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痛点的德式解决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pinggan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悠悠也是个不爱收拾的孩子,去幼儿园熏陶了几个月后,现在每天晚上玩完玩具,她都会学着老师的语气叫一声“aufr?umen!”(收纳整理啦!)
  曾经,有朋友对悠悠妈说,悠悠不爱吃饭,送去幼儿园就好了,让老师管管她。对持有这种想法的家长,我只能礼貌性地笑笑,因为这同时暴露了两个问题——
  首先,这些家长认可了一部分国内幼儿园老师的纪律管教法,即对孩子从外界施加压力,树立老师的权威,本质是把孩子内在的怕转换成外在的听老师的话。
  其次,说这种话的家长意图把教育的责任推给老师,而让孩子养成好好吃饭的习惯本应是家长的本职工作。
  事实上,有很多在家不好好吃饭的孩子,虽然在老师的管教下在幼儿园有所改变,可是回到家还是变身小霸王,全家人追着喂饭才肯吃几口。
  为什么?正是纪律与规则的区别,纪律的本质是恐吓与害怕,规则的本质是认同与内化。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仅仅是遵守纪律,那么一旦他脱离权威环境,就感到没有必要继续遵守纪律了。长期以往,还很容易培养出欺软怕硬的不健全人格。
  相反地,如果孩子学到的是规则,在互相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认同人人都应遵守的规则,那么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有没有人监督他,他都会自觉地去遵守规则,主动去维护公平和正义。
  在德国,没有“听话”一说,德语里甚至不存在“听话”这个词,德国老师和孩子不是上下级关系,他们给孩子带来的更多的是支持、引导、陪伴与启发。如果你问德国幼儿园最注重培养孩子的什么能力?我想答案就是规则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

不好好吃饭——“吃饭时要专注,吃饱了再下桌”


  德国幼儿园的餐桌上,老师不要求孩子必须把碗里的饭菜吃完,吃多吃少由孩子个人决定,老师不会干涉。但有一条原则——吃饭时一定要坐在桌前,一旦孩子中途离开餐桌,就被视为已经吃饱,不允许再回来接着吃。
  在悠悠的入园适应期,我曾陪同她在幼儿园用餐,亲眼目睹到德国老师严格的一面:当时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吃了几口就想跑下桌玩,老师只是问了他一句“吃饱了没有”,行动上没有任何阻止。小男孩玩了一会儿又跑回餐桌前,就在他伸手准备去拿食物的时候,老师一把夺过他的盘子,将盘子里的食物迅速倒进旁边的垃圾桶里,然后温和而坚定地告诉他:“吃饭时要专注,吃饱了再下桌。下桌就表明吃饱了,不能再回来接着吃。”
  这个场景很多家长看了,估计会觉得老师是在惩罚孩子,对孩子太严了。但德国老师毫不避讳地当着我的面做了这一切,说明在老师眼里,这是理所当然的做法。的确,这种做法就是正面管教中着重提倡的自然结果法,即让孩子自己体会行为的自然结果,并学会承担。
  不吃饭会饿,不穿衣会冷,不洗手会生病,这些都是自然结果。通过自然结果,孩子学到的是内化的规则,自发愿意遵守。而刻意的惩罚和恐吓要么只能奏效一时,要么会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双方陷入权力之争。况且,小孩子肚子饿不饿、该吃多少,他自己心里最有数。

不收纳整理——“一日三餐,一天四次”


  德国幼儿园的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且无比佩服的规则是收纳整理(aufr?umen)。相信很多有宝宝的家庭都有这样的困扰:家里的玩具散落得到处都是,好不容易收拾好,没一会功夫又被宝宝弄得乱七八糟!
  德国幼儿园对此采取的是身教和熏陶。比如,悠悠所在的儿园每天都要收纳整理四次:
  早上自由活动后、晨会之前,要收纳一次;
  吃完早饭、玩玩游戏,出发去森林(或院子)前,要收纳一次;
  户外活动回来,吃完午饭,孩子们午睡时要收纳一次;
  下午放学前,要收纳一次。
  每次开始进行下一个活动之前,都要先收纳整理一番。每一次收纳都要把教室里散落的玩具和家具全部放回原位,从无例外。虽然每天重复四次同样的收纳工作在很多国人看来是在做无用功、浪费时间,但也正是这样幼儿园里日复一日贯彻执行的收纳整理规则,培养了德国人从小讲干净、爱整洁、会收纳的良好生活习惯。
  在收纳的时候,老师并没有强迫孩子们参与,一般都是老师先动手,嘴里号召着孩子们来帮忙,小孩子一听到老师需要帮忙,大多数都会踊跃地伸出援手,不帮忙的小孩也不会被强迫,等着时间发挥作用。
  久而久之,形成了惯例,一到收纳整理的时间,孩子们就会主动帮忙。以前悠悠也是个不爱收拾的孩子,在幼儿园熏陶了几个月后,现在每天晚上玩完玩具,她都会学着老师的语气叫一声“aufr?umen!(收纳整理啦)”然后和我一起把玩具收拾放好。

爱争抢玩具——“先来后到”


  遇到孩子们争抢玩具时,德国老师一般都遵循先来后到原则,并没有强迫孩子分享。
  一个玩具谁先拿在手里谁就有先玩的权利,如果另一个孩子过来抢玩具,老师会明确制止他,并告诉孩子:“这个玩具别人已经在玩了,你可以等别人玩完了再玩,或者先玩其他的。”边说边指着另一个玩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有时,如果一个孩子一直霸占着一个玩具不放(比如滑步车,幼儿园仅有四辆),老师会向这个孩子建议:“再玩5分钟就给A玩了哦,你看他都等了好久咯!”,然后再转头对A说:“你玩10分钟就换B玩了哦,大家要轮流玩!”

不好好喝水——“喝水要坐着,喝完再去玩”


  德国幼儿园在喝水上是非常随意的,孩子想喝就喝,喝多喝少自己决定。但有一个规则孩子必须遵守:喝水时一定要坐在放水的桌边,喝完再起身去玩。
  这样规定是为了让孩子喝水时专心,以免边走边喝呛到,或者水洒出来弄湿地面发生滑倒。该规则的制定是出于孩子的安全考虑,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喝水习惯。

不好好午睡——“别人休息时不打扰”


  德国幼儿园没有强制性午睡,不想睡的孩子可以自由活动,但有一条规则需要遵守:不能在别的孩子午休时大声喧哗。
  你不睡是你的自由,但打扰到其他在睡觉的孩子就不对了。
  悠悠现在看见爸爸在睡觉,都会主动轻声轻语,遵守别人睡觉时不打扰的规则。这条规则让孩子既学会了尊重自己的意愿,又同时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其他文献
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技术示范,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减少农药使用,降低能源物资消耗,改善土壤质地,缓解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严重的问题,从而彻底告别传统农业低效高耗高污染的模式,走向绿色崛起的未来。(编辑/余风)
丽塔的货架上有一些东西放错地方了,小朋友请帮她整理一下,在每一组中和其他物品不一样的东西上打“×”吧。
摘要:变革的时代使启蒙成为社会关注的主流话语,而呼吁启蒙的根本诉求是要破除传统文化范式对新时代发展的束缚,形成社会新的精神认同。启蒙任务的达成不仅要倚重新的精神理念,更需要一定的媒介投入到启蒙实践中。作为承担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受众健康人格重任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应当是文化启蒙实践中的中坚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功能预期、过程机制等环节的理论建构和实践预设处处蕴含着启蒙的维度,文化启蒙是思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年尾岁末日寸,当我们回头理顺一年来发生的大事小情时,如果想在经历了那么多千头万绪的事儿中分出主次,有那么一刹那间,头脑会有些卡,但稍作思考,总会有那么几桩事情挤在最前面。好吧!就是它们了。因为:它们让我们的心灵震颤,带给我们痛苦的思考,给了我们最大限度的启迪和感悟……因此,在2017年纷纭的家庭教育事件中,择取了下面這几个话题,重温和解读,以期更多家长从中汲取家庭教育经
消防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生命财产安全,现在让我们一起到贵州消防教育馆,体验生死紧迫,感悟泰山之责。  贵州消防教育馆隶属于贵州省公安消防总队,设有互动体验区和陈列展示区。互动体验区有结绳训练、高空自救、心肺复苏、地震体验、电器试验、虚拟灭火、隐患查找、知识抢答、模拟报警、火场逃生等10个体验模块,在这里你可以亲历火灾报警、灭火战斗的惊险过程,体验生死时速的紧迫,从而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自防自救
曹操身世之迷:非曹参后代亦非夏侯氏抱养  2009年,河南安阳对外宣布发现曹操墓,此消息一出即引发轰动,亦引发争议。随后,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宣布,拟用DNA技术开展对曹操家族DNA的研究。  曹操本是生活在2000年前的历史人物,寻找他的DNA似乎遥不可及。课题随即开始另辟蹊径:用现在人的基因反推曹操的基因,从而破解曹操的身世之迷。  要将曹操后人与2000年前的曹操进行“亲子鉴定”,首先需
胡氏贵州龙的发现者  胡承志先生(1917.8.23 -2018.4.12)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家。作为中国地质事业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发端、发展的亲身经历者和见证者,他参与了“北京猿人”头盖骨的第一代研究和复制品的制作,也是“北京猿人”头盖骨的最后目击者;研究命名了著名的“元谋人”和“巨型山东龙”;发现了“胡氏贵州龙”,为中国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发展做出了突
“小D,过来穿鞋。”  “不要!”  “你必须过来,我们要出门。”  “出门干什么啊?”  “我们要去买菜。”  过来后,她自己会把袜子拿出来,然后尝试穿上,边穿边自言自语:“拿出来,套上去,完成!”这些话都是平时我给她穿鞋时说的。  这是我和小D的日常对话,每天我们之间可以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对话,为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谈到语言启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读绘本?听儿歌?那我就来和大家说说比这些都
近日,连看两遍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感触颇多,尤其是好多家长面对顽皮叛逆孩子束手无策,我觉得从这部影片中可以获得很多启发。虽说这是一部描述老师教育的电影,但马修老师对待叛逆孩子的态度和方法,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  马修是一个失意的音乐家,他来到了这座被称作“池塘之底”的辅育院当学监。这里的学生几乎全是连父母都管教不了的孩子,他们自私、任性、刁蛮,喜欢搞恶作剧。校长哈
《少年时代》是理查德·林克莱特编剧并执导的一部影片,由艾拉·科尔特兰、帕特丽夏·阿奎特和伊桑·霍克主演。影片用同一批演员,历时12年拍摄,讲述了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及其父母亲各个方面的变化。  这部影片说的是一个离异家庭的故事,它没有讲婚姻的经营之道,但给出了离异家庭如何教育孩子的法则,大致是:鼓励追求个人幸福,让孩子没负疚感地快乐生活;与孩子相处时,有规律和原则可遵循;散婚姻,一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