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周氏冥通记》的梦境叙事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ijj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成书于南朝时期的《周氏冥通记》是一部重要的道教神仙传记,主要记载道士周子良通灵见真的事迹。这部仙传采用梦境叙事方式结构全文,其特有的宗教背景和实录式的表达,使之呈现出了超越传统文学结构体例的独特文学价值。
  关键词:《周氏冥通记》;周子良;梦境叙事
  作者简介:颜凌南(1991-),女,汉族,湖南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文本简介
  《周氏冥通记》目前所见较为完善的版本应是存于涵芬楼影印本《道藏》中的四卷《冥通记》。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该书第一卷的前半,包括陶弘景所撰周氏小传(记载周子良生平及其通灵见真与自杀始末)、陶弘景呈给梁武帝的启事及武帝阅后的敕答书,以及当时代呈《冥通记》的弘景弟子潘渊文所写的呈书经过小记。第二部分为此书第一卷后半起至第四卷,是周子良的手稿,其间除了周氏自己所加的注之外,还有陶弘景相当详细的注文。内容主要是依日期先后,描述众真来降的景况。前三卷叙述得较为详实,第四卷则是一份从天监十四年(公元516年)五月二十三日至十五年(公元516年)七月二十三日之间,周氏自己整理的历次见真的目录及摘要。另外全文卷末还附有一则周氏所写“无年月日,不知何时书(陶注)”的《周紫阳记九真玉沥丹方》。
  二、《周氏冥通记》中梦境叙事的特点
  异质性是《周氏冥通记》中梦境叙事的首要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周氏冥通记》是道教梦观念的“反叛者”。
  道教沿袭庄子“圣人精神纯粹而能‘其寝不梦’”的思想,认为在修炼过程中,多梦是人精神魂魄散失的结果,向来排斥梦现象。《太平经》对此有如下论述: “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阳者守一,阴者守二,故名杀也。故昼为阳,人魂常并居;冥为阴,魂神争行为梦, 想失其形,分为两,至于死亡。精神悉失,而形独在。守一者,真真合为一也。” 基于这样的观念,道教仙传中极少描写梦境。
  然而,《周氏冥通记》作为六朝时期重要的道教文本,竟抛开道教文学的传统书写模式,以梦境叙事结构全篇,不能不说是对道教梦观念的一次“反叛”。
  第二,《周氏冥通记》叙梦形式的异质性
  “梦境叙事,顾名思义即是一段企图再现梦的经验的陈述话语,在这段话语中梦以事件的形式被转述。”中国古人有关梦的观念常常与灵魂等超自然的存在紧密相连,认为梦是鬼神给予人的启示,具有预卜未来的特殊作用,反映着古人的文化密码。梦境解析一度被当作昭示人物际遇甚至国家命运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梦境叙述成为我国人物传记体史书的常用叙事手法之一。
  与一般的“记梦体”不同,《周氏冥通记》不是由不同人的梦或同一主题的梦缀合在一起的,而是道士周子良对一系列的通神之“梦”的第一人称叙述。其梦境叙事的类型可分为记录“梦”与记录“见”二种。从天监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始至翌年七月末止共一百零九条中,“梦”的记录为四十六条,而“见”的记录为六十三条。陶弘景亦注意到了此种情况,并给出自己观点:“按寻记,凡標前云梦者,是眠中所见。其有直云某日见某事者,皆是正耳。觉时其见,但未知为坐为卧耳。从乙未年八月以后,游行诸处,此皆是神去而身实不动也。”
  “梦”、“见”形式的并存正好能说明“梦记体”中所表现出的“梦”不是纯粹的梦境 而是包含着不同的幻想。在作品中的反映表现为这种独特的“见”,这种“见”当然不会是普遍的外在经验事实,仍是同梦的本质一样的精神幻觉,但这种幻觉在周所处的彼时彼地,反映在周子良“先验理念”的“超验运用”上,是不亚于其清醒时的现实之“现实”。
  传记中梦境叙述的神交内容,与其说是其与他人的精神事件,倒不如说是关涉于周子良自己的生活和精神运数。中心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世俗行为的探讨,包括周子良的白日睡觉、他舅妈的病以及他父亲坟墓的迁移等事项;第二,茅山仙府诏叫周子良赴任事件。这是《冥通记》中最重要的主题。为此,周子良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如戒肉食,习修道之方等等。
  三、《周氏冥通记》中梦境叙事的文学品格
  《周氏冥通记》中的梦境叙事的价值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结构体例或体裁的价值,倾向于这种体例结构本身的隐藏价值,即编者或作者在建构结构的同时也是在建构价值。我们知道,神交的方法也是进行社会表达的手段。作为一个来自移民家庭又无父亲的孤儿,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周子良的社会表达管道是十分有限的。他力图利用这一梦境叙事构建起来自于神启的经典,夺回其失去的某些地位和权力。
  其神启故事的铺展曲折而又离奇,颇具前现代主义的风格。梦中的情境恍惚迷离,奇异殊常,颇具梦幻文学的神秘色彩。
  周与这些神灵交流的记录,实际上也只是一种思想内部述说的再创作。神灵对周子良的真诰,几乎全部是关涉周子良个人的事。众神灵与周子良只是对所知之事默契地保密,因此,在与神冥通之时,他大部分时间是沉默的,这样一种不占主导地位的关系给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投射到文本中,赋予了文本独特的审美价值。他的神交对白,也创造出了更详细、更复杂的自我形象。这样的创造是以神的启示为中介的,它所赋予的可信度远远大于仅仅是源于人类的说教。
  参考文献:
  [1]陶弘景.周氏冥通记[M].道藏(第5册).
  [2]詹石窗.道教文学史[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3]郭庆藩. 庄子集释.卷6上.刻意[M].北京: 中华书局,1961,539.
  [4]王明.太平经合校.“壬部”[M].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716.
  [5]杨铖.文学现代性框架内的梦境叙事研究[J].法国研究2011, 4.
  [6]陶弘景.周氏冥通记[M].道藏(第5册).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四逆散及含药血清中药物成分,确定其体内外物质基础,研究四逆散含药血清对肝干细胞的增殖、抗氧化损伤、诱导分化作用及机制,探索四逆散在肝病治疗中的可能机理,为四逆
麻黄源于《神农本草经》,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其味辛、苦,性温,主
摘 要: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是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最早出现的以绝句论诗的新形式,元好问继承了这一新形式,创作了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价值的《论诗三十首》。本文将从创作背景、继承与发展关系、历史地位与影响三方面来比较《戏为六绝句》和《论诗三十首》,以分析这两组论诗绝句的关联。  关键词:《戏为六绝句》;《论诗三十首》;关系  作者简介:姚雅芳(1991.8-),女,山西临汾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
摘 要: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其发展历史较早文化源远流长,直到今天,一直在我国的宗教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首先论述了道情的产生及与全真教的关系,继而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金园散曲道情与全真教思想的结合,最后,根据上述两方面的论述,文章主要阐述了意象表现的显示意义,希望能够使道歌被更多的人所欣赏。  关键词:道歌;意象表现手法;研究  作者简介:多杰才旦,藏族,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13级硕士研究生,藏
逼仓是指期货交易所会员或客户利用资金优势,通过控制期货交易头寸或垄断可供交割的现货商品,故意抬高或压低期货市场价格,超量持仓、交割,迫使对方违约或以不利的价格平仓
本刊讯连日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认真组织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学习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按照委厅领导的部署和要求,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各党支部安排专门时间
摘 要:历经上千年的沉淀和发展,藏族古代文学中的故事依然熠熠生辉。藏族古代文学中的故事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神话故事、传说故事和生活故事。从内容、修辞、题材和艺术价值上看,藏族古代文学中的故事都有其鲜明的特征。  关键词:藏族;古代文学;故事  作者简介:多杰才让(1991-),男,藏族,青海省同仁县人,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13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藏族古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文章首先简要地阐述了格萨尔戏剧的发生和发展,继而在此基础上对格萨尔史诗与戏剧的叙事形态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上述分析,文章又对格萨尔戏剧的演述形态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能够让格萨尔戏剧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同时戏剧本身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格萨尔戏剧;人类学;个案研究  作者简介:豆毛太,藏族,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13级硕士研究生,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格萨尔。  [中
摘 要:在古代文学中,爱情悲剧较为常见,也非常的感人。古代文学中的爱情多以悲剧收场,爱情是一种微妙而高尚的情感,不过由于社会因素,人类之间的爱情常常受到种种制约,因此,关于爱情的文学作品层出叠见,更是成为文学永恒的主题。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家庭的异化使爱情和婚姻剥离,导致爱情陷入牢笼之中,演绎了一幕幕凄美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古代文学;爱情悲剧;表现形式  作者简介:刘佳(1987.4-),女,
2000~2002年,在山西临汾以常规化肥品种为对照,就德国引进的复合肥料进行了肥效研究。结果表明:德肥1号(15+9+15)+德肥2号(16+8+12)的肥效最高,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小麦产量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