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语文教学多媒体应用的利与弊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2hy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起,改变着当今的世界。所以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必备因素。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既有促进教学的一面,也有不利于教学的一面。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的便利
  1.恰当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效果不甚理想,多媒体的出现则为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注入了源头活水,使语文课堂鲜活靓丽,多姿多彩。
  2.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语文学科是一门内容涵盖广、时空跨度大的人文学科,而多媒体具有大容量的信息存储能力和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和传递大量的信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增强课堂的密度,大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中学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世间事物皆有利也有弊,多媒体教学亦是如此。
  二、多媒体教学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1.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忽略了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像其他科目越直观越好,学语文需要发挥大量的想象,人们常说,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观念、想法不同,每个人的体会也不同,作品在每个人心目中所塑造的形象也不同。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这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挤掉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缺少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这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
  2.忽视了学生语感的培养。 汉语的教学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声、像、画永远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3.多媒体教学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由于农村中学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较低,大部分教师还不会制作课件,用多媒体上课时,更多的是借用别人的课件,而其所用的课件也只是文字加图片,只是“绣花枕头稻草芯”,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會造成大量浪费。另外,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一样,借用别人的课件,就难免会受到别人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约束,这不利于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其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失误,就一概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摸索、思考、探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将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使用,从而为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更好地服务。
其他文献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在该学科中,学生在学习了这门学科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也是学科教育的价值所在。语文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主要的素养,它主要可以概括为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  语文的关键能力就是表达力,一个人能说会道的人,它定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有着很强的语文素养。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文表达能力能够体
期刊
在论及课堂学习时,许多人通常只片面强调学生主体,忽略或抹杀教师“教”的主导效能。其实主体概念应一分为二,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是教的主体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学习目标达成的主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则指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实现学习目标从而成为学习目标的领悟者和应用者。教学虽有教学相长的功用,但教师并不直接表现为教学效果的直接被检验者,故而教师只能居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一、教师主导
期刊
看了王娟老师执教的《我与地坛》感受颇深,也让我对执教这篇课文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文道统一,道在其中",语文课不止是一门工具课,更应该是人文课.在语文的课堂应该随时可见德育的渗透.《我与地坛》就是最典型的一篇文章。  1、设置感性的导语,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到史铁生的精神世界中,史铁生和刘易斯的合影加上老师煽情的解说,让学生对史铁生的故事有了好奇心,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史铁生对自己名字的由来的解
期刊
在我的教学观里,有一部分学生被叫做“死挺挺”,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的意思。这个学生就属于这一类,那一阵班主任频频找这个学生谈话,据说这个学生闹着要回家,我对这个学生着实戴上了有色眼镜,甚至还提醒班主任,这个学生会影响同桌,别耽误了同桌的进步。  然而有一天我在批作业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本作业写得特别工整,甚至可以称为精美,翻看名字却让我很失望——是一个表现不太突出的学生。我犹豫了,是表扬这个学生还是
期刊
古诗表达技巧是常考的题型,但学生在考试中的回答往往不尽如人意。表现在:认不出表现手法,分析不到位。因此,深入进行古诗表达技巧辨识的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对表达技巧进行分类研究  学生有必要对表达技巧进行分类研究,各类复习书,对古诗表达技巧都进行了列表分析,但基本大同小异,很少有对表达技巧从目的和效果方面进行分类研究的。其实,学生认不出表达技巧,往往和对表达技巧的分类研究不够有关。那些看起来
期刊
做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真正实现“向45分钟要质量”,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刻苦钻研课标、仔细解读教材、认真撰写教学设计、精心组织课堂固然必不可少,但有效的课堂提问也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切实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参加的教科研活动的经验体会,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答法是初中语文
期刊
“享学”,是指“享受学习的乐趣”。如何引导学生去享受学习的乐趣,对学习感兴趣,从而学好语文,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讲得再精彩,课堂教学再精彩,但是如果学生的表现不精彩,教育还是失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搞好乐中施教和趣味教学,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爱
期刊
作文,是高考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而又全面的途径。高考作文时,考生审题立意,大都相差无几,而最终用文字表达出的文章却有天壤之别。究其原因,除了考生对作文评判基础等级的把握各有差异,更主要的是考生对作文评判的发展等级是否有效地运用了。  从教20多年,在已有教学实践中,就作文的发展等级而论,很少有学生能把“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全面有效地运用,但抓住其中某一方面来发挥,学生就轻松多了,而且
期刊
普通话教学和其他语言教学一样是一种技能训练。普通话教师或语文教师大多重视传统的音节分析,对语言韵律关注较少。正如邵宜先生所说,“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是韵律”。韵律是指音节或比音节大的语音单位中的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停连等语言特征。汉语韵律的构成要素有停连、节奏、重音、声调、语调和基调等。汉语是声调语言,韵律特征十分丰富。汉语的韵律主要体现在语流中。韵律是关系到能否说好普通话的关键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探询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努力探询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  一、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  (一)通过写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