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中华武术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与艺术等多种文化形态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形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通过研究武术技法的巧妙、武术技击是否是艺术、武术和艺术的联系、武术套路的艺术特征来探讨中华武术的艺术性。得出结论:武术将“艺”与“术”的结合,通过实践获得万物归根、天人相合的生命感悟与精神体验。通过由武至道,超过技击的外在,实现自我生命的实现,使武术成为理想化的技击艺术。中国武术运用概括抽象这种手法,使技击动作的套路动作的概括性和具体可感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艺术想象和客观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具有形神兼备、动静结合、节奏鲜明等技击特征。
关键词 武术 艺术 特征
一、选题依据
中华武术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从古代武术神话中的表意情怀、意象到武術套路,无不显示出其艺术气息。可以说,艺术是隐含在技击性之中,中国人追求“意境意象”审美追求、技术艺术化、“感性体悟”的审美方式、“天人合一”的哲学理想的典范[1]。随着冷兵器时代结束,武术技击性逐渐弱化,同时,影视的发展,又加速了武术的艺术化发展。武术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大量的现实美,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当代武术的娱乐观赏、养生健体、陶冶情操的价值,大大超过了它的技击价值;而它的体育价值又不能完全概括它所包含的东方古典哲学、传统伦理和它与杂技、民族舞蹈、戏曲等的联系。本文是通过研究武术技击是否是艺术、武术技法的巧妙、武术和艺术的联系、武术套路的艺术特征来探讨中华武术的艺术性。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等网络资源和书籍搜索有关武术与艺术的文章40余处并进行了整合分析。
(二)专家访谈法
访谈了淮北师范大学陈威教授、赵先卿教授和王舜老师,北京体育大学门惠丰教授、阚桂香教授、武冬教授。
三、结果分析
(一)中华武术技法的巧妙
武术技法是指练习的基本技术规格要求及其规律性的运动方法,主要包括外部的形态动作和内部的神韵。武术中“神”是“形”的动作依据,“形”是“神”的外在表现。只有把二者巧妙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技法的最佳效果,充分展示出姿势雄壮、精神勇往、动作灵活、力法快长的风格特点。武术技法的体态运动主要包括仰、立、拧、含、展、转等,具体指躯干后屈,含胸拔背,舒腰推胸,伸身拔腰,上下身体相反方向转动和以腰部为轴,手臂做各种轮转动作。在实践中这些体态运动多与各种身法结合在一起,形成武术的技法练习。武术的身法实质是以腰为源的方法,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充分说明腰是支配上下肢的总枢纽,也是力量传递是否得当的关键。
(二)武术是一种理想化的技击艺术
武术追求的是对“技”与“器”的更高追求,是人心对武术的理解,是对心灵自身的调节,是对神韵的感悟。武术追求的以和为贵就是来自民族的文化特性,体现了民族“尚和”、“内敛”的文化气质。武术追求的技击来自生存、竞争的要求,中国把它总结为一种“健吾身”、“养品行”、“知天性”、“寻天道”的活动方式[2]。武术拳技不再是一种好勇斗狠的暴力行为,而成为一种对自我、对自然、对天道追求的手段。武术之道为技艺的最高境界,表现为通过习武练拳获得的一种超越生命体验和人生价值,以及对天道自然宇宙的生化之理的感受与体悟。武术将“艺”与“术”的结合,通过实践获得万物归根、天人相合的生命感悟与精神体验。通过由武至道,超过技击的外在,实现自我生命的实现,使武术成为理想化的技击艺术。
(三)中华武术与艺术的结合
中国武术运用概括抽象这种手法,使技击动作的套路动作的概括性和具体可感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艺术想象和客观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虽然武术动作取材于技击,但不是技击动作的纯客观模仿和再现。而是根据中华民族“华实互补、虚实相成”等创作思想,将其素材进行艺术再现,成为“形神兼备”、“虚攻技击”的武术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武术家要按社会要求和文化观念,将素材进行选择、概括、抽象、修饰、提炼、分解、组合,再依动静疾徐、攻守进退、刚柔相济等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串联成套,用艺术的形象,集中表现出技击动作普遍意义的特征。
(四)武术套路的艺术特征
武术套路的艺术美是艺术美和武术自然本色美的辩证统一体,具有以下特征:1.节奏特征: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等。在武术套路比赛中,追求的是神韵的完美结合。2.动作特征:武术套路动作实现了攻防技击动作的艺术化过程。攻防技击动作是武术套路运动的重要组成元素,分动态和静态两种。3.风格特征:武术门派各异,拳种繁多,有刚劲有力、浑厚沉稳的南拳;飘洒大方,气势奔放的通臂拳;丝丝如扣、圆活走转的八卦掌等。4.结构特征:武术套路的结构有情节构思结构和动作编排结构。
四、结论
武术将“艺”与“术”的结合,通过实践获得万物归根、天人相合的生命感悟与精神体验。通过由武至道,超过技击的外在,实现自我生命的实现,使武术成为理想化的技击艺术。中国武术运用概括抽象这种手法,使技击动作的套路动作的概括性和具体可感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艺术想象和客观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具有形神兼备、动静结合、节奏鲜明等技击特征。
参考文献:
[1] 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2):41-43.
[2] 王岗,吴松.中国武术:一种理想化的技击艺术[J].体育文化导刊.2007.2:21-23.
[3] 马文友,邱丕相.当代武术的艺术化解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47(1):5-8.
摘 要 中华武术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与艺术等多种文化形态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形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通过研究武术技法的巧妙、武术技击是否是艺术、武术和艺术的联系、武术套路的艺术特征来探讨中华武术的艺术性。得出结论:武术将“艺”与“术”的结合,通过实践获得万物归根、天人相合的生命感悟与精神体验。通过由武至道,超过技击的外在,实现自我生命的实现,使武术成为理想化的技击艺术。中国武术运用概括抽象这种手法,使技击动作的套路动作的概括性和具体可感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艺术想象和客观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具有形神兼备、动静结合、节奏鲜明等技击特征。
关键词 武术 艺术 特征
一、选题依据
中华武术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从古代武术神话中的表意情怀、意象到武術套路,无不显示出其艺术气息。可以说,艺术是隐含在技击性之中,中国人追求“意境意象”审美追求、技术艺术化、“感性体悟”的审美方式、“天人合一”的哲学理想的典范[1]。随着冷兵器时代结束,武术技击性逐渐弱化,同时,影视的发展,又加速了武术的艺术化发展。武术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大量的现实美,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当代武术的娱乐观赏、养生健体、陶冶情操的价值,大大超过了它的技击价值;而它的体育价值又不能完全概括它所包含的东方古典哲学、传统伦理和它与杂技、民族舞蹈、戏曲等的联系。本文是通过研究武术技击是否是艺术、武术技法的巧妙、武术和艺术的联系、武术套路的艺术特征来探讨中华武术的艺术性。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等网络资源和书籍搜索有关武术与艺术的文章40余处并进行了整合分析。
(二)专家访谈法
访谈了淮北师范大学陈威教授、赵先卿教授和王舜老师,北京体育大学门惠丰教授、阚桂香教授、武冬教授。
三、结果分析
(一)中华武术技法的巧妙
武术技法是指练习的基本技术规格要求及其规律性的运动方法,主要包括外部的形态动作和内部的神韵。武术中“神”是“形”的动作依据,“形”是“神”的外在表现。只有把二者巧妙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技法的最佳效果,充分展示出姿势雄壮、精神勇往、动作灵活、力法快长的风格特点。武术技法的体态运动主要包括仰、立、拧、含、展、转等,具体指躯干后屈,含胸拔背,舒腰推胸,伸身拔腰,上下身体相反方向转动和以腰部为轴,手臂做各种轮转动作。在实践中这些体态运动多与各种身法结合在一起,形成武术的技法练习。武术的身法实质是以腰为源的方法,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充分说明腰是支配上下肢的总枢纽,也是力量传递是否得当的关键。
(二)武术是一种理想化的技击艺术
武术追求的是对“技”与“器”的更高追求,是人心对武术的理解,是对心灵自身的调节,是对神韵的感悟。武术追求的以和为贵就是来自民族的文化特性,体现了民族“尚和”、“内敛”的文化气质。武术追求的技击来自生存、竞争的要求,中国把它总结为一种“健吾身”、“养品行”、“知天性”、“寻天道”的活动方式[2]。武术拳技不再是一种好勇斗狠的暴力行为,而成为一种对自我、对自然、对天道追求的手段。武术之道为技艺的最高境界,表现为通过习武练拳获得的一种超越生命体验和人生价值,以及对天道自然宇宙的生化之理的感受与体悟。武术将“艺”与“术”的结合,通过实践获得万物归根、天人相合的生命感悟与精神体验。通过由武至道,超过技击的外在,实现自我生命的实现,使武术成为理想化的技击艺术。
(三)中华武术与艺术的结合
中国武术运用概括抽象这种手法,使技击动作的套路动作的概括性和具体可感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艺术想象和客观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虽然武术动作取材于技击,但不是技击动作的纯客观模仿和再现。而是根据中华民族“华实互补、虚实相成”等创作思想,将其素材进行艺术再现,成为“形神兼备”、“虚攻技击”的武术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武术家要按社会要求和文化观念,将素材进行选择、概括、抽象、修饰、提炼、分解、组合,再依动静疾徐、攻守进退、刚柔相济等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串联成套,用艺术的形象,集中表现出技击动作普遍意义的特征。
(四)武术套路的艺术特征
武术套路的艺术美是艺术美和武术自然本色美的辩证统一体,具有以下特征:1.节奏特征: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等。在武术套路比赛中,追求的是神韵的完美结合。2.动作特征:武术套路动作实现了攻防技击动作的艺术化过程。攻防技击动作是武术套路运动的重要组成元素,分动态和静态两种。3.风格特征:武术门派各异,拳种繁多,有刚劲有力、浑厚沉稳的南拳;飘洒大方,气势奔放的通臂拳;丝丝如扣、圆活走转的八卦掌等。4.结构特征:武术套路的结构有情节构思结构和动作编排结构。
四、结论
武术将“艺”与“术”的结合,通过实践获得万物归根、天人相合的生命感悟与精神体验。通过由武至道,超过技击的外在,实现自我生命的实现,使武术成为理想化的技击艺术。中国武术运用概括抽象这种手法,使技击动作的套路动作的概括性和具体可感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艺术想象和客观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具有形神兼备、动静结合、节奏鲜明等技击特征。
参考文献:
[1] 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2):41-43.
[2] 王岗,吴松.中国武术:一种理想化的技击艺术[J].体育文化导刊.2007.2:21-23.
[3] 马文友,邱丕相.当代武术的艺术化解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4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