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摇滚青年们捐弃前嫌 以崭新面貌回归乐坛

来源 :Q娱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从名字上来看,Bloc Party的新专辑《Four》并没有什么值得说的,但对于乐队成员们来讲,这张专辑却有着多重意义:首先,这是乐队的第4张专辑;其次,这张唱片也是四个大男人自我发现的过程。虽然距离上一张专辑《Intimacy》只有2年时间,但Bloc Party却给人感觉失踪了很久。2010年,主唱Kele Okereke在宣传个人专辑《The Boxer》的时候对记者表达了回归乐队的顾虑,他说Bloc Party已进入了自我重复的怪圈,并认为自己单飞做的那些欢快舞曲更好玩一些;而其他成员虽然坚称乐队并未解散,但也承认他们的确在考虑找个新主唱……
  也许很多人认为Bloc Party已无法重现2005年首张专辑《Silent Alarm》的辉煌,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他们真的解散,那就意味着曾在新千年崛起的一批英国乐队已集体沉沦:Kaiser Chiefs渐渐沦为平庸;Franz Ferdinand毫无头绪地搁浅;更不用提已名存实亡的Razorlight……更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前卫而神经质的主流摇滚乐队似乎后继无人。从这个层面上来讲,Bloc Party携新专辑回归是令人振奋的,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不能把《Four》当做一张普通的唱片来对待。
  这张专辑不仅是乐队成员们重新建立友谊的平台,更是一张回归之作。他们丢弃了《Intimacy》中生疏的电子实验,取而代之的,是粗犷的经典摇滚乐、不时点缀以音量巨大的吉他回授、时而闪回的开篇桥段、低保真的录音室环境音、成员之间的喃喃低语。这些细节听上去也许不够“干净”,甚至让人觉得粗糙,但你至少能感受到四人之间的真实沟通。Okereke和吉他手Lissack似乎找回了往日的默契,两把吉他营造出激烈且情感丰富的大段合奏。在“Team A”中,Okereke濒临失控的嘶喊如瑞士军刀般锋利;而“Kettling”里情绪化的节奏突变,则让人想随时发起暴动。显而易见,Bloc Party想通过原始而凛冽的声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热忱与真诚,但这种掏心掏肺却不时给人以冒失之感。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带电的音乐才成熟,但诸如“Team A”和“Octopus”这样的歌似乎没有把重点放在编曲上,当噪音带来的新鲜感退去之后,剩下的就是乐队过于赤裸裸的野心。
  在过多凶猛的噪音过后,反而是那些悦耳的流行歌谣更让人眼前一亮:比如轻快的“Day Four”,再比如积极向上的“V.A.L.I.S”和“Truth”,让人如沐浴在阳光中一般舒缓。相比于那些来势汹汹的宣言,这些曲目反而诠释了这张专辑的精髓:Okereke的声音。无论你是否听过他的个人专辑,这位摇滚界少有的黑人主唱在《Four》里传达了前所未有的感染力。至于说这种感染力来自哪里,我们不得而知,但其中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却令人折服。他唱出的情歌已不再如往常那般焦虑,反而能平和地唱出“我的心房为你打开,我的身体只属于你”这样“甜腻”的小调。《Four》作为一张回归专辑,未免显得简单粗暴,但同时它也展示了Bloc Party对自我的重新定义。一切还得慢慢来。★★★
  文/Dor单从名字上来看,Bloc Party的新专辑《Four》并没有什么值得说的,但对于乐队成员们来讲,这张专辑却有着多重意义:首先,这是乐队的第4张专辑;其次,这张唱片也是四个大男人自我发现的过程。虽然距离上一张专辑《Intimacy》只有2年时间,但Bloc Party却给人感觉失踪了很久。2010年,主唱Kele Okereke在宣传个人专辑《The Boxer》的时候对记者表达了回归乐队的顾虑,他说Bloc Party已进入了自我重复的怪圈,并认为自己单飞做的那些欢快舞曲更好玩一些;而其他成员虽然坚称乐队并未解散,但也承认他们的确在考虑找个新主唱……
  也许很多人认为Bloc Party已无法重现2005年首张专辑《Silent Alarm》的辉煌,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他们真的解散,那就意味着曾在新千年崛起的一批英国乐队已集体沉沦:Kaiser Chiefs渐渐沦为平庸;Franz Ferdinand毫无头绪地搁浅;更不用提已名存实亡的Razorlight……更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前卫而神经质的主流摇滚乐队似乎后继无人。从这个层面上来讲,Bloc Party携新专辑回归是令人振奋的,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不能把《Four》当做一张普通的唱片来对待。
  这张专辑不仅是乐队成员们重新建立友谊的平台,更是一张回归之作。他们丢弃了《Intimacy》中生疏的电子实验,取而代之的,是粗犷的经典摇滚乐、不时点缀以音量巨大的吉他回授、时而闪回的开篇桥段、低保真的录音室环境音、成员之间的喃喃低语。这些细节听上去也许不够“干净”,甚至让人觉得粗糙,但你至少能感受到四人之间的真实沟通。Okereke和吉他手Lissack似乎找回了往日的默契,两把吉他营造出激烈且情感丰富的大段合奏。在“Team A”中,Okereke濒临失控的嘶喊如瑞士军刀般锋利;而“Kettling”里情绪化的节奏突变,则让人想随时发起暴动。显而易见,Bloc Party想通过原始而凛冽的声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热忱与真诚,但这种掏心掏肺却不时给人以冒失之感。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带电的音乐才成熟,但诸如“Team A”和“Octopus”这样的歌似乎没有把重点放在编曲上,当噪音带来的新鲜感退去之后,剩下的就是乐队过于赤裸裸的野心。
  在过多凶猛的噪音过后,反而是那些悦耳的流行歌谣更让人眼前一亮:比如轻快的“Day Four”,再比如积极向上的“V.A.L.I.S”和“Truth”,让人如沐浴在阳光中一般舒缓。相比于那些来势汹汹的宣言,这些曲目反而诠释了这张专辑的精髓:Okereke的声音。无论你是否听过他的个人专辑,这位摇滚界少有的黑人主唱在《Four》里传达了前所未有的感染力。至于说这种感染力来自哪里,我们不得而知,但其中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却令人折服。他唱出的情歌已不再如往常那般焦虑,反而能平和地唱出“我的心房为你打开,我的身体只属于你”这样“甜腻”的小调。《Four》作为一张回归专辑,未免显得简单粗暴,但同时它也展示了Bloc Party对自我的重新定义。一切还得慢慢来。★★★
其他文献
张亚东的公司“东乐影音”搬到了北京798艺术区深处,距离他家不远。初秋的下午,身材清瘦的亚东坐在办公室,捧着一杯咖啡,眼神有几分游离。“我早上9点多就起了,”他说,“后来一直做东西,所以手机关机。”  早上9点起床对于一位制作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常态。他们生活在没有生物钟的世界,一切由灵感和工作时间带着走。亚东常常在深夜发一条自己拍的图片到微博上,说拍照是他现在的爱好。前阵子他刚出版了一本摄影集,叫
期刊
1987年的一天,作为制作界新手的Mark Stent正在跟Led Zepplin乐队的John Paul Jones一起,准备为英国哥特老牌摇滚乐队The Mission录制他们的第三张专辑《The Children》。主唱Wayne Hussey走进录音室。可能是前一晚喝多了,他压根儿想不起这个新人的名字,看到Stent的寸头脱口而出:“都准备好了吗?Spike?(译注:英文中spiked h
期刊
1960年,无论是对美国流行音乐还是美国社会来说都非常具有革命性的10年开始了。  这一年成了美国音乐景观中非常明确、前所未有的分水岭。刚刚经历重创的美国流行音乐界发生了两件看似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没有直接关系,却对后来影响深远的事情。第一件,唱片公司为了推广新歌而对电台和电视DJ进行看似比较巧妙的商业贿赂方式在这一年被明令禁止了;第二件,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Timothy Leary和同事Antho
期刊
1993年5月10日,Blur乐队发行了他们的第二张专辑《Modern Life Is Rubbish》(现代生活是垃圾)。相比一年之后的《Parklife》,这是一张在商业在并不太成功的专辑,尤其在美国市场更是应者寥寥。对于一张以嘲弄美国为目的的唱片,不知道这样的结果,是否就是Blur想要追求的目标?  专辑封面的来历  《Modern Life Is Rubbish》的封面设计,来自于英国哈利
期刊
人和人之间距离太近难免产生摩擦,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得困难。如果几个陌生人被迫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相处,在他们的次元会产生怎样质的变化?布鲁克林乐队Here We Go Magic在他们的MV中给我们做了这个“实验”:让3个陌生人意外地被困在电梯里,别以为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因为这一困就是10亿年……  先别急着嘲笑这个主题的荒诞,不妨花个3分钟看完整个故事再来断定它是不是有趣。MV由三3名不见
期刊
以赞美诗式艺术摇滚见长的英国乐队The Maccabees向我们介绍造就他们的那些黑胶唱片。  因父母的影响使我们爱上的唱片  BOB DYLAN  Street-Legal,1978年  Felix White(吉他手):“我还记得那时候爸妈总在家里放这张黑胶。《Street-Legal》是一张被低估的作品。有些白痴说Dylan不过是个在台上嘟嘟囔囔的老头儿,但他的很多歌曲例如‘Baby, St
期刊
Deee-Lite 1986年成立。键盘手Towa Tei在东京长大;制作人兼合唱DJ Dmitry原名Dmitry Brill,出生在乌克兰;而主唱Miss Kier在十几岁搬到纽约学习服装设计前曾在宾夕法尼亚和华盛顿特区居住。  “我们是多文化融合的团体,我们就是地球村的原型。”Brill解释道。这三个人都上过艺术学校,其中Brill和Kier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退学移居纽约前相识并成了一对。
期刊
The xx这支年轻的伦敦乐队用音乐征服了世界,但在全美巡演中,  Sylvia Patterson却发现,  其实那些伤感的歌曲根植于他们生活中的真实不幸……  2010年9月7日,The xx凭借自己的同名首张大碟,击败包括Dizzee Rascal和Paul Weller在内的乐坛前辈捧走了水星奖。就这样,他们在出道后的第一时间就被推到了英国媒体的风口浪尖上。三个年轻人当时才都刚满21岁。他
期刊
布鲁克林说唱制作人El-P凭借新专辑《Cancer 4 Cure》中对都市男性压抑偏执的对抗及焦躁情绪的描述,成功将自己塑造成了嘻哈界的“愤怒先生”。但Jaime Meline对此却并不认同。“我不是什么‘愤怒先生’。虽然音乐里有我自己的影子。我觉得自己就像个驱魔人,我必须把自己脑子里的魔障找到,封印起来;或者灌录进唱片里。”  且不说专辑发行的时机如何,显然这张唱片在乐迷的心目中引发了共鸣, M
期刊
组建于新港的The Darling Buds是威尔士对于“Blonde运动”的贡献,也就是风格徘徊于C86和Britpop之间、通常由浅黄发色女子担当主唱的短命运动。乐队的首支单曲“If I Said”在评论界获得了好评,随后陆续发行了3张专辑,而最后一张专辑《Erotica》被麦当娜在一周后发行的名字雷同的专辑完全遮盖。后来电影《蜜月危险期》原声音乐采用了他们的一首歌,乐队进军美国,但是只发行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