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岭南商周时期的变革 广东东源大顶山墓地

来源 :大众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hong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岭南地区何时纳入中华文明的进程历来是考古学家关注的重点,广东因出土大量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遗存,显现出独特的考古学文化,而中原文明与岭南文明不断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与碰撞,使得岭南文明逐步成为华夏的一员。东源县大顶山墓地的发掘所见,或许正是中原文明商周变革时对岭南影响的缩影。
  大顶山墓地位于广东河源东源县蓝口镇车头山村李屋小组,西距东江约2公里,属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交界处。为配合新建赣州至深圳铁路工程(赣深高铁)建设,2018年5—8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顶山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约600平方米,清理商周时期墓葬14座。
  大顶山墓地地层为坡状堆积,其上部原生堆积主要为浅红褐色土,夹杂灰土,中部有黑灰色粉沙土不均匀分布,底部堆积为石英颗粒堆积的山体自然层。从发掘情况来看,大顶山墓地文化层较薄,遗址性质较为明确,遗址未遭大规模破坏,墓葬保存状况良好。
  发掘概况
  遗址的地层堆积并不厚,距离地表10—20厘米即可见墓葬开口。由于自然和人为破坏,墓口多被削低,有的随葬器物已露出墓圹,但与以往在其他岭南山地发掘所不同的是,墓葬的墓圹清晰,墓内填土似经过筛选。


  抢救性发掘的时间有限,考古队员往往需要在发现墓葬后尽量当天完成清理工作,除了加班加点工作外,我们对每个墓葬进行了三维摄影测量绘图,这大大节省了遗迹绘图的时间。另外还首次在岭南的田野工作中使用薄荷醇提取软陶,为不同条件下的文物提取工作提供了参考。
  5—6月的岭南,天气反复无常,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狂风暴雨。在山顶工作,周围没有遮挡物,雷暴天气时随时都有危险,队员们要趁雷云临顶前赶紧完成清理工作撤离下山。每日的发掘工作紧张有序,有时候中午来不及吃饭就在工地边上扒拉两口盒饭解决,尽管每次下工时大家都是灰头土脸,满身泥水,但有所收获时还是感到很欣慰。
  随葬品
  大顶山墓地的墓葬排列有序,均为东西向。出土器物逾150件,有陶器、石器、玉器与青铜器小件等,以陶器为主。陶器见有陶壶、陶豆、陶器座、陶罐、陶杯、陶尊、陶纺轮等器形;纹饰有细席纹、曲折纹、方格纹以及菱格纹等多种纹饰和刻画符号;陶质有泥质灰硬陶、夹砂红陶、泥质灰白陶、橙黄陶、灰黑色软陶等等。
  墓葬内出土器物种类多样,纹饰丰富,其中大量完整席纹陶为该区域以往考古发掘少见。
  M11
  M11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保存完好。墓壁斜收,平底,口长2.64米,宽1.35米;底长2.52米,宽1.22—1.25米。墓坑内填土呈黑灰色,土质疏松、纯净,土色一致,似经挑选,除含少量的石粒及树根,未见其他遗物。M11与其他墓葬相距较远,出土随葬品14件,陶器9件、石器5件。陶器主要放置于墓坑北侧,石器主要放置于墓坑南侧。北部放置有曲折纹折肩罐,下压镂孔陶杯,从东往西依次放置曲折纹折肩圈足罐2件、折肩突棱圈足罐、陶豆2件、弦纹长颈平肩圈足尊以及陶豆。南侧出土无阑式石戈,通体磨光,长28.6厘米,石戈下叠压石锛2件。墓葬皆未发现人骨架及棺、椁等痕迹,葬式与葬具不明。M11出土的曲折纹折肩圈足罐见于东莞村头遗址,大致年代为商代早中期;平肩尊却较为罕见,具有自己的特点,显现出受到珠三角区域文化的影响。


  M3
  M3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保存完好。口大底小,墓口长4.26米,宽1.1—1.32米;底长约4米,宽0.96—1.06米;墓坑底部平缓,深0.35—0.38米。填土呈黑灰色,土质疏松、纯净,土色一致,似经挑选,除含较多的树根外,未见其他遗物。出土随葬品40余件,陶器22件、陶纺轮9件、玉器6件、石器2件。青铜小件因残损严重,无法修复,件数不明,可辨器形仅有铜铃。东侧放置青铜小件与纺轮,陶器主要在两侧及西部围绕放置,有领“T”型环及青铜小件放置于墓坑中部,圆点戳印纹筒形杯放置于中部北侧。M3为同时期广东地区出土陪葬品最丰富的墓葬之一。




  M3出土器物明显有浮滨文化的因素,又有福建闽北地区的特点,其出土器物风格与博罗横岭山一期一段基本相同,年代大致在商周之际,但从墓葬规格与随葬品数量来看M3显然等级更高。在大顶山顶部狭小的范围内,它几乎处于所有墓葬的中心位置。从区域地理位置上来看,处于东江中上游的M3或许正是受到了同时期浮滨文化与福建闽北的交融影响,同时辐射向东江下游。
  M12、M13
  M12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壁斜直,平底。墓口东西长4.1米,宽1.8—1.84米;墓底东西长3.9米,宽1.58—1.62米;墓葬深0.32—0.56米。墓底西北角有一个近长方形小台阶,东西长0.46米,南北宽0.38米,高0.08米。墓内填浅灰褐色土,土质较疏松,包含少量碎石、炭粒、树根系等。填土内出土几片陶片,有浅黄色和灰色泥质软陶与席纹硬陶片,另出土3件陶盂。


  M13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壁斜收,墓底近平。墓口东西长4.15米,宽1.9—2.2米;墓底东西长3.92米,宽1.8—2米;总深0.33—0.58米。墓内填浅灰色土,土质较疏松,包含少量的碎石、石粒、炭粒、树根系等。上层填土中出土几片泥质灰陶罐残片,饰席纹。共出土随葬品3件,其中陶罐1件置于墓底东南部,玉玦1件置于墓底西中部,陶瓮(破碎)1件压在墓顶中部。墓内未发现葬具和遗骸。
  M12与M13出土器物形制见于博罗横岭山二期,尤其是双系垂腹罐与大口陶瓮,同时墓葬内不见青铜器而改为玉石器以及墓顶碎器葬的形式,都与博罗横岭山二期墓葬相似,年代大致在西周早期。同时器物风格也见于湖南炭河里与高砂脊遗址,显示出此时期受到湖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影响。尽管随葬品很少,但是墓葬规模较大。


  M3及其同时期墓葬主要集中于大顶山西缘中部,M12与M13在北部,相互之间无叠压打破关系。M3出土圆形戳印纹陶杯,尽管M12的器物上也可见到圆形戳印的情况,但墓葬与器物形制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东江是湖南、福建与江西等考古学文化进入广东的重要交通要道,商代晚期M3或许反映了此时期该区域存在一个强势的区域性考古学文化,而在进入西周早期后,出现剧烈变化。从博罗横岭山到东源大顶山都显示出广东地区在商周时期经历了一场社会变革。
  (作者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

其他文献
香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焚香器具,其用途或为熏香、熏衣、把玩、陈设的一般生活用具,或为祭祖、敬神、礼佛的宗教祭祀法器。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库藏文物中,有一件高浮雕双龙纹并镌刻铭文的石柱,从铭文内容分析,这是一件北宋时期石香炉的构件。虽非完整的香炉,但它却集精美的雕刻工艺和可资进一步解读的铭文于一体,此类文物并不多见。  香炉石为青石质,圆柱形,高53.5厘米。上端面大致圆形,平顶,最宽处达28厘米。下端面
期刊
釉是附着于陶瓷胎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用矿物原料按一定配比制作釉料施于陶瓷坯体之上,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釉的主要原料熔点都很高,如石英熔点高达1710℃,高岭土熔点约为1785℃,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添加助熔剂来降低釉的烧成温度。古代陶瓷釉料按照助熔剂种类和烧制温度的不同,一般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我国传统高温釉主要有钙釉和钙碱釉,钙釉的熔融温度在1150—1250℃之间,钙碱釉为1200—13
期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过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王巍语)。回溯70年前,1950年10月开始的辉县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正式的、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有学者评价说“新中国的考古工作从辉县走出”,辉县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1月6—8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新乡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
期刊
唐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除了绘于绢帛上的绘画,另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墓室壁画。  唐墓壁画题材  人物画  唐代墓室壁画中的人物主题除少数飞天、仙人外,主要属于现实性的府邸内外生活场景图像,在配置上有严格的内外秩序,是画师们最用心设计和绘制的部分。所以人物画是唐墓壁画中内容最丰富、绘制水平最高、实物系列最完整、年代序列最完备的题材类型,较全面地反映了唐代人物的审美情趣、风格特征和服饰风尚在各
期刊
唐李溝墓葬区位于灵宝市涧口村南部高岗上,为配合灵宝市绕城高速的建设,2020年8月起,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的秦人墓21座、东汉墓4座、明清近代墓2座。  M16、M3、M5为战国晚期墓。M16椁室底部整齐均匀地铺有一层鹅卵石,鹅卵石体积较大,推测有防潮防虫的作用,可能来源于该墓东部约100米处的古河沟。该墓未被盗扰,出土有陶器、铜器、铁器共17件
期刊
两汉时期,汉帝国在北部边境修建了近百座规模不等的边城和要塞,以防御虎视眈眈的匈奴。其中,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由公孙敖修建的受降城因其特殊的性质一直受学者关注。因为它是自西汉以来文献所载多座受降城中,唯一一座真正为接受敌人投降而建的,也是距离关中最远的一座。2009年,俄蒙学者认为蒙古国南戈壁省的巴彦布拉格遗址即为公孙敖所建受降城。2020年,我们对遗址附近发现的人骨遗存开展了稳定碳氮同
期刊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份清同治元年(1862)署江南提督曾秉忠发军功陈希望功牌。内容誊录如下:  功牌  钦命提督福建陆路全省军务、署理江南提督全省军门、总统水陆诸军节制各镇、励勇巴图鲁曾  为给发功牌以昭激劝事:  照得本军门钦承简命,署理江南提督,仍统江浙战船水陆兵勇,督率文武员弁克期剿复郡邑,所有在事出力员弁兵勇人等,自应随时奖励,用昭激劝。  兹查有六品军功书识陈希望办事认真,尤为出
期刊
台湾海峡两岸闽台地区的考古出土、公私收藏中,有一类常见的器物,即被中国台湾、日本学者称为“安平壶”的白瓷或青白瓷小罐。由于台湾至今尚未发现其烧造窑址,因此多年来台湾学者曾多次到大陆考察、寻访。以往因海峡两岸文化学术交流较少,大陆文物界长期以来对“安平壶”的情况不甚了解故未能对其加以关注。但早在20世纪80年代,福建文物工作者在对邵武四都窑址进行考古调查时,就已经采集到少量与台湾发现的一部分被称为“
期刊
锚杆加固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加固措施,在粘接加固破裂或损坏的器物时则常用锔钉。锔钉式锚固技术结合了二者的技术优点,在馆藏石质文物的修复应用上,具有操作简便、粘接强度高、修复效果好的特点。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智人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数量庞大、范围广泛的石质文物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宿迁市博物馆藏石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中的030号石轮为例
期刊
2015年7月—2016年9月,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对邳州新河煎药庙西晋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墓地规模较大,排列有序,未受盗扰,保存完好,单体墓葬规模大,出土有陶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等各类文物,其中鹦鹉螺杯和玻璃碗尤为珍贵,体现出墓主人较高的身份与等级。煎药庙墓地是继洛阳西晋王陵、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后西晋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为研究该时期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线索。  墓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