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媒花园设计”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x1989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连地铁站的建成,不仅方便了市民的生活,同时还带动着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随着高铁站的建成,数以万计的游客每天都会聚集在大连高铁站进行中转与出行。传统的高铁站中绿化设计相对较少,至多也就是常见的盆景摆设,或者是批量订购的仿真花卉绿植等。结合目前大连市高铁站候车厅的绿化现状,对大连市高铁站候车厅中新型景观绿化的存在形式进行设计研讨论,希望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结合当下人们的审美趋势,设计出适合本城市区域特色的数字媒体花园式设计,丰富大连市人们的生活,体现大连这座海滨城市的浪漫科技之美。
  关键词:数字媒体;花园设计;大连高铁站;应用研究
  [2017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10841000190。]
  一、大连高铁站候车厅绿化现状分析
  (一)以传统绿化形式而存在
  通过对大连市高铁站整体的设计考察后发现,建筑室内整体的绿化设计较高铁站广场的景观绿化而言,高铁站候车厅中的绿化设计相对较少。
  本次的设计调研多集中在大连北站,高铁站二楼的候车厅区域的绿化设计。二楼的高铁候车空间很宽广,棚顶是通透的玻璃幕墙,突显候车厅的空间宽阔感。放眼望去,绿植的存在量不多,休息区域的划分多是由标识牌等进行分割,没有很好的景观绿化进行分类与整理。
  目前,大连高铁站候车厅中的绿化设计还是采用传统的装饰手法,多数是常用的发财树,小型的绿萝盆景,没有很多的创新之处,没有把更多的有效空间很好利用,有的处于闲置与空留状态。
  (二)景观绿化单一
  大连高铁站候车厅中的景观绿化设计缺少新意,整体的绿色景观规划不均衡,进站口及出口处没有相应的景观绿化设计。
  景观绿化的设计形式单一,综合表现手段不丰富,缺少必要的创意性。有的地方采用了传统的配景设计,有的地方仅仅摆放了少许的景观绿植,大部分为传统盆景的摆放。这些盆景多是一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装饰植物,但是由于光照与通风的原因,很多的植物生长状态不尽如人意,有的叶片发黄,有的已经接近枯死状态,很难起到基本的美化作用。再加之乘客的经常走动,很多落叶不定期脱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在后期的案例设计中,着重强调大连高铁站候车厅的绿化设计,做到多角度多视角的分类设计,拓展设计思路,进一步美化大连高铁站候车厅的景观绿化状态。
  (三)新型科技结合较少
  面对目前新型的科技手段与多媒体的展示技术,传统的展示绿化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青年群体的消费理念与猎奇心理了。
  针对大连高铁站候车厅的绿化现状,可以尝试性导入目前新型的科技展示形式,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虚拟技术,利用光影与影音的交互视觉体验,突出科技型绿化的展示形式,给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景观绿化视觉体验。
  二、数字媒体景观设计
  (一)数字媒体景观设计的技术特点
  数字媒体技术近年来在设计领域大范围推广开来,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虚拟编程技术,通过声音、光影、色彩以及高逼真的形态展示,受到很多媒体公司及影视公司的喜爱。
  该技术以计算机为主要的发布平台,通过互联网数字媒体技术使我们常见的多媒体系统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后人的不断付出与改良性设计,我们已经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绿化技术的使用与推广中,该种技术也同样应用到了不同的设计层面,分别在信息采集、图形处理、信息的推广以及商业信息的传播领域等,同样也促使了我们进入多媒体多信息化的新纪元。
  (二)数字媒体景观设计的艺术特点
  数字媒体景观设计打破了传统景观静态的展示形式,以多媒体影音展示的多维度多层级的展示手段,向人们展示着不同类型绿植的最美展示时机,并且能够永久性地向人们展示各个绿植间最佳的生长状态,可以给人们提供丰富多变的视觉感受。
  数字媒体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现代新形式下的艺术衍生手段,除了具有基本的艺术特征外,还具有了其独特的艺术属性。
  针对于我国北方的四季性,很多植物在大连受到自然气候与区域地理因素的影响,很难保持四季最美景观的生长状态,特别是在大连高铁站。大连高铁站的冬季都会采取供暖设施,必定会造成空气湿度不够,间接造成植物们的叶片枯黄或者枯死,不能够长久保持最美的藝术形态。
  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不受自然因素与地理因素的影响,可以随意对展示的景观进行变化展出。展示过程中,融入了目前流行的设计元素与展示样式,顺应了当前科技型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数媒花园设计”在大连高铁站候车厅中的运用
  (一)商业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大连高铁站每天的人口日流量数以万计,同样也是人流聚集与输送的密集区域,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必要的商业广告的巧妙植入,可以扩大商业信息的接受人群,快速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
  传统的广告展示形式多以大型条幅与广告灯箱的平面形式,但对于数字媒体景观的绿化展示技术来说,由于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计算机编程与虚拟呈现的展示形式,我们可以在编程的过程中,定期定量导入商业广告信息。
  此种信息技术的导入,有别于传统的静态展示形式。在数字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导入多维度多形态的广告信息,并且与新颖的绿色景观相融合。通过此种展示形式,可以拉近受众群体与商业广告的平行距离,使人们可以在观看美景的同时,很自然地观看到了相关的商业广告信息,并调动乘客的好奇心,对景观绿化与商业信息进行更进一步的详细解读,使得数字媒体花园设计中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
  (二)科技性与时尚性相结合
  数媒花园设计的景观绿化,不仅在展示内容中有别于传统的景观绿化,同时要注重科技性与时尚性的深度结合设计。
  科技性的展示媒体形式,多以目前流行的多维度展示形式为主,突破三维展示样式,通过四维的多层面设计,使目前大连高铁站候车厅的景观设计展示形式新颖且时代感十足。   现代人们受到网络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新颖奇特的展示形式是普通人群所向往的,展示的绿化形式也要符合时下人们对于时尚的追求。
  花园式的景观设计中,不仅要营造一种丰富多样的小景观场景,同样展示的形式要多变,颜色也要有定期的变化,时尚的元素符号也要进行不断的导入以及再创新设计。只有这样,这些花园式的高铁景观绿化,才会受到人们的不断喜爱与追捧,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丰富大连高铁站中景观绿化不足的实质问题。
  (三)交互性与互动性相结合
  大连高铁站候车厅中的景观设计中,多是以一种观看的角度进行展示。乘客与绿色景观之间,很少存在一种互动性,多是以一种相互孤立的状态而存在。
  在人们观看景观的同时,我们不仅要把乘客视为一种观赏者,同样要使得乘客也是景观当中的一部分,景观的展示形式要与乘客的出现呈现一种互动性的存在形式。交互性设计是目前国际比较流行的新型设计形式,主要工作原理多采用新型的计算机虚拟技术与成像技术,根据设计场景的不同,进行多媒体的影音导入性设计,丰富景观的展示形式。
  互动性原则使人们在高铁站候车厅休息等候时,可以轻松惬意地观赏景观的绿化设计,感受花园般不同的景色交替,可以很好缓解旅途的劳累。花园式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远远观赏,同时使得人们可以更加近距离地走入这奇幻的花园式景观绿化带之中,使得景观的设计与展示能够和乘客进行一种最直接的交互性。人们参与这美丽的绿色展示形式,感受大连高铁站独特的艺术之美,深深爱上这美丽的海滨城市。
  (四)多变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景观的常规性设计,大部分会受到自然因素与地理因素的直接影响,特别是东北独特的四季气候,很难保证高铁站的景观绿化设计随时都展示着其最美的艺术形态,使得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情享受着美丽的大连高铁绿化之美。
  本次的设计研究,不仅要丰富大连高铁站中花园般美丽的景观绿化设计,同时要与目前高新科技相结合,利用目前国际顶尖的科学技术,通过计算机虚拟辅助技术,对大连高铁站候车厅中的景观规划进行定期维护与编程设计。
  数字媒体绿化技术,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与困扰,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虚拟显示形式,通过计算机的前期编程设计,很好地导入不同季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经典景观绿化展示形式。在景观的展示过程当中,必要的多变性是很好的展示特点,不同的场景交换式的多变设计,不仅会使得乘客很容易被引领入我们所构建的虚拟场景当中,还能够使得这些乘客成为景观展示形式的一部分。人们惬意地在这近乎于真实的景观设计之中放飞自己的心灵,真切感受这来自于梦幻般的景观绿化之美。
  这些具有特殊性的大连高铁站绿化展示形式,不仅仅为展示美观的一部分,同时这种展示模式更具有一种实用性。这种新型多媒体虚拟的展示模式,可以很快速地对大连高铁站候车厅的景观设计进行一次很好的创意尝试,还能够快速地对大连高铁站整体的绿化形式进行一次有力的转型设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连高铁站中候车厅景观绿化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分析与调研,我们明确知道了目前大连高铁站整体的景观绿化设计的问题与不足。
  我们尝试性导入了目前先進的计算机虚拟技术,利用多媒体的展示模式,人们可以很好地感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最真实的美丽风景。此种风景的最终展示形式,还可以大批量导入商业性及公益性的广告宣传等一些必要的基本信息。
  人们不仅可以利用休息等候的一小段时间,进行观赏与学习,还能够很好地传递人们热爱自然,感受自然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当今的设计,人们过多地把精力放在了国家及个人的基础性经济建设上去,最终忽视了大自然的最大破坏承载能力。数字媒体绿化技术的运用,对环境的破坏起到了很好的改观作用。希望通过本次的新型景观绿化设计,对大连高铁站目前的景观规划起到很好的改观和美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文博.北京地铁换乘站站前广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2]张祖刚.创造城市与建筑的自然人文地域特点——低耗高效、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筑,2008,(10).
  [3]顾力天,胡玲.浅谈“城市山林”在现代城市景观空间里的继承与创新——以苏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为例[J].中华建设,2010,(04).
  作者单位: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极简主义设计人物彼得·沃克和现代景观艺术的标志性人物玛莎施瓦茨,他们设计元素大部分以规则式几何图形为主,把几何图形运用到极致。但随着近几年来景观设计的发展,一些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在设计师笔下挥洒出来,呈现在大众面前,具有别样的魅力色彩。以不规则弧形为主题,阐述不规则弧形在景观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并结合实际项目案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不规则弧形;景观设计;应用  一、不规则弧形在景观中的具体表
期刊
摘 要:园林之美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是人工与大自然造化相结合的典型概括,是自然美的人工再现。它同时也是跟随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历史而发展,是自然景观在人文影响下的再造。园林中的美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与管理者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与理解水平的高低。形式美法则,在园林中的体现包含了对称均衡、单纯统一、调和对比、节奏韵律、色彩搭配的多样性的再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认识,
期刊
摘 要: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全国过半人口的民生大事,是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发展的一道门槛。通过对乡村人居环境的释义、内涵分析,确定了乡村人居环境的范畴;通过从多个层面的解读,对乡村人居环境的现状情况、问题所在进行了一定的剖析,总结经验,思考对策,对未来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希望能够探索出乡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未来发展
期刊
摘 要:现代城市的发展不能一味地扩大城市的规模,也不能远离或者隔绝其与山水、树木、花草、田园等自然环境的关系,防止破坏自然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另外建筑设计要考虑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和融洽,能够继承当地居住文化的优秀传统,并与现代人性化的建筑理念相结合,创造符合现代人居住要求的文化性居住群落。  关键词:城市记忆;文化性;自然环境;传承;人文精神  在原始混沌无序的时代,人们对几何形充满好奇和
期刊
摘 要:在当代观念艺术中,身体不再是简单的审美物象,而是被观念化了的符号,很多女性艺术家热衷于表现身体题材的作品,把身体当做精神的载体,呈现给观者。奇奇·史密斯通过独特的视角去表现身体艺术,形成了她独有的身体语言。  关键词:身体语言;身份;视觉艺术;女性艺术  在艺术史中,女性的身体在多数时候都是艺术家们用来传递意义的载体,而作为女性的身体被表现出来的作品往往比男性身体多。20世纪初,日渐活跃的
期刊
摘 要: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适合自己居住的建筑环境和生存方式。中国民居建筑形式多样,总体分为南方、北方两大地域,不同的民族对自己的民居建筑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理解。  这些不同的建筑有什么样的语言?我们怎样理解这些民居建筑的独特语言?  通过对一个普通的湖北民俗文化村的民居建筑分析,让人们从内到外了解到建筑语言的独特魅力,从而对中国民居的形成原因及建筑特点有一个更深入的把握
期刊
摘 要:吉安地区宗祠建筑是江西宗祠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宗祠数量众多,极具浓郁的地方风格,建筑与艺术完美融合,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美学价值。针对吉安地区宗祠建筑的石雕艺术部分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揭示其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为传统宗祠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当地建筑艺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道路做思考。  关键词:吉安地区;石雕;美学;艺术特征  [本文系2015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期刊
一、空间中的结构  通过对空间与结构关系的剖析,试图进入对结构更深层的基础与更广义的语境当中,抛开既定的限制,回归到对结构原理层面的认识,以期重拾结构的创造力。  (一)结构的历史  自1980年来,不规则力学和混沌理论的发展让世界开始逐渐接受结构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结构并没有人们所理解的那么单纯,它的意义纷繁复杂,这使它有着一种潜力——使建筑成为超越雕塑和造型的艺术。结构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鲜明而优
期刊
摘 要:城市森林景观步道是因地制宜,给予市民公共开放的大自然有氧区域,在城市建设中是一大重点工程。步道的设计需要根据当地地形地貌的环境特点,尽量减少人为活动对途经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文章对福州“福道”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重点以福道中心区域修建的梅峰山地公园的福道景观为例,从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功能特点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修建步道对城市的发展、提高市民的休闲娱乐、宣传地域文化特色、改造荒废的山林有着
期刊
摘 要:通过阐述当前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景观破碎化、水资源危机及综合管制方式单一等方面比较分析,揭示出苏北盐城地区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征,并提出了盐城城镇生态空间结构布局的基本思路,以及结合盐城地区的生态绿地斑块分布、生态网络节点与生态廊道等分析,指出了较为优化的生态网络方案。  关键词:生态空间;生态恢复;生态网络规划;空间格局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