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coffe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症结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依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然而,出路何在? 新的课程改革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的“顽疾”,提出了一些新的教法。近年来我就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生活是写作之源,让学生学会搜集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认为的“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的写作理念就是以生活为本源的。令人遗憾的是,较多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认识肤浅,思想冷漠,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缺少发现的目光,认识生活的情意心智偏低。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如此苍白,生活的情感如此荒芜,行起文来怎么会有怦然心动、一吐为快的冲动呢?为此:
  首先,教师要因地制宜,创设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投入生活,拥抱自然,深入社区,走进工厂农村,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采访人物。学生面对沸腾的社会生活,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都有了直接的印象、深刻的体验。一旦对生活有了独到的发现,有了深刻的领悟,便能信手拈来,写出原汁原味的好文章来。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再引导他们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生活阅历丰富、体验深刻,再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作文时,文思便如江水出闸,一泻千里,真正让生活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第三,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一双敏锐的眼睛、一对灵巧的耳朵,从生活中、从社会中发掘新题材。教师要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重视开拓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培养他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良好的意识和能力,力求做到写作题材与学生的生活内容合拍,并且要求学生多注意观察和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从而使作文内容生活化。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作文“无话可写”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第四,教师要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教师要“逼”着学生注意留意生活,学会把生活中值得写的东西记下来。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不断的积累,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写作的素材库。
  二、鉴赏是写作之道,让学生学会修改写作妙招
  好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要让学生学会在修改中鉴赏自己的文章或别人的文章,在修改与鉴赏中摸索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让学生学会自我鉴赏修改。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了吗? 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可以让学生换个角度看后加以修改,或过一段时间再改,反复修改,会越改越好。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自我鉴赏与修改中自觉感悟。
  第二,让学生学会互相鉴赏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有时是限于个人水平,有时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文章毛病自己看不出,学生共同磋商,师生共同研究、相互修改,就能解决问题。可以同桌同学修改;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修改同学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在具体修改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鉴赏别人的作品,修改他人的作文,本身就是向他人学习而共同提高的过程。
  第三,修改求精。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所以,为了检查学生的批改质量,教师要对学生批改过的作文进行复改、复评,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的复改、复评是教学环节中的反馈环节。复评时,教师除写总的评价意见外,最重要的是必须指出学生作文中要修改的地方,尽量教会如何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教师最好由句到段到篇,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使学生最终养成反复修改的好习惯。有条件的可以帮学生投稿,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到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总之,我们只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让学生学会搜集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学会几招修改文章的妙招,初中作文教学一定会有显著效益的,学生一定会在初中阶段写出题材新、结构匀、技巧好、有着鲜活的时代感的佳作来。
其他文献
在语文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提到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容易会被忽视,仍按“常规”、“一言堂”式进行教学,语文“教改”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呢?  首先,教学要民主化、和谐化。我们探索语文新课程教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要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一个既紧张又
期刊
摘 要:本文作者提出了“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法”、“交流——互动型教学法”、“辨析——应用型教学法”三点创新,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探究——主体参与型 交流——互动型 辨析——应用型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于这一新数学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都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初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 开放式 人文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教
期刊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达到课堂的高效,是一线数学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我多年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从情境的创设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个人的几点认识粗谈一下:  
期刊
当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之际,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初中生物课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初中进行生物的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就自己在初中生物学科多年的教学来谈谈怎样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更好地进行初中生物课的教学。  一、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1
期刊
摘 要: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运用好的教学法。本文通过在数学观察课中运用 “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实例,提出了教师对“探究——研讨”教学法的认识要深刻,对数学观察课的特点要掌握,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总结出一条高效率、有特色的经验。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探究——研讨” 教学法 实例    我们知道,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师生在教学过程
期刊
新课程改革到今天,让我深深地感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与传统的师本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指出:“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里,让学生能充分地去发展自身、实现自身,昭示着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认知体,而是生命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由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只是对课程标准的一种阐释,只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教师要结合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具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师生自身知识储备等方面入手创造性地开发整合丰富的资源,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主动构建、获得发展。  一、活用生活资源,构建生活课堂  1.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快乐数学  数学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就有所不同,本文将从学生的思维入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习指导。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般说,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
期刊
园本课程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是幼儿园实施教育的重要依据,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因此,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园本课程——“和谐教育课程”的研究,在“和谐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遵循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吸收皮亚杰的认知论和方案教学的精髓,以主题活动为课程载体,立足于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使用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手段和方法,立足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