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山七惠作品中的细腻与真实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h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日本新晋作家青山七惠在2007年凭借一部《一个人的好天气》获得了“芥川龙之介”文学奖。作品没有描述过于宏大的生活场景,却以其独有的细腻与真实触动人心,作者青山七惠对于情感的把握在这部作品中可见一斑。
  关键词: 青山七惠 细腻 真实 孤独 80后
  
  青山七惠作为日本的新晋作家,一部《一个人的好天气》,写出了很多年轻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作品不以说教的口吻也并不刻意,只是这样一个过程,自然而然让人心有灵犀地知道她的获得与丧失。
  那些消逝于漫漫时光之中的爱憎,是何其相似,又如此不同。
  极少的人物,简单的场景,构不成一部怎样气势磅礴的人生,但却是平凡生活着的人们的真实写照。世界何其大,但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和几个人发生交集,被一些事情触发了命运。那些在记忆里被不厌其烦地重复的东西,也许就只是一个养过很多猫,孤单生活着的老太太,或者只是一间临近车站的简陋房子。
  作品的脉络清晰,关乎情感,关乎未来。
  一、情感的细腻
  (一)现代式的“爱情观”
  主人公知寿的两段爱情,阳平和藤田。与阳平之间,在书中虽然未过多地提及他们的相遇,但是可以想见,他们在一起之初也必定有过恋爱的愉悦感,如同对藤田动心一般。阳平与藤田之间,表面看来,几乎没有相近之处。阳平是个生活混乱不讲究,甚至是邋遢的男人,而藤田却非常洁净,有着良好的修养与习惯,然而事实上故事在对知寿与两人的爱情的描述中,只是一个循环的结尾与一个完整的循环。在与藤田的爱情结束之前,知寿如她自己所希望的,并没有在心智上改变,也就是并没有真正地成熟起来。造成两段爱情的终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一方面,是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与快餐文化同步的快餐爱情,造就了一种恋爱态度,这种态度是随意的,甚而是不针对爱情本身,如同很多流行音乐的歌词中所抒发的失去恋爱的痛苦或者是开始恋爱的愉悦,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很少有人再去问爱情是什么,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盲人摸象式的局部体验之中。所以当知寿失去阳平的时候,她说“我既没有悲伤,也没有憎恨。就好比期末考试结束后,往家走时的心情。”她在这样的一种情绪里迷失,她清楚自己并没有悲伤和憎恨,也没有爱,但是她想自己应该要难过的,她在后来的不安之中为自己的麻木而悲伤。但与藤田的恋爱中,知寿付出了更多的情感,在分手之后也真心地为自己的失败恋爱而伤心。在两次的恋爱当中,知寿都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她希望将关系维系下去,于是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对方却因此而更加地不珍惜,直至最后的厌倦。这是知寿自身的原因,父母在她幼年的时候离异,这种在孩子眼中的稳定关系的破灭给她带来的是安全感的极度缺乏,她在内心里期望事情在变坏之前停止,不再改变,因而在过程当中患得患失。我们已经远离了土地,在城市的高空里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知寿缺乏安全感的症状也在很多人身上存在着,社会的剧烈变化,人情的日渐淡漠,让我们始终在漂泊,这样的漂泊感不是一所房子能够改善的。只是越来越习惯于将表象当做真实,抓一个虚幻的泡影不肯放手,在想要获得社会,他人的认可的过程之中,忽视了自己的认可,在所有的迷失之中,我们最找不到的安全感是,从镜子的映像中,只能看见他人的身影。
  (二)独特视角写亲情的微妙
  知寿与母亲之间的亲情也非常微妙,没有刻意的煽情桥段,甚至在有些片段当中,知寿对母亲是疏远的,淡漠的,始终也是不信任的。这与她从母亲那里得不到稳定的安全感的来源有关,知寿始终认为母亲要有自己的生活,对于她而言,能够尽早地自力更生是最好的,但是她将母女的关系看得过于简单和尖锐,母亲对她的情感在很多时候是不被理解的。所以当母亲告诉知寿她要再婚的时候,知寿也没有任何激烈的情绪。书中这样写到:“在知寿的眼里,妈妈经常偏离自己的轨道;同时,自己恐怕也跟妈妈理想中的女儿形象有着相同程度的偏差吧。”父母和子女之间,从来不仅仅是责任那么简单,其中的情感交错复杂,有着最亲近的血脉关系,却始终难以相互理解,但在试图彼此理解的过程之中,他们终将明白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要,在亲情这条道路上,彼此的陪伴与牵挂已经足矣。与知寿一样的独生子女们,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总是难以把握,但其实在经历了他们不能够理解父母的年岁之后,他们与父母之间终将达到和解,也许这其中并没有哪一方妥协。
  (三)时光的另一端——知寿与吟子
  知寿和吟子之间的感情,贯穿了书的始终。从一开始的别扭,到最后的亲切,同时也是知寿的成长过程。吟子对于知寿而言如同一面时光的镜子,在近一年的相处之中,她从这面镜子之中慢慢看到了自己的映像。初到吟子家的时候,知寿就发现了那一排已经死去的猫的照片,吟子却说已经不记得它们中每一个的名字,就都叫做彻罗基。知寿敏锐地感受到恐惧,这种恐惧来自生命深处,在任何时候都会跳出来侵扰——那就是一个人活着的证明。如果被遗忘了的话就像是从来都没有生活过一般,彻骨的源自虚空的寒意足以让每一个感受过它的人歇斯底里。知寿是个怕变化的人,她期望的关系是长久的,稳定的,但吟子的那一番话显然让她感到失望了,于是她一直在试图与其他人形成一种持久的关系。对吟子却是刻意的淡漠,她认定了这个老太太是不能够记得她的,所以付出了感情也不过是一场空。然而在一年的朝夕相处之中,她们之间建立起了奇妙的联系,几乎是全然陌生的两个人因为机缘而住在同一个屋子里,喜怒哀乐不被掩饰地表达出来,是知寿在一年里渐渐习惯的。吟子什么都明白却不说,她并非智者刻意不泄露天机,她只是知道在年轻的时候,痛苦,快乐都是不能或缺的东西,只有在经历了一切的喜悦与悲伤之后,才能稍稍瞥见生命的一隅。知寿一直在执着于形式上的安全感,如作者一直在重复的“小毛病”,偷偷地将身边人的东西藏起来,只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些记忆的载体,所以在得知吟子已经不记得那些猫的名字了的时候,她才会感到不平静,好像触到了某种阴郁的东西。但是最后知寿临走要吟子挂一张她的照片好记得她的时候,吟子却告诉她在记忆里啊,那些真切的情感是不会被忘却的,不论是名字也好,照片也好,是不会因为那样的东西而忘却的。如同那些标榜自己爱旅游的人,常常只是在具有象征性的景物前拍照留念,以示到此一游,却难以有真正的心情去欣赏风景,那么还有什么是留在记忆之中的,恐怕即使将照片置于眼前也未必能够忆起自己什么时候去过那样的地方。用真心对待的人和事,都是会在记忆中长存的,不论那是痛苦的还是愉悦的。
  二、细节的真实
  在《一个人的好天气》里,最打动人心的便是其真实的生活场景,虽然对于作者而言,如何安排小说一定是有脉络可循的,但好的作者把这种东西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让人在难以察觉中不断沉溺其中,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喜而悲。日本著名作家村上龙在评论这部作品时说道:“在读这部小说的时,我竟然忘记了这是候选的作品,而进入其中,仿佛自己成了主人公。开始的时候,我觉得那些对话很真实,渐渐地又为作者的观察力,或者说是眼光的准确性感到惊喜。《一个人的好天气》这部作品的‘核心’场所是这样设定的:主人公寄宿的房屋‘小院篱笆墙对面就是地铁站,中间只隔着一条小路’”。以及“小说一开始就很不经意地介绍了这个小站。之后它又多次出现在与主人公心情相对应的各种场合,就连在给人留下印象的结尾也出现了。这个车站的站台,是作者一举自己的眼光和观察力‘构筑’的,而且它在整个作品中还具有标志性建筑般的象征意义。主人公以这一场所为媒介,眺望世界,描绘别人眼里的自己。我想作者并非‘有意识地’设定这一场所及其意义的。应该说是凭借直觉捕捉了无意中浮现在脑海里的东西。”
  而在许多知寿和吟子相处的场景里也都体现了这一点,比如刚见面时“带我参观了房间之后,老奶奶端出了茶,接着又是帮我打开先一步寄到的纸箱,又是帮我洗衣服、做饭、准备洗澡水。在老奶奶帮我打开行李箱的时候,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气啦、这一带的治安之类无关痛痒的话题。我没兴趣聊天。看着老奶奶从纸箱里把我的衣服一件件拿出来抻直了再叠起来的背影,我心里直琢磨,回头还得表示表示感谢吧。”非常细节的描写,在作者行文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在居无定所,人生缺乏目标的时代,没有什么是值得记忆的,觉得一切矫情的回忆都是幼稚得可笑,还有什么呢,世界不就是这样吗?
  作品的语言也是一大特色,笔者阅读的版本是日本文学翻译专家竺家荣的翻译版本,文字的感觉非常平实,毫不华丽,却隐隐透露着作者的气质内蕴,将一个困惑的年轻女孩的故事笼罩上一层淡淡的哀愁,似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同情与关切。
  而作者在访谈中也提及:“我在现实生活中就曾经目睹卧轨自杀后的现场。站台上血迹斑斑,人们吵吵嚷嚷,残留着人刚死不久的气氛。自从祖母去世以来,我还不曾这么近距离地面对人的死亡。事隔多年重新真切地感受到那种空气,我又再次想到“死亡”什么时候发生都不奇怪。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到了第二天,自己心里对那个死的感觉已经完全变平淡了。我心里对它的理解就是,那是昨天发生的事,我能接受了……”对于作者而言,主人公的情绪也是她自己情绪的抒发,因为对自己情绪的敏锐把握青山七惠才能以这样的故事和语言来打动读者。
  三、细腻真实贯穿始终的孤独感
  《一个人的好天气》的重点在于“一个人”,在知寿的世界里,孤独感从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不论是知寿对于两个男友的感情,还是对于妈妈的微妙亲情,亦或是对于吟子的复杂感情,都是知寿在寻求安全感的过程中,不断挣扎的痕迹,她希望保持着孤独又随时渴望着逃离这样的孤独,她被自己折磨得筋疲力尽却又无可奈何,并不是因为这些人都不曾给她安全感,而是真正的安全感不会因为他人的陪伴而被治愈,只有深入到孤独的核心,才能了解,孤独不是可怕的怪兽,而是一声“温柔的叹息”。
  书名为一个人的好天气,却是两个人之间的故事,但是在故事的最后,知寿还是终于知道,在他人的眼中,看到的是自己。孤独是天赋,但因为每个人都孤独,也就有了彼此了解的可能性。四季往复,人生漫漫。时代的喧嚣终将在生命的终结处落定尘埃,那些浮华的表象之下,若你真诚地活过,就一定会了解到那些质朴的情感,也必将在你生活的时间里告知他人。
  
  参考文献:
  [1][日]青山七惠著.竺家荣译.一个人的好天气.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3]凝视流转的世界.日刊《文学界》2007年3月号对青山七惠的访谈.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高校教师与管理队伍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高校稳定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具有重要影响。当下辅导员队伍遭遇的种种困境所造成的高流失率却冲击着这一理想。当下高等教育的转型及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本文从构建专家化水平的辅导员团队的角度,借鉴美国高校学生队伍建
期刊
摘 要: 《史记》三家注大量征引典籍,以解《史记》,然其引文颇有脱漏讹误之处,标点本《史记》在标注引文时亦存在一些标点问题,今仅以《孔子世家》为例,试着指出其中问题并稍作考辩。  关键词: 《史记》 三家注 引文 考校    《史记》三家注采摭典籍、旁征博引,据程金造《史记管窥》所述“三家所引之书,合之可千有余种,若除其重复,尚可得五百种上下。”引文数量如此浩繁,加之古籍流
期刊
摘 要: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涉及人的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文章运用实践的方法,把表现性方法运用到职业教育课程中,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面进行改革和尝试。  关键词: 《模拟导游》课程 表现性评价 学习质量 评价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又称学业成就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或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借
期刊
摘 要: 钢琴与手风琴都是按12平均律制造的乐器,同属于键盘类乐器,二者存在着许多相近的演奏技能,因此,在同时或先后学习两件乐器的演奏时必然存在技能迁移的问题。为避免手风琴学习钢琴化或钢琴学习手风琴化的现象,必须有目的地认识两件乐器的发声原理存在的差异,以及差异带来的演奏异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两件乐器相近技能的合理迁移。本文研究两种乐器在演奏方法上的异同,演奏者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两
期刊
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说过“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即面对当时“礼崩乐坏”道德衰退的局面,孔子欲通过寄寓褒贬于史书之中,建立善恶是非的标准,重新振起道德的基础。  清代学者章学诚提出过“六经皆史”,按这个标准,《诗经》也可以算是一部历史,其中的民族史诗便是其中代表,当然,《诗经》的历史的性质自然不如《春秋》强。然而,从其中体现的思想来看,两者还是相承接的。  所谓《诗》亡之说,
期刊
摘 要: 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产生于唐五代,在宋朝得到了发展与兴盛。宋词作为文学史上的一朵亮丽的奇葩,总是无时不在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豪放词,给人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雄壮气势;婉约词,又给人一种“凄凄惨惨戚戚”让人听之欲断肠的凄美之情。无论哪首宋词,细细品味,都能品出其中的情、意、境,那不仅是一种艺术视觉、听觉上的美,更是一种思想境界上的震撼,是一种心灵的感动。  关键词: 魅力
期刊
摘 要: 在唐诗这一艺术高峰之后宋诗也作出了许多的创新,无论是从内容题材上还是从文学主张上都进行了尝试并且颇有成就。然而,在唐诗之后的突围中,宋诗有面临了许多尴尬的境地。本文从“模仿”和“议论为诗、以文为诗、文字为诗”这两大创新方法上分析了宋诗在改革出新上的僵局。  关键词: 宋诗 创新 模拟 西昆体 江西诗派 苏轼 议论为诗 以文为诗 文字为
期刊
摘 要: 宋诗由于其独特的人文环境、历史因素的影响而拥有着不同于前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其中蕴涵的大量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都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本文将从宋诗的诗性智慧、禅宗思想、老淡风格三方面入手,探讨宋诗的特点与魅力,看宋诗是如何反映时代,拯救精神的。  关键词: 宋诗 理趣 禅宗 老格 平淡    中国的诗歌,宛如一条自远古流淌而来的滔滔大河,时而湍急汹涌,时而风平浪静,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美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然而插图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美育资源,却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甚至往往会被许多教师所忽视。本文旨在通过阐释插图对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三方面的重要作用,来引起广大教师对插图的重视,希望能对小学生的美育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 插图 美育 审美感知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期刊
摘 要: 古往今来众多学者都认为宋诗的艺术性远不如唐诗,的确“盛唐之诗”的辉煌景况让后代文人们愁眉。但宋代诗人们并未却步,为了突破前人的成就,他们一直在追求自我风格的创新。本文从宋代诗人探索求新的角度出发,选取几个代表性作品探讨宋诗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新面貌,主要涉及到宋诗的风格、写作方法、原则等方面。  关键词: 创新 风格杂糅 连接 情感    唐诗成就的辉煌使得宋诗的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