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767562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十二届河南新闻奖(报纸系统)众多参评作品特别是获奖作品见证着一个道理:新闻的魅力在贴近。本届参评作品不乏精品,不少来自基层报刊的饱含民情民意的佳作,给人以难得的深刻启迪。
  
  一、平民视角——风景这边独好
  
  近年来新闻宣传的实践说明,“三贴近”贵在平民视角,即用平民情感关注、处理社会生活中的新闻素材。2004年是红旗渠通水40周年,如何反映这一重要事件?新华社记者抓住在全国进行的红旗渠精神巡回展中的“铁锤、提灯、小推车”,撰写了《40年前的铁锤,何以感动京沪穗》的报道(一等奖),让这些在现代都市已难得一见的物件,引发人们认真地思考当今中国特别是发达地区还要不要艰苦创业。这样重大的主题,却用一种普通的劳动工具作为切入点,使读者感到深刻、亲切,容易接受;反映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作品《专业党小组宝丰农村显身手》(一等奖)、《两票制震荡社旗农村》(二等奖)等,则显示出新闻用平民视角反映重大主题而产生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信访问题一直是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报道,难度不小。消息《疑难信访案,书记省长也分包——河南近四万干部争案下访,把大批上访积案解决在基层》(一等奖),用平民视角观察问题,体现了追求社会和谐的精神;而消息《郑州市北下街20家低保户主动退保》(一等奖)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在生活改善之后,不忘国家建设,主动为政府分忧的主人翁精神。和谐是双方的,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尤其是在“官”与民、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更应如此。
  此外,平民视角还容易使作品真实地反映我们的民族精神。中美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地方媒体在新闻宣传中一般很少涉及。消息《洛阳女孩儿感动克里》(一等奖)报道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洛阳一名高中女生陈硕2004年年初在出国期间与当时美国国会议员克里不期而遇,并进行了交谈。从中国人孝敬父母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陈硕积极宣传中国文化,克里深有感触。半年后,陈硕得知克里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即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回忆当初的会面,祝愿他当选,并揭露台湾当局坚持“台独”的真面目。一天后克里复信,告诉陈硕他的竞选工作情况,回顾初见时的谈话,赞叹中国学生强烈的责任感,表示理解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表明自己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并称如果当选,将为台海局势的稳定作出最大努力。一个普通学生和一位总统候选人,讨论一个严肃的政治话题,让世人感到亲切、真实。
  
  二、开掘要深——柳暗花明又一“景”
  
  鲁迅在谈到文艺创作时曾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这个精辟论断对新闻宣传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新闻是开掘出来的。特别是当一种报道方法成为模式之后,就会使人陷入山穷水尽的困境。此时,如果坚持开掘到精彩处,就会使人眼睛一亮,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景”。众多作品的成功就在于开掘,深深地开掘。
  重要新闻因其本身就很重要,是否还要开掘?言论《农业税免征后农村工业需要大发展》(一等奖)进行了有益探索。2004年年底,当我省宣布“从2005年起,全省免征农业税”的决定后,就在众多媒体抢抓这一重要新闻时,这篇言论的作者却超前思考:免征农业税必将给基层财政收入带来新的困难,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工业。作品以其前瞻性思考使之成为同类报道中的亮点。
  老话题新闻如何突破?一些作品开掘出了新意:党的作风建设是个老话题,特别是会议报道已成老大难问题,其中领导的出席、排名、讲话最难处理。消息《没有一位省领导出席会议》(一等奖)及时抓住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般性工作会议省领导一律不参加的决定,用改革的精神报道会议改革,是一次难得的突破;消息《一村户口,一半错了》(一等奖)针对一乡镇派出所在户口登记中出現的男孩变女娃、中年变小儿、凭空添媳妇的大量差错,经过深入采访,用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配以简单但极有说服力的数字对比的标题,真实、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在一些国家工作人员中存在的严重的不负责任的现象;刊登在《新闻爱好者》杂志上的言论《为一句话发重要改稿“感言”》(一等奖)是作者就新华社为改一个标点符号两次发出有关重要改稿电讯一事撰写的言论。文章从详细论述将一个句号改为逗号的重要性,提出新闻工作无小事的观点,对当前存在的包括新闻战线在内的浮躁之风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经常性报道如何报出新亮点?一些作品进行了有益尝试:宣传河南形象,为构建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营造良好环境,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在这类经常性报道的作品中,出现了不少新亮点。消息《安彩集团跃居世界同行老大》(一等奖)、言论《正确认识河南省情,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特别奖)、通讯《走进伊拉克》(一等奖)等一批作品从正面宣传了河南。而通讯《流泪的豫花面粉》(一等奖)则通过对我省名牌产品“豫花”面粉在湖北蒙冤而又洗冤正名的报道,从另一个侧面宣传了河南形象。这种用不同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报道宣传河南的作品,使人感到真实、全面、有说服力,避开了让人生厌的单纯说教,避免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效果良好。
  
  三、关注“普通”——风景不尽在高端
  
  近年来,媒体出现了一种“高端新闻”,通过对一些高端人物、高层论坛的报道,实现高端互动,使新闻大气、高远、庄重,成为新闻宣传中的一大闪光点。但是,新闻宣传的本质是典型宣传,特别是对来自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典型的宣传。本届参评作品特别是获奖作品着眼于社会实际,深入到生活底层,以特有的情感关注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让人感到这些典型人物就在身边,可亲可敬、可学可颂。通讯《矿井里走出来的院士》(一等奖)写一位大学毕业生从采煤工干起,通过学习、实践,成长为中国工程院唯一的来自矿井的院士;消息《科级干部李坤退休返乡当村民组长》(一等奖)报道一位退休干部用余热发光、带领乡亲致富的感人事迹;通讯《敢向世界级大师挑战的女性》(一等奖)报道了郑州大学教授童丽萍敢于向世界著名建筑规划设计单位提出疑问,促使他们修改原设计方案,为政府节约近1亿元建设投资的动人事迹,等等。这些普通劳动者的人生价值观代表着新时期劳动人民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他们的风采是新型劳动者崭新风貌的浓缩。先进源于普通,伟大来自平凡。大力宣传实际生活中的普通典型,不仅有利于增强新闻的贴近性,而且会反复见证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卑贱者最聪明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仍然是正确的。
  典型最富有个性特征。从本质上说,宣传典型人物即是通过张扬人物个性,揭示他们充满真、善、美的丰满人性,以彰显其先进性。如果说报道几名服刑人员历经一年多,先后查阅近千万字资料,编著被专家看好的《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管理》一书的通讯《来自大墙内的经济学专著》(一等奖)反映了人性的回归,那么,消息《洛阳“民工队”升格“正规军”》(一等奖)、消息《江岸车辆段“首席”工人“闪亮登场”》(一等奖)、消息《技术型务工农民走出大别山》(二等奖)等作品,则反映了人性的提升,而通讯《从打工妹到省劳模》(二等奖)就更是凸显了人性的光芒和人格的魅力。这样的先进典型对读者心灵产生的作用是撞击、震撼,这样的贴近是心灵的贴近、理性的贴近,是形体的零距离无法达到的。
  毋庸讳言,众多精品佳作固然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但参评作品存在的问题也不能不让人冷静思考。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河南报纸的宣传水平和事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舆论导向仍然是我们需要牢牢把握的问题。参评作品大都是从党报、专业报、企业报、期刊和高校校报中选送来的,但少数作品仍存在一定的导向问题。比如,追求新闻的鲜活,不等于无原则的猎奇;追求新闻的独特,不等于去抓那些毫无代表性的怪异;追求新闻的通俗,不等于表现毫无品格的低俗、媚俗。又比如,思维方法的偏颇也会引发导向问题。任何事情都有特定的环境和条件,生搬硬套,张冠李戴,难免要出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超过了,就会像真理再往前跨越半步一样,便成谬误。再比如新闻的真实性问题。局部的真实不等于全局的真实,微观的真实不等于宏观的真实。处理此类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铸成大错。还有,导向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导向、政策导向,还有经济导向、社会导向、生活导向等。如果在注意政治导向的同时,不顾及其他方面的导向,照样会出问题。新闻宣传中的任何事情都马虎不得。
  其次是观念陈旧,思维滞后,表现手法老套。精品是综合因素的结晶,任何主题的琐小、认识的偏颇、逻辑的混乱、语言的失准、制作的粗劣,都会成为作品的瑕疵,影响作品的质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有了好米却做不成好饭,那是十分可惜的。还有选送程序问题,是每年都反复强调而年年都出差错的老问题。不按要求报送作品,不按类别投档的事情时有发生。说到底,这是一个认真与否的问题。细节既然决定成败,那我们就应当认真地从细节做起。
  (作者为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本届评委会评委)
其他文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读书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今生有书为伴,人生一定会更加灿烂和丰富。  说起读书,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大到天文地理,小到小人书故事漫画,没有我不喜欢的。  2004年9月,我被借调到鹤煤三矿宣传科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由于对新闻事业和读书的热爱,我更加刻苦读书,广泛阅读各种报刊图书。随着读书的增多,从书中汲取的营养也越来越多,加上我是学中文专业的,有较扎实
期刊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下,报纸的生存又受到了严重威胁。2005年,报纸读者继续分流,广告锐减,市场严重萎缩,利润大幅下滑,因此有人断言,报纸的“冬天”已经到来,报纸被再次“宣判死刑”,连死亡的时间也说得相当明确——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提出,“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发展趋势持续不明朗,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①  相对于报纸来说,广播
期刊
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颁奖仪式于2005年9月6日举行,258件新闻作品在京受奖,其中,新华社发的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等28件获一等奖。而在一等奖的作品中,《苏州日报》记者高坡采写的消息《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以下简称《昆》)格外引人注目。原因是过去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常常为中央级和省级媒体所包揽,如今67位评委公开投票,有2/3以上的多数票齐刷刷地投给了
期刊
内容提要:  中国的新闻改革正处于一个利害攸关的关节点上,尤其是在党报的改革中如何处理党和媒介的关系更是当代新闻变革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有道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本文拟从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80年的媒介关系中探究过往的经验与教训,以及未来处理媒介关系的出发点。  19世纪末,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大众传播时代,大众传媒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影响巨大。西方大众报业观念也从19世纪后期开始
期刊
目前,关于文学与大众传媒关系的众多论述之中,论者采取的基本上是两者强弱对比鲜明的论述模式,多剖析大众传媒对文学的宰制性影响。其实,考察文学传播介质的发展历程,我们会清晰地发现,从原始的口语文字到当今现代化的电子与网络,文学传播介质日趋科技化多元化与普泛化。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文学与大众传媒融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大众传媒与文学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制约与被制约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借鉴与吸收相互
期刊
作为地市党报,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要做到指导性和可读性相结合,权威性和群众性相结合,思想性和服务性相结合。必须坚持“三贴近”,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使党报不仅人们要看,而且人们爱看,这样才能彰显地市党报的活力。    权威报道使地市党报成为读者必读报纸    党报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党和政府重大政策信息的主要发布平台;党报的公信力使得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委、
期刊
2003年5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我国数字电视总体规划》,确定广播电视数字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03年开始大力发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开展卫星电视直播业务,同时开始播出地面数字电视;从2008年开始,利用奥运会电视转播之机,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和高清晰电视。  2003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首次试播数字付费电视频道,宣告我国全面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开始。时至今日,时间已经过去两年多了,我
期刊
策划是新闻界公认的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重要前提和途径,而党报的广告经营策划和新闻策划则是异曲同工。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新闻报道可以策划,但不能策划新闻;而广告不仅可以策划,而且也可以策划广告。也就是说,新闻只有在预知和已知事实的情况下才能策划,不能无中生有策划出新闻。而广告不仅可以策划已有的,没有的也可以策划。这就是新闻的真实性与广告的市场性的区别所在。  近年来,随着都市报的崛起,党报广告经营被产
期刊
作为省级党报伸向各地的触角,驻地记者站一直担负着采写当地新闻的重任。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如何,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大多由驻地记者传向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驻地记者用新闻报道构筑了人们对某一地区的认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驻地记者应该认识到,唱响当地发展的主旋律,通过新闻报道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鼓与吹,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遗憾的是,不少驻地记者在实际工作中未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将大量
期刊
1.请您介绍一下《新闻爱好者》1986年创刊至今的发展历程。  答:《新闻爱好者》杂志创刊于1986年1月。之前,即1985年就开始筹备了;李汉岑等同志具体操作了创刊工作。我虽然在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创刊随想”,但1985年底到编辑部工作时就只能编辑第四期的稿件了。到2005年底,正好是《新闻爱好者》创刊20周年。因此,我非常感谢龙源期刊网对我的采访;非常怀念草创时期的老同志、历任老主编,以及曾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