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主题》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p2007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观赏、范例的解读之后似乎艺术也有好坏之分,不管是之前的艺术史还是至今的当代的视觉艺术,我们不能排除有鱼龙混珠的成分,但是总体而言视觉艺术已经走向平民、走向生活的点滴,而不仅局限于重大事件或者历史变革,其更贴近于人们的思维、情绪、感受。我突然就有好喜欢的感觉,再深奥的艺术都该是来源于生活而不是凭空臆造的。泛读之后也只是对这30年艺术发展进程中自己相对了解的领域感受较深,有些例如宗教信仰,科学还有待进一步深读。
  整本书八个章节,第一章節算是总体纵向角度的概括,横向分为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自己精神性七个主题。每个主题所罗列的理论自己艺术家的实践都有种“好神奇,好勇敢,他们真有创造力”的感觉……
  身份,很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有根据艺术史人物肖像、自畫像转换形式的再创造、也有根据种族,民族,性别和性的集体性关系、文化的交融衍生身份的驳杂属性、由特定文化和政治环境所建构的后天得到的处境、模仿扮演艺术家或者名人等角度来演绎身份这个主题。
  艺术的初学者往往沉湎于自己到底是谁的问题,并在创作中表达这种困惑。这也包含了一些战后艺术家包括杰克逊·波洛克、马克·罗斯科在内,他们认为自我身份在于完整稳定、独特富有意义的内心。同时他们不仅从个体身份同时也从自我的公共身份来认识自己,如詹姆斯·鲁纳,他把自己呈现为一件活生生的艺术品,打破人们认为印第安人已绝迹的印象,揭露西方对美洲原住民的刻板化印象。与鲁纳一样被定义为社群归属的还有批评家露西·利帕德,他们这些艺术家利用各种艺术展来表明集体身份,尤其从人种、种族、性别和性方面来界定身份问题。
  对身份问题的探索,最早要追溯到艺术史中的人物肖像画和自画像。例如伦勃朗、梵高、培根、安迪·沃霍尔等,培根的作品展示了艺术家令人惊奇的创作能力还有沃霍尔运用色彩创造知名人物的大众传媒肖像。虽然艺术和身份间的联系始终存在却也受到政治、经济、科技、宗教信仰、人文风俗等因素产生新的发现与阐释。
  二战以后独立个体身份的关注逐渐转换为今天的社会和文化身份,如卡丽·梅·维姆斯的《餐桌系列》,简单看去像是普通的肖像作品,纵观整个系列会意识到女主角的身份是被她的性别、劳作阶层、社会历史等表征而得。
  当艺术家用某些宽泛的词语来命名自己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政治意义。他们会遭到来自其他国家或领域的歧视或被定型,艺术家用抗议、示威、演讲甚至行为艺术等来表示抗议,著名的有“游击队女孩”,一个抗衡父权体制的女性主义组织,她们出现在公共场合时都戴着黑猩猩面具并掩盖身体的服装,并提出:女人是否一定要赤身裸体才有资格进入大都会美术馆?这样直接但呼吁女性群体身份地位的问题。
  同样也有一些概念化的身份问题被提出,例如围绕女性的怀孕、生产、月经或者女性承担家务这样女性身份问题,这种比较单一且主题明确,他们主要声明人们不能代表女性来作出关于女性断言,比如女性承担抚养孩子照顾伤病的主张都应被抵制。
  来自移民、迁移及接触其他文化带来的持续不断的文化交流和同化带来了身份问题的驳杂性,毕竟信息社会不是与世隔绝的,例如中国艺术家刘虹,早年移民到美国,同时接受着美国文化以及中国的本土文化创作出中国元素的妓女和维多利亚时期精致的西式布景拍摄的影像,这里融合了中国世界观和美国世界观的文化冲突和文化合成。
  在这些里印象比较深的有模仿、扮演别人的辛迪·舍恩和森村泰昌,还有作为伊朗妇女身份经流离失所缺失信仰的奈沙特。最为沉迷的是舍曼的摄影作品。一组由69张照片组成的无题和数字编号命名的作品,她用摄影的方式拍摄下每个她想展示的女性身份,让大众深入了解并反观女性的地位,她以自拍的方式显示自己,同时也是千千万万个生活中的我们。我想它珍贵在于她的观念,在于她看似随意却很严肃的态度,贵在人们可以在她的作品里想象任何内心想表达的东西。从她的作品里我能感受到她不羁的艺术风格,不受主流的画面构图、用光、色彩理论的约束,大胆展现她想表达的。因此她的画面里不乏假肢、丝袜、裸露、性和各种形态的真实再现。很多时候考虑过多的构图色彩用光会忽略了你想表达的本意,受到的牵绊越多,越做不了真我。舍曼的观念摄影大多是有隐喻意味的,需要多了解画面,画面里她会精心安排些道具或者背景,每个人都能得到不同的感受。我想这样的艺术才算成功的,不限制读者的想法,一个火花照亮一片夜空。
  身份的演绎角度不一、形式不一,在观赏他们的作品时分析画面的各种元素之外还需要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而不是仅从类似构图、用色等审美角度,比如《餐桌系列》《无标题电影剧照系列》,看上去只是简单的人物肖像,但纵观作品就会发现并不然。我想这也是我们艺术工作者与观者之间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无言之中给人性以最默契的共鸣。
  作者简介:
  孙海文(1993.08—),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影像与数字媒体。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职业培训软环境的塑造即职业培训的“三势五气”,所谓职业培训的“三势”是指职业培训软环境的“道”,在职业培训管理中要做到“造势”、“借势”和“顺势”切忌“逆势”,所谓职业培训的“五气”是指职业培训软环境的“术”,在职业培训管理中要做到“树正气”、“打邪气”、“消怨气”“解闷气”和“鼓士气”。  关键词:“三势五气”;职业培训;软环境;塑造  很多企业在谈起职业培训工作时都表示非
期刊
摘 要:提问作为幼儿园教学的手段之一,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课堂上看似问答频繁,实际上教学实效性不强,削弱了幼儿回答问题甚至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先提出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对措施,尝试探究出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整个课堂的学习
期刊
摘 要: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自愿、自发的游戏,是幼儿园教师现在普遍采取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那么,如何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活动的一扇门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觉得应注重在目标的制定、环境的创设、幼儿的活动、教师的指导等方面考虑。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自主性  一般说来,幼儿只有在自己作主的活动圈子里,在没有来自成人压力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自主性。如果成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过去传统图书借阅服务模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为了从根本上体现出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公益服务职能,同时促进当前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当前我国诸多图书馆都对社会开启了免费开放的功能。目前我国处于文化全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自媒体发展较快,对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自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微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探析,研究服务模式创新内容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自
期刊
摘 要:丽江农家乐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受到交通、运营、项目单一、特色不足、管理不规范和没有形成规模等方面的制约。而农家乐又有着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将走向区域化、集中化、多元化、综合化、特色化、品牌化、体验化。丽江农家乐经营企业可以根据这些发展趋势,丰富“农家乐”的活动形式与内容、突出各自的特色,坚持走体验型经营的新思路,走向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丽江农家乐;现状;趋势;策略
期刊
摘 要:演员在舞台上呈献给观众的视觉艺术有多个方面,其中舞感是演员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认知,再通过艺术的加工,最终呈现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再者,舞者舞蹈表现的“形象世界”不是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其想象虚构和体验感受的结果,也是一种心灵的映像,它据剧情所需,再加上演员对此的理解来展现一个个新的舞蹈。其审美原则必须按照风格性、表现性、功能性的内涵。从根本上说,舞感是中国古典舞里不可缺的东西,它有与生俱来,也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篮球比赛决胜时刻最后一攻的情况进行解析,分析比赛最后一攻进攻战术使用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教练员执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决胜时刻;进攻战术;最后一攻  比赛的决胜时刻是指比赛结束前5分钟如果场上两支球队的分差不超过5分,那么一直到比赛结束的这段时间,在决胜时刻中结束比赛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比赛的关键时刻球队的进攻选择往往决定了比赛
期刊
摘 要:经济国际化大大提高了国际商务交际的机会,而商务英语的作用也渐渐地突显出来。商务英语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与大众英语有着巨大的差异,它是英语语言与西方理念、习惯等融会贯通的一门学科。功能对等理论在商务英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依赖于这一理论,对如何更好地翻译商務英语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开展商务英语翻译的独特方法与有效措施。本文还将商务英语翻译中,一些常见的基本特征、问题点、策略方法依次进行
期刊
摘 要:如果說设计是一门艺术学问,那么色彩就是这门艺术学问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掌握色彩搭配这门学问,并真正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居住空间设计中是需要智慧、灵感、经验、技能以及内在才华的综合表现。而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互感染力,对你在设计过程中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本文以居住空间为例,来研究色彩的理论、色彩的感性表现与心理语义、色彩搭配问题、和搭配策略能带给居住空间具体的借鉴方法,通过对居住空间
期刊
摘 要:“复调小说”是巴赫金针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作品提出的理论。借助小说《罪与罚》展现“复调小说”理论对话式的形式、静态化的要求以及思想性的目标三个方面的特点,在理解《罪与罚》的深刻内容与人性深度的同时,明晰“复调小说”基本特点。  关键词:“复调小说”;《罪与罚》;对话式;思想性  “复调小说”是巴赫金在研究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时,针对其小说中存在的各种独立意识共存的现象而提出的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