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想真正了解西藏,仅去布达拉宫是不够的。如果说在布达拉宫看到的是西藏的文明和恢弘,那么,山南则是西藏历史和文化的发祥地,因为这里产生了西藏的三个“第一”:第一个村庄、第一座宫殿、第一位藏王。但当地人说,还应该加上两个“第一”,那就是第一片农田和第一座神殿。山南是藏民最早的诞生地,喝了清冽的甘泉,我才知道,这也是西藏的第一口泉。这里还有第一个创作藏戏的村庄,有着第一位藏王的坟墓,还有第一座保存喇嘛遗体的灵骨宝塔……算来算去,这里的“第一”有十几个,所以,将其称之为“藏族文化的摇篮”,当之无愧!
山南具有以雅隆文化为核心的大批名寺、古迹组成的人文景观。
雅隆河位于西藏中南部,属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我们乘汽车从拉萨出发,一直向西南行驶,经过了雅鲁藏布江上最大的桥——曲水大桥,再沿着南岸行驶,走了大约190多公里,就到了山南地区的泽当县。
“泽当”的藏语意思是“猴子玩耍的地方”。藏族传说中,一个猴王与魔女结合,生了后代,这些猴子繁衍生息,学会了用石头、木头制作工具,种植青稞,放牧牛羊,逐步进化成人类,这就是藏族的始祖。这个传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何等相似,但这个传说却比达尔文的进化论早了2000多年。据西藏的考古和文字记载,西藏最早的土著确实是由类人猿演化而来的。
太阳被雅鲁藏布江边的银峰遮住,白色的庙宇如一柄闪着寒光的匕首插进湛蓝的天空,白云仿佛一条云带游弋在山腰,大自然與西藏文化如此相依又密不可分,这就是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在距泽当县以南8公里的一座山顶上。“雍布”藏语的意思是“母鹿”,“拉康”即“宫殿”,传说此山的形状很像母鹿,宫殿正好修建在母鹿的大腿上,因此而得名。相传,在多年前,雅隆河谷的牧人们在山上放牧时,看到山上有一个聪慧异常、气势不凡的小孩子。人们问小孩从何而来,这孩子指了指天,教徒和头人以为这孩子从天上来,是“天神之子”,格外高兴。于是将孩子驮在脖子上,前呼后拥地把他抬回部落,并且将孩子神化,称他是第十三代光明天子下凡,一致推举他为部落首领。人们尊称他为“聂赤赞普”。藏语中,“聂”为“颈脖”,“赤”为“宝座”,“赞普”为“英武之王”,因为他是被牧人驮于脖子上请回来的,故称为“以脖子当宝座的英王”。 雍布拉康就是人们为这位首领修建的王宫。从此,人们就把藏王称为“赞普”,诞生了西藏最早的藏王和最早的宫殿。
雍布拉康在扎西次日山上,如同海面一样宁静的天穹,浓雾如大旗,被风搅动,涌起沉下。这里比山下要冷得多,7月底的天气,气温却只有十几度。我来到大殿外的平台,俯瞰雅砻河谷。半山腰上有一座小庙,就是藏民发现的第一口山泉,庙也为保护泉眼而修建。当地藏民说,喝了这儿的泉水能消除百病,健康长寿。于是,在下山时,许多游人都跑去喝山泉,在那里坐一坐,消除身上的旅尘,沾点泉水的灵气。站在山上,向下望去,山下阡陌纵横,一派丰收在望的田园风光。眼前的撒拉村,就是西藏的第一座村庄,村边是当地藏民种的第一片青稞地,如今仍在种植。
大殿里面光线不够好,或者是因为近2000年的烟熏火燎,墙壁已经看不出原来的色彩。这里是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居住的地方,始建于公元前237年。我们走进佛堂,酥油灯燃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这里供奉着聂赤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松德赞等历代藏王、王后的塑像,虽然光线不很明亮,但塑像的颜色依然鲜艳,尤其是文成公主,面露微笑,面部表情生动。
我很是感慨,在这里选址建宫殿,不仅风景秀丽,更是易守难攻。雍布拉康经受如此长的岁月侵蚀和动乱,却能保护得这样完整,不仅是宗教的力量,更有当年藏王的远见。这座宫殿的历史意义和神圣的价值,使得历代喇嘛和达赖都来这里朝拜并居住。
与雍布拉康相距不远,就是第一座神殿——昌珠寺。昌珠寺建于松赞干布时期,属格鲁派寺院。这座庙宇不大,没有布达拉宫那么有气势,但是,许多高僧曾在此修行过,因此,它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很高。昌珠寺还保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也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
走进庙门,可看见文成公主在此驻足修行时住过的一座藏式二层小楼。
这里存放着三件镇寺之宝,一件是自印度来传教的莲花生大师生前的自塑像,方面大耳,棱角分明,典型的印度人长相。他戴着尖顶帽,穿着袈裟,盘腿坐在莲花宝座上,左手端着骨制的饭钵,右手持金刚杵;另一件是东王公主捐赠的一幅唐卡。这幅唐卡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是用2.9万多颗珍珠连缀而成,上面还镶嵌着一颗钻石以及红、蓝、紫宝石,珊瑚,绿松石和黄金等,表现的内容是“观音菩萨憩息”,价值连城,天下无双,在酥油灯照耀下,熠熠闪光。第三件是文成公主绣制的唐卡,色彩还很鲜艳。为了对其保护,每个唐卡都用网眼很细的金属网包裹着。我们看着这些宝物,不由得连口称赞藏汉人民的精湛技艺。在文成公主居住的小楼右边的偏殿墙边放着文成公主用过的炉灶,还有一口黄铜的锅,据说是她从长安带来的原物。
雅隆文化作为西藏文化的源头,在吐蕃时期达到了鼎盛,以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为代表的吐蕃王朝,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的雅隆河谷,创造了灿烂的西藏文化。公元前3 世纪,松赞干布以其远见卓识做出了迁都拉萨的决定,于是这块孕育了西藏文明的谷地,闭上了它那见证了峥嵘岁月的苍老眼睛。随着一个王朝的迁徙,只留下了几座庙宇以及一条干涸了的河床,但是不朽而美丽的传说在不断地向到来的人们讲述着这个王朝曾经辉煌的历史。
山南具有以雅隆文化为核心的大批名寺、古迹组成的人文景观。
雅隆河位于西藏中南部,属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我们乘汽车从拉萨出发,一直向西南行驶,经过了雅鲁藏布江上最大的桥——曲水大桥,再沿着南岸行驶,走了大约190多公里,就到了山南地区的泽当县。
“泽当”的藏语意思是“猴子玩耍的地方”。藏族传说中,一个猴王与魔女结合,生了后代,这些猴子繁衍生息,学会了用石头、木头制作工具,种植青稞,放牧牛羊,逐步进化成人类,这就是藏族的始祖。这个传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何等相似,但这个传说却比达尔文的进化论早了2000多年。据西藏的考古和文字记载,西藏最早的土著确实是由类人猿演化而来的。
太阳被雅鲁藏布江边的银峰遮住,白色的庙宇如一柄闪着寒光的匕首插进湛蓝的天空,白云仿佛一条云带游弋在山腰,大自然與西藏文化如此相依又密不可分,这就是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在距泽当县以南8公里的一座山顶上。“雍布”藏语的意思是“母鹿”,“拉康”即“宫殿”,传说此山的形状很像母鹿,宫殿正好修建在母鹿的大腿上,因此而得名。相传,在多年前,雅隆河谷的牧人们在山上放牧时,看到山上有一个聪慧异常、气势不凡的小孩子。人们问小孩从何而来,这孩子指了指天,教徒和头人以为这孩子从天上来,是“天神之子”,格外高兴。于是将孩子驮在脖子上,前呼后拥地把他抬回部落,并且将孩子神化,称他是第十三代光明天子下凡,一致推举他为部落首领。人们尊称他为“聂赤赞普”。藏语中,“聂”为“颈脖”,“赤”为“宝座”,“赞普”为“英武之王”,因为他是被牧人驮于脖子上请回来的,故称为“以脖子当宝座的英王”。 雍布拉康就是人们为这位首领修建的王宫。从此,人们就把藏王称为“赞普”,诞生了西藏最早的藏王和最早的宫殿。
雍布拉康在扎西次日山上,如同海面一样宁静的天穹,浓雾如大旗,被风搅动,涌起沉下。这里比山下要冷得多,7月底的天气,气温却只有十几度。我来到大殿外的平台,俯瞰雅砻河谷。半山腰上有一座小庙,就是藏民发现的第一口山泉,庙也为保护泉眼而修建。当地藏民说,喝了这儿的泉水能消除百病,健康长寿。于是,在下山时,许多游人都跑去喝山泉,在那里坐一坐,消除身上的旅尘,沾点泉水的灵气。站在山上,向下望去,山下阡陌纵横,一派丰收在望的田园风光。眼前的撒拉村,就是西藏的第一座村庄,村边是当地藏民种的第一片青稞地,如今仍在种植。
大殿里面光线不够好,或者是因为近2000年的烟熏火燎,墙壁已经看不出原来的色彩。这里是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居住的地方,始建于公元前237年。我们走进佛堂,酥油灯燃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这里供奉着聂赤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松德赞等历代藏王、王后的塑像,虽然光线不很明亮,但塑像的颜色依然鲜艳,尤其是文成公主,面露微笑,面部表情生动。
我很是感慨,在这里选址建宫殿,不仅风景秀丽,更是易守难攻。雍布拉康经受如此长的岁月侵蚀和动乱,却能保护得这样完整,不仅是宗教的力量,更有当年藏王的远见。这座宫殿的历史意义和神圣的价值,使得历代喇嘛和达赖都来这里朝拜并居住。
与雍布拉康相距不远,就是第一座神殿——昌珠寺。昌珠寺建于松赞干布时期,属格鲁派寺院。这座庙宇不大,没有布达拉宫那么有气势,但是,许多高僧曾在此修行过,因此,它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很高。昌珠寺还保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也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
走进庙门,可看见文成公主在此驻足修行时住过的一座藏式二层小楼。
这里存放着三件镇寺之宝,一件是自印度来传教的莲花生大师生前的自塑像,方面大耳,棱角分明,典型的印度人长相。他戴着尖顶帽,穿着袈裟,盘腿坐在莲花宝座上,左手端着骨制的饭钵,右手持金刚杵;另一件是东王公主捐赠的一幅唐卡。这幅唐卡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是用2.9万多颗珍珠连缀而成,上面还镶嵌着一颗钻石以及红、蓝、紫宝石,珊瑚,绿松石和黄金等,表现的内容是“观音菩萨憩息”,价值连城,天下无双,在酥油灯照耀下,熠熠闪光。第三件是文成公主绣制的唐卡,色彩还很鲜艳。为了对其保护,每个唐卡都用网眼很细的金属网包裹着。我们看着这些宝物,不由得连口称赞藏汉人民的精湛技艺。在文成公主居住的小楼右边的偏殿墙边放着文成公主用过的炉灶,还有一口黄铜的锅,据说是她从长安带来的原物。
雅隆文化作为西藏文化的源头,在吐蕃时期达到了鼎盛,以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为代表的吐蕃王朝,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的雅隆河谷,创造了灿烂的西藏文化。公元前3 世纪,松赞干布以其远见卓识做出了迁都拉萨的决定,于是这块孕育了西藏文明的谷地,闭上了它那见证了峥嵘岁月的苍老眼睛。随着一个王朝的迁徙,只留下了几座庙宇以及一条干涸了的河床,但是不朽而美丽的传说在不断地向到来的人们讲述着这个王朝曾经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