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为主的成熟区域。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关问题解决对策。
关键词:电子 信息 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0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信息产业不仅在各种经济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同时在国防也有其更重要的应用。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 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国防与主权, 尤其是在奉行实力政策的国际舞台上,这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加大对信息产业开发的投入不仅是经济上的利益问题, 同时对国家的主权以及人民的尊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1 东莞、长江三角洲、天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模式三地发展模式特点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很强的外资直接投资推动、政府间接培育、中央政策鼓励大量引进外资,地方政府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特点。但不同区域由于地方发展历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呈现出较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东莞卫星平台式集群模式。其特点:发展基础来自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台湾接单(含研发和运筹),东莞生产,香港出口。最大的特点是,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上,更低成本地嫁接了台湾IT 产业发展的模式,即透过企业间十分发达的网络化联系实现灵活的生产协作, 大中小企业合作,上下游联动,形成了典型的卫星平台式集群結构。长江三角洲大、中企业聚集模式。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成型于21 世纪初,起步晚,但起点高,并以大中企业的聚集为主。发展机制可归结为台湾产业界与电子信息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战略布局互动的结果。产业群的发展趋势是,大型跨国公司逐渐成为集群的核心。特点是价值链分工以若干个大企业为核心,新企业的衍生多为基于这些大企业的纵向衍生,同时也伴有少量横向衍生的模式。集群中辅助性企业都以这些大企业为核心进行衍生,在企业之间以市场交易的方式配置资源,在核心大企业之外存在大量辅助性企业,它们大多与某一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其外围。天津:单核状集群模式。天津信息产业集群形成的直接动力是来自美、日、韩的跨国公司,产业群成长的根本动力是建立在供给与需求机制上的跨国公司与当地国有企业之间产业链的融合。产业群的形成使得天津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并成为天津市的主导产业。天津的电子信息产业群呈现出明显的单核状结构特征。产业群的单核企业为大型跨国公司。
2 三地发展模式之比较
东莞集群模式:台湾接单(含研发和运筹),东莞生产,香港出口。典型的卫星平台式集群结构,该模式地方根植性不足,企业容易发生区位转移,有产业“空洞化”风险。长江三角洲集群模式:发展机制可归结为台湾产业界(包括资金、企业家和技术等)与电子信息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战略布局互动的结果。大型跨国公司成为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力量。起步晚但起点高,是一种大、中企业的聚集型的集群发展模式。天津集群模式:群集形成的根本动力是建立在供给与需求机制上的跨国公司与当地国有企业之间产业链的融合。大企业从非核心业务中退出,给本地中小企业留出了发展空间,呈现出明显的“单核状结构特征。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产业规模效应明显不足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类企业总体规模相对偏小,产业的规模效应明显不足。缺乏重大产业项目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 很多应用领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或完整的产业链,市场化程度不高,在国际、国内影响力有限。
2 产业发展联动效应较弱
传统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互动性较弱,未形成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信息化与电子信息产业的互动发展有待深化,信息化的推进没有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发展的需求和市场基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还不能够为信息化推进提供足够的产品和服务保障。
3 产业集群竞争力较弱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较为明显.形成四大产业基地.但集群内企业间尚未形成完善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集群内中小企业没有起到协作配套的作用, 与集群中其它企业没有任何技术、资金上的联系。对产业集群的建立与完善作用甚微。使得集群企业享受不到集群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等方面的好处,不能促进集群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4 人才结构不合理
高层次和产业领军人才缺乏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呈现橄榄型分布,不仅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领军人物、技术和学术带头人缺乏,而且技能型工人严重不足。这种橄榄型人才结构, 己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严重障碍,特别是电子产品设计方面的人才严重匮乏。以软件产业为例,我国软件产业现有从业人员60 万。高技术人次仅4 万左右。
三、实施有效战略政策,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工作
1 加强政府服务职能,制定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产业政策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的范围极广,需要各级政府在认识上重视,并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和协调职能,吸引人才、引导投入;在政策上既要放宽管制,给与优惠,也应该引入和培育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 实施有效的战略,迅速改变产业落后的现状
重点实施跨越战略、品牌战略和大公司战略。其中,跨越战略主要解决标准的制定、引导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和实施人才战略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品牌战略要鼓励支持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增大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大公司战略即协
助大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营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形成一批名牌企业。
3 技术上、制度上、市场上的融合
若使我国的信息产业朝着专业化、网络化、国际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外资企业提供图纸、培训和其他技术服务,对这些活动给予各种方便和优惠待遇, 来提高本地配套企业的技术能力,同时通过对企业所需的试制费、设备添置费等提供优惠贷款的方式,鼓励配套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达到与跨国公司在技术上的融合;政府从对国有企业的直接微观管理中退出,转向政策制定、产业规划、投资促进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进行适当的分离, 消除对国有企业行政干预的制度基础,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同时在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企业信用、产品质量认证、保障知识产权等方面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实现与跨国公司制度上的融合。
结束语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不仅总量增长势头迅猛,由于增加高科技,高附加值,少污染,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潜在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21世纪的知识和信息,根据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作用的电子信息产业,电子和信息技术的核心,将成为在新经济时代,是世界上领先的行业内的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给充分发挥电子信息行业和其他行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单欣. 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J]. 河南科技. 2010(20)
[2] 王华.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路[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S2)
[3] 王杰义.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 中国科技投资. 2007(03)
[4] 冷爽. 浅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科技信息. 2011(09)
关键词:电子 信息 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0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信息产业不仅在各种经济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同时在国防也有其更重要的应用。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 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国防与主权, 尤其是在奉行实力政策的国际舞台上,这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加大对信息产业开发的投入不仅是经济上的利益问题, 同时对国家的主权以及人民的尊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1 东莞、长江三角洲、天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模式三地发展模式特点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很强的外资直接投资推动、政府间接培育、中央政策鼓励大量引进外资,地方政府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特点。但不同区域由于地方发展历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呈现出较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东莞卫星平台式集群模式。其特点:发展基础来自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台湾接单(含研发和运筹),东莞生产,香港出口。最大的特点是,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上,更低成本地嫁接了台湾IT 产业发展的模式,即透过企业间十分发达的网络化联系实现灵活的生产协作, 大中小企业合作,上下游联动,形成了典型的卫星平台式集群結构。长江三角洲大、中企业聚集模式。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成型于21 世纪初,起步晚,但起点高,并以大中企业的聚集为主。发展机制可归结为台湾产业界与电子信息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战略布局互动的结果。产业群的发展趋势是,大型跨国公司逐渐成为集群的核心。特点是价值链分工以若干个大企业为核心,新企业的衍生多为基于这些大企业的纵向衍生,同时也伴有少量横向衍生的模式。集群中辅助性企业都以这些大企业为核心进行衍生,在企业之间以市场交易的方式配置资源,在核心大企业之外存在大量辅助性企业,它们大多与某一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其外围。天津:单核状集群模式。天津信息产业集群形成的直接动力是来自美、日、韩的跨国公司,产业群成长的根本动力是建立在供给与需求机制上的跨国公司与当地国有企业之间产业链的融合。产业群的形成使得天津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并成为天津市的主导产业。天津的电子信息产业群呈现出明显的单核状结构特征。产业群的单核企业为大型跨国公司。
2 三地发展模式之比较
东莞集群模式:台湾接单(含研发和运筹),东莞生产,香港出口。典型的卫星平台式集群结构,该模式地方根植性不足,企业容易发生区位转移,有产业“空洞化”风险。长江三角洲集群模式:发展机制可归结为台湾产业界(包括资金、企业家和技术等)与电子信息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战略布局互动的结果。大型跨国公司成为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力量。起步晚但起点高,是一种大、中企业的聚集型的集群发展模式。天津集群模式:群集形成的根本动力是建立在供给与需求机制上的跨国公司与当地国有企业之间产业链的融合。大企业从非核心业务中退出,给本地中小企业留出了发展空间,呈现出明显的“单核状结构特征。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产业规模效应明显不足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类企业总体规模相对偏小,产业的规模效应明显不足。缺乏重大产业项目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 很多应用领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或完整的产业链,市场化程度不高,在国际、国内影响力有限。
2 产业发展联动效应较弱
传统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互动性较弱,未形成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信息化与电子信息产业的互动发展有待深化,信息化的推进没有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发展的需求和市场基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还不能够为信息化推进提供足够的产品和服务保障。
3 产业集群竞争力较弱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较为明显.形成四大产业基地.但集群内企业间尚未形成完善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集群内中小企业没有起到协作配套的作用, 与集群中其它企业没有任何技术、资金上的联系。对产业集群的建立与完善作用甚微。使得集群企业享受不到集群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等方面的好处,不能促进集群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4 人才结构不合理
高层次和产业领军人才缺乏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呈现橄榄型分布,不仅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领军人物、技术和学术带头人缺乏,而且技能型工人严重不足。这种橄榄型人才结构, 己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严重障碍,特别是电子产品设计方面的人才严重匮乏。以软件产业为例,我国软件产业现有从业人员60 万。高技术人次仅4 万左右。
三、实施有效战略政策,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工作
1 加强政府服务职能,制定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产业政策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的范围极广,需要各级政府在认识上重视,并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和协调职能,吸引人才、引导投入;在政策上既要放宽管制,给与优惠,也应该引入和培育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 实施有效的战略,迅速改变产业落后的现状
重点实施跨越战略、品牌战略和大公司战略。其中,跨越战略主要解决标准的制定、引导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和实施人才战略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品牌战略要鼓励支持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增大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大公司战略即协
助大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营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形成一批名牌企业。
3 技术上、制度上、市场上的融合
若使我国的信息产业朝着专业化、网络化、国际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外资企业提供图纸、培训和其他技术服务,对这些活动给予各种方便和优惠待遇, 来提高本地配套企业的技术能力,同时通过对企业所需的试制费、设备添置费等提供优惠贷款的方式,鼓励配套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达到与跨国公司在技术上的融合;政府从对国有企业的直接微观管理中退出,转向政策制定、产业规划、投资促进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进行适当的分离, 消除对国有企业行政干预的制度基础,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同时在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企业信用、产品质量认证、保障知识产权等方面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实现与跨国公司制度上的融合。
结束语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不仅总量增长势头迅猛,由于增加高科技,高附加值,少污染,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潜在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21世纪的知识和信息,根据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作用的电子信息产业,电子和信息技术的核心,将成为在新经济时代,是世界上领先的行业内的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给充分发挥电子信息行业和其他行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单欣. 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J]. 河南科技. 2010(20)
[2] 王华.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路[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S2)
[3] 王杰义.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 中国科技投资. 2007(03)
[4] 冷爽. 浅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科技信息.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