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误区与反思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pang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及推广,是教育对时代的有力回应。这既是时代影响下的产物,也是教育自身寻求突破与发展的有利证明。然而,作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新宠”,其与传统教育的理念冲突,与在实践教学中的各种不适配现象,而造成的认知方面的误区,使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反思由为必要。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 混合式教学 误区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34;F2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8-0017-02
  引言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推动了教育技术的纵横式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正逐渐加快。以此为背景,纠缠人类几个世纪的疑问再一次作为时代回声,摆在了人类的眼前。教育教学中,技术为重,还是教育为重?夸美纽斯与赫尔巴特率先提出的这一问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答案。信息化时代,将交出怎样的答卷?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历程与现实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历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萌芽于传统教学,托生于数字化学习环境,并在互联网络技术与教育的充分融合下,所诞生的崭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最早可追溯至传统教学中各种交互。20世纪90年代后网络在线学习的发展极其结果的不理想,最终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营养。自此,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迅速卷席全球。信息借助媒介的发展,为实现教育和学习本身模式的巨大变革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1]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西方要早于中国。且就术语表达,西方国家并未将混合式教学作为单独的术语提炼出,而是作为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的一部分。国外学者对混合式学习(教学)的界定大致涉及三个方面,即混合式学习是教学模式(或传输媒体)的混合、是教学方法的混合以及线上与面对面教学的混合。持有第一种观点的代表学者主要有:Bersin&Associates,Orey,Singh&Reed,Thomson。其中Singh和Reed(2001)的界定引用的范围最广。这一定义强调了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式与技巧的重要性,突出了教师教学引导的重要性。[2]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运用“合适的”学习技巧,使其与“合适的”个人学习风格相适应,以达到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技巧教授给“合适”的人,从而实现对学习目标成就的优化。持有第二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有Driscoll、House以及Rossett。其中,Margaret Driscoll(2002)提出,混合式教学主要是混合了4个方面,即多种网络技术的混合,多种教学方法的混合,任意一种教学技术与教师面授指导相结合以及教学技术与实际工作任务的相融合。[3]Charles R.Graham评论称这两种观点之争的本质在于媒体技术与学习方法之间的分歧。这两种界定所涉及的范围过于宽泛,几乎混合了一切教学元素,并没有抓住混合式教学的核心,因而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不大。第三个观点的接受程度最高,影响力最大。国内外很多对混合式学习与教学模式的研究皆是建立于这一概念之上。代表学者主要有(Reay,2001;Rooney,2003;Sands,2002;Ward&LaBranche,2003;Young,2002)。Charles R.Graham認为,第三种观点反映了混合式教学体系的历史演变。[4]于是,基于这一观点,他提出了:混合式学习混合的是教与学的模式,即传统的面对面学习系统和分布式学习系统,二者在过去几乎处于割裂的状态。他同时也强调了计算机技术在混合式学习中的核心地位。继Charles R.Graham之后的概念界定基本上属于第三种观点的派生与演化,同时与教学实际有了更密切的关联。如帕希特(Paechter M,2010)认为,混合式教学是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优势的结合,是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在同一个时间里学习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他在强调了形势混合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师生互动的重要性。[5]综合所有概念界定,其中有关于教育技术的应用几乎是所有学者专家认可与接受的。因而,在西方,目前很多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者将精力主要集中于探索如何将已有的、受众广泛的网络工具为混合式教学提供服务。
  在国内,混合式教学是作为独立术语被提出的,它是由混合式学习领域分化出的新的研究领域。在其提出之初,混合式学习与混合式教学同义。余胜泉是国内较早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学者,他将混合式教学定义为Blending Learning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会使得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都发生改变。[6]由此可见,佐证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同根同源。国内混合式教学研究真正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大约在2010年前后。这一阶段中,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冷思考加速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从领域中的分化。
  结合中西方研究,当前,国内外学者在混合式教学的使用率、教学效果、实施模式等方面都做出了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7]然而,关于混合教学本质的理念误区以及反思,很少有人提及。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混合式教学的矛盾与冲突,探寻其理念中所存在的误区,进一步教师教学提供一定思路。
  (二)混合式教学的矛盾与冲突
  混合式教学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物两个方面。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以师生间的冲突为代表,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自主性、自主能力与教师对学生自主性干预之间的现实矛盾。不管教师是否意识到了这点,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该时期下的学生对与信息技术的运用,资源的获取具有绝对的优势,在获取资源,资源整合能力方面具有天生的能力。这一能力让他们这一代人,不再满足于只做被动的获得者,他们正在变得越来越积极与主动。而在当前浩浩荡荡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中,教师显然对这一转变似乎并不敏感,教学的控制欲、人体的舒适区,传统的教学思维,让混合式教学中的尊重学生主体性的理念总是无法落实到实处。学生对主动性的渴望与教师间控制欲的极大冲突,是当前混合式教学中最不容忽视的人人间的矛盾与冲突。   人与物之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教师与技术运用方面。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原先数字化在线学习以及翻转课堂的先进理念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世纪之初的教学模式的再整合,融合了各种数字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这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如微视频的制作,线上讨论活动的组织与回馈,软件的开发与设计,无一不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要求与挑战,意味着压力与变化,已经习惯传统教学的老师,对于技术所带来的冲突,具有本能的排斥与担忧。于是,人与物之间的冲突就这样诞生了。
  矛盾与冲突,既可能带来改变,也可能造成认知上的误区。如何看待这些误区,如何针对误区着手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映,每一位时代下的教育者们,都应当审慎的思考与对待。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误区
  误区一:混合式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模式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角度来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以旧事物为基础,都是经过了量变与质变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不存在独立于旧事物之外的新事物。以哲学视角来审视这一观点,提出者很显然将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对立了起来,将之看成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就其本质,提出者对与发展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
  从对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发展历程剖析来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萌芽于传统教学,托生与数字化学习环境,并在互联网络技术与教育的充分融合下,所诞生的崭新的教学模式。相关理论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的影子在传统教学中早有体现,如田世生在其文章中指出,混合式教学的原意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应用各种基于教室的学习形式,还结合其他多种学习方式,例如应用视听媒体(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的学习方式与应用粉笔黑板的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8]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源生与传统教学之中。即就理论层面,这一观点是有待商榷与考量的。
  误区二:混合式教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融合了网络学习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9]能够解决传统中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面,在一定条件相,事物的对立两面能够发生转化。因而,任何事物通常是优势劣势相结合的矛盾体,不存在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事物,反之亦然。这一观点很显然体现了二元对立的理论,没有运用一份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就教学模式自身特点而言,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生动的、具有不同个性的人,因而教学是需要变化、适应和不断创新的。教学根本不存在一种适合所有教学情境的万能模式,确切的说,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误区三: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技术与教学的简单相加
  唯物辩证法指出,整体是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也就是说,整体并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部分各要素的充分融合。整体功能应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以这一视角进行剖析,混合式教学是技术与教学的简单相加这一观点,显然不成立。
  就混合式教学本质而言,教学本身就是异常复杂的系统,涉及到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以及各元素之间的交互,以及交互中生成的新元素。技术与教学只是混合式教学的最表面的呈现,不具有任何可操作性的价值,因而,想当然的将二者简单相加,显然并不合适。
  误区四: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核心是技术
  人类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教育与技术的数次争鸣,最终指引着二者由最初的对立,走向当前的平衡与和谐。关于技术与教育谁为主、谁为次的这一历史性问题,在当前充斥着技术的世界里,答案似乎逐渐明朗起来。技术作为载体,作为工具,其优势不必言说。然而其局限性也相当明显,即缺乏能动性。无论时代怎么更迭,科技如何进步,技术始终都是冰冷的“外物”,无法感触到人类内心深处的丰富的活动。而教育本身,除了技术性层面的教学,还是人与人交互的过程,是情感与心灵产生碰撞的活动。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加深交互,却永远无法代替人类。这一观念,显然受到了工业时代技术性思维的影响,即将教师视为传输工具,学生为批量生产中的产品。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反思
  混合式教学模式折射出的社会变化,要求教师从理念到实践都要全面的更新,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教师个人发展的必然诉求。怎么做才能对混合式教学产生深刻的认识,并切实转变教学实践,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实现由教学者向学习者与教学者双重角色转变。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界限已渐被模糊,人人都是信息的主人。在变化如此迅速的世界里,如要想走在时代的前面,要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这既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大的裨益,同时也是对教育本身是极大的尊重。
  (二)教师有意识的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反思对于一个人的行动影响到底有多大,尽管没有数据来证明,但相关心理研究表明,认知对人的行为是起到一定的想到作用的。具备反思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至关重要。阅读能够帮助教师快速的捕获这一能力。优秀的书籍、文献总有启迪人心灵的功能,使人产生顿悟的能力。能够将这一能力运用与教学实践中,教育就是活水之源,其学生也当受益终身。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素养。
  教师的主动性体现在主动学习的先进理念,主动参与各种教学培训活动两方面。理论尽管艰难晦涩,然而,当其与教师的实践产生化学反映之后,受益的必将是教师自身。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可以期待。
  参与教学培訓活动同样也能体现教师主观能动性。这种主动参与是具有竞争意识的,并非来自于外力,而是内心自发的动力。比如,主动竞争得到各种提升自我的培训机会,在每一次培训中,全身心的投入的培训中去等。主动,让教师可以变得更加优秀。
  四、结语
  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育者缺乏对混合式教学的正确认识,使其优势无法最大程度的得到发挥。本文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知误区分析,探究误区背后的成因,以实现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的目的,同时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芳,裴光钢.慕课在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5):187-188.
  [2]Singh,Harvi,and C.Reed."A White Paper: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Centra Software Retrieved Mar.2001:206-207.
  [3]Driscoll M.“Web-Based Training:Creating e-Learning Experiences.”Medical Education2(2002):47-66.
  [4]Graham C R.Blended learning systems:Definition,current trends,and future directions[M]//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Global perspectives,local designs.2006:3-21.
  作者简介:
  裴光钢(1974-),男,汉族,山东淄博,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育、外语教学、教师发展。
  高兆君(1992-),女,汉族,江苏淮安,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在中职学校外语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师资水平、实习实训平台等多方面都较严重地阻碍着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这需要对目前的中职学校外语教学现状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后,形成有中职学校专业特色的外语课程教学方法与途径,从而为培养有中职特色的学生核心素养工作提供新途径、新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课程课堂 教师教材 实习实训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
浅析了小麦新品种潍麦7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并对近几年以潍麦7号做父母本的杂交组合进行了总结,同时介绍了与其它科研机构合作,优势互补,利用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选育
【摘要】在我国新课标教学深入改革的前提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思维能力培养成为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与掌握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构建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
本文以历程和业绩双线纵横交织,研讨晚清杭州丁丙一生以国为重,以私济公,着力兴办私家藏书楼、民族工商业与社会公益事业。丁丙将藏书事业、工商产业与社会事业三栖联动,互为融通
以623×276、7501×283高粱杂交种及其三系亲本种子为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研究了种子在老化过程中发芽、种子活力、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54±1)℃高温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听觉获得,视觉方面获取仅限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的内容,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较差,且效果不好。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教师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
弄清德国引进双低、高含油量材料作亲本的潜力,为科学地应用这几份材料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13份德国引进甘蓝型油菜作母本,与6个优良自交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其在主
通过遮光处理,研究不同遮光强度及持续时间对大豆的生育进程和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播种后遮光20%~50%,时间持续到V3期以后,大豆各生育阶段所需生育日数减少,生育期缩
由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存在不足,因此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寄宿制学校作为新型办学形式越来越被社会接受和认可.学生在全寄宿制学校里进行学习和生活,不仅能够锻炼自理能力,还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