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建筑稳定性设计的综述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00582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我国砖混房屋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但由于砌体房屋脆性材料的抗震性能较差,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行内经常采用设计建筑布局,改变结构构造。房屋的抗震设计就应用而生,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使房屋在小震中不坏,中震中可修,大震中不倒。因此在建设工程时,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具备合理的抗震能力,工程的抗震设防、抗震设计及施工质量等各方面都必须符合标准。本文针对当前多层建筑结构稳定性中一些常见却又常被忽视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了错误的原因和后果,给出了一些设计建议和构造的要求,对多层房屋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层建筑;结构;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住房建设作为民生重要依据,得到政府和国家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后国家更重视人员、资金、技术等投资,使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由于人口增长,人民对住房条件需求的提高等因素影响,住房成为消费热点,为此又产生了住房制度改革,住宅商品化等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砖混结构的房屋在我国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这是由于砖混结构的房屋建造时取材便利、施工简单、造价低廉,且施工工期短。
  但是砖混结构的房屋存在自身一些缺点,砖混结构房屋的材料和不同组件之间的连接非常脆弱,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时,有必要改善砌体结构的延展性,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一、多层建筑结构的概述
  住宅建筑按其层数分为: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l0层以上)四类。
  从80年代开始至今,是我国多层房屋建筑在设计使用及施工建筑等各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的阶段,各中等城市以及广大农村都普遍兴起建造以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加筋砌体等多层建筑。
  多层住宅为4~6层高的住宅,借助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其优点在于:①它比低层住宅占地少,比高层住宅建设工期短,一般开工一年内即可竣工;②公摊面积少,无需像高层住宅需要增加公共走道、电梯、高压水泵等方面的投资,物业费也较低,整体的性能价格比高;③结构设计成熟,建材可就地大量工业化、标准化地生产。因此,多层住宅造价较低,售价适中,易于被普通消费者接受。
  二、设计失误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1.多层建筑的基础
  多层房屋建筑无地质详勘报告,仅仅依据建设单位口头或笼统参照附近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资料就进行施工图设计;采用换土垫层进行软弱地基处理,不进行换土垫层设计,只凭经验处置,没有进行垫层宽度和厚度计算,既不安全,又不经济。
  2.多层建筑的砖混结构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不但能够提高墙体的坑剪能力,而且构造柱与圈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做法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曲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要求,降低了构造柱的拉结和约束作用,一旦遭遇地震,构造柱位置因应力集中首先破坏。
  3.多层建筑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只注意横向框架而忽视纵向框架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水平地震作用应按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纵向框架与横向框架同等重要。一些结构设计者对于非抗震设计,没有考虑地震的纵向作用,在实际设计中经常出现梁的支座负筋,跨中纵筋及箍筋的配筋置均不足的现象。
  4.多层建筑的悬挑梁的梁高选用过小
  设计者往往只注意了对梁的强度和倾覆进行验算,而忽略了对梁挠度的验算。梁高选用过小,引起梁截面的受压区应力过高,梁的延性减小,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破坏,失去承载力。
  5.多层建筑的连续梁按单梁进行设计
  这种情况多发在阳台边梁的设计中。由于边梁上的荷重一般较小,没有引起设计者的重视,为图受力分析方便,设计者把实际应为连续梁的边梁按简支梁进行设计,致使边梁在支座处上部负筋配置量过少,加载后梁支座上部受拉区出现竖向裂缝,引起梁上的拦板出现竖向裂缝。
  三、抗震设计对稳定性的影响
  1.抗震措施
  当前,在抗震设计中,从概念设计、抗震验算及构造措施等三方面入手,在将抗震与消震(结构延性)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设计地震力与结构延性要求相互影响的双重设计指标和方法,直至进一步通过一些结构措施(隔震措施,消能减震措施)来减震,即减小结构上的地震作用使得建筑在地震中有良好而经济的抗震性能是当代抗震设计规范发展的方向。而且,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弱构件在提高结构延性方面的作用己得到普遍的认可。
  2.多层建筑的抗震设计理念我国
  《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1)對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三水准、两阶段”的要求。“三水准”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对建筑抗震的三个水准设防要求,是通过“两阶段”设计来实现的。第一阶段:第一步采用与第一水准烈度相应的地震动参数,先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与风、重力荷载效应组合,并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进行构件截面设计,从而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第二步是采用同一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使其不超过抗震规范所规定的限值;同时采用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从而自动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要求。第二阶段:采用与第三水准相对应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特别是柔弱楼层和抗震薄弱环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使之小于抗震规范的限值,并采用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从而满足第三水准的防倒塌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王勇.浅议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J].山西建筑,2005.
  [2] 王亚刚.砖混结构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3] 郑俐娜.房屋建筑的抗震技术及性能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其他文献
安全问题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为了杜绝潜在的隐患,也为了减少甚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高层建筑的质量,我们就必须完善高层建筑的管理系统,同时还要谨记应该注意的问题。
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是“备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检测是了解学生先前知识的基本方法: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可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了解
[摘要]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义、辅导员队伍现状出发,就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建设    一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义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群体,他们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的第一线,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
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主体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高质量、稳定性决定了高层建筑的质量与标准,因此,可以说转换层是高层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部分技术上的很难突破,也
为了解决动车组的牵引电机通风散热的问题,本文先后地建立和分析了三种不一样的方案的牵引电机的风道结构模型。采用了CFD的方法对风道进行了优化,研究风道内部空气流动的情况,
在高层建筑施工的各个阶段,测量都是极其关键的部分;其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基础和先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建设速度。本文作者基于多年关于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测量的实践经
文章首先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其次就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对相关工程人员的工作起到一点借鉴意义。
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
环境水利是传统水利工作的深化和发展,是生产实践的产物,也是广大水利工作者环境意识提高的标志。随着城市的发展,不透水地面面积不断增加,雨水径流量也相应增加。雨水是宝贵水资
采用砼、轻骨料砼或加气砼,以及利用砂、各种工业废料、粉煤灰、煤矸石等制成无熟料水泥砼砌块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硅酸盐砖、砌块等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加强对砌体结构的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