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素质包括:学习科学的欲望、尊重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行为和创新科学的成效。初中学生是未来的公民,所以,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具备远见的目光,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那么,如何利用初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呢?
一、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演示实验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不失时机的提出一些“吊胃口”的问题,让学生好奇、兴奋、欲罢不能,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科学的良好欲望。
如我把书本上的“装满水的杯子还能放多少回形针?”进行了重新设计,用溢水杯代替一般茶杯,在溢水杯中的水不再溢出后,我问学生:此时的溢水杯还能放多少回形针?先让学生猜测,并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书上,学生中有的猜0枚、有的猜5枚、有的猜10枚、有的猜20枚,最多猜测40枚,然后我当面一个一个的向溢水杯内放入回形针,让学生自己数,结果放了92枚才有水溢出,学生惊讶之时,我恰到好处地引导:自然界里有好多物理现象,我们要搞清楚其中的奥秘,就必须进行科学探究。接着,我又问:“装满水的杯子到底还能放多少回形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吊足了胃口,学生跃跃欲试、欲罢不能。激发了探究科学的欲望。
二、让事实说话,端正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凭兴趣办事、依赖性强、有很大可塑性,所以要端正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教师务必先做到:一,演示实验时做好表率,如实记录实验数据,让事实说话:二、精心组织和安排好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要求学生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完成每一个分组实验。
如教学“蒸发需要吸热”的道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分组实验:每组2支相同的温度计,小烧杯(杯中放部分酒精),要求学生在其中的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上酒精,然后请另一位学生用书本对着2支温度计扇风,让另外的2个同学分别观察并不时读出2支温度计的示数,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只有涂了酒精的温度计的示数下降了,实验让学生们明白蒸发需要吸热,蒸发时液体向外吸热,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了,事实端正了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
三、优化选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探索科学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如何通过优化选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探索科学的能力呢?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所以,教师应该:一要吃透教材,分析所用教材的教学要求、课程结构,明白教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要吃透学生,了解学生现时头脑中已经对自然界有了多少认识以及认识的层次,然后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心里特征和教学的客观规律,择优选用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但是,无论怎样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引路人。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让学生放开手脚,自己通过观察、实验、练习、讨论、探索、讲授、谈话等方法去认识和探索自然,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学会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当学生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当好向导、助手。让学生少走弯路。
如新授课,教师可以先来一段“承上启下”。接着让学生去探索。学生会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准备器材,自己想出方法、步骤,教师适时点拨,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终身难忘。而习题课,则可让学生先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考过程、突破难关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板演,教师适时指导、纠正,绝对比“教师板演、学生模仿”使学生印象深得多。
四、充分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创新科学的成效
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创设一个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争辩,如果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并提出了问题,教师可引导、鼓励学生运用网络去查询、或去阅览室找资料、去社会调查研究、找器材实验探究等方法,试着自己探索、解答,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把学生们人人心里潜在的创新能力挖掘出来,提高创新科学的成效。
比如在声速的测量一课中,教材上只设计了猜一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然后画了一张图,让学生想一想:看到发令枪冒烟与听到枪声是否同时?并没有让学生测量声速,我根据这张图,布置了课外思考题:我们如何测到声速?写出需要哪些器材?采用什么方法?测量哪些数据?让学生放开思维、展开想象,我本以为学生没有学习速度概念,不会解答的,没有想到,好多学生竟然想到利用“烟火”,从看到“烟火”的空中爆炸按下秒表,到听到爆炸声停表,再用皮带尺测量出测量者到放“烟火”地点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声速,多巧妙。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诚然,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端正学生的尊重科学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决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我们要以强烈的事业l心和责任感,激发兴趣、优选教法、创设情景,经常、持久地贯彻《物理课程标准》。
一、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演示实验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不失时机的提出一些“吊胃口”的问题,让学生好奇、兴奋、欲罢不能,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科学的良好欲望。
如我把书本上的“装满水的杯子还能放多少回形针?”进行了重新设计,用溢水杯代替一般茶杯,在溢水杯中的水不再溢出后,我问学生:此时的溢水杯还能放多少回形针?先让学生猜测,并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书上,学生中有的猜0枚、有的猜5枚、有的猜10枚、有的猜20枚,最多猜测40枚,然后我当面一个一个的向溢水杯内放入回形针,让学生自己数,结果放了92枚才有水溢出,学生惊讶之时,我恰到好处地引导:自然界里有好多物理现象,我们要搞清楚其中的奥秘,就必须进行科学探究。接着,我又问:“装满水的杯子到底还能放多少回形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吊足了胃口,学生跃跃欲试、欲罢不能。激发了探究科学的欲望。
二、让事实说话,端正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凭兴趣办事、依赖性强、有很大可塑性,所以要端正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教师务必先做到:一,演示实验时做好表率,如实记录实验数据,让事实说话:二、精心组织和安排好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要求学生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完成每一个分组实验。
如教学“蒸发需要吸热”的道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分组实验:每组2支相同的温度计,小烧杯(杯中放部分酒精),要求学生在其中的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上酒精,然后请另一位学生用书本对着2支温度计扇风,让另外的2个同学分别观察并不时读出2支温度计的示数,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只有涂了酒精的温度计的示数下降了,实验让学生们明白蒸发需要吸热,蒸发时液体向外吸热,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了,事实端正了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
三、优化选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探索科学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如何通过优化选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探索科学的能力呢?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所以,教师应该:一要吃透教材,分析所用教材的教学要求、课程结构,明白教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要吃透学生,了解学生现时头脑中已经对自然界有了多少认识以及认识的层次,然后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心里特征和教学的客观规律,择优选用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但是,无论怎样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引路人。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让学生放开手脚,自己通过观察、实验、练习、讨论、探索、讲授、谈话等方法去认识和探索自然,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学会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当学生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当好向导、助手。让学生少走弯路。
如新授课,教师可以先来一段“承上启下”。接着让学生去探索。学生会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准备器材,自己想出方法、步骤,教师适时点拨,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终身难忘。而习题课,则可让学生先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考过程、突破难关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板演,教师适时指导、纠正,绝对比“教师板演、学生模仿”使学生印象深得多。
四、充分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创新科学的成效
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创设一个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争辩,如果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并提出了问题,教师可引导、鼓励学生运用网络去查询、或去阅览室找资料、去社会调查研究、找器材实验探究等方法,试着自己探索、解答,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把学生们人人心里潜在的创新能力挖掘出来,提高创新科学的成效。
比如在声速的测量一课中,教材上只设计了猜一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然后画了一张图,让学生想一想:看到发令枪冒烟与听到枪声是否同时?并没有让学生测量声速,我根据这张图,布置了课外思考题:我们如何测到声速?写出需要哪些器材?采用什么方法?测量哪些数据?让学生放开思维、展开想象,我本以为学生没有学习速度概念,不会解答的,没有想到,好多学生竟然想到利用“烟火”,从看到“烟火”的空中爆炸按下秒表,到听到爆炸声停表,再用皮带尺测量出测量者到放“烟火”地点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声速,多巧妙。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诚然,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端正学生的尊重科学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决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我们要以强烈的事业l心和责任感,激发兴趣、优选教法、创设情景,经常、持久地贯彻《物理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