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质点到加速度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hu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动的描述是高中物理新教材中的第一章,作为力学和物理学的第一章,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有关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包括质点,时间和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为此,教材中主要从四个角度介绍了描述机械运动的相关基本概念:一是从研究的基本方法,介绍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二是从运动的空间延伸,介绍了路程和位移。三是从运动的过程持续,介绍了时刻和时间间隔。四是从运动状态及变化,介绍了速度和加速度。本文就运动的描述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一简要的分析讨论,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关键词】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 基本概念 理解
  1.引言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第一章是运动的描述,因为研究任何一种物理现象总是从现象的描述入手的,而要描述好物体的运动必须先建立好有关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包括质点、时间和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就是按照从质点到加速度的知识内容安排的。这几个基本概念是以后力学各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本文就运动的描述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一简要的分析讨论,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质点模型
  对物体运动的研究是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之一,而物体的运动形式多样、复杂而又多变。例如:大到天体的运动、小到微观粒子的运动以及人体的运动、交通工具的运动等等。这些运动,真要准确描述起来将是十分困难的。就拿人体的运动走路来说,两只手在不断地前后摆动,两只脚交替向前,脑袋有时向左,有时向右,两只眼睛还在不停地扫视周围的情况 可见,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一般情况下,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并不一样),但是如果可以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把物体看成只有质量而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我们不就可以很容易地描述物体的运动了吗?那这样做可不可以呢,教师不妨这样对学生设问一下:“早上八点从南京出发的汽车,于上午十一点到达苏州,请问是车头到了还是车尾巴到了苏州?”这样学生会在笑声中明白从这么长的距离上看,南京,苏州这两座城市都被看成了点,更别说一辆小小的汽车了。然后教师适时指出,看来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点称为质点,有的时候虽然我们不能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但是可以用其上任意一点的运动来代替整个物体的运动,于是整个物体的运动也可以简化为一个点的运动,把物体的质量赋予这个点,它也就成了一个质点。
  尽管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可以用它来代表真实的物体。所以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它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质点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量化”运动学中物体的位置和位移,没有“点”的概念,就不可能有“位置坐标”也就无法量化位移。把问题抽象成质点后,应该让学生注意质点与数学上所讲的几何点的区别。质点和几何点都不占空间体积,但在空间有位置。质点有质量,而几何点无质量。
  3.路程和位移
  任何物体总是运动的,将一个物体抽象成质点后,质点的位置如何变化是运动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初中物理中,物体位置的变化总是和轨迹联系起来的,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就是路程。轨迹越长,路程越大。在高中物理中,质点位置的变化是用一个新的物理量——位移来表示的,也就是用它来表示质点初、末位置的变化。位移的大小为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也就是这个新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所以只要质点的起点和终点确定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便确定了,与运动路径无关。例如当物体从某一点A运动到另外一点B时,尽管可以沿不同的轨迹,走过不同的路程,但位置的变动是相同的,都是从A到达了B。
  在讨论位移时,一定要留意方向,例如一个同学沿400米跑道跑了一圈,他的路程虽然为400米,但他的位移却为0,因为起点和终点重合了。就像现在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很多同学都有很多不同的经历,但很多经历不代表人成长了,为什么呢?因为经历或许就像路程一样是一个标量,走了很长时间却没有前进,而成长或许是一个矢量,要有正确的方向是很重要的。
  4.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任何事物的变化,包括物体位置的变化,总是伴随着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关心两件事,一件是变化的多少(一般情况下为末量减去初量),另一件是变化的快慢,后者就是变化率。以物体的直线运动为例,位移 是质点位置变化的多少,速度 就是变化率。两者相比,作为位置变化率的速度是更为核心的内容。因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时,某一时刻的物体(质点)既在某一位置又不在某一位置。“在某一位置”指质点在该时刻有确定的位置;“不在某一位置”是指质点有离开所在位置的趋向。质点所在位置由坐标描写,而离开该位置的趋向由速度描写。质点在任一时刻的运动状态是指位置(坐标)和速度。
  速度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之分,平均速度指的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在生活中,真实的变化过程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平均速度较瞬时速度容易理解些。但是高中物理中的平均速度与初中学过的速度也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和“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是不一样的;瞬时速度是指物体(质点)在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相比较平均速度而言,瞬时速度就难以理解了,因为既然是在某一时刻,而某时刻物体(质点)的位置是一个确定的值,它不是位移,怎么会有速度呢?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机械运动时,质点既在某一位置又不在某一位置,应该说质点不会停留在这一点,瞬时速度不是看某一时刻的位置,而是看此一时刻后 物体位置的变化 ,在这一点的速度应理解为在这个位置附近的很短时间内 的值。教材中对瞬时速度的定义渗透的是极限思想。即以质点经过某点起在后面取一小段位移,求出质点在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从该点起所取的位移越小,质点在该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就越小,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我们可以将质点的运动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求得的平均速度就是该点的瞬时速度。实际测量时仪器中显示的速度都是在某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而不是絕对意义上的瞬时速度。但是用极限的概念去定义速度是科学的,严谨的。这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体会。   5.加速度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用来表示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一个物理量。加速度这个概念对于刚迈进高中门槛的学生来讲,实在是太抽象了。首先,在学生的感觉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可以说不学物理,在头脑中是不会自发形成“加速度”的概念,而且学生的抽象能力不高,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很难分清,这会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为此,在教学中,应该先让学生感知日常经验中最简单的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例如:汽车的起步、制动,百米运动员的起跑等等。其次,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都不会是匀速的,速度总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已经用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是还应该有一个物理量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可以让学生把加速度理解为速度的速度,也就是说速度这个物理量也具有速度。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区分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概念,还可以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假设有个容器,我们把容器中所存储的水量类比为速度 ,把每单位时间流进或者流出的水量类比为加速度 (流进的情况对应为加速运动;流出的情况对应为减速运动),以流进的情况为例:如果每单位时间流进的水量不变,那么容器中的水量就是均匀增加的(每单位时间的增量不变,都为 )即相当于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每单位时间流进的水量逐渐增大(即 逐渐变大)则容器中的水量在增加,而且增加的越来越快,即相当于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如果每单位时间流进的水量逐渐变小(即 逐渐变小)则容器中的水量仍然在增加,只是增加的越来越慢而已,即相当于加速度逐渐变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当不再往容器里注水(即 减小到0)时,容器中的水量不再增加,不过达到了最大值,这就相当于在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当加速度减小到0时,速度达到最大值。用类似的方法可以分析流出的情况,即减速运动情况。
  在教学中也可将学习加速度的过程与学习速度的过程加以比较,例如:对于速度而言有三种比较方法,第一,若时间 相同,比较位移(位置的变化) ,位移 大的速度就大;第二,若位移 相同,比较时间 ,所用时间 少的速度大;第三,若 , 均不同,比较 。对于加速度而言,结合生活中具体的例子也有三种比较方法,第一,若时间 相同,比较速度的变化 , 大的加速度就大;第二,若速度的变化 相同,比较时间 ,所用时间 少的加速度大;第三,若 , 均不同,比较 。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知道速度是位置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速度与位移(位置变化)的方向相同,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其实,加速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生活中常说的“很灵活”,“机动性能好”都是指物体的加速度比较大。比如,人们在购买汽车时,常会考虑汽车的加速度,加速度大的汽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加速到正常的行驶速度,也可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很快地停下来。在军事方面,庞大的航空母舰需要许多小舰艇来保驾护航,就是因为小舰艇机动性能好,速度容易改变,能在格斗中占据主动地位。在体育竞技场上,有许多项目就要靠灵巧取胜,像足球比赛中,灵活性好的运动员常常改变自己的运动路线,容易绕过对方的防守队员进球。自然界中,“动若脱兔”就是描述兔子在遇险时灵活脱逃的情形。总之,通过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不断地感知加速度这个新的概念,以避免学生将加速度从字面上错误地理解为“增加的速度”。
  6.小结
  运动的描述是高中物理新教材中的第一章,作为力学和物理学的第一章,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有关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包括质点,时间和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为此,教材中主要从四个角度介绍了描述机械运动的相关基本概念:一是从研究的基本方法,介绍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二是从运动的空间延伸,介绍了路程和位移。三是从运动的过程持续,介绍了时刻和时间间隔。四是从运动状态及变化,介绍了速度和加速度。此外,本章还从很多方面为高中物理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作用。例如第一次用理想模型的观点来思考问题,质点、匀速直线运动都是抽象出的理性化的物理模型;第一次在物理问题中渗透了极限的思想,如对瞬时速度的定义,突出了“变化率”的含义;第一次用打点计时器来进行定量的实验,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这也为继续学习加速度埋下了伏笔;第一次用比值法和图像法来定量描述某个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等。
  要求一个物理量,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据定义求解。因此,学习每个物理量时,都要透彻理解其定义,以及与其他物理量的区别和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方法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可以幫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理解这些物理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其他文献
【摘要】地理概念是高中地理知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地理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概念 概念教学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成败,且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地理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对全面提高学
期刊
【摘要】学生的学习习惯体现在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在每一个学习细微环节中都有所体现。而学生的学习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形成,从而也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我认为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主要在下面几个环节中:一、课堂上的数学学习习惯;二、解题时的数学学习习惯;三、课前和课后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 解题 课前和课后 习惯 培养  学生的学习习惯体现在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在每一个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让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教学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学生强化环保意识,了解化学与环保、与生活息息相关。  【关键词】化学教学 强化 环保意识  科学是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福音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也遭受了重大的破坏。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是当今10大环境污染问题。
期刊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已成为课改以来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常用的教学方式。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大都存在流于形式、效率不高的问题。那么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提高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性 问题 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已成为课改以来课堂教学中所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小学教师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中。新课程的实施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然而,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下面把我们农村小学的现象与大家探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找到合适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课改 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小学教师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中。新课程的实施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然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精心设问,注重提问的启发性、智能价值及灵活有趣等方面的因素,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燃起思维的火花,就一定能展开思维的翅膀。  【关键词】数学 课堂提问 思维能力 培养  课堂提问是诱导学生思维的导火索,它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好问题”,提好“问题”,讲究
期刊
【摘要】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教学要选择能够转化为能力和获得方法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获得情感态度体验与价值观形成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的传递性强的知识、有经纬联系构建结构的完整性知识。  【关键词】知识的价值 知识有效选择 知识教学的价值追求  教什么知识的问题,就是如何对知识进行价
期刊
【摘要】绘画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无拘无束。创设具有美术气氛的活动空间,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法,调动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利用生动的语言,调动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让幼儿自由想像,大胆创作,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幼儿绘画自信心,赏识--评价幼儿的作品,激发幼儿对绘
期刊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为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引路人 听 畅所欲言 品读 做短文  参加工作已有二十三载有余,一直以来从事语文教学,通过这几年的教学让我切身体会到语文教学其实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过程。每个人
期刊
【摘要】东坡的诗词不能忘怀,他的赋体散文更让人流连忘返,他的《前赤壁赋》是巅峰之作。中国文化的源、流,到东坡这儿,呈现出逼近天然的融合之势。  【关键词】苏东坡诗文 作品认知 有感  作家刘小川引用荷尔德林的诗句“思想最深刻者,热爱生机盎然”来献给苏东坡,与我心有戚戚然。  东坡出生于小康之家,二十七岁开始发奋读书的父亲苏洵为他提供了良好的读书环境;父亲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风格习惯,感染着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