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分析归纳 巧化解疑难

来源 :青苹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06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碱溶液混合的有关问题是中学化学一类常见的典型问题。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情况比较简单,恰好完全发生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混合溶液的pH=7;酸过量时溶液显酸性,混合溶液的pH<7;碱过量时溶液呈碱性,混合溶液的pH>7。但弱酸与强碱溶液混合或强酸与弱碱溶液混合,以及弱酸与弱碱溶液相混合时,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及pH大小判断相对较为复杂,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此类问题综合性较强,也非常典型。
  例1 室温下,向一定量的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直至盐酸过量,在下表中,分别讨论了上述实验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对应溶质的化学式和溶液的pH。试填写表中空白:
  
  解析 此题是一例非常典型的综合性问题,所考查的是影响水的电离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同时还重点考查了强酸与弱碱溶液混合后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向一定量的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盐酸时,酸碱溶液混合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氨水过量阶段、完全中和阶段和盐酸过量阶段。
  这种情况还常出现在NaOH溶液与CH3COOH溶液相混合的有关问题上,甚至还可以抽象为HA溶液与BOH溶液相混合的有关情况。这类问题看似较为复杂,但只要把酸与碱溶液混合的过程明确为三个阶段:酸溶液过量阶段、完全中和阶段和碱溶液过量阶段,再对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电离平衡及水解平衡进行分析比较,即可确定出溶液的酸碱性,再借助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电荷守恒关系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作出比较,也即可解决有关问题。因此,无论是弱酸与强碱溶液的混合,还是强酸与弱碱溶液的混合,混合溶液的酸碱性都是由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盐的水解平衡引起的,只要首先明确了弱酸或弱碱的电离程度与盐的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正确作出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依据电荷守恒关系,就能突破难点,化解复杂与疑难。
  例2 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解析 此题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试题(Ⅰ卷)的第7题,也是199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题第18题的翻版,因此,此题乃至此类问题非常典型。
  不难看出,此类问题有两个显著特征,即酸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和混合前pH大+pH小=14,即c(H+)=c(OH-)。选项B属于强酸强碱溶液相混合,溶液呈中性。A、D选项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尽管酸碱溶液混合前存在c(H+)=c(OH-),但由于氨水没有电离完全,酸碱溶液混合后,NH3·H2O随着溶液的稀释继续电离,其电离程度比铵盐的水解程度要大很多,溶液明显呈碱性,pH>7。选项C中,酸碱溶液虽然在混合前也存在c(H+)=c(OH-),由于混合后弱电解质CH3COOH会进一步电离,所产生的影响将远远大于强碱弱酸盐(CH3COO)2Ba水解的影响,溶液明显呈酸性,pH<7。答案为C。
  这种分析方法虽然最终能够解决有关问题,但思维过程相当复杂,解题工作量也相当大。如果能抽象为问题模型,解答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此类问题的模型可以抽象为:室温时,酸碱溶液混合前“pH大+pH小=14”,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弱过量,呈弱性”。此模型也适用于弱酸与弱碱溶液相混合的情况,此时“弱过量,呈弱性”的“弱”是指相对更弱的意思。显然,根据此模型的问题解决规律,不难直接判断出C选项符合题意。
  通过对以上两则典型题例的分析与归纳不难看出,酸碱溶液混合的有关问题虽然看似复杂,但只要在解题中抓住本质的东西,解答起来并不难。再看一例将以上两种情况综合起来的典型问题。
  例3 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其他文献
乌云在天空中摇曳,很难看到阳光的身影;即使太阳出来了,它会温暖地照耀在我的身上吗?  我喜欢在黑夜中蜷缩着在被窝里,抱着枕头,只有这样才有安全感。想要摆脱所有的枷锁,像诗人一样自由地活着。可是鹅卵石永远不会有棱角,我也永远不会如此豁达,我做不到宠辱不惊,我永远不会潇洒,我是懦弱的、胆怯的、可笑的。  我总是自私地将忧郁留给自己,将笑脸留给别人,骨子里透着一点坚强,但血管里却流着紫色的忧郁的血。心很
期刊
自小生长在北方,很是向往南方的秀山丽水,偶于文字中读到一方钟灵毓秀的所在,总能使我心驰很久。想着那样的水乡泽国,最好是有着戴望舒笔下的雨巷那般的迷离与朦胧;最好还能像陶渊明眼中的南山,远离尘世喧嚣,自有一种宁静与淡泊:或许再有点王维心中的禅境,就更美了。  寻觅了许久,终于在汤世杰的文字《一幅烟雨牛鹭图》里寻找到了一个闲适、悠然自得的世外田园,像一首失落在岁月长河中的小令,泛着温馨的记忆。  读来
期刊
汉弗里·戴维。1778年出生于英国西南部的一座小城。1795年。他父亲不幸去世,为了谋生,他给一位药剂师当学徒,并打算一生从事医学事业。天性爱钻研的他常利用简单的医学仪器做一些小实验,去探索美妙的科学世界,并由此对化学实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1807年,戴维宣告苛性碱可以被电解,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取一小块纯净的固体钾碱(KOH),先在大气中暴露几分钟,使其表面有导电能力。再与电池组负极相连,同时
期刊
安徽省2008年高考考生分数,出乎意料的是文综成绩普遍偏低,许多考生估分与实际相差20分~30分,我们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来分析得分低的原因:  一、正确处理课本知识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2008年高考考生文综分数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任课教师对教材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把握的度不够。今年高考文综试题和往年高考题一样不回避热点问题,粮食价格问题、民族问题、抗雪灾问题、贸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问题、中日关系问
期刊
like是英语使用的高频词汇。它词义丰富,用法复杂,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下列特殊情况。    注:“本文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坚持有利于实现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有利于高校择优录取新生的“三个有利于”的命题原则,严格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坚持注重基础考查,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想,坚持由现行教材向新教材的平稳过渡,在试题的改革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一部分 总体评价  一、既遵循《大纲》,又突出重点  1.测试内容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今年的试题仍分为语言知识
期刊
考点解说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信息”,主要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信息”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同一信息。文章中有些语句的表述方式虽不一样,但所表达出的信息却是一样的,即“这个意思就是那个意思”。文章中举某例,例子恰恰说明某一个问题,这就属于同一关系的信息。文章中举某名言或诗句,它们恰恰都说明某一个问题,这种也
期刊
不少人曾登玉皇顶看日出。写散文,如果只是把所见情景一一记述,即使颇为细致生动,恐怕也不一定是成功的作品;在记述中饱含着作者独具的感情,创造出一种文学的境界,才能动人。我们读《泰山日出》,大体上也可见日出的过程,但是作者无意作细致的记述,因为他的立意不在这里。除了前面的一段是现实感受的描写,后面则通篇是一种奇丽的幻想。使人感到,这种独特的手法,是为了最生动有力地表达作者炽热奔放的感情而自然地产生的。
期刊
书面表达旨在测试考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以及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从历年高考试卷来看,书面表达是指导性写作,即按照题目所给的目的、时间、对象、地点、内容、长度等条件去完成写作。它不同于命题作文,也不是简单的句子翻译。因此我们写作时必须做到行文切题,要点齐全,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这是英语作文的重要要求,也是书面表达得高分的技巧所在。2007年全国卷Ⅰ书面表达:  假定你
期刊
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古都》、《千只鹤》等作品,以“卓越的感受性,并以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印度诗圣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    孤寂的童年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日本大阪市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亲是医生兼大阪医院副院长,喜好汉字、汉诗和文人画。良好的家境本可以为年幼的川端康成提供一个良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