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伯林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疑问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赛亚·伯林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他在《自由论》中驳斥了决定论,特别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提出疑问——如果真的能够必然带来一个完美社会,人们为什么还要为这种不需要人努力也会到达的幸福的终点牺牲性命呢?他的责难建立在对极权主义的担忧和批判上。虽然有失偏颇,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不完全是他说的样子,但是这种批判对于我们站在时代的语境中,正确阐释马克思主义、克服教条主义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决定论 反驳 马克思主义辨证历史决定论
  一、什么是决定论及历史决定论
  决定论,又称拉普拉斯信条,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和事件都是自然规律的结果,并且这种自然规律能够通过科学方法加以揭示。在18、19世纪,科学得到巨大发展,决定论基本统治了科学界。例如,用牛顿力学算出的天体运动,对未来具有准确的预见性。决定论的观点也得到当时许多科学家的支持。爱因斯坦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却信仰完备的定律和秩序。”
  历史决定论是承认社会现象、历史事件具有必然性、规律性、因果制约性的哲学观点。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坚持决定论,唯心主义坚持非决定论。
  18世纪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是机械决定论的最主要代表人物。他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肯定一切事物都有其因果的必然性,否认超自然的原因。这对于反对唯心主义非决定论以及宗教神学对必然性的否定具有积极作用。他说:“在一切都遵守着自己的生存法则的这个自然中,既不能有混乱,也不能有真实的恶,在这个自然之中,没有偶然,没有属于意外的事物,也没有没有充分原因的结果。”(《自然的体系》上册,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66页)
  霍尔巴赫还说:“我们使用偶然这个字,不过是来掩盖我们对于产生所见的那些结果的自然原因的愚昧无知罢了。”(《自然的体系》上册,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63页)他由此出发来解释社会的发展,认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
  辩证决定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决定论。在社会历史领域,辩证的决定论坚持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即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史,是由生产力决定并引起生产关系以及整个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运动过程,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同时,辩证的决定论又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承认社会的发展是通过有意识的人的活动实现的,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二、柏林对决定论及历史决定论的反驳
  伯林对马克思的责难,可以追溯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尤其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在他看来,正是由于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者秉承了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理念,并且在事实上全面开展了马克思的理论,才造成了历史性的失败。因此,他将对前苏联极权主义的批评视为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评,前苏联极权主义的错误就是马克思理论的错误。
  在《自由论》中,伯林较为系统地反驳了决定论特别是历史决定论。决定论在西方拥有历史传统,伯林认为,主要有两个理由支持人的决定论的学说。
  第一个理由是,“既然自然科学是整个人类历史中也许最成功的故事,那么假设只有人不服从自然科学家发现的自然规律,非常荒谬。”(《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第345页)第二个理由是,“它把人们做的好多事情的责任,推到非人的原因上面,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无需负责任的感觉。”(同上)
  接下来,柏林提出,如果接受决定论,那么存在两个问题。
  1.存在逻辑上的困难。如果接受决定论,这意味着人们不可能对任何人说:“你已经这样做了吗?,你为什么非要这么做不可?”隐藏在这种说法下面的假定是,他其实可以不这样做,或是可以做其他事情。同样,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使得在生活方式、政府形式与整个道德价值星丛中做出选择成为必要,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根据这些价值星丛来生活的。
  2.我们的词汇要作出根本的改变。如果决定论被接受,在最好的情况下,美学将代替道德。如你会羡慕或赞扬某些人的帅气、慷慨或精通音乐,但这不是他们选择的结果,而是“他们被造就”的结果。道德赞扬也将不得不采取同样的形式:如果我因为你冒着生命危险救我而赞扬你,那么我的意思是说,值得惊叹的是你被如此造就。事实上,行动的概念本身就意味着选择,但是如果选择本身是被决定了的,那么在行动与纯粹的动作之间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令伯林感到非常矛盾的是,某些政治运动一方面要求牺牲,另一方面却又持决定论的信念。如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历史决定论——社会在达到完美境界之前必须经过若干不可避免的阶段——基础上的,他责令人从事痛苦而危险的行动:但如果如果真的能够必然带来一个完美社会,人们为什么还要为这种不需要人努力也会到达的幸福的终点牺牲性命呢?“如果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必须牺牲你的生命以缩短这个进程,是不是那么多人真的都能被说服去面对这些危险,以缩短那种无论行动或不行动都会导致幸福的进程呢?”(《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第370页)
  这个问题总是使伯林感到困惑。
  从这一推论出发,伯林混淆了对极权主义者的批判与对马克思的批判。在伯林看来,极权主义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者在剥夺个人自由的本质层面上是完全相同的。通过一套先验的理念,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者将个人置于国家与社会的框架中,以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取代个人的自主选择性,以此操纵历史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是辨证的历史决定论
  那么,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是否如伯林理解的那样呢?
  马克思把“社会形态”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提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恩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2页)。   由此看来,马克思的“决定论”可以概括为三种关系:首先是因果关系,上层建筑是果,经济基础是因;其次是制约关系,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制约”;最后是适应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其中,第一点因果关系指的是历史的唯物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马恩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77页)制约关系和适应关系指的是历史的辩证法,说明历史是在制约与被制约、适应与不适应的矛盾中发展变化的,因而是有规律性的。显然,在马克思历史决定论中,历史的唯物论是最根本的,并引申出后者——历史的辩证法即历史的规律性。在分析马克思历史决定论时,如果抽掉唯物论去讲历史的“规律性”,“规律”就必然成了“宿命论”。柏林就在此犯了错误。
  此外,要全面、准确理解社会历史规律,仅仅把握它的客观性是不够的。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在探究历史活动规律过程中,自然要从人的目的入手。而从根本上决定着动机和目的,并使之得以实现的主体因素,是人的需要和能力。只有把客观性和主体性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社会历史规律。
  同时,辩证的历史决定论又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承认社会的发展是通过有意识的人的活动实现的,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主体的需要和能力,内在地驱动着人的认识和实践,从而推动整个人类的发展。社会历史本身是人的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活动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所说:“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马恩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8页)。柏林“不需努力就可到达幸福的终点”的提法是不正确的。
  归根结底,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能动的辩证的决定论。它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正是为了为历史主体的选择活动开辟广阔的天地,使历史主体的本质力量和能动作用发挥得更充分、更有效,使人们能够更自由、更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在于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了僵化的理解方式,从而扭曲了其精神实质。伯林抽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合理性,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后退到机械决定论的水平,这种责难是有失偏颇的。但是作为一种批判的视野,伯林的责难仍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这启示我们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要从文本出发,更应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客观实际,创造性地阐述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如此,才能有效避免马克思主义再次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沼。
  参考文献:
  [1]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商务印书馆,1977年
  [2]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
  [3]《马恩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
  作者简介:
  张勤立,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2012级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干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骨干,是做好农村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保证农村现代化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增强党在农村的战斗力、凝聚力,使党永保生机和活力的迫切需要。本文首先从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入手,接着详细的分析了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的研究了完善农村
期刊
【摘 要】对上海市24家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且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也在提高,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对于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缺乏方面,这使得外贸公司的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阻碍,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进行整合,使得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市场的环境。  【关键词】高职 国际贸易专业 人才需求  
期刊
【摘 要】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网络应用也越来越多,网络的使用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对通信工程的发展也有重要贡献。多网融合技术指的是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众多网络在统一的物理媒介上传输,多网融合已经成为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本文对多网融合技术做了简要介绍,对其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防护对策。  【关键词】通信工程 多网
期刊
【摘 要】朝鲜语和韩国语,二者差别微细本质相同,是朝鲜族的通用语言。韩文字母由世宗大王于1443年发明完成,相对于朝鲜的地理位置而言,韩国首尔就是自1392年以来的李氏朝鲜时代首都,所以韩国的“标准韩国语”更接近朝鲜半岛分裂前的官方标准语言。当时古代朝鲜的谚文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字,而是用汉字进行记录。这也就产生了古代汉字和古代朝鲜当时谚文的接触,两种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必然会产生影响,而汉语语言对朝
期刊
【摘 要】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电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加大。农村地区的用电问题成了政府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农村地区的用电管理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农村地区用电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农村地区 用电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农村地区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农村地区用电管理
期刊
【摘 要】应急通信技术在人们生活中体现的越来越多,应急通信在应急指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常规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应急通信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本文通过对应急通信技术的了解,从多方面对应急技术进行探讨,并对应急通信技术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进而加强对应急通讯技术的研究,保障通信的安全。  【关键词】应急通信技术;保障通信;标准化  前言: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不论是人们的工作还是日常的生活都
期刊
【摘 要】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能实现地面对井下的实时监测,保障煤矿高效安全的生产;能实现井下与井下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保证煤矿生产的协调性;能通过技术的不断改进,增加我国煤矿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的介绍,提出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的模块化建立思路。  【关键词】煤矿;移动通信;模块化;建立  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的建立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安全和社会
期刊
【摘 要】资格预审是国际、国内招标投标工作的重要步骤,对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对资格预审进行量化管理,选出诚实可信的投标单位,本文运用了一种全新的评价方法—多目标智能加权灰靶决策,并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招标投标 资格预审 多目标智能加权灰靶决策  一、引言  资格预审是资格审查常见的一种形式,是在招标前对潜在投标人进行的资格审查。这个程序,可以保障投标人的
期刊
【摘 要】标本馆和标本是文明社会的产物。植物标本馆又被称为植物标本室,是用于收集和存放植物标本资料的机构。标本资料是某些研究的基础。例如: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生物学研究。标本资料对地理和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植物标本的制定过程一般由采集、干燥、装订、贴标签等步骤组成。依照这种方法制成的标本,将会被按照规定的方法存放在标本柜中,如果保存方法得当,这些标本可以存放数百年依然有研究价
期刊
【摘 要】菊池宽(1888—1948)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父归》是菊池宽著名的独幕剧,于1917年1月第四次《新思潮》复刊后发表,然而当时未受到认可。1920年10月,名演员市川猿之助在新富座第一次公演此剧,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从此,菊池宽一举成名,《父归》也成为了其代表作之一。为了更好了解菊池宽的作品,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感情,本文主要以作者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为角度考察作者的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