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唱艺术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群众合唱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文化工作,既需要音乐工作者耐心细致地做好各个方面工作,更需要社会有识之士的关心与支持,群众合唱事业才能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本文从合唱团队建设、技巧训练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以期对群众合唱艺术的蓬勃发展和演唱水平的提高给予科学理性的指导。
关键词:群众合唱 重要性 团队精神 技巧训练
合唱是一门集体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合唱也是最能直接展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個国家文化层次、民族精神风貌及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各级部门多次举办合唱比赛及演出活动,大范围的推广合唱艺术,不断地推动了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特别是社区和县级文化事业的发展。关于合唱组织、训练工作,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
一、加强组织管理、培养团队精神
好的合唱团一定是组织结构健全,分工详细,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位置。同时要严格考勤公示制度、分练与合练制度,制定固定的歌曲练习计划,系统地安排时间进度。管理风格上要民主与控制兼而有之。既关注训练任务,也关注人员积极性;既强化纪律,同时也加强沟通。开展声部长、组长与团员等多层次联谊活动,在适度宽松的氛围中增强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树立团队“合作、坚持、提高”的共同目标或价值观。引导大家认识到,演唱不仅是一种兴趣,还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对团队业绩及声誉的贡献。有了这种共同价值观,才可以巩固结构、体系,完成出国演唱的战略使命,激励团员克服困难坚持训练,大幅提高演唱技能。
二、提高对合唱艺术的正确认识
要唱好合唱,首先要使大家认识合唱、了解合唱。许多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是一些独唱或组合的单声部歌曲,而对于合唱艺术,缺乏了解,认为合唱就是大家一起唱,大齐唱。所以,我们首先就要让他们全面的了解合唱知识,从而产生正确的合唱意识。对于这一点,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解决:一、作品赏析。收集国际上和国内的优秀合唱作品的音像资料,作品的内容不要太单一,可以收集一些传统的合唱作品,也可以收集一些当代的流行合唱作品。然后组织大家欣赏,让他们从视觉上和听觉上直面合唱艺术的魅力。二、理论知识的讲授。通过讲课,让同学们了解合唱的概念、历史、发展以及表现形式。
三、训练正确的合唱演唱技巧
正确的演唱方法是获得美妙声音的重要保证。为此,尽快使团员掌握合唱的演唱技巧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合唱训练中一定要把握住 “呼吸、共鸣、咬字吐字” 。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合唱团员刚开始大多不懂得歌唱的呼吸方式。因此,必须向团员讲明呼吸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呼吸练习来培养团员掌握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式。练习时,可以让团员用闻花的感觉来体会“深”而“松”的吸气,吸好气后一定要先保持住,然后再慢慢地吐气,为了检验吐气是否均匀可边吐气边发“嘶”声,同时,小腹收缩时一定要有向外扩张的感觉,这样一“收”一“扩”恰恰形成了呼吸的支点。在缓吸→缓呼这条练习做得较好之后,可做急吸→缓呼的练习。待以上两种练习达到要求后,再做急吸→急呼的练习。在练好纯呼吸的基础上,可结合各种母音做发声练习。此外。还可以进行循环呼吸的训练,这是合唱中演唱长音时最常用的呼吸技巧。
“哼鸣”是训练共鸣的最好练习之一。哼鸣时鼻腔打开,嘴微闭,口中要有含半口水或闭口唱“o”的感觉,下巴要彻底放松,感觉声音是从眉宇间飞出来的,切记不要为了追求亮音而逼紧和挤压声带。 在训练声区(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时,一定要让团员了解三个声区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低声区以胸声为主,高声区以头声为主,而中声区则介于它们之间。为使声区统一,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团员在演唱时,一定要“竖”着唱才行。唱低声区要做到“低音高唱”,即用唱高音时的高位置来唱低音。唱中声区时,切记不能大声唱,因为大声唱势必增加声带的负荷,使高音唱不上去,中声区一定要用中等音量来演唱。唱高声区时,要学会用头声演唱,有一种“母音变色”的“味道”。有些团员可能不知如何找头声,老师可先用半打哈欠的方法让团员体会“打开喉咙”的感觉,随后,再用向远处喊人的状态让团员轻轻地唱“噜”,即“用轻声带假声,用假声找头声”的方法获得头声。最后,通过有意识地加大气息,气沉丹田,使音量逐步扩大,同时,切记喉头位置一定要低。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空虚的声音就会慢慢地变成集中而有弹性的声音。在母音选择上要多用“噜”、“律”两个母音,这有助于团员头声的发展。
声乐艺术是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独特产物。因此,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在歌唱中有着重要地位。作为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合唱更不能忽略语言的重要性。在合唱中,语音纯正、吐字清晰、咬字统一、声音明亮、圆润一直都是考评的标准之一。因此,在合唱训练中,咬字、吐字训练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四、全面提高合唱者的综合素养
合唱训练需加强团员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音准的训练、多声部的视唱听音、多变的节奏组合、丰富的和声织体和声乐技能的运用,都是合唱训练的重要环节。对音色、音量变化及情感的统一,彼此之间做到息息相通,水乳交融,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团员的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同时,团员也学会了共同创造,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正如匈亚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言:“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在合唱训练中,教师的艺术观决定着合唱团的艺术道路和发展方向。从作品曲目的选择到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无一不体现了教师的艺术思想。演唱国内外合唱精品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合唱作品为团员认识与了解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使团员对作品有一个全面了解,教师一定要做好案头工作,这样,才能在排练时把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过程与手法、演唱风格、思想内涵及其特点准确地加以介绍,这对拓宽团员的艺术视野,增强艺术素养,唱好合唱作品都将十分有益。排练时,教师通过自己的手势、眼神、形体再去诠释作品,可以达到用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述的效果,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会使团员的乐感和情感都得到进一步升华。用优美谐和的声音唱出多声部的合唱作品,团员就会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合唱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合唱指挥与排练》高奉仁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群众合唱与城市人文素质提高漫谈》张洁敏 著 资政文摘 2009
关键词:群众合唱 重要性 团队精神 技巧训练
合唱是一门集体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合唱也是最能直接展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個国家文化层次、民族精神风貌及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各级部门多次举办合唱比赛及演出活动,大范围的推广合唱艺术,不断地推动了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特别是社区和县级文化事业的发展。关于合唱组织、训练工作,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
一、加强组织管理、培养团队精神
好的合唱团一定是组织结构健全,分工详细,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位置。同时要严格考勤公示制度、分练与合练制度,制定固定的歌曲练习计划,系统地安排时间进度。管理风格上要民主与控制兼而有之。既关注训练任务,也关注人员积极性;既强化纪律,同时也加强沟通。开展声部长、组长与团员等多层次联谊活动,在适度宽松的氛围中增强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树立团队“合作、坚持、提高”的共同目标或价值观。引导大家认识到,演唱不仅是一种兴趣,还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对团队业绩及声誉的贡献。有了这种共同价值观,才可以巩固结构、体系,完成出国演唱的战略使命,激励团员克服困难坚持训练,大幅提高演唱技能。
二、提高对合唱艺术的正确认识
要唱好合唱,首先要使大家认识合唱、了解合唱。许多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是一些独唱或组合的单声部歌曲,而对于合唱艺术,缺乏了解,认为合唱就是大家一起唱,大齐唱。所以,我们首先就要让他们全面的了解合唱知识,从而产生正确的合唱意识。对于这一点,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解决:一、作品赏析。收集国际上和国内的优秀合唱作品的音像资料,作品的内容不要太单一,可以收集一些传统的合唱作品,也可以收集一些当代的流行合唱作品。然后组织大家欣赏,让他们从视觉上和听觉上直面合唱艺术的魅力。二、理论知识的讲授。通过讲课,让同学们了解合唱的概念、历史、发展以及表现形式。
三、训练正确的合唱演唱技巧
正确的演唱方法是获得美妙声音的重要保证。为此,尽快使团员掌握合唱的演唱技巧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合唱训练中一定要把握住 “呼吸、共鸣、咬字吐字” 。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合唱团员刚开始大多不懂得歌唱的呼吸方式。因此,必须向团员讲明呼吸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呼吸练习来培养团员掌握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式。练习时,可以让团员用闻花的感觉来体会“深”而“松”的吸气,吸好气后一定要先保持住,然后再慢慢地吐气,为了检验吐气是否均匀可边吐气边发“嘶”声,同时,小腹收缩时一定要有向外扩张的感觉,这样一“收”一“扩”恰恰形成了呼吸的支点。在缓吸→缓呼这条练习做得较好之后,可做急吸→缓呼的练习。待以上两种练习达到要求后,再做急吸→急呼的练习。在练好纯呼吸的基础上,可结合各种母音做发声练习。此外。还可以进行循环呼吸的训练,这是合唱中演唱长音时最常用的呼吸技巧。
“哼鸣”是训练共鸣的最好练习之一。哼鸣时鼻腔打开,嘴微闭,口中要有含半口水或闭口唱“o”的感觉,下巴要彻底放松,感觉声音是从眉宇间飞出来的,切记不要为了追求亮音而逼紧和挤压声带。 在训练声区(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时,一定要让团员了解三个声区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低声区以胸声为主,高声区以头声为主,而中声区则介于它们之间。为使声区统一,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团员在演唱时,一定要“竖”着唱才行。唱低声区要做到“低音高唱”,即用唱高音时的高位置来唱低音。唱中声区时,切记不能大声唱,因为大声唱势必增加声带的负荷,使高音唱不上去,中声区一定要用中等音量来演唱。唱高声区时,要学会用头声演唱,有一种“母音变色”的“味道”。有些团员可能不知如何找头声,老师可先用半打哈欠的方法让团员体会“打开喉咙”的感觉,随后,再用向远处喊人的状态让团员轻轻地唱“噜”,即“用轻声带假声,用假声找头声”的方法获得头声。最后,通过有意识地加大气息,气沉丹田,使音量逐步扩大,同时,切记喉头位置一定要低。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空虚的声音就会慢慢地变成集中而有弹性的声音。在母音选择上要多用“噜”、“律”两个母音,这有助于团员头声的发展。
声乐艺术是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独特产物。因此,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在歌唱中有着重要地位。作为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合唱更不能忽略语言的重要性。在合唱中,语音纯正、吐字清晰、咬字统一、声音明亮、圆润一直都是考评的标准之一。因此,在合唱训练中,咬字、吐字训练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四、全面提高合唱者的综合素养
合唱训练需加强团员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音准的训练、多声部的视唱听音、多变的节奏组合、丰富的和声织体和声乐技能的运用,都是合唱训练的重要环节。对音色、音量变化及情感的统一,彼此之间做到息息相通,水乳交融,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团员的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同时,团员也学会了共同创造,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正如匈亚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言:“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在合唱训练中,教师的艺术观决定着合唱团的艺术道路和发展方向。从作品曲目的选择到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无一不体现了教师的艺术思想。演唱国内外合唱精品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合唱作品为团员认识与了解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使团员对作品有一个全面了解,教师一定要做好案头工作,这样,才能在排练时把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过程与手法、演唱风格、思想内涵及其特点准确地加以介绍,这对拓宽团员的艺术视野,增强艺术素养,唱好合唱作品都将十分有益。排练时,教师通过自己的手势、眼神、形体再去诠释作品,可以达到用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述的效果,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会使团员的乐感和情感都得到进一步升华。用优美谐和的声音唱出多声部的合唱作品,团员就会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合唱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合唱指挥与排练》高奉仁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群众合唱与城市人文素质提高漫谈》张洁敏 著 资政文摘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