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语文课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都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初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 开放式 人文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教学方法的探索,在教学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以下几点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建立新型的教学理念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因此,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建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教学时语言要有感染力,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地学习;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表扬为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要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渴望。
  二、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一些宽容和激励,让学生在学习中读书、讨论、做笔记,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另外,教师大量制作课件,运用电教设备等,恰当地运用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都可以创设出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可精选那些和课文内容、意境、作者情感相和谐的乐曲,在教学开始营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烘托气氛,还可采取配乐朗读等形式,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设计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
  课堂讨论是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设计问题的目的,是要借助一个与文本有联系的话题,激发、唤醒学生饶有兴趣地研读文章,我姑且称之为“曲径通幽法”。现结合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这种方法的运用。
  1.寻找文章的“空白”,于无声处感受文章的震撼力量。
  “空白”既有作者欲言而难言的,也有不值得言而不言的。如果提问能够在文章的空白点上设计,往往能够使学生更直接、更强烈地感受到文章的震撼力,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旨意。
  《〈宽容〉序言》教学中,有位老师指导学生在“刻着先驱者名字的石头上”写上碑文。这似乎与预设目标无关,但如果没有对文本的研读,就不可能写好碑文。在不少叙述性的文章中,人物的设计往往有较多的空白点。如《祝福》中,我们可以用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我’不对祥林嫂说什么灵魂的问题,祥林嫂会死去吗?”用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人物的命运,从而对小说主题有更强烈的体验。
  2.寻找文章的“症候”,于难言处把握情感和态度。
  所谓“症候式分析”,用蓝棣之教授的话说,就是“以作品中各种悖逆、含混、反常、疑难的现象作为突破口,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寻找这些现象的意义”。“症候”是作家有意识或无意识透露给读者,但又不想说得太明了的文字缺口。在阅读中,如果抓住这些“症候”,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又往往最贴近作者的原意。如在学习《黄鹂》一课时,我抓住课文最后一句,引发学生探讨:为什么作者由黄鹂想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为什么说“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有的学生从文本出发,从几次写黄鹂在具体处境下的表现来尝试回答;有的从1962年作者所处的时代来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的结合钱理群先生的观点来分析……抓住了文章的“症候”设计问题,在作者有意强调或回避不谈之中,可以激发学生探寻研究的兴趣,而分析的过程往往会更多地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四、转变语文教学理念,建构人文性教育
  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振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教材只是一部分,甚至是比重很小的一部分,相比之下,教师水平的提高更为艰巨。编得再好的教科书,如果让一些观念陈旧甚至顽固的老师去使用,也是没有办法达到理想效果的。少数教学思路比较僵化的老师,对于新的东西有一种很强的排异心理,面对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他们依然把应试教育做得踏踏实实。这些老师是落伍的、不负责任的、不称职的,他们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固守一隅,他们看不到考试这一指挥棒在悄悄地发挥着它的引导功能、转变它的角色,只能在历次不理想的教学效果面前埋怨学生是如何如何的死板与不听话。如今看来,这种一厢情愿的教学,怎能培养出有个性、有情感的学生呢?以不变应万变的思路已经过时,固守一隅只能失败,只有变才能走出困境、走向潮流。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教学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上好开放的、人性化的语文课,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做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应做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前沿阵地,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就成为我们必须探讨的重要话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渗透到了教育教学领域中,尤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把所学的理论落实到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自身的政治修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 新理念 创新教学    由于高中学生自身年龄和心理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新科标,转变教学观念,教会学生活学活用,适当把生动、形象的例子运用到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教学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营造一个高效率、高活跃的课堂。  关键词:化学教学 有效性 探讨    高效课堂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最大化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站在他们思考问题的思维角度去组织课
期刊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而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文章着重分析了导学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情况。  关键词:高中政治 导学案 作用 运用    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政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要求。这就要求将以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的教学观
期刊
“和谐”,汉语字典上的解释是“各方面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材与生活之间的和谐配合。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不仅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的表现,也是新课标精神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体现。  下面就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谈谈浅见。   一、为学生构建一个“情感的乐园”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学生走进校园,开始对于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所以,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也要求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全面发展 能力培养    陶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认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所以,要通过教育观念、评价方式和学习探究等环节,来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 创新 方法策略  
期刊
新课程美术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育人观,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因此,可以看出新课程下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必然以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新的学习方式,构成新的课堂学习氛围——快乐高效课堂。新课程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是丰富多彩、多层次的,快乐的情绪更有助于学习,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让美术课堂响起笑声。美术课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色彩的世界, 如何把学生引入这个多彩的世界, 一直是美术教师在教学
期刊
在语文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提到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容易会被忽视,仍按“常规”、“一言堂”式进行教学,语文“教改”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呢?  首先,教学要民主化、和谐化。我们探索语文新课程教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要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一个既紧张又
期刊
摘 要:本文作者提出了“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法”、“交流——互动型教学法”、“辨析——应用型教学法”三点创新,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探究——主体参与型 交流——互动型 辨析——应用型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于这一新数学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