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研究进展探讨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研究进展。方法: 选取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0例乳腺癌患者,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2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10例,统计并分析。结果:ICBN保留组及非保留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保留组与保留组相比,上臂及上臂皮肤感觉异常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保存患者上臂、上臂皮肤的感觉功能,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肋间臂神经
  近两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妇女的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的发病率仍居第一位,并且其发病的年龄亦呈年轻化趋势[1]。手术仍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其中乳癌改良根治术仍是目前我国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术式。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多保留胸背神经及胸长神经,切除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术后易导致患侧上臂、及上臂皮肤感觉异常,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2]。因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是否应该保留肋间臂神经备受重视,也有颇多争议。笔者选取20例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尽情分析,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是否应该保留肋间臂神经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20例,均为女性,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9.5岁。在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有10例没有保留肋间臂神经,即非保留组;另外10例保留肋间臂神经,即保留组。
  1.2方法
  手术过程中,对于肋间臂神经保留组,在将乳腺脂肪组织自胸大肌表面剥离翻转向下时,于前侧胸壁与第二肋间交界处可见肋间臂神经自胸壁穿出。然后沿肋间臂神经走向分离该神经至腋窝与上臂交界处,完全游离神经后用湿丝线将其拉起,按常规方法清扫腋窝淋巴脂肪组织。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发现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或融合并与神经粘连,应当切除肋间臂神经,腋窝广泛清扫,归为非保留组进行比对。而非保留组则连同肋间臂神经一并清扫。
  1.3结果判定标准
  以轻触觉和针刺觉检查患侧上臂内侧皮肤,结果判定分为感觉正常和感觉异常,其中感觉异常判定标准为无感觉、感觉缺失甚至疼痛。把上臂感觉麻木、疼痛、酸胀等界定为上臂感觉异常。随访期1个月~3年。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ICBN保留组及非保留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
  两组局部皮肤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上臂内侧、腋后等部位皮肤麻木、疼痛或烧灼感、沉重感等。上臂感觉异常者表现为麻木、疼痛、酸胀等。术后1个月保留组上臂感觉异常2(20%)例,皮肤感觉异常1例(10%),而非保留组上臂感觉异常6(60%)例,皮肤感觉异常8例(80%),P<0.05;术后6个月保留组均无上臂及皮肤感觉异常者;非保留组上臂感觉异常3例(30%),皮肤感觉异常2例(20% ),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上臂及上臂皮肤感觉异常情况比较
  注:*表示保留组与非保留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乳腺癌外科手术切除范围趋于缩小,且临床医师更加重视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ICBN)的保护却未予足够的重视,术后常因ICBN的受损而致患者上臂、对应面胸壁等部位麻木、烧灼感等感觉异常[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其心理负担,所以保留肋间臂神经应引起重视。肋间臂神经(ICBM)为第二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是感觉神经,主要传导上臂内侧的皮肤感觉[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ICBN保留组与非保留组上臂及上比皮肤感觉异常情况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根治术的效果没有影响,降低了上臂及上比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术中保留ICBN是可行的[5]。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顾朱彤.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应用价值[J]. 吉林医学,2011,32(36):7700.
  [2] 曾繁余,张显岚,张珊等. 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研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7):934-937.
  [3] 贺昕源,刘青云.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6例临床研究[J]. 吉林医学,2011,32(18):3635-3636.
  [4] 史小丹,徐卫国.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研究进展[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1):42-48.
  [5] 李文灿,王争鸣,于志峰,程克. 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腋静脉分支的临床价值分析[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23(2):175-17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手术中绷带型接触镜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患者按术后处理方式分为A、B两组,A组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绷带型接触镜,B组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常规包盖眼(对照组),其中A组20例,B组20例,术后观察两组资料角膜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结果:翼状胬肉切除术后A组患者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较B组轻,角膜上皮缺损区修复A组较B组明显加快。结论:绷带型接触镜用于翼状胬肉手
期刊
摘 要:麻醉护理工作是近年来现代麻醉学发展建立的一项护理内容,工作范围包括麻醉监测与治疗、负责麻醉的准备、物品领取、发放和保管,参加危重患者的抢救等麻醉有了麻醉护士的参与,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使麻醉医生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变麻醉过程中的对症处理为预防性综合治疗,降低麻醉风险,保证病人安全,提高麻醉质量,以取得最好的麻醉效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麻醉 麻醉护士 麻醉质量 护理措施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中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
期刊
关键词: PICC;置管;动脉;原因分析!  PICC 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等[1]。PICC以其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2014年5月,我科对一位肺癌的病人进行PICC置管,结果误入动脉,导致置管失败,对本例PICC置管失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道管理在预防老年人结直肠癌术后肺部不良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择期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相关呼吸道管理,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痰效果、肺部并发症以及术后平均吸氧时间等指标。 结果:术后观察组平均时间和排痰有效率分别为(22.7±8.1)h和95.
期刊
摘要:目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根据通气时间长短,分为A组55例,为1周内成功脱机,B组55例为1周后成功脱机者。经调查问卷,对影响或鹿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是否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插管前患者意识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年龄是慢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缬沙坦联合瑞格列奈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展开研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行缬沙坦治疗,研究组行缬沙坦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值、尿素氮以及ACR比较上t=3.2671
期刊
摘要 目的:对根尖周炎根管治疗的一次性治疗法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86颗患根尖周炎的牙齿,所有牙齿均未出现髓质坏死,对每一颗牙齿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并于6个月、1年、2年后分别进行随访。结果:总体有效率达到94.18%。结论:根尖周炎根管治疗一次性治疗法具有疗程短、痛苦小、疗效显著的特点,在明确适应症并完善操作流程的前提下,可收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根尖周炎、一次性治疗法、厌氧菌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胎膜早破在临床上的发生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观察组为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胎膜早破产妇83例,随机抽取同时期健康无并发症的产妇10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及对比两组难产的原因及类型。结果:胎膜早破发生头盆不称、枕横位的发生率分别为13.3%,15.7%,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胎膜早破早产率高于对照组,为9.6%,有统计学差异(P<0.0
期刊
摘要:目的: 根据我地区道路交通所导致的颅脑损伤的相关资料,对其颅脑损伤的并发症、特点以及伤残程度等进行分析,旨在为下一步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我地区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集的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案例中选取126例,结合选取案例的年龄、性别、损伤部位等进行统一整理,同时对伤后是否伴随有并发症、并发症类型以及伤残程度等进行统一整理;结果:主要损伤类型为复合性损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