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工作中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及对策分析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orang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考古发掘的目的在于发现文物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之后在此基础上发掘出文物的价值。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时代日趋进步以及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也变得越来越强。但是考古工作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若操作不当就极有可能对文物造成伤害,削弱文物本身的文化价值。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当前考古发掘历史遗迹保护现存问题和对策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为国内考古界的发展提供相应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考古发掘;历史遗迹;保护;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7-0049-02
  所谓遗迹预防性保护,其主要含义就是对考古发掘现场中的遗址、灰坑、城墙等和古代人生活息息相关且难以移动的遗物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控,避免因外界素侵扰而出现损伤,为文物遗迹创建一个较为安全的保存条件,便于之后的博物馆展览和科学研究,并惠及民众。
  一、历史遗迹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历史遗迹保护可以让先哲创造的物质文明保留下来。文物是人类社会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至今的遗迹以及古物,这些都属于人类社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且对社會、历史、文化、艺术等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历史遗迹和文物保护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比如说和古民居建筑共存的雕花木床和石碾、石磨、织布机、纺织车、瓷器等,上述这些都是祖先在改造自然、顺应自然过程中给我们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物质文化深度反映了华夏民族先辈的历史活动轨迹,保护好这些文物古迹实际就是对祖先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对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的一种尊重。
  第二,处在文化多元化发展背景下保护历史遗迹,保存祖先所留下的财富,不仅会体现民族文化特点,同时也会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会推动文化发展,前者是后者的动力,文化多样性不单单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还会让个体、群体接受智慧启迪,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民族自信。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是国民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推动力,但是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发展背景下,现代文化冲击着古老文化,一些历史遗迹慢慢世人遗忘,所以说只有保护好历史遗迹,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
  第三,保护历史遗迹并加以有效开发,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也可让民众生活更加富足。历史遗迹保护开发和旅游可以缜密联系,但是一定要处理好期间关系,如此才能促进双方良性发展,历史遗迹可以成为地区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但前提条件就是要掌握历史遗迹保护和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历史遗迹开发一定要以优质保护为基础,唯有保护好历史遗迹,那么这个经济增长点才会经久不衰。所以历史遗迹管理工作务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开发历史遗迹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强文化交流。游客参观和游览历史遗迹的过程中,不单单可以提升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不同地区的游客还会将不同文化带到当地,推动了各类文化的融合发展。历史遗迹最为主要的特征当属开放性,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每一个国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去学习、参观和保护它,所以开展旅游也是极其有必要的。历史遗迹旅游是提升游客文化修养、拓宽其眼界和视野的重要路径。历史遗迹地区通过大力开发旅游事业,旅游事业发展中的一部分收入可以用于历史遗迹保护,为历史遗迹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还有就是游客游览历史遗迹圣地会推动各地区文化交流,也会相应地宣传当地文化。历史遗迹旅游开发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期间也会给遗迹造成损失,所以有关部门要有效处理好历史遗迹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第五,历史遗迹是祖先创造的文化,验证了本民族的发展历程,通过保护历史遗迹和利用历史遗迹,可以培养国民爱国主义情怀,提升民族自信。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古老的先辈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保护和发扬历史遗迹,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人的表现。历史遗迹是先辈留给后人极具文化意义的宝贵财富,国人应当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遗产,这份财产不仅仅属于我们,同时也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每个人都应该在历史遗迹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中贡献力量。
  第六,保护历史遗迹可以提升历史遗迹形象,也可提升当地文化品位。需要注意的是,那些被列入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中的中华历史遗迹,除了其本身知名度得以提升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地知名度、影响力、凝聚力,让未来的投资渠道更多,和外界的文化交流更为频繁。
  二、当前历史遗迹考古发掘中的现存问题阐述
  当前时期,国内考古工作者对考古现场文物保护工作都十分重视,不单如此,还有很多考古人员日渐意识到保护现场文物的重要性。但现在考古现场文物保护工作中仍旧存在着诸多弊端和不足,以资金问题和时间问题、人手问题以及配合问题等最具代表性。
  (一)由环境问题引发的文物破损。历史遗迹被正式发掘后,其环境出现了巨大变化,基于此类背景下,历史遗迹很可能会发生褪色、开裂和沙化等情况,而且历史遗迹中的含氧量猛增,这就导致内部有机物降解,并且纤维产生断裂、硬化以及粉化等情况,无机物也会加速腐蚀。如何保护历史遗迹被发掘后还完好无损、不被周边环境所影响,这是当今考古界历史遗迹保护工作中一个亟待处理的问题。
  (二)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历史遗迹保护不到位。现在的基本情况是,考古发掘工作开展期间,资金投入不是很充足,绝大多数考古资金都用于田野开发,真正作用在历史遗迹保护上的资金为数不多。就算是在考古发掘时可以全面掌握历史遗迹整体布局,且掌握历史遗迹的巨大价值,但却始终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这就会导致历史遗迹保护不到位,仅可做一些简单的保护工作,每逢雨雪恶劣天气,历史遗迹受破坏程度必然大大加深。   (三)对历史遗迹的保护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按照目前情况来看,国内考古界专家和学者对历史遗迹保护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可观成就,但却尚未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体系,对历史遗迹保护相關概念模棱两可。特别是在土遗址病害概念分类上存在诸多欠缺之处,没有完全掌握有关概念,并且遗址保护工程勘察、施工、设置、监管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有待完善,同时没有及时制定出应对环境影响的具体举措,这些内容都有待进一步地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配置。
  (四)考古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健全。考古工作开始过程中,考古领队是整个考古队伍中的权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考古领队拥有着丰富的考古经验以和深厚的考古学识,在考古工作中对文物发掘保护、文物中蕴藏的历史文化与价值都了如指掌。就考古工作来说,考古工作进行的核心目标便是获取更好更优的历史文化资料,从而利于发掘更多的历史文物,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目的,考古领队在开展考古活动时通常表现的会很随意,未能形成正规化的遗址保护观念,所以历史遗迹保护工作就没有做到位。特别是在当前时期,很多考古现场都以基建项目和抢救型考古发掘为主,所以这就严重违背了考古工作初衷,朝着商业化方位发展,继而致使诸多针对文物资料面临着永久消失的危险。
  三、考古发掘工作中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及对策
  (一)认真做好发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前期调查工作指的就是在调查和勘探期间,考古现场工作者对周边环境、历史资料信息、文物埋藏环境等一系列要点展开深入研究与探索。譬如,针对埋藏土样品的分析调查工作,文物所处环境属于酸性的,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并且在土层中存在很多青铜锈蚀迹象,这就代表着地下可能有丰富的青铜文物,但由于含水率以及酸碱性的影响,青铜文物保存的不是很完好。因此在进行考古发掘时一定要将保存得并不完好的青铜文物进行重点保护起来,辅以良性加固、技术提取等手段,顺利挖掘文物,保障安全出土。
  (二)发掘初期制定发掘计划。要以前期调查情况作为基础性依据,和文物保护专家以及学者等通力协作,对潜藏问题和威胁等展开密切讨论、交流,一同商榷有效的文物保护方案,之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方案中的要求选置相关设施和器材。
  (三)发掘期间创建临时实验室机构。历史遗迹发掘工作伊始,一般来说需要现场保护的遗迹数量不在多数,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期间就可以有所怠慢。在这段时间内,工作人员需要在历史遗迹发掘现场周围建立一个临时办公室。临时办公室建立主要是为了让文物出土后有地方存放,可以在临时办公室中对文物进行细致保护和精细化处理。若考古发掘现场临近考古工作站,那么就一定要将临时办公地点设立在工作站内部,如此一来,不单单可以进行严格管理和及时调配资源,还可以为出土文物提供一个安全的保存条件与安置环境。另外,关于现场提取工作,在历史遗迹考古发掘工作开展期间,历史遗迹会呈现出本来面貌,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文物出土,所以说务必要做好现场提取保护工作。现场提取保护指的就是在出土位置辅以正规手段去保护文物,在没有相对完备的处理设施、处理条件简陋不堪的前提下,再加上环境也复杂多变,因此就一定要将文物送至临时保管场所,妥善安置。
  四、结语
  归结来讲,当前时期的考古发掘工作在开始之前需要获取上级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操作,唯有审批合格的考古队才有资格进行考古发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力度。要深知历史遗迹保护的意义与价值,了解历史遗迹现场发掘存在的种种问题,之后通过前期调查论证、制定发掘计划、创建临时实验室机构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历史遗迹考古发掘水平,保护好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物,不断优化优化考古发掘技术,如此方可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陈筱,孙华,刘诗秋.元中都考古调查与复原试探——兼谈中国近古都城发展史的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8,(04):28-36.
  [2]李锋,尹彩燕,张清池绘图.河南淅川焦皮凹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存发掘简报[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
  (07):6-16.
  [3]张天洁,王凯来.文化景观视野下的历史校园保护历程探析——以世界遗产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学术村为例[J].中国园林,2018,(11):38-43.
  作者简介:
  赵讯,男,汉族,文物博物助理馆员,研究方向:考古发掘。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文物保护过程中,文物环境对其有着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文物环境的优劣对于文物的存在、保护以及价值的体现,甚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实践情况来看,因为文物环境不够和谐,或者环境受到污染或受到人为的破坏,使文物保护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有针对性地探讨和分析文物环境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影响以及相对应的应对策略等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同行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
期刊
【摘要】 本文就加缪作品中存在的“荒诞人”这一意象,如默尔索、西西弗等人物进行分析论述,分共性、现实意义等多层面进行阐释。作品中“荒诞人”意象的存在,首先来自于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的投射,而社会背景包括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宗教文化背景,也包含他感受到的在专制社会背后所存在的病态与荒诞。探究加缪在作品中“荒诞人”意象的运用及其蕴含的文学哲思,有助于深入去研究加缪的荒诞哲学。可以说,“荒诞人”的存在,寄
期刊
【摘要】 在中国文学中从来都不缺少园林的身影,但由于中国古代女子行为较为受限,与园林接触更多,因此园林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影响更大。一方面他作为女性重要的集会场所,是古代女性文学重要的创作素材,另一方面园林是宫闺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媒介。本文针对园林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影响展开了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 园林;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作用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本文运用美国学派所提出的平行理论,将《聊斋志异》与《十日谈》两部短篇小说集进行比较研究。主要从叙事空间、框架式结构、创作主题三方面分析两部作品之间的异同,旨在对异质文化孕育下的两部经典巨著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解读。  【关键词】 《聊斋志异》;《十日谈》;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7-0022-02  
期刊
【摘要】 隋炀帝饰情矫节、自信自负、刚愎自用以至于到心理偏执的性格是家庭、社会环境和天生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三征高丽中其性格特征可说是发挥到极致,同时这一事件也成为隋炀帝人生、事业的转折点。  【关键词】 隋炀帝;性格;高丽  【中图分类号】K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7-0037-02  隋炀帝三征高丽影响颇大,而三战三败的结果与其
期刊
【摘要】 澳大利亚当代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以半个世纪的时间为经,以克利里一家三代人为纬,用她细腻的心思和流畅的文字,编织了一幅“神与人”“爱与痛”“乐与苦”的壮锦图。其中梅吉的性格特征尤其突出,温柔而又坚强,幸福而又苦痛,她沉浮在爱情的苦海里,用一生去寻求能为之嘹亮高歌的荆棘。本文通过梅吉丰富的內心世界与澳大利亚那块土地上的自然生态相契合,从而来探究女性精神世界的纷繁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美。
期刊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开始着重建设智慧城市,但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以及何以创新,本文就此为引,提出智慧城市建设下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要求,以及智慧城市中传统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并对此提出了应对策略。
期刊
【摘要】 多元化的世界拥有多样的文化,世界文化的异彩纷呈,源自不同国家的文化底蕴。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可以反映民族的精神、文化水平,受文化差异影响,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文学类型、思维特点等均有所差异,因此,针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评论方式、评论概念也有所不同。本文分析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英美文学作品的差异,探讨其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  【关键词】 英美文化差异; 文化评论; 影响因素  【中图分
期刊
【摘要】尉迟乙僧以“凹凸画派”的西域风格,让中原画家为之震惊,在几座倍受唐王朝重视的皇家寺院内创作了大量的壁画,使唐代的绘画和艺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尉迟乙僧运用独特的艺术效果,特别用铁线描勾勒人物的每一部分的外轮廓,并依靠色彩的晕染来表现每一部分本身的起伏,他独特的绘画技法,开启了一种崭新的艺术之光,是一种新文明诞生的领导者。  【关键词】尉迟乙僧;于阗;凹凸画派  【中图分类号】J212
期刊
【摘要】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道德情操、精神思想、价值观念、艺术情趣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宝库。它不仅有着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文化标识,而且其所蕴含的价值也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在新时代,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自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紧跟时代的步伐,注入了时代活水,其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