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石上抚七弦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教会我一个建立「雅致」的框架,我们自我修行,就是往里填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琴棋书画,儒释道,太极,君子六艺,历史典故,都可以因古琴而串起来,并依此传承。』
  一壶茶,一炷香,一曲幽兰古韵自七弦琴上飘来。孙海滨现在每天到公司,硕大的总裁办公室空着不坐,却一门心思钻进了由杂物室改建的书房,悠悠扬扬,弹上几曲。员工们新奇发现,居然连日常会客,老板都安排在书房,无需多日,一个个前来拜访的生意朋友都成了孙海滨的“门徒”,往来日益频繁,附庸风雅的政府官员们,也对此趋之若鹜。前不久,居然还在此成立了一个民间雅聚组织。
  该组织刚被相关部门批下来,名为“沙洲琴社”,由孙海滨创立,他是张家港一家服装外贸公司滨斯达的总裁,根据地便是公司里的书房,取名“石上小居”。孙海滨是个充满活力、为人儒雅和善的年轻商人,公司麾下员工一百多人,都知道老板的QQ名叫做“沙洲石上”。“张家港古时候被称作沙洲,历史上说这里是长江出海口泥沙冲积出的,那么我就在这堆滩涂中比较坚硬的石头上站着或坐着弹古琴,表达的是一种宽宏气度和孤傲意境。”这些本该属于苍老灵魂的言语,从一张有着些许细纹却热情的脸上说出,让人恍如梦境。
  古琴止欲开智
  张家港受苏州管辖,临江的港口工业城市,每天都验证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暴发传奇。整个城市几乎看不到任何实在的人文古迹或是虚幻的创意设计,旅游局抓破脑袋才编出一个值得推敲的“鉴真和尚东渡起航点”,还有一个更为扯淡的“西施洗脚处”—香山。或许是政府为吸引外资所做举措,也不知是否因政府有着热爱园林规划的传统,张家港令人意想不到地被规划成森林卫生城市,街上道路宽阔整洁,绿化清新苍健。
  年届不惑的孙海滨驾驶着刚创业时购买的手动波福特蒙迪欧,不紧不慢地驰骋在路上,去西边上到香山顶上时,还因为挂不来挡位,险象环生。像孙海滨公司这样年营业额达到一两亿的民营企业,张家港比比皆是,不过在路上很少见有豪华汽车,孙海滨也并不打算购买更好的车,“代个步,因为做外贸,出国多,和老外们常打交道的,见他们也都简单随意的。朋友间这些东西似乎也没有攀比的风气”。这与邻近的浙江省许多以工业发展为重的三线城市相比,几乎完全是反的。
  认识孙海滨,是在上海飞往深圳的春秋航班经济舱里,与之邻座,见他手捧古卷虔诚细读,不免窥探,原来是古琴减字谱,他一年多次往来香港,欧洲公司设在香港的办事处,是他经常要去拜访的,按照大城市“穷人摆谱,富人摆阔”的常规逻辑,孙海滨的这一行为是说不通的。“无欲无求”这个词语,放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和所有白手起家的穷小子一样,刚来张家港打工糊口的孙海滨,也做过发财梦,在发财之后,也经历过一段忘乎所以的日子。机缘巧合让他认识了古琴,于是,就成了现在这样的一个人。
  “古琴让我更聪明,也让我更有智慧。它能止欲,更能开智。对企业管理也有益处。”拜师扬州广陵派传人马维衡后,孙海滨不仅整天研习琴技,每个音不断推敲琢磨,古琴跟前一坐便是五六个小时,马维衡的至理名言“雅虽未至,俗已远去”,也成了他的座右铭。从小就对所谓的“雅”有追求,孙海滨不嗜烟酒不好应酬,却对诗词歌赋一直情有独钟。“古琴只是一个载体,是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集中呈现载体。马老师教会我一个建立‘雅致’的框架,我们自我修行,就是往里填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琴棋书画、儒释道、太极、君子六艺、历史典故,都可以因古琴而串起来,并依此传承。”
  他因此着迷,每天在这些文化境界中遨游,因《凤求凰》追寻文君相如典故韵味,或在《渔樵问答》中思考自我位置与价值。不管是右手的各种挑、勾、抹、剔、打、摘、托、劈,还是左手的各种吟、猱、撞、绰、注,孙海滨都乐此不疲,每首曲子照他的研习心得是“起码练习1500遍,方能掌握初步的轻重缓急”。“有时候弹了一阵子,觉得声音更通透了,心里喜悦,可过两天发现似乎在某方面依然停滞不前,又感到迷茫,古琴的学问太深太深,我才学了三四年,只能略微感觉到手上的触感和耳朵听到的音乐呈现感,在不断研习后交替成长的过程。这东西没办法一蹴而就,只能慢慢地,再慢慢地摸索。”
  传承百家之长
  在书房中,孙海滨也安置了案几,专用来练习书法,墙上也挂着刚从朋友这里购得的古韵扇面,此外,他还与琴社的好友们一起研究太极,了解一些柔中带刚的元素,各位朋友如果有一点禅意或信仰感悟,都会乐于与孙海滨分享。孙海滨也借此,不断去研习各类传统文化在古琴演绎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的人对书法有研究,就会在弹奏过程中诠释出笔触的感觉,琴曲也有画面感强烈的作品,那么他们就会比较明显地展现出留白、浓墨等特色;戏曲对古琴影响是比较直接的,马维衡老师就是学昆曲出身的,戏曲的韵律及形体演绎,在古琴演绎中的妙处是非常多的,吟唱感觉会让人迷醉;信仰佛教的朋友,会追求禅意,禅意是什么?这就玄乎了,很多很多的意境只能意会了。我们经常坐在一起对弹,其实就在这么多禅意中获得互相认同感。”
  孙海滨对这么多文化元素如海绵吸水般恶补,不过,他却没有一个坚定的具象化的信仰模式。“成立琴社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这玩意儿要不断交流,吸取各地精华,不可能出现住一个山野间一辈子便成大师的人。”孙海滨创立沙洲琴社有他自己的野心,他想把传统文化在这块现代化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当地提供文人雅集平台。就像他的外贸服装厂垄断了身边所有人的穿着一样,他想把古琴这种文化修行,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本地人共勉。
  这样的传承心态,感染了身边许多朋友。他的为人处事,也随着琴声远播万里。在当地电视台工作的张品忠先生,与孙海滨相识已久,最近在他的诱惑下,沉入古琴文化的深渊。张品忠擅长影视制作及平面设计,家里布置得整洁简约,北欧派头,还在家里专门设立发烧影音室。可前几个月迷上了古琴,拜孙海滨为小师傅,便因此沉沦,茶道、香道玩得贼转,会客厅成了古琴交流室,还添置石磨流水盆栽植物,终日自然之声不绝于耳,影音室的设备几乎弃用,酒肉应酬也随之一减再减,甚至有挚友想冲过他们家把这些古琴给砸了。下了班先不回家,要去孙海滨处报个道,不知请了多少次饭,完事儿才心满意足地回家,继续操练。“心沉了,更知道自己要什么。”张品忠说。   企业家们的 “不务正业”近年来愈演愈烈,从单纯地为了拓展社交参与社会活动,到回归内心提高自我修养,他们永远闲不下来。孙海滨其实并不懂如何制作服装,甚至在国内电话都不太接,他要做的仅仅是搞好双边贸易伙伴关系,其他的专业事务都由专人打理。他便可以潜心修行,思考企业未来发展之路。创立自己品牌,是他接下去要重点做的。他认为,通过研习古琴,可以为今后的局面在心智上铺平道路。 工厂底层车床机声,丝毫不会阻碍楼上的这间“石上小居”的雅致。时而《良宵》,时而《流水》,时而《阳关三叠》,时而《梅花三弄》。这就是孙海滨的修行人生。
  【对话孙海滨】
  莫着急,慢慢来
  记者:学古琴前后自己觉得有什么变化?
  孙海滨:弹古琴曲时,每个音我都会去推敲,轻重缓急拿捏得当。这与企业管理相得益彰。学了古琴之后,管理企业也更加得心应手。在其中悟道,想明白很多事情,也不去急功近利,也不会因为某笔订单出了岔子而焦虑不安。此外,古琴原本就是雅士们玩的东西,艺术分三类,高雅艺术,通俗艺术和媚俗艺术,玩古琴,自然接触的人都是有识之士,不再会与其他落入俗套的社交活动沾边,大家自得其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而然,自己修养上去了,什么事情都可以越做越好。
  记者:古琴作为修行载体,给你带来怎样的精神收获?
  孙海滨:这可非常丰富啊。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牵连非常紧密。儒、释、道,都有所体现。我们可以从一个人演奏古琴的意境中,感受到他的学养,例如某人擅长书法,他就会在琴曲中体现诸多留白和笔墨浓淡的感觉,有戏曲功底的人,他就会在演奏琴曲时产生吟唱的感觉,对佛教有所研究的人,他们演奏的琴曲会有些许禅意,打太极的人,柔中带刚的感觉就非常明显了。通过这些研究,我也慢慢了解到其他传统文化形式,并和朋友们一起研究。
  记者:学古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孙海滨:千万不能着急。一方面不必因自己没有音乐功底而焦急,减字谱所呈现的是一个表现形式,它不追求技巧的炉火纯青,而是体现个人心境。具体要表现出来什么情况,还得靠个人感悟。第二方面,对于一首曲子攻坚,不可以操之过急,认为两三个月拿下什么的,弹古琴还在于慢工出细活,一首曲子,每天弹三五遍,起码一年时间,坚持每天有所进步,手和耳朵的感觉不断敏感,交叉进步,交替成长。
  记者:古琴如何挑选?
  孙海滨:古琴对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很多唐代宋代的普通琴流传至今,还可以发音。不过,这些更具备收藏价值而非演奏价值。好的琴,声音出来通透,丰厚,这样的辨别能力得靠个人修为,追求精益求精。
其他文献
自古商人所追求的事业,无非“奇货可居”四个字。什么是“奇货可居”的极致?战国巨贾吕不韦在邯郸街头认识了秦国的人质子楚,回家向其父亲请教:“耕田之利几倍?”父曰:“十倍。”又问:“贩卖珠玉之利几倍?”父曰:“百倍。”又问:“若扶立一人为王,掌握山河,其利几倍?”父笑曰:“安得王而立之?气力千万倍,不可计矣!”  之后的故事家喻户晓,吕不韦辅佐子楚登上秦王宝座,官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门客三干,食十万
期刊
记得几年前,我们曾经打算策划一个专题,来分析台湾政坛精英的台湾大学法律系出身。那时候,正是台大法律系高材生陈水扁弊案缠身、而另一个台大法律系高材生马英九风生水起之时。我们试图通过这个专题,来解读台湾社会的顶层结构问题,给读者提供一个另外的视角,即台湾社会的进程,是如何从强人政治,一步一步进化到由技术官僚奠定社会管理基础、再由法律精英占据顶层的过程。  这个专题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操作。不过,关注
期刊
那天爸爸在金融街喝完酒骑自行车回家,走到新华社旁边的急救中心路口,差点就被正好开出来的车撞了。吓得浑身是汗酒也醒了。站在那儿,发愣。那辆车上当时坐了两个人,他们刹住车之后,也看着爸爸发愣。我们谁也没有要与对方争论评理的意思,只是感觉万幸,没出事就是老天爷最大的恩赐。儿子那时竟然最先想到的是你,有种特别心疼你的感觉。如果出事了,你肯定会难过。你现在还是一个应该自信欢乐的年龄,为父亲的意外哭泣,无论如
期刊
先讲个真人真事。一位做图书的朋友,他在广东韶關山里租了荒山,种TJ2N亩桉树。对比于常见树木,这种树属于速成早熟型,三五年即成材,就有了卖相,且价格不菲。不过种了这么多树必须请人看守,防止被当地村民猥亵和拐卖,更怕的是仇富性纵火。看守山林的那位哥们我见过,长着一副雷州半岛的模样。为什么呢?因为他就是雷州人。话说2008年夏天某日,下午时分,陡降大雨,所以他没来得及赶回城里,只好前往一户农家避雨。可
期刊
我理解我是个知识分子。若在一片汪洋中,一艘船沉没了,人们会有两种反应,一种人会拼命在水中挣扎;还有一种人则是看到死亡的来临,反而决定在最后的时刻放纵地度过。  马克思说过,当一个人去考虑生存条件的时候,这个人就成了一位知识分子。我便是其中一个。  梁文道曾经写过一篇叫做《我的老校长高锟》的文章,书的主人翁是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高锟。书中有个很有趣的细节,描写一帮
期刊
导读:在北京,醉心中式艺术的精英们,都曾经听说过健一公馆:古砖雕、木雕、石雕等工艺,琳琅满目地出现在此处的设计中,明清家具、砖雕,在此处传递着岁月斑斓,国画大家黄永玉、吴冠中等人的重要作品就散布在几间客房和餐厅里……  公馆,有几解:一指古时公家所建造的馆舍,二指诸侯贵族的离宫别馆,而到了民国时候,不少高官显贵,都将住所命名为“公馆”,沪上曾有白、孔、汤、杜、黄“五大公馆”并存的盛景,其后日渐息微
期刊
洪家辉:台湾中兴大学中文系毕业。因缘际会下,沉浸天文学领域至今将近二十年。执着于追日的神奇体验,多次到世界各地观测日蚀,并在2000年开始的太阳活动极大期期间,一年两次远赴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地区观赏与拍摄极光,可谓另类的『哈日族』。  导读:以看极光为主要目的的游览,是趟运气之旅。不同于其他景点观光,只要你去,风景就在原地。极光,更多是看老天爷赏脸与否。作为一个看了三十多次极光的人来说,洪家辉是追
期刊
我们进入到民主与公民社会,儒学应该放在这个载体下生长。  儒学当然要调整,不是说整个要改变,是要进到里面去跟现代政治体系交谈,从公民社会、民主的角度,在互动里彼此会调整出一个东西来。  某次讲课,有同学注意到林安梧的着装—外面是黑色唐装外套,里面却是衬衣领带。他玩笑道:“有中体西用,有西体中用,我这是中西互为体用。”  作为当代大儒牟宗三先生的高足,他的儒学理论并不止步于学术的边界。他会为了一个车
期刊
吴子维:美食家,收藏家,养生专家,“乐之膳”主理人。  导读:『预使井汤洗,迟才入鼎铛。禁犹宽北海,馔可佐南烹。莫辨虫鱼族,休疑草木名。但将滋味补,勿药养余生。—(清)吴伟业  山珍海味,向来是中国食客的挚爱。陆有人参,海里也不示弱地出产“海参”。这个东东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滋补佳品。清朝赵学敏编辑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足敌人参,故名海参。”  老广吴子维,
期刊
尽管技术已经可以让我们信步太空,不可否认我们依然扎根在地球的土壤,种植方式一如阿喀琉斯之踵,制约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机”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工业文明中重新肯定了“种植”的重要性并赋予了更高的含义。  影响世界的最重要的生活方式,莫不是通过种植广泛传播。  “种植”一种生活  在资深咖啡品鉴者的心目中,“世界上最纯正”的咖啡产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孤岛—厄瓜多尔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岛(Sa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