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学生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充满信心,敢说、想说、去探索、去发现,及时肯定他们的识字方法,鼓励他们去积累多种识字方法。
一、课堂教学灵活多变
识字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以一年级上学期为例,不仅要求会识字160个,而且要求至少认识363个字。对于这样的教学要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方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一)字图结合,直观形象。
一年级新教材,要求首先识记一定数量的字词,再学习拼音。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抽象的字识记困难,我们应当尽量将图与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轻松识字,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识字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如何制造欢快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识字呢?我认为:将游戏引入课堂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学了》一课中,让孩子分角色表演“丁丁”、“冬冬”和“教师”的对话以及“丁丁”和“冬冬”的对话。结合教者指导,经过多组表演练习,孩子们在游戏中比较准确地认识了十二个生字。这在一年级新学期的第一次语文学习中是不易的。后来,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们又将“走出字迷宫”、“山顶夺旗”等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孩子们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激情高涨,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二)互助互学,加快识字。
学习是个互助的过程,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互助互学。首先,将同桌的孩子作为一个最小的互助学习组,在学习中,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检阅等。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应该互相帮助,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其次,在平常的识字教学中,如孩子有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既可问同桌,又可下位请教同学或老师。只要学会生字,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能得到称赞。这一做法既加快了全班的识字过程,又让孩子们学到了初学识字的一种好方法:多向别人请教。
二、课外引导,兴趣为主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笔者认为,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引导孩子识字。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识字愿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定会收到好效果。我们应该利用周围的文化氛围进行识字教育,我在课余及空隙时间带孩子们认识了校园内的名言,草坪上的标语……两周之后,班上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许多,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二)用故事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学中,笔者坚持用一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记得第一次讲故事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我突然停下来不讲了。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睛,我告诉他们:“后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书才讲得出来”,并说只有多认字,才能看故事书,才能讲出精彩的故事。现在,班上已经有一些孩子能看着故事书,简单地讲故事了,虽然结结巴巴,但却可以看出,他们的识字的兴趣很大,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三)制作“识字袋”,巩固识字成果。
孩子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笔者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装进袋里,随时复习、巩固。“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对传统的学习模式勇于探索、大胆改革,让孩子们能在富于启发性、具有开发性的氛围里愉快、自主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廉娟.增加低年级识字量的新方法——识字袋[J].甘肃教育,2005.
[2]王保霞. 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J].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
作者简介:江淑惠,南昌市熊坊小学,邮编:33000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学生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充满信心,敢说、想说、去探索、去发现,及时肯定他们的识字方法,鼓励他们去积累多种识字方法。
一、课堂教学灵活多变
识字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以一年级上学期为例,不仅要求会识字160个,而且要求至少认识363个字。对于这样的教学要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方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一)字图结合,直观形象。
一年级新教材,要求首先识记一定数量的字词,再学习拼音。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抽象的字识记困难,我们应当尽量将图与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轻松识字,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识字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如何制造欢快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识字呢?我认为:将游戏引入课堂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学了》一课中,让孩子分角色表演“丁丁”、“冬冬”和“教师”的对话以及“丁丁”和“冬冬”的对话。结合教者指导,经过多组表演练习,孩子们在游戏中比较准确地认识了十二个生字。这在一年级新学期的第一次语文学习中是不易的。后来,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们又将“走出字迷宫”、“山顶夺旗”等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孩子们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激情高涨,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二)互助互学,加快识字。
学习是个互助的过程,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互助互学。首先,将同桌的孩子作为一个最小的互助学习组,在学习中,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检阅等。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应该互相帮助,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其次,在平常的识字教学中,如孩子有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既可问同桌,又可下位请教同学或老师。只要学会生字,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能得到称赞。这一做法既加快了全班的识字过程,又让孩子们学到了初学识字的一种好方法:多向别人请教。
二、课外引导,兴趣为主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笔者认为,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引导孩子识字。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识字愿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定会收到好效果。我们应该利用周围的文化氛围进行识字教育,我在课余及空隙时间带孩子们认识了校园内的名言,草坪上的标语……两周之后,班上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许多,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二)用故事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学中,笔者坚持用一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记得第一次讲故事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我突然停下来不讲了。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睛,我告诉他们:“后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书才讲得出来”,并说只有多认字,才能看故事书,才能讲出精彩的故事。现在,班上已经有一些孩子能看着故事书,简单地讲故事了,虽然结结巴巴,但却可以看出,他们的识字的兴趣很大,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三)制作“识字袋”,巩固识字成果。
孩子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笔者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装进袋里,随时复习、巩固。“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对传统的学习模式勇于探索、大胆改革,让孩子们能在富于启发性、具有开发性的氛围里愉快、自主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廉娟.增加低年级识字量的新方法——识字袋[J].甘肃教育,2005.
[2]王保霞. 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J].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
作者简介:江淑惠,南昌市熊坊小学,邮编:3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