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转基因食品的正式商业化,转基因技术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普通民众却对其知之甚少。作为近年来最先进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ZA(2006)的主要测试领域即为科学素养,其中便提到了转基因技术,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在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材中,却很少涉及到转基因技术。笔者认为,将转基因问题纳入中小学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转基因 教材 科学素养 PIZA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56-02
一、转基因技术发展迅速,我国民众对其却知之甚少
人口、资源、环境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技术革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1994年,延熟番茄的正式商业化意味着人类大规模利用转基因生物的开始。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就中国的情况来看,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居全球第六,以转基因棉花为主。此外,政府还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四种转基因物的进口安全证书。以大豆为例,目前我国大豆油市场中,转基因大豆油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
尽管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我国一直是政府资助和扶持的重点,由于知识的壁垒,当前关于转基因议题的主要争论大多限于部分学者之间,大众声音明显微弱。由中国人民大学王玉清博士等于2004年8~9月在北京消费者进行的转基因食品意识和态度调查中,有15.5%的人表示完全不了解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不太了解的占49.4%,两者达64.9%;一般了解的有32.8%;非常了解的只有2.3%,属极少数。在非常了解的受访者中以教育程度高者为多数,由此可以推知市场总体对转基因生物和产品的了解程度会更低,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意識也十分有限。
二、PIZA(2006)引导学生关注转基因问题
PISA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创立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是全球范围进行的一项大型学生学习质量比较研究项目,“其被视为检验各国教育体制和未来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英国媒体将之喻为“教育界的世界杯”竞赛。2006年PISA应用了一系列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测量理论和成熟的操作模式,重点评价科学素养,其核心目标是“能力”采用基于情境的测试方法,在个人,社会和全球的背景中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所持有的价值观。
有学者对科学素养评价 PISA(2006)试题的特征进行分析后认为,PISA评价突破了科学课程的学科知识领域的局限,而是尽可能地考察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中遇到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在科学知识检测点选取的重要标准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度较高的知识;所选取的知识和应用领域应与生活持久相关,还提出了“至少十年以上”的参照时间。PISA(2006)试题中便提到了转基因作物。试题内容如下:
自然保护团体提出了应当禁止新的转基因玉米的要求。新型的强力除草剂使得自然种类的玉米也枯萎,而对转基因玉米不产生影响。这种新的除草剂可使玉米田里绝大多数的杂草枯萎。自然保护者们声称,杂草是小动物、特别是昆虫的食物,因此用于转基因玉米的新的除草剂对环境是有害的。而支持转基因玉米生产的人则声称,科学研究显示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以下的事项,提示了上述报道中所诉科学研究的详细情况。
①全国有200块田地种植玉米。②将这些田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种植转基因玉米,喷洒新型强力除草剂,另一部分种植自然玉米,喷洒以前用的除草剂。③使用新的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的虫害数与使用以前用的除草剂的自然玉米的虫害数大致相同。
问题1.上述报道描述的研究中,有意改变了的条件是什么?对此,请给“是”或“否”画圈,以作出回答。
田地中昆虫的数量 是 / 否
所使用除草剂的种类 是 / 否
问题2.全国有200块田地种植了玉米。为什么科学家用大量田地进行实验?请在以下A、B、C、D中选择适当的答案,在字母上画圈。
A 因为许多农户想尝试新的转基因玉米
B 为了了解种植转基因玉米可增产多少
C 为了尽可能的扩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
D 为了使玉米在各种条件下种植
问题3.对以下项目多大程度上有兴趣或关注过?在各项目后的1、2、3、4上画圈选择。
兴趣度: 高 中 低 无
a)对学习植物转基因过程的兴趣与关注
1 2 3 4
b)对学习为什么某种植物不受除草剂的影响
1 2 3 4
c)更好地理解植物的交配与转基因之间的不同
1 2 3 4
PISA(2006)这道试题基于现实问题情境,这道试题基于现实问题情境,前两个问题主要考察了学生识别科学问题,科学地解释现象,以及基于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第二个问题考察了学生科学地解释现象的能力。第三个问题考察学生对植物转基因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支持,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
笔者认为转基因问题是提出较早,在全球范围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情境息息相关,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度较高的科学知识。而且PISA(2006)是对国际15岁学生科学素养的首次全面评价,其目的是检查学校科学教育为学生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的情况,包括对科学技术发展、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但是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中对转基因问题鲜少提及。人教版教材中,只有在高中阶段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书中才作为具体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三、转基因问题可作为科学读物纳入中小学教材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一经发布,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所提到的“科学精神”与近年来提倡的“科学素养”其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显然这不仅仅是理科教育的目标,文科教育同样也肩负着这一重任。将转基因问题纳入中小学教材,笔者认为以科学读物的形式纳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转基因技术其本身比较深奥,难以以理科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材
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新兴生物技术,其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涉及到基因片段、DNA片段、质粒、酶等多种微观层面的概念,其技术原理比较复杂,中小学生还没有接触过这些概念,如果以理科教育的形式从技术原理的层面将转基因技术纳入中小学教材,学生恐怕难以理解。
2.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符合科学读物的基本要求
方明生老师曾在《科学读物不是科学知识读物》一文中系统介绍过日本科学教育研究的开创者,板仓圣宣的科学读物论。板仓认为,科学读物首先是写人的故事,要有科学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科学读物的内容可以涉及某个科学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之间的观点的对立、争执等包含人本性的内容,这样的内容对于一般人来说也是感兴趣的话题。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即是如此,充满着故事与争议性。转基因技术标志着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都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重组,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新的生命类型。但随着转基因技术范围逐渐从微生物领域转到动物甚至是食品领域,并进行商业化推广后,其已经远远超出纯粹的技术范畴,而是变成了政治经济问题,以及哲学与伦理问题。
美国“2061”计划系列丛书之一《科学素养的标准》中认为,学习科学是一种智力活动和社会追求,即应用人类的智慧,解决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在任何课程設置中,如果将科学素养作为目标之一,就应该把学习科学放在首要位置。当人们知道了科学家们怎样从事自己的工作,寻求科学的结论,并且知道这些结论的局限性时,人们才有可能对科学的主张做出深思熟虑的反应,而不是简单地排斥它们或者不加批评地接受它们。这或许说出了我们对转基因技术应该有的态度。我们应该去学习它,了解它,然后在生活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当然,仅仅以科学读物的形式将转基因问题纳入中小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它只是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转基因技术的窗户。“随着学习的深入,以及重要的科学概念的积累,人们就会有良好的科学意识,能在有生之年跟随科学探索的步伐前进。”
参考文献:
[1]薛达元.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叶敬忠,李华.关于转基因技术的综述与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2014(1).
[3]刘蒙.基于科学素养的PIZA(2006)试题分析及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科学素养的标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6:3.
[5]蔡铁权,蔡秋华.“科学素养说”和中学科学教育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
[6] 方明生.科学读物不是科学知识读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35).
【关键词】转基因 教材 科学素养 PIZA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56-02
一、转基因技术发展迅速,我国民众对其却知之甚少
人口、资源、环境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技术革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1994年,延熟番茄的正式商业化意味着人类大规模利用转基因生物的开始。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就中国的情况来看,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居全球第六,以转基因棉花为主。此外,政府还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四种转基因物的进口安全证书。以大豆为例,目前我国大豆油市场中,转基因大豆油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
尽管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我国一直是政府资助和扶持的重点,由于知识的壁垒,当前关于转基因议题的主要争论大多限于部分学者之间,大众声音明显微弱。由中国人民大学王玉清博士等于2004年8~9月在北京消费者进行的转基因食品意识和态度调查中,有15.5%的人表示完全不了解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不太了解的占49.4%,两者达64.9%;一般了解的有32.8%;非常了解的只有2.3%,属极少数。在非常了解的受访者中以教育程度高者为多数,由此可以推知市场总体对转基因生物和产品的了解程度会更低,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意識也十分有限。
二、PIZA(2006)引导学生关注转基因问题
PISA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创立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是全球范围进行的一项大型学生学习质量比较研究项目,“其被视为检验各国教育体制和未来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英国媒体将之喻为“教育界的世界杯”竞赛。2006年PISA应用了一系列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测量理论和成熟的操作模式,重点评价科学素养,其核心目标是“能力”采用基于情境的测试方法,在个人,社会和全球的背景中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所持有的价值观。
有学者对科学素养评价 PISA(2006)试题的特征进行分析后认为,PISA评价突破了科学课程的学科知识领域的局限,而是尽可能地考察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中遇到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在科学知识检测点选取的重要标准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度较高的知识;所选取的知识和应用领域应与生活持久相关,还提出了“至少十年以上”的参照时间。PISA(2006)试题中便提到了转基因作物。试题内容如下:
自然保护团体提出了应当禁止新的转基因玉米的要求。新型的强力除草剂使得自然种类的玉米也枯萎,而对转基因玉米不产生影响。这种新的除草剂可使玉米田里绝大多数的杂草枯萎。自然保护者们声称,杂草是小动物、特别是昆虫的食物,因此用于转基因玉米的新的除草剂对环境是有害的。而支持转基因玉米生产的人则声称,科学研究显示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以下的事项,提示了上述报道中所诉科学研究的详细情况。
①全国有200块田地种植玉米。②将这些田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种植转基因玉米,喷洒新型强力除草剂,另一部分种植自然玉米,喷洒以前用的除草剂。③使用新的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的虫害数与使用以前用的除草剂的自然玉米的虫害数大致相同。
问题1.上述报道描述的研究中,有意改变了的条件是什么?对此,请给“是”或“否”画圈,以作出回答。
田地中昆虫的数量 是 / 否
所使用除草剂的种类 是 / 否
问题2.全国有200块田地种植了玉米。为什么科学家用大量田地进行实验?请在以下A、B、C、D中选择适当的答案,在字母上画圈。
A 因为许多农户想尝试新的转基因玉米
B 为了了解种植转基因玉米可增产多少
C 为了尽可能的扩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
D 为了使玉米在各种条件下种植
问题3.对以下项目多大程度上有兴趣或关注过?在各项目后的1、2、3、4上画圈选择。
兴趣度: 高 中 低 无
a)对学习植物转基因过程的兴趣与关注
1 2 3 4
b)对学习为什么某种植物不受除草剂的影响
1 2 3 4
c)更好地理解植物的交配与转基因之间的不同
1 2 3 4
PISA(2006)这道试题基于现实问题情境,这道试题基于现实问题情境,前两个问题主要考察了学生识别科学问题,科学地解释现象,以及基于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第二个问题考察了学生科学地解释现象的能力。第三个问题考察学生对植物转基因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支持,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
笔者认为转基因问题是提出较早,在全球范围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情境息息相关,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度较高的科学知识。而且PISA(2006)是对国际15岁学生科学素养的首次全面评价,其目的是检查学校科学教育为学生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的情况,包括对科学技术发展、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但是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中对转基因问题鲜少提及。人教版教材中,只有在高中阶段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书中才作为具体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三、转基因问题可作为科学读物纳入中小学教材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一经发布,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所提到的“科学精神”与近年来提倡的“科学素养”其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显然这不仅仅是理科教育的目标,文科教育同样也肩负着这一重任。将转基因问题纳入中小学教材,笔者认为以科学读物的形式纳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转基因技术其本身比较深奥,难以以理科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材
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新兴生物技术,其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涉及到基因片段、DNA片段、质粒、酶等多种微观层面的概念,其技术原理比较复杂,中小学生还没有接触过这些概念,如果以理科教育的形式从技术原理的层面将转基因技术纳入中小学教材,学生恐怕难以理解。
2.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符合科学读物的基本要求
方明生老师曾在《科学读物不是科学知识读物》一文中系统介绍过日本科学教育研究的开创者,板仓圣宣的科学读物论。板仓认为,科学读物首先是写人的故事,要有科学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科学读物的内容可以涉及某个科学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之间的观点的对立、争执等包含人本性的内容,这样的内容对于一般人来说也是感兴趣的话题。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即是如此,充满着故事与争议性。转基因技术标志着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都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重组,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新的生命类型。但随着转基因技术范围逐渐从微生物领域转到动物甚至是食品领域,并进行商业化推广后,其已经远远超出纯粹的技术范畴,而是变成了政治经济问题,以及哲学与伦理问题。
美国“2061”计划系列丛书之一《科学素养的标准》中认为,学习科学是一种智力活动和社会追求,即应用人类的智慧,解决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在任何课程設置中,如果将科学素养作为目标之一,就应该把学习科学放在首要位置。当人们知道了科学家们怎样从事自己的工作,寻求科学的结论,并且知道这些结论的局限性时,人们才有可能对科学的主张做出深思熟虑的反应,而不是简单地排斥它们或者不加批评地接受它们。这或许说出了我们对转基因技术应该有的态度。我们应该去学习它,了解它,然后在生活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当然,仅仅以科学读物的形式将转基因问题纳入中小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它只是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转基因技术的窗户。“随着学习的深入,以及重要的科学概念的积累,人们就会有良好的科学意识,能在有生之年跟随科学探索的步伐前进。”
参考文献:
[1]薛达元.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叶敬忠,李华.关于转基因技术的综述与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2014(1).
[3]刘蒙.基于科学素养的PIZA(2006)试题分析及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科学素养的标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6:3.
[5]蔡铁权,蔡秋华.“科学素养说”和中学科学教育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
[6] 方明生.科学读物不是科学知识读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