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期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本课题通过实践研究来探索一日活动中养成教育该如何具体实施, 提出了大班幼儿一日活动中养成教育的基本策略与实施途径, 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的意义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 幼儿生活活动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以及学习习惯形成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做力所能及的事” 的条件与环境, 让幼儿能充分的自我服务, 参与简单劳动。《指南》中还指出: 生活活动主要是一种养成性教育。
1. 研究吻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并为幼儿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家陈鹤琴说:“习惯养成得好, 终身受益, 习惯养成得不好, 终身受其累。” 著名教育家岩井邦夫也认为, 婴幼儿生理、心理正处于迅速变化和发展之中,是最适合培养习惯的时间。这说明了幼儿时期是开展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指出了养成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而当前我国养成教育并不乐观, 处于“大人不管, 小孩不要” 的尴尬境地, 同时幼儿的行为习惯也是我园的薄弱环节。为此, 我们把加强养成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努力为幼儿的发展后续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研究拓展了原有养成教育的研究内容, 对幼儿教育者有切实的实践指导意义。国内外教育专家的研究现状与研究重点: 养成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养成教育的历史意义、养成教育的规范等, 而对养成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具体实践研究的并不多, 而这恰恰是我们一线幼儿教师最为关心的地方。根据所教年龄段, 我想以大班幼儿养成教育的具体实践为切入口探讨养成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具体实施。
二、研究的内容
什么是养成教育呢? 综合学术界的理论得出以下认识:养成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的任务, 针对幼儿身体发展的特点与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 有目的、与计划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 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的道德原则的过程。
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由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生活自理能力、交往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构成。实施主体分为幼儿园、家庭、社会。大班幼儿养成教育的实施目标是: 由在老师的提醒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到自觉去做。
三、研究实践
(一) 养成教育的基本策略
1. 创设环境, 提供机会
历史上有“孟母三迁” 的故事, 这告诉我们, 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很重要, 在其成长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是以幼儿的感受体验为基础的, 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所以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的, 教育者就应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做, 并及时鼓励、表扬, 强化巩固良好的行为与习惯。
例如, 在班级中创设值日生岗位, 让每位幼儿轮流做值日生, 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 逐渐养成了幼儿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同时增强了自理能力和主动为集体做事的荣誉感。通过班级新闻角、天气预报等活动, 培养幼儿主动关心周围事物, 主动收集信息, 主动学习的意识。
2. 正面教育, 坚持实践。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影响, 有些影响可能是错误的, 会使孩子的发展偏离正常方向, 这就需要教育者耐心进行正面的教育, 并坚持反复练习。
首先, 坚持正面教育, 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
有规矩, 才有方圆。通过规则规范行为, 逐步形成养成教育的行为准则。一旦规则确定后就要坚持遵守、执行、检查, 养成孩子遵守规则, 并以规则自我约束的能力。在一日生活中, 教师要制定在每一个时间段活动的具体事项,还要明确做事情的具体步骤。例如, 大班幼儿中午吃饭的具体步骤是: 抱椅子到桌边——洗手——铺平毛巾——排队盛饭——吃饭。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 让幼儿自己参与制定常规, 要比老师强迫着去做效果要好得多。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 由班级集体制定常规, 并由幼儿相互监督遵守。
其次, 坚持正面教育, 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
教育者要有意识的给幼儿布置一些具体任务, 要对幼儿做事的方式、方法给予具体的指导, 并让其反复练习,逐步积累经验。在具体指导时, 教师要手把手一步一步地讲解, 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儿歌依然是大班幼儿喜爱的指导方法。教师在示范动作要领时, 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 让儿歌与行为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比如用《洗手歌》指导幼儿洗手的具体方法, 用《折被子》示范大班幼儿折被子的具体步骤等。
3. 多种强化, 重视反馈。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育者应对幼儿良好积极的行为给予强化, 善于观察并及时鼓励幼儿每一细小的进步,对过失的行为应采取鼓励的态度, 强化良好的一面, 保护其积极性。同时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 教师要给予幼儿及时的反馈, 让幼儿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强化积极的一面。
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强化活动, 包括物质强化, 一个漂亮的粘纸、一颗五角星等都会激起幼儿积极参与的欲望; 社会强化, 包括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小伙伴对自己的评价、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等; 代币强化, 大家一起制定详细的“班级行为规范”, 当幼儿展现出预期的良好表现时, 就立即给予一定的“代用货币”, 幼儿可以用一定数量积累下来的“代币” 来玩游戏、或换取自己喜欢的物品或荣誉; 活动强化, 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
4.以身作则, 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尤其是对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的幼儿而言。教师、家长应给孩子树立榜样, 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育效果好; 而且教师、家长处处以身作则, 还会进一步提高在幼儿心目中的威信, 把握教育、管理幼儿的主动权。树立榜样要注意方法技巧,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榜样的优点和长处, 心生向往, 增加学习模仿的动力, 切不可数落孩子, 使孩子产生过于消极沮丧的心理, 挫伤其积极性。所以“度” 的把握很重要, 切不可操之过急, 要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逐渐进步。
5.家园联系,统一要求
教师应该积极、热情、主动地向家长宣传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母的职责, 宣传我园养成教育研究的现状,定期与家长联系, 交换幼儿在园和家庭中的表现, 统一要求。同时, 鼓励家长及时向老师提出家庭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困难或优良经验, 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 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1. 生活规范
实践研究从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入手, 制定了细致的内容要求, 并且组织实施, 包括如何正确洗手、如何正确使用毛巾、如何正确折被子等等, 从生活交往、礼仪、安全等方面着手, 反复示范。生活活动注重活动内容的广泛、细致与规则。
2. 系统教学
除了从生活中规范幼儿的行为, 我们还注重通过系统的教学, 来升华幼儿的道德认识, 并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比如针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我们利用动态性多媒体教学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有“分级阅读”、“早期阅读” 等活动来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等。
3. 游戏体验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是大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发现通过游戏活动来增强幼儿的社会认识, 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是非常有效的。
4.运动尝试
首先, 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们确立在大班运动中所要达到的养成教育目标, 并在实践中去不断的丰富与调整。例如大班幼儿要求与同伴互相帮助擦汗、塞毛巾;能主动的帮助同伴或比自己年龄小的幼儿克服运动中的困难; 在运动活动中学习小组合作, 培养初步合作能力与团结意识等。另外, 我们发现在运动中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家园互动
幼儿的养成教育离不开教师, 也离不开家长。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家长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工作环境、藏书以及家庭中有关物品等资源, 鼓励家长走进幼儿园, 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通过互相沟通, 让家长充分理解、体会幼儿参与劳动、生活自理的重要性。我们也及时学习吸收好的家庭教育经验, 在园内推广, 促进家庭之间的相互交流。
(三) 养成教育的社会实践
吸引幼儿广泛深入的参与是促进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注重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切身体验。我们从活动项目化着手, 精心设计、合理策划, 打造了供幼儿参与的春秋游、义卖、艺术节及社区文化活动等平台, 为养成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场所。
1. 开展春秋游等系列活动
主要以年级组为单位, 广泛开展各种社会性活动, 使幼儿在活动中初步掌握一些社会规则, 初步培养文明习惯、卫生习惯、交往习惯。我们还利用家委会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参观、实践活动, 如幼儿自己拿钱到超市购物活动, 参观巧克力工厂、车墩影视基地等参观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幼儿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 使幼儿较早认识社会, 进而更好的融入社会,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举行义卖活动
义卖活动体现了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崇高理念。我园与家委会共同策划、组织、动员育儿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或图书捐献出来参加义卖, 再积极投入义卖。义卖活动给孩子们营造了“关爱弱者, 奉献爱心” 的良好氛围, 帮助幼儿从小树立“伸出我的手, 献出我的爱, 关爱弱者” 的意识。
3. 举办艺术活动
生活是艺术表现的源泉。我们充分挖掘艺术在净化幼儿心灵、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开发幼儿智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中的巨大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 幼儿通过排练节目, 在感受艺术、分享快乐的同时, 幼儿的合作意识、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4.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我园充分挖掘社区资源, 带领和引导幼儿广泛充分的与外界接触, 如“世博活动进社区”“共度重阳” 等活动,锻炼幼儿的各种社会交往能力, 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养成,同时也帮助幼儿养成关爱社区、奉献社会的意识。
四、研究成效
(一) 养成教育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1. 创编了一系列养成教育方面的儿歌
儿歌是帮助幼儿习得良好行为的载体, 在儿歌教学方面我们逐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创编了多首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儿歌, 如《上下楼梯》、《被子折折好》、《洗手歌》等。
2. 丰富了本园品德教育的特色课程
养成教育的根本是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我们把养成教育与大班教研组研究相结合, 与本园特色课程“早期阅读” 相结合, 确立了“开展早期阅读活动, 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的特色培养内容。针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 不断积累本园特色课程。
3. 积累了家委会活动的经验
在养成教育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充分调动家长资源特别是班级家委会委员, 为家委会活动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二) 养成教育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与进步
幼儿的养成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在生活卫生方面的情感萌发、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证明,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实施养成教育是可行的, 它不仅有利于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并促进幼儿多元智能方面的进步。
一、研究的意义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 幼儿生活活动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以及学习习惯形成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做力所能及的事” 的条件与环境, 让幼儿能充分的自我服务, 参与简单劳动。《指南》中还指出: 生活活动主要是一种养成性教育。
1. 研究吻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并为幼儿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家陈鹤琴说:“习惯养成得好, 终身受益, 习惯养成得不好, 终身受其累。” 著名教育家岩井邦夫也认为, 婴幼儿生理、心理正处于迅速变化和发展之中,是最适合培养习惯的时间。这说明了幼儿时期是开展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指出了养成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而当前我国养成教育并不乐观, 处于“大人不管, 小孩不要” 的尴尬境地, 同时幼儿的行为习惯也是我园的薄弱环节。为此, 我们把加强养成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努力为幼儿的发展后续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研究拓展了原有养成教育的研究内容, 对幼儿教育者有切实的实践指导意义。国内外教育专家的研究现状与研究重点: 养成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养成教育的历史意义、养成教育的规范等, 而对养成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具体实践研究的并不多, 而这恰恰是我们一线幼儿教师最为关心的地方。根据所教年龄段, 我想以大班幼儿养成教育的具体实践为切入口探讨养成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具体实施。
二、研究的内容
什么是养成教育呢? 综合学术界的理论得出以下认识:养成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的任务, 针对幼儿身体发展的特点与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 有目的、与计划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 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的道德原则的过程。
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由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生活自理能力、交往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构成。实施主体分为幼儿园、家庭、社会。大班幼儿养成教育的实施目标是: 由在老师的提醒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到自觉去做。
三、研究实践
(一) 养成教育的基本策略
1. 创设环境, 提供机会
历史上有“孟母三迁” 的故事, 这告诉我们, 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很重要, 在其成长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是以幼儿的感受体验为基础的, 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所以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的, 教育者就应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做, 并及时鼓励、表扬, 强化巩固良好的行为与习惯。
例如, 在班级中创设值日生岗位, 让每位幼儿轮流做值日生, 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 逐渐养成了幼儿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同时增强了自理能力和主动为集体做事的荣誉感。通过班级新闻角、天气预报等活动, 培养幼儿主动关心周围事物, 主动收集信息, 主动学习的意识。
2. 正面教育, 坚持实践。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影响, 有些影响可能是错误的, 会使孩子的发展偏离正常方向, 这就需要教育者耐心进行正面的教育, 并坚持反复练习。
首先, 坚持正面教育, 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
有规矩, 才有方圆。通过规则规范行为, 逐步形成养成教育的行为准则。一旦规则确定后就要坚持遵守、执行、检查, 养成孩子遵守规则, 并以规则自我约束的能力。在一日生活中, 教师要制定在每一个时间段活动的具体事项,还要明确做事情的具体步骤。例如, 大班幼儿中午吃饭的具体步骤是: 抱椅子到桌边——洗手——铺平毛巾——排队盛饭——吃饭。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 让幼儿自己参与制定常规, 要比老师强迫着去做效果要好得多。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 由班级集体制定常规, 并由幼儿相互监督遵守。
其次, 坚持正面教育, 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
教育者要有意识的给幼儿布置一些具体任务, 要对幼儿做事的方式、方法给予具体的指导, 并让其反复练习,逐步积累经验。在具体指导时, 教师要手把手一步一步地讲解, 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儿歌依然是大班幼儿喜爱的指导方法。教师在示范动作要领时, 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 让儿歌与行为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比如用《洗手歌》指导幼儿洗手的具体方法, 用《折被子》示范大班幼儿折被子的具体步骤等。
3. 多种强化, 重视反馈。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育者应对幼儿良好积极的行为给予强化, 善于观察并及时鼓励幼儿每一细小的进步,对过失的行为应采取鼓励的态度, 强化良好的一面, 保护其积极性。同时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 教师要给予幼儿及时的反馈, 让幼儿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强化积极的一面。
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强化活动, 包括物质强化, 一个漂亮的粘纸、一颗五角星等都会激起幼儿积极参与的欲望; 社会强化, 包括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小伙伴对自己的评价、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等; 代币强化, 大家一起制定详细的“班级行为规范”, 当幼儿展现出预期的良好表现时, 就立即给予一定的“代用货币”, 幼儿可以用一定数量积累下来的“代币” 来玩游戏、或换取自己喜欢的物品或荣誉; 活动强化, 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
4.以身作则, 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尤其是对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的幼儿而言。教师、家长应给孩子树立榜样, 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育效果好; 而且教师、家长处处以身作则, 还会进一步提高在幼儿心目中的威信, 把握教育、管理幼儿的主动权。树立榜样要注意方法技巧,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榜样的优点和长处, 心生向往, 增加学习模仿的动力, 切不可数落孩子, 使孩子产生过于消极沮丧的心理, 挫伤其积极性。所以“度” 的把握很重要, 切不可操之过急, 要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逐渐进步。
5.家园联系,统一要求
教师应该积极、热情、主动地向家长宣传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母的职责, 宣传我园养成教育研究的现状,定期与家长联系, 交换幼儿在园和家庭中的表现, 统一要求。同时, 鼓励家长及时向老师提出家庭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困难或优良经验, 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 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1. 生活规范
实践研究从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入手, 制定了细致的内容要求, 并且组织实施, 包括如何正确洗手、如何正确使用毛巾、如何正确折被子等等, 从生活交往、礼仪、安全等方面着手, 反复示范。生活活动注重活动内容的广泛、细致与规则。
2. 系统教学
除了从生活中规范幼儿的行为, 我们还注重通过系统的教学, 来升华幼儿的道德认识, 并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比如针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我们利用动态性多媒体教学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有“分级阅读”、“早期阅读” 等活动来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等。
3. 游戏体验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是大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发现通过游戏活动来增强幼儿的社会认识, 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是非常有效的。
4.运动尝试
首先, 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们确立在大班运动中所要达到的养成教育目标, 并在实践中去不断的丰富与调整。例如大班幼儿要求与同伴互相帮助擦汗、塞毛巾;能主动的帮助同伴或比自己年龄小的幼儿克服运动中的困难; 在运动活动中学习小组合作, 培养初步合作能力与团结意识等。另外, 我们发现在运动中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家园互动
幼儿的养成教育离不开教师, 也离不开家长。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家长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工作环境、藏书以及家庭中有关物品等资源, 鼓励家长走进幼儿园, 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通过互相沟通, 让家长充分理解、体会幼儿参与劳动、生活自理的重要性。我们也及时学习吸收好的家庭教育经验, 在园内推广, 促进家庭之间的相互交流。
(三) 养成教育的社会实践
吸引幼儿广泛深入的参与是促进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注重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切身体验。我们从活动项目化着手, 精心设计、合理策划, 打造了供幼儿参与的春秋游、义卖、艺术节及社区文化活动等平台, 为养成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场所。
1. 开展春秋游等系列活动
主要以年级组为单位, 广泛开展各种社会性活动, 使幼儿在活动中初步掌握一些社会规则, 初步培养文明习惯、卫生习惯、交往习惯。我们还利用家委会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参观、实践活动, 如幼儿自己拿钱到超市购物活动, 参观巧克力工厂、车墩影视基地等参观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幼儿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 使幼儿较早认识社会, 进而更好的融入社会,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举行义卖活动
义卖活动体现了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崇高理念。我园与家委会共同策划、组织、动员育儿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或图书捐献出来参加义卖, 再积极投入义卖。义卖活动给孩子们营造了“关爱弱者, 奉献爱心” 的良好氛围, 帮助幼儿从小树立“伸出我的手, 献出我的爱, 关爱弱者” 的意识。
3. 举办艺术活动
生活是艺术表现的源泉。我们充分挖掘艺术在净化幼儿心灵、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开发幼儿智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中的巨大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 幼儿通过排练节目, 在感受艺术、分享快乐的同时, 幼儿的合作意识、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4.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我园充分挖掘社区资源, 带领和引导幼儿广泛充分的与外界接触, 如“世博活动进社区”“共度重阳” 等活动,锻炼幼儿的各种社会交往能力, 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养成,同时也帮助幼儿养成关爱社区、奉献社会的意识。
四、研究成效
(一) 养成教育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1. 创编了一系列养成教育方面的儿歌
儿歌是帮助幼儿习得良好行为的载体, 在儿歌教学方面我们逐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创编了多首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儿歌, 如《上下楼梯》、《被子折折好》、《洗手歌》等。
2. 丰富了本园品德教育的特色课程
养成教育的根本是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我们把养成教育与大班教研组研究相结合, 与本园特色课程“早期阅读” 相结合, 确立了“开展早期阅读活动, 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的特色培养内容。针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 不断积累本园特色课程。
3. 积累了家委会活动的经验
在养成教育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充分调动家长资源特别是班级家委会委员, 为家委会活动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二) 养成教育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与进步
幼儿的养成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在生活卫生方面的情感萌发、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证明,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实施养成教育是可行的, 它不仅有利于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并促进幼儿多元智能方面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