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ongmi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语用学顺应论视角出发,探讨英汉翻译中语言的选择过程、标准及其策略,提出英汉翻译是不断选择的过程, 是语言结构与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
  关键词:顺应论;英汉翻译;语言选择
  英汉翻译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交际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英汉翻译比单纯的语言转换要复杂得多,但又是以语言转换为基础,是一种语言动态的选择过程。就目前现有的翻译理论来看, 当属尤金·奈达(Eugene. Nida)(1993)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为首,打破了传统翻译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并力图将语言学应用于翻译研究。然而传统的语用学多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研究语言的使用,缺乏相互间的联系,只能解释翻译的某个侧面,无法提供一套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此,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于1999年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一书中提出顺应理论(The Theory of Adaptation),为理解和诠释语用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为英汉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方法。
  一、顺应性理论概述
  维索尔伦认为语言是一个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出于内部还是外部原因,选择都发生在语言的每个层面上。他指出我们的语言具有三个本质的特征: 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 和顺应性(adaptability)。其中,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指语言的选择并非严格机械地按照规则,或固定地按照形式及功能关系进行,而是在高度灵活的语用策略和原则的基础上完成;顺应性指的是语言使用者为满足交际需要,可以在具体的语境条件下,从供选择的语言项目中作出灵活恰当的选择。语言的上述三个特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顺序, 变异性和商讨性是基础和条件,顺应性则是根本目的。
  二、英汉翻译中顺应论的应用
  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依据交际对象和交际环境而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在顺应论框架内,语言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境和语言结构客体之间作出动态的顺应过程,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对原语和目的语作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翻译的目标。
  (一)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
  语用学认为翻译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其本质就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而语用学中的顺应性理论,分析的就是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因不同的意识程度而对语言作出选择的过程。英汉翻译主要是对目的语进行重构的过程,它需根据不同的语言结构、交际对象和环境的变化对目的语的选择进行动态顺应,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交际需求以达到翻译目的。
  (二)顺应论与翻译标准
  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最核心问题则是探讨翻译标准,它也是学者们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在对翻译标准的讨论中,翻译对等原则曾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然而,有学者指出对等是一种理想的翻译效果,而并非翻译的目的所在,并不适合作为翻译的理论标准。因为不同的语言存在巨大的差异,是不可能达到对等的,它实际上歪曲了翻译的问题。
  事实上,英汉翻译过程包含了多重的动态顺应选择的过程,它并非是语言间的匹配对等关系,而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原文和译文都可有多种阐释,从原文的取材到译文中词语的选择和句型的使用都是不断选择的过程。同时,由于译者和读者的文化背景、认知及语言环境等差异,要达到原文和疑问之间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因此,顺应性理论的提出使翻译界重新审视“翻译对等”这一概念,为原文意义的多元性及译文差异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三)顺应论与翻译策略的探讨
  在成功的交际过程中,所有的语言选择都是由说话者对接受者认知环境的动态顺应,从而使受话人能够获得足够的认知而获得成功的交际,这也是语言交际中所使用的语用策略。英汉翻译作为语言交际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其翻译策略也必定是动态顺应的。翻译过程首先要考虑的是译文的读者其认识环境从而保证足够的认知效果,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所做出的动态顺应可分为主动顺应与被动顺应两类。无论是直译意译还是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都是译者作出主动或被动顺应的结果,它们只是翻译过程中动态顺应所运用的方法和结果,是译者主观上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对某些因素作出的动态顺应。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单纯讲直译意译或归化异化,都会导致以偏概全,忽视在其他顺应条件下的翻译方法和结果而片面的分析翻译现象。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动态顺应视为英汉翻译方法之上的重要的翻译策略,它能使译者认识到在语言及交际语境中,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顺应各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需被动顺应目的语的社会语言规范,把握英汉翻译的目的及读者的认知环境,使其获得足够的认知从而成功的完成翻译交际活动。
  三、结语
  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对语言结构和不同语境作出选择和动态顺应的过程,顺应译文读者的语言思维习惯以达到语用等值并获得交际的成功。因此, 顺应性理论对英汉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3).
其他文献
十六大报告以全新的语言,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科学判断了党的历史方位,形成了我党对共产主义的新认识,指明了我党在现阶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让大数据和云计算成为可能,并且应用在各行各业,特别是云计算的使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技术需求,也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成效。本文以云计算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的
我向往鱼rn我也向往水rn水隐藏着力量rn水是一座上帝的兵工厂
摘要: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是企业长兴长青的护航器,本文从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内涵入手,探索了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期望在实践中能够帮助到纪检监察干部,并发挥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大昂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高低,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对于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加快建立真正中国特色
摘 要: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差异,思维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跨文化视角转化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分析影响跨分化翻译的因素,包括礼貌表达、文化因素等因素,提出跨文化翻译技巧。  关键词:英语翻译;跨文化;翻译技巧  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技能,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英语语法、表达能力、语言功底、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汉语理解水平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其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英
目的:本文主要研兜的是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感冒的有效性.方法:本文选择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90例小儿病毒性感冒患儿,将其随机划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口服
母亲有一个铁盒子,里面全是些用过的纽扣.没事儿时,母亲总爱打开盒子,一粒粒的看那些纽扣.我很不解:旧纽扣有什么好看的?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母亲将我高考时穿的衣服上的一颗纽
在谈到故事片与纪录片的区别时,美国学者希拉·柯伦·伯纳德在自己的专著《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中曾经极力的阐述一个观点:“纪录片讲故事就可以了”。这似乎有意模糊两者的概
摘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合理开展,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潜能,改善组织的整体绩效。但是就目前的培训状况来看,我国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其存在的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为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优化策略  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和开发,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改善他们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