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诗友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hnhj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榜样古远清
  白云黄鹤起江城,
  武汉学界大有人。
  晴川历历多嘉木,
  芳草萋萋有远清。
  道德文章令人钦。
  腾蛟起凤古远清,
  彩笔摇摇写平生。
  专著堆起人把高,
  学问洞达比井深。
  竹苑掩映大乾坤。
  一苇之航古远清,
  单挑独斗涛头行。
  横槊赋诗反台独,
  两岸三地起回声。
  文坛杀出武书生!
  立地顶天古远清,
  文史如鼎只手撑。
  平生久蓄负鼎愿,
  百万巨帙照汗青。
  骆驼肝胆狮子心。
  雕龙绣虎古远清,
  男耕女织一家亲。
  两古清流汇一处,
  一网情深聚华馨。
  不忘夫人古炽珍。
  大方之家古远清,
  学术人生总年轻。
  雄文不闻桑榆叹,
  劲蹄犹自带铜声。
  老境新拓又一春。
  学习榜样古远清,
  敦品励志守一经。
  红尘不泯人文怀,
  云路犹闻进击声。
  都想踩你脚后跟。
  分 量
  经济增长有预期,
  人文萎缩没商量。
  自从中国有市场,
  从此屈原无故乡。
  幸有义士来鼎扛,
  《中国诗歌》图辉煌。
  更有志士发孤旅,
  中流击水谢克强。
  黄冈畔,东坡旁,
  横笛牛背读书郎。
  儿时声声唐宋吟,
  汇入长江万里长。
  吭哟嗨,嗨哟吭,
  铁道战士挥汗忙。
  当年一声开山号,
  穿越时空总高昂。
  篇篇调与金石谐,
  章章思逐风云上。
  雕龙绣凤无虚日,
  敲金戛玉有分量。
  如今每见楼脆脆,
  不如老谢诗坚强;
  莫道文坛牛哄哄,
  当叹谢家夜来香。
  不喜烟酒只爱茶,
  大隐于市静不哗。
  文火慢熬吟断章,
  惊涛拍岸赋三峡。
  或曰有了谢克强,
  中国诗歌不会亡。
  漫道赵某太夸张,
  应怪诗坛少脊梁。
  人民爹,土地娘,
  好诗本由他们藏。
  耕云播雨诗家事,
  鲁奖茅奖难帮忙。
  华夏当不亏屈骚,
  强国富民待华章。
  加餐健笔致老谢,
  自有黄金铸克强。
  赵国泰,诗人,现居湖北武汉。
其他文献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系统通常是指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一方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亚里斯多德语)”,另一方面,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认识水平和语言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普遍对作文怀有畏惧的心理,许多家长孩子为此头疼,教师也是怨声满天。尤其是三年级作文刚入门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作文本来是五味俱全的美味,如今成了苍白无味的蜡团,造成孩子消极作文的心理。如何让孩子轻松入门呢?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勇当伯乐,善于发现亮点  1.降低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既需要精心预设,而动态生成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开放性的空间,动态性氛围,因而课前预设不管多充分,也难以估测到一些小插曲,小“意外”。对于这些预设之外的“意外”,教师是置之不理,还是相机诱导,这就显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机智。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要让课堂绽放光彩,焕发生命活力,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动态资源,动态生成。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抓住生成资源,如何实现
在语文教学中,我将“随文识字”的理念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看看通过我的实践,对学生理解记忆字词,帮助阅读是否起到帮助。教学的过程分为三大块:通过课文中的两个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导入课题;初读课文时,将字词与段落融合,相机理解,在朗读中识字,在识字中朗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书写并布置作业。  例1:  1.听儿童歌曲《丑小鸭》,出示歌词“鸭子、天鹅”,指名朗读  老师:观察加点字,你发现了什么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入门的拐杖。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青少年由于是“有主动性的人”,所以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正因为兴趣被视为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所以教师在启发学生作文时,也应千方百计调动起他们提笔的勇气和兴趣。自然,调动学生兴趣的做法,是贯穿在作文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里的。比如要写一篇游记,命题前先引导学
文言文是汉语言文学长河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处处彰显着语言文学的魅力。语文既有极富人文情怀的一面又有现实工具的特点,这就决定着语文要比其他的科学更丰富多彩更趣意盎然。按道理来讲,学习文言文本该是件“乐事”,但教学中大部分高中生却对文言文“谈虎色变”、心生恐惧,这是为什么?  心态决定一切。学生的文言文学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怕学。为什么怕学?因为难学。如何让学生燃起的不是恐惧还是兴趣,我觉得要烧好这三把火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现在谈谈本人的点滴体会。  一、巧导入,激发兴趣。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
《史记》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财富,它蕴涵着深邃的哲理,融会着民族的精神。从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来看,《史记》有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高考优秀作文在巧妙运用《史记》素材上和语言锤炼上,为学生平时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收集,并指导学生进行模仿,以提高学生应试作文的写作能力。  《(史记)选读》中的素材非常丰富,在高考的佳作中运用得很多,像司马迁、周公、孔子、项羽、刘邦、管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要求说明阅读需要靠学生自己完成,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阅读,与文本来个亲密接触,进行精彩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圈点勾画的“批注式阅读”就是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明代陈献章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疑,才能启动创造的闸门,触发想象与思考;敢于质疑,才能发挥聪明才智,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旧框框,丢掉常规的绳墨,超脱经验的囹圄,不盲从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1.在瑕疵处质疑  有的文章或事物,看起来似没有“问题”,但只要进一步追问下去,就会发现一些不足。如《皇帝的新装》一文,对主题的概括,《教学参考书》上是:“通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