中,旋转变换是几种变换中相对较难的一种变换,教师应抓住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让学生实际去做一做,直接进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教材“探究活动”提供的思路是“用扑克牌试一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凭直观判断,能还是不能,然后用扑克牌做实验,如果没有扑克牌,还可以让学生用纸片手画。教学中学生会有所争论:有的说不能,有的说能。这时候,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旋转中心,可先平移也可先旋转。这样引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程教学的深入打下基础。
  
  二、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观察问题的整体,必须从观察局部开始,这样才能对局部进行必要的处理,从而发现问题的实质,做到各个击破。如教师在讲解一次函数时,可以先给出几种不同的简单函数关系式,两个一次函数,两个反比例函数,两个二次函数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分类,并给出自己的分类标准,从而发展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强化对一次函数的理解与辩识。又如在“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这两章的教学中,在概念引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归纳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变形特点,真正理解因式分解变形的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辨别一些似是而非的恒等变形,判断这些较明显恒等变形是不是因式分解变形,从而牢固掌握因式分解的含义。
  其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品质
  
  学生在数学观察活动中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称为数学观察品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观察品质的培养,意义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和深刻性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品质。
  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在观察过程中,人不可能同时对所有的事物感知,往往把感知的对象集中在少数事物上,也就是说知觉具有选择性。根据知觉的这一特性,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让学生围绕目的,主动地选择感知的事物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感受性,思维也才能清晰准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
  其次,抓住本质特征,培养学生观察的精确性和深刻性。事物的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关键。观察的精确性表现在,不只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更重要的是精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精确性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发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和思考结果应用化。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初中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有福.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
  [2]张西恩.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5).
  [3]叶利民.论中学数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讯,2001,(23).
  [4]叶文启,赵芳.中学数学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J].宿州师专学报,2002,(1).
  [5]陈建平.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3).
  [6]周敏.小议数学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07,(3).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数学教育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让创新教育在数学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渗透发展。  关键词: 创新 创造 发展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应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
本研究从规模化猪场分离到一株猪源病毒,通过细胞培养、电镜观察、乳鼠血清中和实验,以及送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国家参考实验室鉴定为口蹄疫亚洲Ⅰ型病毒。对
厚煤层的优点之一,就是在相同储量条件下,建设一个矿井比在多层煤层的煤田中投资少,并且为集中开采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可节约开拓和运输费用。 厚煤层主要的缺点是顶板管理
目前,关于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chloride intracellular channel,CLIC)具体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较少,猜测可能是细胞器和细胞核的跨膜蛋白参与调节氯离子浓度。CLICs已发现有
摘要: 数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各种能力,如运算、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以至于创新能力等,无一不以清晰的概念为基础。这些能力的强弱与相应概念的理解深度紧密相连,并且能力的发展受相应概念的理解深度制约。要搞好数学概念教学工作,就应根据不同的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概念 思维能力    数学概念是揭示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本质特征属性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
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因此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增效减负,提高数学能力,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实际上道出了学习的三个境界,追求学习的外在目的很可能将学习的境界局限在“知之”这一层次,孩子只能处于被动的、简单的应答阶段,无从谈起创造性,也无快乐可言。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特别是孩子们认为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如数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不断地尝试更新、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以期使自己做得更
简单地说,数学直觉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及其关系)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    一、何为“直觉”    直观与直感都是以真实的事物为对象,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感觉或感知。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概念、性质的界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证明,只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感知。而直觉的研究对象则是抽象的数学结构及其关系。庞加莱说:“直觉不必建立在感觉明白之上.感觉
摘要: 高中是学生由少年步入成年的关键期,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学生能否解决数学应用题是体现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志,加强应用题教学已逐渐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然后立足于教学本身,总结归纳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教学 解题 应用题    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能力的好途径[1]。小学和初中阶段,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