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terw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有教师都知道,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老师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生活中的语文,所以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培养锻炼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将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一、挖掘文本,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从中挖掘可利用资源,并在课堂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几点做法如下。:
  1.1、对于教材中人物语言、动作多的课文,我让学生通过情境表演,来感知课文内容
  。例如《四季》一课,里面就有许多形容词和动词,像“尖尖、圆圆、弯弯、鞠着躬、肚子一挺。”我让学生先根据课文自己练习,再在小组内表演,最后推出代表上台表演,全班评价是否正确表演出了课文内容。这样教学,教师讲得少,学生实践多,兴趣高,人人参与都有所得,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2.2、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称象》《司马光》等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课文中的人物,结果学生们了解到的资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听了他们的汇报交流,我自己也增长了见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了杭州小伙得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才能活下来。与此同时,他获得了台湾同胞的爱心捐赠,并有一些人为了这个毫不关己的青年奔波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课前我让学生了解:白血病是一种什么病?如何治疗?上课之前再问:“假如你得了白血病,你有什么感受?”授课时要求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去阅读课文。第一步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步自学课文理解病人的痛苦和可怜;第三步自读理解两岸同胞的真情传递。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让学生自学思考,课文内容理解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3.、利用身边资源,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们老师的做法一般是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其他学生帮助解答,常常忽略了引导学生自主去解决问题,这种越俎代庖式的教育,往往会磨灭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提前一天回家动手试试看,乌鸦是怎样让瓶子里的水升高从而喝到水的,这样在课堂学习时,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也能更清楚明白的复述课文。只要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证明,不但能使他们学得更轻松有乐趣,理解得更透彻,也会收获满满的自信。
  二、走出文本,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学习语文是为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那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获取信息,来帮助我们学习语文,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我们教材中有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身边的垃圾》,就是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调查了解当地的环境、以及生态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提出环保建议,可以开展编写倡议书,拟定宣传标语,编辑“环保小卫士报”……这一系列活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爱乡,积极为家乡的环保出谋划策,并自觉做绿色家园小卫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要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条件,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手工作品,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七彩童年”,“小巧手”“十星级文明少年”评比栏,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文明标语的设计中来,像“小草正在睡觉,请不要打扰她”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就会从学生的心里笔下流出。让学生在多彩的校园环境中,通过读读、写写、画画、看看、比比、做做等各种形式,感受语文、学习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师生参与,主动实践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外,自己也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写字时,除了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临摹外,必要的引领示范也是不可少的。这样在学生心中更能留下直观深刻的印象。在指导朗读时,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后,再做简单的示范,就想让学生达到要求是不可能的。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感,并能够入情入境地朗读呢,这就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要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训练之中,首先自己试着读一读,悟一悟,想想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自己先有个初步的感知。再叫学生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学生原来感觉自己读的还不错,一站起来读效果和感觉可能就不一样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再悟,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提高朗读水平,学生从感觉到读,就是实践的过程。例如在指导朗读《中彩那天》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紧紧抓住汽车的失而复得和“我”的情感变化这两条线索朗读感悟,体会那种大喜大悲,从而体会到他们身上那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相信再这样一次次的练习过后,学生即使不能人人都达到朗读目标,但是他们也会通过实践对语文学习有了不同的收获。
  (二)、勤于动手,学习实践。
  俗话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说代替学生的做,因为看别人操作和自己动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说一套,做一套。只有亲自去做了,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感受,最直接的体验,体会的内容才能更深刻。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富有感情和价值的操作环境,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手、脑、口相结合,达到训练的目的。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来。像教学观察日记时,让学生自己种豆子或者生豆芽的实验,每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整理出比较科学的文章来。另外,在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后,可以为让学生制作手抄报,把这段时间搜集到的本单元相關资料,还有学习到的重点知识和体会编入其中,对于设计版面和内容比较好的,在班级展出,不但提高了动手能力,也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拓展活动,大胆实践。
  活动是实践的载体,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阿曼达的父亲到底有没有疯?”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采用辩论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正方认为:阿曼达的父亲疯了,并抓住描写父亲言行和神态的句子来证明。反方则认为:阿曼达的父亲没有疯,并抓住文中的句子来证明。在辩论中,学生展示了他们的灵气和才华,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激发了智慧的光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主人。
  还有一类课文,在学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比如《打电话》《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等,把它们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把静态的文字演变成活灵活现,生动感人的剧情,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是实践活动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究创新实践,探索出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加以正确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就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将继续探索,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学生成为新世纪的祖国的建设人才。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语文课程,所承担的“育人”使命显得更为重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是关键。本文聚焦“语文素养”,着眼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从学识风度、教学策略、语文活动设计、情境创设、文本解读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文教师 专业发展  201
期刊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要在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我们要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细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活动,我们也要充分认识评价的作用,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实施多元化评价,要让学生体验、感悟英语学科学习的乐趣。 小学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即能用英语做事情。在这方面我们涉及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下。  问题一:如何通过创设既基于课标又贴近学生生
期刊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受感情、理智、欲望和需要的支配。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教师的积极性决定一切改革的成效,善于运用各种管理艺术手段,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出色的完成预订目标。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学校领导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以人为本,教师第一  以人为本,教师第一,就是要理解教师的情感和意志,“要解决和满足教师的需要,特别是‘尊重的需要’,这是尊重教师的劳动价值、调动教师积极性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出发点,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一次把“语文教育”提高到了“审美教育”的高度,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立足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审美教育摆在了教学的重要位置。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那么语
期刊
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中有这么一句话:“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人生是树,语文是根;根深叶茂,受益终身”(徐国明《语文是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让孩子们,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们喜欢语文,爱上语文呢?我觉得要从低年级的课堂阅读教学入手。  一、“趣”贯满堂,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 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通过半年多翼课网的应用与实践,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既改变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又确保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教学信息化教学方式  英语是世界上交流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它是对外交流的工具,也是中
期刊
为了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勤奋阅读的人文情境化氛围,让生活在这个环境氛围中的学生明确勤奋阅读就是自己作为学生的天职,感受到如果自己不去勤奋阅读就会落后于他人,不去勤奋阅读,就会失去跟大多数同学交流的机会。那么,在小学阶段,怎样进行阅读指导,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
期刊
一、赏识学生做作业的闪光点  鼓励学生进入做作业的美的状态。一些学生在做课堂作业时讲话,打闹,或坐不安。有的教师气愤,破口大骂,或者对他们施以暴力,导致学生逆反与冲突。面对这类现象,本人分析学生不做作业的原因大致有:学生对做作业没有兴趣。根本原因是教师不挖掘学生作业的优点、成绩、进步。学生不看到自己的希望,对自己失去信心。没有做作业的动力。因此,我总是赏识学生做作业的闪光点,表扬他们坐的姿态端正;
期刊
平时经常听到老师们谈论,现在的语文不好教,孩子越大,课堂越沉闷,课上起来特别的累。怎么回事呢?如何在课堂这个教学主渠道中激活学生这个主体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乐于去学习,主动去探索,大胆地发现呢?《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