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通字清 味浓态衡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h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自2000年获得第九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以来,成了各种大型晚会的一线歌手,出版了6张专辑。但王宏伟似乎并不满足于这些成绩,硬是给自己出难题,几乎每年都要开一至两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如果场地是在音乐厅,王宏伟就不用音响,让自己自然的声音灌满音乐厅每一个角落。这在中国一线男民歌手当中,是无人能比的。
  笔者虽在西部教授声乐,但时刻关注王宏伟,下面是我研究王宏伟演唱艺术的一些观点。我认为王宏伟演唱优点可用八个字概括:声通、字清、味浓、态衡。
  首先是声通,一是通畅,二是通透。虽说现在把王宏伟归于民歌手的行列里,而且他在青歌赛参加的也是民族组。但我仍认为王宏伟的声音是“美声”的。这里的美声是狭义的,就是和民族、通俗相对的美声。
  美声的标准之一就是声音通畅,就是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让每一寸肌肤都成为声音的共鸣音箱,无论是真声,还是混声,不管声大声小,不应有一点的阻隔,如人正常的呼吸一样。这一点王宏伟做到了,区别于其他许多著名的民歌手,因而这样的声音显得特别的通畅。比如王宏伟唱的成名曲《西部放歌》(屈塬词、印青曲)自2000年电视大奖赛之后,有不少民歌手都唱这首作品,但没有一个人能唱过他的,倒不是“跟着太阳走”里那个高音多难唱,有的歌手甚至还能比王宏伟高。你细细品味,王宏伟的高音,嗓子完全是打开的,因而声音通畅。
  说王宏伟是美声,还有一个例子,是音乐厅开个人独唱音乐会时,他从不用音响。如果没受过美声训练,其声音是很难灌满全场的。其实就王宏伟学习的渊源,其中一位老师——晁浩建,就是美声的男高音歌唱家,曾留学阿根廷,专攻奥地利歌剧。
  再说通透。这得结合王宏伟演唱的第二个特点“字清”来说。所谓“字清”,一是清晰,二是清悠。声乐教育一代宗师沈湘教授说过,意大利美声的精髓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结合本民族的语言,美好地唱歌。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唱中国歌,应该学习意大利美声的灵魂,那就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结合中国本民族自己的语言。
  王宏伟做到了,每个字都唱得很清晰。比如,在他演唱《儿行千里》(车行词,戚建波曲)时,我眼见着观众抹眼泪。为什么?被感动的。虽说旋律写得委婉动人,但如果你听不懂歌手唱什么词,这感动就要打折扣。他唱“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兜,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些朴素的词,王宏伟自然地娓娓道来,在流畅的旋律里,浸透你的肌肤,渗进你的灵魂。
  别小看这些歌词,没有功夫的人是做不到的。你可以单纯地将这段旋律唱得人人听得见,你可以单纯地将这些词说得人人听得清,但王宏伟将这两项合起来,且做得到位。
  王宏伟演唱的第三个特点是味浓,一是风味,二是情味。他在吐字清晰的基础上,还唱出了清悠。比如他唱的《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哈萨克民歌),唱到“正当你在山下唱歌婉转入云霞”其声音真是婉转清悠,正像一朵白云缠恋着山峰,即使歌声停了,其韵味仍像玫瑰花,在心里芳香永存。正是因为王宏伟能把字唱得那么清悠,所以味道自然就四溢出来,弥漫整个音乐厅。
  比如王宏伟演唱《一杯美酒》(维吾尔族民歌),风味纯正。风味就是特色,在《诗经》里,“风”就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味道。也许王宏伟在新疆长大成人,所以能将新疆不同少数民族的歌曲唱得风味纯正。其实一个歌唱家能将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歌味道唱正也很不错,比如总政歌舞团的买买提。但王宏伟唱其他民族和地域的歌,风味也纯正。回族歌曲《花花尕妹》、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陕北民歌《要拉你的手》,那风味差别很大,有的高亢、有的缠绵、有的酸楚,他都能准确地唱出当地民歌内涵。
  如果说风味浓是王宏伟唱出了不同民族和地域差异的特色,那么,这些不同特色都是通过他的清味浓弥漫出来的,风味多变,情味恒,万变不离其宗,风味再变,也变不过情浓。他唱《再见了,大别山》(王和泉词,雷远声曲)时,情浓的那是声声铭心,字字刻骨。“青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呵,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缤纷的山花呀,不要摇落你惜别的泪,挺秀的翠竹,不要举酸你送行的手”。王宏伟就有这种本事,这么生动感人的词,他能收着唱,正像歌词里描述的,挂满露珠缤纷的山花,随风摇曳,露珠虽流动,就是不落。往往王宏伟越含蓄,其情越是浓得化不开。在转向声音的高潮“再见了大别山……”这样,人们的审美心理得到了超过预期的满足。
  现在有一些民歌手,飙声音,比谁的声音高,比谁的声音尖,而恰恰忽视了情的积淀和抒发的方式,因而民歌演唱成了一种声音杂技。王宏伟为我们树立了正面的榜样,他十分清楚,声音是为传情服务的。
  王宏伟演唱的第四大特点就是态衡,一是生态平衡,二是心态平衡。所谓“生态平衡”是指他一台个人独唱音乐会曲目搭配合理平衡。前面提到,他能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民歌唱得味道纯正。如果这是做一个专辑唱片,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一张唱片就是一种浓,即便一种风格的歌,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唱下一首另一种风格的歌,而现场音乐会,却没有那么多时间调整,往往一组接着这一组。
  以王宏伟近期一套音乐会曲目为例。第一组是外国歌曲两首,《西班牙女郎》(塞亚拉词曲)和《妈妈》(凯鲁比尼词,皮克肖曲)。第二组是三首维吾尔民歌:《牡丹汗》《阿瓦尔古丽》《一杯美酒》。第三组歌曲是一首山西民歌《难活不过人想人》和一首创作歌曲《再见了,大别山》,上半场结束。
  从这曲目安排,可以看出王宏伟的匠心,他从地域上由西向东过渡,由《西班牙女郎》最西端经过中亚《一杯美酒》,渡过山西民歌最后达到中原《再见了,大别山》。而歌曲的难度也是呈这样梯级递增。
  下半场开场又是两首新疆民歌热身,《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和《黑眼睛》,然后是两首意大利歌曲《重归苏莲托》(库尔蒂斯曲)和《女人善变》(威尔第曲)。接下来是一组创作歌曲《喀什噶尔女郎》(郑南词,田歌曲),《儿行千里》,最后是成名作《西部放歌》。应观众要求,又返场两首《怀念战友》(赵心水、雷振邦词,雷振邦曲),《我的太阳》(第·卡普阿曲)。这样的曲目安排,虽说达到了一个男高音歌唱家的极限,但王宏伟却很完美地拿下,原因就是他曲目轻重大小急缓搭配合理。除了曲目安排,王宏伟在演唱技术的使用上也注意到了生态平衡,有的重轻飘,有的抓细腻,有的显高亢,有的突厚重,有的守旋律,有的玩散淡。
  这里我只想举一个例子,平常观众很难在电视上看到的。王宏伟唱《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时,不用大乐队,而是与一个钢琴伴奏,且钢琴还可以即兴。结果那天钢琴家来了兴致,弹起了爵士风格,王宏伟也跟着自由起来,唱到“你的歌声婉转入云霞”时,竟打破观众的心理预期节奏,将这句延长而减弱,效果非常好。
  王宏伟能够做到曲目选择和演唱的生态平衡,完全根源于他心态平衡。王宏伟从艺二十多年,从一个小战士,到电影放映员,再到新疆军区文工团歌唱演员,再到全军最高文艺团体总政歌舞团,又获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硕士学位,他经历得太多太多,已经做到了宠辱不惊。自他获奖一夜成名后,如果需要男民歌手,首先想到他。但这些都没能成为他的负担,他照样平易、朴素、一门心思扑在声乐艺术的提高上,琢磨着在为战士唱好歌的同时,又使自己的演唱艺术冲向世界。也只有这样平衡的心态,使王宏伟能定期到老师那上课,每一年都准备一套新的音乐会曲目,并至少出一张新的唱片。王宏伟的心态平衡是长年修炼的内功,他虽不立竿见影地作用于他的声通字清味浓,但它却决定着王宏伟能走得更远。我预言王宏伟的高峰还没到来,他有后劲儿,因为他有一个平衡的心态。
  
  刘 媛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萌)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正处在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的新时期。”12月19日,由湖北省校长协会举办的“办学理念与学校发展”高峰论坛暨初中校长分会第九届年会——健康课堂现场研讨会,在武汉市二桥中学召开。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王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涂艳国及“健康课堂”课题组专家,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袁先潋等领导出席会议。  王强说,健康课堂的流程是简洁的,兴趣是浓厚的,环境是生态的,价值是实惠的。湖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谭冰若先生召我去他家,一同观赏刚刚托人从日本带回的录像带——瓦格纳那部长达4个半小时的“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入夜,在谭先生那间当时看来还相当宽敞的客厅兼书房里,就我们师徒二人,对着电视机,在瓦格纳时而激越、时而低回的乐声中,一边品咂小点,一边小声交谈。因录像是在日本制作,尽管演员、乐队都是西方“老外”,但字幕却是日文,我的第一外语是英语,完全不懂日文,只能听谭先生讲
音乐是音乐剧创作中最具魅力的要素,凡是成功的音乐剧,其音乐创作肯定非常出色。戏剧是音乐剧的基础,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如何使音乐剧音乐与舞台情节的发展高度吻合,即赋音乐以戏剧性的结构,青年作曲家李小兵在音乐剧《星》的音乐创作中给予了较为成功的诠释。  音乐剧《星》讲述了到穗寻姐的月月巧遇便衣警察阳光并互生爱意,后来月月参加选美成名,却发现姐姐如花竟然涉身大案成为阳光追捕的对象,阳光最终在追捕行动中献
前言  音乐史学家们对于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历来见仁见智,而且在各个历史阶段,评价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与分歧,因而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才能更接近于历史的真相一直以来都是每位史学家探求的目标。中国当代近现代音乐史专家、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孙继南先生,在为纪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登上中国乐坛的音乐大师——黎锦晖先生逝世40周年而作的《黎锦晖与黎派音乐》(以下简称《黎》)一书中,提出了“有史有论、
在此,我意图讨论两个不常结合在一起的论题。一个是关于乐谱多重诠释的可能性;另一个是与音乐创造和表演有关的顿悟或广阔无际(epiphanic or oceanic)的体验。这里所说的诠释(Interpretation)是针对音乐表演(performance)意义而言的。    一    在我的《权利和理智》一书中,我曾提到音乐作品多重演奏的可能性,基点是:乐谱的特征和特性是不完整的,在某种意义上,乐
《土地与歌》是乔建中为自己的第一本论文集起的书名,不难从这个书名上体会到作者对土地以及诞生于农耕文化的民间音乐的体认与感情。天性上亲近土地的学者,一生的价值取向都保持着古典品味,这几乎是研究民间艺术的学者的学术宿命。    一    乔建中1941年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一个多子女的大家庭中,母亲是位贤妻良母型的传统女性,养育了11个子女。她总在晚上数一遍炕上孩子们的脚,待数到第22只脚后,方掩门闭户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与认真准备,由武汉音乐学院主办,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承办,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钢琴系协办的2007武汉国际新音乐节(出品人:杨锋教授;组委会主席:彭志敏教授,艺术总监:钱仁平教授),于10月13日至17日在武汉音乐学院隆重举行。  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时期以来,作为主要发起者、组织者和承办者,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多次开风气之先,举办了在中国现、当代音乐历史上具有重
荷兰ArtEZ是一所综合性的艺术大学,它位于荷兰的东部,其前身是荷兰东部的阿内姆、艾谢登和左沃勒三个城市独立的音乐学院,在2004年经三所学院协商并经荷兰教育主管部门同意,这三所音乐学院实现了合并。学校设有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服装设计学院。学院的专业设置:音乐学院开设有古典音乐专业(声乐与歌剧、钢琴与管风琴、器乐演奏、作曲与指挥等),流行专业开设有爵士乐、电声音乐、录音工程、现代音乐制作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知识文化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多元途径。科技满足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需求,而艺术则体现了人们对内在审美的追求。作为音乐艺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电子音乐设计与传媒”在国外已经有了近30年左右的历史。该学科运用各种新兴科技手段,对作曲家的音乐思维、音响观念、创作手段、传播方式等进行革新,在科技性、应用性、普及性方面不断开拓,搭建起音乐艺术与科技创新的桥梁,引领了世界电子
英国京士顿大学音乐系香港校友会(KUMA)于2007年6月25日至7月1日,组“音乐之旅”旅游团去俄罗斯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两个城市,主要活动以音乐和博物馆为主。七天的行程,大家听了五场音乐会、参观两所作曲家故居和一个葬有俄国作曲家的墓地、数座美轮美奂、金碧辉煌的教堂,这种发烧友式的旅游正好满足了66名团友的胃口。    柴科夫斯基国际大赛    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The Inter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