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如何使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成为每—个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其活动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提高开发能力
在传统的课程观中,我们过分强调“以本为本”的思想,误认为语文教科书是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学生的语文学习框定在语文课本这个狭小的天地里。这怎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在观念上就要实现由“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向“世界是课程资源”的根本转变。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本地区蕴藏着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另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语文教师是主体,但语文课程资源并非直接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课程来利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关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培训学习,只有具备了—定的能力和知识,才能使语文课程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语文课程。否则。资源就会视而不见。
二、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程资源十分广泛,因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身边的资源很多,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室、墙报、各种标牌广告等。也有当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等都是课程资源。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说就叫语文。”我认为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资源设备,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利用课余时间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时间播放一些短小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课前要求学生进行不拘形式和内容的三五分钟演讲,为了引起学生注意。还可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每天轮流在黑板上写一则名言警句并要求学生积累运用。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能给学生创设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形成和发展。
三、发挥资源优势,提倡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阅读是学习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此话说明了阅读的重要作用。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对世界的认识、思维的发展、审美体验的获得,这些必须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完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校。图书资源逐年增多,内容也相对丰富,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学会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让他们从阅读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除学校已有的图书资源外,我们还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设立图书角。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演讲会、朗读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览会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的习惯。在提倡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同时。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在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如利用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文学社、自办手抄报,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报道在手抄报上;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等,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养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的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例如拿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斑羚飞渡》一文的教学来说吧,在教学这篇课文后,可让学生去更多地了解一下当地有哪些野生动物,它们有些什么样的生活习性,哪些列入国家保护范围,人们是否有猎杀的不良行为,如何去与动物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可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作好有关记录,有条件的可用相机拍下野生动物的照片供大家认识了解,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的语文时践。能力总之,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语文教师要积极投身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去,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合理利用,真正让语文课程资源变成语文课程,我们的语文课程教学才会迎来一个又一个的春天。
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其活动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提高开发能力
在传统的课程观中,我们过分强调“以本为本”的思想,误认为语文教科书是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学生的语文学习框定在语文课本这个狭小的天地里。这怎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在观念上就要实现由“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向“世界是课程资源”的根本转变。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本地区蕴藏着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另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语文教师是主体,但语文课程资源并非直接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课程来利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关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培训学习,只有具备了—定的能力和知识,才能使语文课程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语文课程。否则。资源就会视而不见。
二、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程资源十分广泛,因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身边的资源很多,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室、墙报、各种标牌广告等。也有当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等都是课程资源。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说就叫语文。”我认为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资源设备,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利用课余时间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时间播放一些短小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课前要求学生进行不拘形式和内容的三五分钟演讲,为了引起学生注意。还可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每天轮流在黑板上写一则名言警句并要求学生积累运用。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能给学生创设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形成和发展。
三、发挥资源优势,提倡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阅读是学习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此话说明了阅读的重要作用。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对世界的认识、思维的发展、审美体验的获得,这些必须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完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校。图书资源逐年增多,内容也相对丰富,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学会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让他们从阅读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除学校已有的图书资源外,我们还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设立图书角。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演讲会、朗读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览会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的习惯。在提倡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同时。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在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如利用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文学社、自办手抄报,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报道在手抄报上;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等,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养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的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例如拿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斑羚飞渡》一文的教学来说吧,在教学这篇课文后,可让学生去更多地了解一下当地有哪些野生动物,它们有些什么样的生活习性,哪些列入国家保护范围,人们是否有猎杀的不良行为,如何去与动物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可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作好有关记录,有条件的可用相机拍下野生动物的照片供大家认识了解,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的语文时践。能力总之,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语文教师要积极投身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去,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合理利用,真正让语文课程资源变成语文课程,我们的语文课程教学才会迎来一个又一个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