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020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职业的需要、社会的需求,这已基本达成了共识,如何具体实施是关键。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只有立足职业教育的特点,全面改革中职语文课程,切实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服务,才能真正发挥语文在职教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反思
  中等职业学校在历经由计划向并轨的变革后迎来了又一新的挑战。它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中职教育的发展,给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对中职学校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怎样才能使中职语文教学走出“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困境,是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中职语文教学应依照中职学校办学方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从教材教法上进行大胆革新,将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中职语文教学之路。
  一、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1.教学思想陈旧,教学理念滞后,语文教学疏离“中职”核心。
  目前,仍有不少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教学思想陈旧:死捧统一的课程、大纲和教材不放,片面强调教学的整齐划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教材、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体现不出中职特色。由于教师不能搭建起语文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容易造成语文教学脱离职教的核心,使之无法体现中职教育的价值。
  2.教学内容随意。
  没有统一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就无法确定,学校无法选用合适的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感到无法操作,随意性比较大,自然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3.课程理论滞后。
  普通中学实行新课标、新教材,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提倡个性化阅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等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相反,中职语文教育界却显得比较沉闷,无论是教学理论研究,还是课程、教材开发都比较缓慢,严重束缚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4.教学活动远离“生活”,教学评价弊端突出。
  目前的教育模式使语文教学活动基本局限在“讲台”上,教学空间狭窄,教学内容单调,除去课文还是课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融不到一起。学生的意见如何呢?某校曾就当前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专项调查,结果表明:仅有30%左右的学生认同目前采用的教学方式——讲授和做练习,70%左右的学生认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在实践中进行。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反思
  种种情况表明:中职语文课程的改革,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如何改革当前的语文教学呢?要立足职业教育的特点,全面改革中职语文课程,切实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服务。
  1.改革教学方法,体现职教特色。
  首先,教学方法要体现职高的特点。不少职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对自己的专业还是比较重视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职高的这一特点,控制自己教学的难易程度,启发学生发现学科间的关系。调查发现,所有学生都喜欢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希望在一种游戏般的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所以,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及专业,课堂上尽量少理论说教,多动手动脑,注重与专业的结合和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学方法要兼顾个体与全体,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在充分发展个体的同时顾及全体发展。多采用活动法、讨论法等,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方法,然后鼓励他们利用教师教给的方法自主研究,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提倡开卷有益,引导课外阅读。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读一本好书就像与智者进行一次谈心,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那么,在职业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呢?最好的方法是提倡开卷有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学生在紧张的专业技能训练之余,自由、轻松地阅读课外书,能放飞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仅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而且培养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目的也在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
  3.开展语文活动,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中职生大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厌学情况比较普遍。(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要的是要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思想,坚持精讲多练,激发学生参与,形成教与学的双向良性互动。特别要让学生动手写和练,动口读和说,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2)开展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职学校的语文实践活动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与专业相结合,通过科学设计、精心组织,使语文实践活动起到既锻炼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又激发其学习兴趣的作用。
  4.多元评价,改革语文考试评价办法。
  (1)改革考试内容,变单一的考教材内容为综合考评,将普通话、课外阅读、书法等纳入语文考评范围。(2)改革考试方法,变单一的卷面考试为笔试、面试相结合,普通话、口语表达可以以面试方式进行。(3)改革考试形式,改变以卷面成绩“一锤定音”的做法,把平时测评与结业考试相结合,把语文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语文能力相结合。
  总之,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教学反思,勤于教学实践,体现职教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Z].2009.
  [2]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语文》(必修)[M].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
  [3]刘福根.中学语文教学热点探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4]黎桃.中职语文教学应考虑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基础教学研究,2006(8).
  [5]于宗炫.中职语文教学的定位与实践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8).
  [6]刘丽.中职语文教学职能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7]彭莉.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4).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针对大学计算机公共课之一——《Access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在分类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增强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 教学模式改革 考核办法 《Access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1.引言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是教育部规定各大独立院校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其中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程序设计课程。由
美国华裔文学后起之秀、华裔女作家伍慧明首部作品《骨》一经问世,备受赞誉。作者直接以“骨”作为小说的名字,追溯到先人骨的归宿、借助回顾历史对几代人命运的探究对自己美
摘 要: 加拿大女作家芭芭拉·高蒂在名著《白骨》中,巧妙地运用圣杯传奇的追寻主题,通过描述人格化大象的自我寻找之路,既展示了特定群体文化的记忆,又表现了个体生命的不同变奏,使小说不仅具有历史厚重感,而且展示出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白骨》追寻主题 圣杯传奇 自我追寻 人格化  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过程,隐含着个体对生命意义的不同诠释。小说作为记录人类生命体验的文学作品成就了关于“追寻”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地奥司明片用于肛肠外科术后创缘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1月收治70例肛肠外科术后创缘水肿患者分为A组、B组,分别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地奥司明
目的: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一个动态过程及共同病理途径,是肝脏纤维结缔组织过度沉积的结果。肝纤维化是机体对慢性损伤的主动性修复
为了实现党校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要依据中共中央党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校图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党校图书馆工作规程》的要求,加强党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一、图书馆的作用和地位  图书馆是党校综合性文献资料的收藏和利用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的储备库,是为党校建设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撑的学术性机构,是以图书资料和数字资源等形式向党校学工人员提供理论武装和知识学习的重要平台。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课前精心设“教”,而忽视了要精心设计“学”,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研讨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授之以渔”,安排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研究讨论问题的能力呢?笔者谈谈见解。  一、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
摘 要: 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思维。语文教学应把加强思维训练作为重要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观念,打造民主课堂,激发需求心态,注重启发诱导应该作为思维训练的关注点。语文教师应当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思想,运用多种手段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获取的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养成乐于思考、善于探究的习惯,最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
目的分析疼痛规范护理对开胸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机体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开胸患者中抽取100例为护理观察对象,按时间平均纳入对照
每堂课都要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然而某些老师不知何时问,提问从何处切入,更谈不上考虑提问质量,总是满堂课提问,满教材地问,导致课堂上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兴趣不浓,甚至还压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那么课堂提问该什么时候,该从何处切入,以便提高提问质量呢?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我认为,在以下时段处切入,效果显著。  一、在课堂导入时的引语处切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