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

来源 :学前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le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发展需要一整套政策法规体系的支持,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AGIL模式来看,当前我国关于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存在适应功能发挥滞后、目标达成功能发挥不充分、整合功能效用低、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呈现负向作用等问题。为推动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的发展,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应从“补缺型”转向“普惠型”,提升对社会发展的适应功能;从“边缘”转向“战略”,强化目标达成功能;从“政策”转向“法律”,发挥法律制度的整合功能;从“片面”转向“均衡”,发挥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婴幼儿;照护服务;AGIL模式;结构功能主义
  一、问题提出
  联合国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把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福祉,实现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作为奋斗目标之一。[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研究所则把能否拓展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的机会作为学习型城市评价的重要指标。[2]为承接联合国及教科文组织的愿景规划,实现国内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亦先后提出要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3][4]而现代教育体系的本质特征就是服务全民和立足终身。0~3岁婴幼儿作为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把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开端。为进一步实现幼有所育和增进人民福祉,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在2020年初步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5]而政策法规体系作为0~3岁婴幼儿照护事业发展的稳定器,其重点是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良序整合,进而实现教育的善治。本研究拟以结构功能主义为理论指导,利用AGIL模式来分析当前我国有关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的实然状态,以期能够提出具体可行的完善建议。
  二、结构功能主义和AGIL模式简介
  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法规体系是指为规范我国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由全部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各类规章、政策而组成的统一整体。自1997年开始,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托育体系开始逐步消解。[6]有关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在横向和纵向层面都存在缺位、不健全的问题。[7]一个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其纵向维度应包括宪法中有关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条款、教育法中有关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论述、单行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法律、国务院有关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行政法规、地方政府发布的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法规与部门规章。其横向维度应包括处于同一层级的有关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单行法律、同一层级制定的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行政法规、同一层级出台的各类照护政策、同一层级的各类照护服務的部门规章。从类属上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属于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体系的一部分。除了政策法规体系外,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还应包括政策法规实施体系、政策法规监督体系、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党内政策法规体系等。基于此内涵分析,可知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法规体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可以采取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对之进行分析。
  塔尔科特·帕森斯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提出者。他认为社会犹如生物,是由承载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组成的完整有机体,[8]并强调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最普遍、最基本的性质都是其局部、维度或变量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性。[9]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法规体系亦是其各行动者相互影响、互动之后形成的结构和功能整合的相对稳定的动力体系。只有体系的内部结构划分合理、功能运转稳定,才能维持整个体系的健康状态。同时,社会行动体系应能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反应,为此行动体系应具备适应(Adaption)、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潜在模式维持(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等四大功能,才能确保社会行动体系的内生动力和环境适应能力。[10]由此,塔尔科特·帕森斯提出了AGIL模式,并把它作为描述社会行动的共识性结构的工具。从此视角出发,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应当从这四大功能入手,强化其作为行动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的整合,进而实现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运转的良序状态。
  三、现行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适应功能发挥滞后
  适应滞后,指有关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法律、法规、政策落后于社会发展,不仅无力赶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且无法起到引领时代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关婴幼儿照护服务资源供给的法律、法规、政策不足与婴幼儿照护资源需求旺盛形成鲜明对比,致使婴幼儿照护服务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入园难”“入园贵”是近十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公共政策议程的启动往往是某一社会问题的尖锐化引起的。[11]因此,从2011年起政府开始强调对3~6岁儿童的责任回归。[12]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各类政策资源供给和行动支撑,经过三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幼儿园的毛入园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政府却相对忽视了对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供给,近十年来对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法律、法规、政策供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导致婴幼儿照护服务资源的供给严重不足,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培育不充分。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13]随着科学育儿理念的普及,社会、家长亦逐步认识到0~3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加之双职工家庭的日益增多,幼儿园拒收3岁以下的儿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客观上激化了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供需矛盾,“入托难”“入托贵”成为学前教育阶段的新矛盾。其二,有关规范和丰富婴幼儿照护服务模式的政策、法规、法律供给不足,致使出现责任主体明晰与归口管理模糊、单一照护模式与家庭多元需求、高质量托育愿景与低质量托育现状之间的矛盾。由于缺少严格、完善、详细的托育准入、管理、运营、专业标准,政府对社会托育机构管理归口不一,托育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黑”着干,“偷”着干,服务模式单一,科学托育成分少,“保姆”式看护色彩浓,更遑论从儿童的生命周期、家庭背景、所处地域来分类施策,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单亲儿童、特殊儿童、城乡儿童进行针对性的照护服务。其三,有关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给予不足。政府对家庭的育儿补助和个税减免幅度较小,客观上导致了家庭托育支出极高,育儿成本高昂等现象,这是年轻夫妇生育意愿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调查,我国家庭的育儿成本已经接近家庭平均收入的50%。[14]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纳税人的子女只有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3~6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相关支出,才能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15]0~3岁托育服务被排除在此范围之外。   (三)从“政策”转向“法律”,发挥法律制度的整合功能
  虽然政策的灵活性强于法律,但其效力和刚性却远不如法律。良序的政策法规体系应是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政策的出台数量递增的状态,最终形成以法律为引领,行政法规、规章、政策为支撑的完整体系。但如果仅以政策、规章为供给主体,法律、行政法规的供给处于缺位状态,此种“政策”取向的体系可能造成婴幼儿照护事业发展的起伏。我国儿童托育事业发展经历的三次衰退期都已经证明“政策”取向的体系是不稳定的,不利于事业长远发展。约瑟夫·拉兹认为法律具有规范性作用,能起到定分止争的效果。[24]与此同时,新公共服务理论亦认为公共利益的实现在于凝聚共同的价值观。[25]因此,我们应尽快从“政策”取向走向“法律”取向,构建以法律为供给主体的婴幼儿照护政策法规体系,以法律来指明方向、凝聚共识、聚合力量、协调行动,从而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的发展。具体建议如下:其一,要把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规定中,提升婴幼儿托育、照护服务的法律地位。其二,加快推进单行婴幼儿托育服务法律的出台。约瑟夫·拉兹认为不稳定、不明确的法律对于人们的自由和尊严是一种威胁,而法治的作用就在于减少这种威胁。[26]因此,关于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法律条文不能笼统,一定要详细规定各主体的法律义务,确保各责任主体不越位、不缺位。其三,提高门槛,确保婴幼儿托育师資量足质优。应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专业标准》的相关法律条例,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增设早期教育教师方向,细化早期教育教师认定标准,鼓励高校开设婴幼儿托育专业,推动师范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参与托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构建托育专业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培养体系。
  (四)从“片面”转向“均衡”,使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发挥正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27]应明确家庭、学校、社区、民间组织、企业在婴幼儿照护服务中的法律责任。其一,国家应从战略层面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地位,各级政府应秉持托幼服务属于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为公民实现善的生活提供必需资源。[28]其二,确保政府在发展婴幼儿托育事业中的主导地位,为此要强化、监督政府在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建设中的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把婴幼儿托育事业的发展纳入党和国家的规划、年度预算之中。各级政府亦需把婴幼儿托育服务事业的发展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托育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中,理清中央和地方托育经费分担比例,并建立常态化的督查考核机制和稳定、充足的托育经费保障机制。要进一步明确托育服务的普惠性、公益性原则,确立以“养”为主,“养”“育”结合的工作理念,并灵活运用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的手段。[29]以社区为依托,构建社区托幼服务一体化中心,成立邻里互助托育小组,参考芬兰向在家育儿母亲连续三年发放工资、德国时间银行、美国时间点数、英国为2~4岁儿童每人每年提供570小时的免费早期教育或托儿服务的做法,并适当延长产假,为母亲哺乳创造有利条件,加大对家庭的经济支持,以照看时间换取社区的邻里服务。托幼中心应增强服务多元化和托育的可获得性,在明确家长的照顾责任的前提下,本着服务理念,切实帮助职业女性跳出无法平衡照顾孩子与上班工作的困境。其三,从传统权威转向法理权威,通过《家庭教育法》等法律制度,向家长传递正确的育儿观念。家庭托育模式应从“母亲为主”转向“父母平等”,要利用更大社群的各类制度、规范、奖惩措施和外部压力来引导父亲情感角色的回归,减轻母亲育儿的情感压力和生存压力。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家庭的影响远远超过公共政策的影响。[30]父亲的情感参与,将使家庭共同体更加稳定。[31]这是父亲的责任,也是爱的传承。
  系统论发明者冯·贝塔朗菲指出体系(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包含元素、联系、结构、功能、边界、环境等诸方面的参量。[32]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法规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其完善应坚持党的领导,以政府为主导,以法治为理念,以制度为抓手,实现所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相互支撑与互为补充,由此达到整个体系完整有序,对外边界清晰,对内结构与功能匹配良好,环境自适应能力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B/OL].(2015-09-25)[2020-02-09].https://sustainabledevelopment.un.org/content/documents/2125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b.pdf.
  [2]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 Learning cities and the SDGs: a guide to action[EB/OL].(2017-11-24)[2020-02-09].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260442_chi.
  [3][16]中国政府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0-02-09].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4]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9-11-05)[2020-02-09].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6604286?Channel=qq.   [5]中國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9-05-09)[2019-05-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5/09/content_5389983.htm.
  [6]搜狐网.0~3岁儿童托育服务行业白皮书[EB/OL].(2017-12-07)[2020-04-09].https://www.so hu.com/a/208949621_817001.
  [7][17]赵建国,王瑞娟.我国幼托服务供给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J].社会保障研究,2018(03):84-91.
  [8]杨方.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0):1-4.
  [9]多纳蒂.关系社会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范式[M].刘军,朱晓文,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8:163.
  [10]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M].杨善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20-121.
  [11]安德森.公共政策制定(第5版)[M].谢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9:102.
  [12]刘中一.我国托育服务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8(04):70-74.
  [13][14]国家卫健委.2017年1月全面两孩政策工作进展专题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2017-01-22)[2020-04-13].http://www.nhc.gov.cn/xcs/s3574/201701/7ea4318bf0f7450aaf91d184e02e5dcf.shtml.
  [15]国务院.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EB/OL].(2018-12-13)[2020-04-0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12/22/content_5351181.htm.
  [18][23][30][31]福山.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M].唐磊,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0,120,119,121.
  [19]洪秀敏,朱文婷.全面两孩政策下婴幼儿照护家庭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育儿压力、母职困境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教育学报,2020(01):35-42.
  [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23.
  [21]万国威.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反思与战略转型[J].中国行政管理,2016(01):15-22.
  [22]中国网.国家发改委:2019年中国人均GDP将首次超过1万美元[EB/OL].(2020-01-13)[2020-02-13].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20200113/5171903.shtml.
  [24][26]吕世伦.现代西方法学流派(上)[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8:151.
  [25]于东山.协同治理视角下的跨界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8:9.
  [27]新华网.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18-09-1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0/c_1123408400.htm.
  [28]吴雪钊.《政治学》导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47.
  [29]陈刚.公共政策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1.
  [32]慕容勋,文雪,林叶舒.院校协作的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44.
  On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for Infant Care Serv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IL Model
  Xiao Luo
  (Faculty of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fant care service needs the support of a system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AGIL model, there are four kinds of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policy and regulation system of infant care service in China: there is a lag in adaptation to social development; the goal achievement function is not fully developed; the utility of integration function is low; the potential pattern maintenance function is negative. It’s put forward four ways to improve the system. First, from the “fill gap type” to the “inclusive type”, to improve its function of social adaptation. Second, from “edge” to “strategy”, to optimize its function of achieving goals. Third, from “policy” to “law”,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function. Fourth, from “one sidedness” to “balance”, to fully play the positive function of potential model maintenance.
  Key words: infants, child care service, AGIL model,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其他文献
俗话说:教无定法。要在课上45分钟内求质量,切入角度恰当与否至关重要,切入得当,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以下切入法收效甚好。    一、直观法    即在导入新课时,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图片、音乐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这也是学生特别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形、声、色的感官刺激,形式的新颖、形象,会使
众所周知,目前对于比较偏远的农村中小学而言,教师“进城”现象愈演愈烈,伴随着教师的不断流失,大量的非师范院校毕业生正在不断加入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如何加强这部分新任教师的培养,就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新任教师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培养方向    新任教师相比于老教师来讲,他们有着自身的优势:他们年青,更易与学生思想相通、心理相融,与学生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如何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探究性学习理念贯彻到每一节化学实验课堂是摆在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面前最首要的问题。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对实验的要求,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本文就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常见问题:“不做”或“以讲代做”等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
[摘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更关注班级文化建设精神内核和个体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关照下,积淀了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必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人文底蕴,要强调个体发展在班级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要让个体能自主发展,并全员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锤炼技能,掌握本领,在班集体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级文化建设;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通过对课例“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分析,给出了问题教学策略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的一个实践过程、理论思索,为今后同类型教学提高有效性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关键词:问题 策略 有效性    一、引言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问题教学策略模式从问题出发,将“问题”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摘 要] 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和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是深化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C市15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29个班级作为样本,运用ECERS-R量表和CIS量表评估其结构质量、学习环境质量和师幼互动质量,结果显示C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总体不理想,其中师幼互动质量相对较好,结构质量一般,学习环境质量和正向师幼互动表现较差;不同地
摘 要: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质性地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思想和理念。强调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是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自主学习 能力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
[摘 要]面对如火如荼的地方文化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何实现地方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以教学地方课程《印象·湖羊》为例,探析地方文化与课堂教学的互助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课程;体验式活动;激励式活动;宣传类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5-0088-01  地方课程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是一门集综合性、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学生写好作文必须做到:1.走进文本,学习积累。2.拓展阅读,学会积累。3.深入生活,留心观察,注重积累。  关键词:文本积累 阅读积累 生活积累    一、文本学习,注重积累    如在学习《端午的鸭蛋》一文时,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习时我就注重引导学生分析、体会,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三点值得学生借鉴:1.平淡而有味,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3.有淡淡的幽默。还
[摘 要] 家庭非正式学习环境是儿童早期认识世界的主要场所,具有与儿童科学学习相似的偶发性、复杂性、机会主义等特征。作为国际学习科学界的前沿理论,知识建构理论在学校等正式学习环境下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能否应用于家庭环境中、如何应用、能否促进儿童的科学教育等是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首先在理论上论证了知识建构理论用于家庭科学教育的可能性和价值,然后采用人种志的研究方法,追踪了一个7岁男孩及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