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能否借“互联网+”赚出未来?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feng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寂寂无名的便利店似乎一夜之间爆发,受到各路蜂拥而来的资本、互联网大鳄的高度关注和竞相争夺,成为O2O、互联网+风口最抢眼的渠道终端。
  1992年,香港牛奶公司在深圳开出中国大陆的第一家7-11便利店。
  但与几近前后脚进入中国市场的大型超市命运非同,便利店在中国长达20年的时间里都处于与其小体量相若的零售边缘地位。
  拐点出现在两年前。寂寂无名的便利店似乎一夜之间爆发,受到各路蜂拥而来的资本、互联网大鳄的高度关注和竞相争夺,成为O2O、互联网+风口最抢眼的渠道终端。
  而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数据,从2012年开始,便利店的销售额就以双位数的高速增长连续三年超过百货、超市、大型超市等所有大零售业态,成为中国实体零售业低迷景气下的“一枝独秀”。
  2015年5月 12-14日,超过600位的中外便利店企业代表从全国各地赶赴山西太原,参加中国便利店业态的第一次单独的行业大会——2015中国便利店大会。
  不少便利店企业人士感慨,这是便利店行业发展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场“成人礼”。
  便利店体格仍是“亚健康”
  20载青涩褪去、行业渐成,中国便利店的整体体格却仍是“亚健康”。
  主办2015中国便利店大会的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在大会上介绍,2014年,便利店已成为实体零售市场表现亮眼的“一枝独秀”。2014年,便利店年销售同比增长达到25.12%,门店同比增长达到22%。
  对比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去年5.1%的年增长率,重点百货和重点超市分别2.7%和6.5%的年增长率,去年便利店展现出非常明显的优势。而这,已经是便利店行业连续第三年在销售额增长上超过百货超市等大型零售业态。
  Today便利店CEO宋迎春则援引红杉资本的调查数据说,2015年,每一天都将有3家新的便利店开业。行业高增长速度前所未有爆发。
  但是,高速成长的便利店行业却也仍是“亚健康”的体格。
  裴亮指出,虽然便利店行业的业绩和门店均是双位数增长,但从行业的健康角度而言,便利店行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亚健康”状况。
  首先,尽管2014年便利店销售增速达到25%,但增长来源绝大多数系门店投资带动的“外延式增长”(2014年便利店门店增长达到22%)。
  其次,便利店企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统计口径以上的便利店企业单店销售额最高达1.5万元,最低只有755元,相差20倍。
  而在毛利率上,2014年中国便利店毛利率达24.27%,高于超市和大卖场的毛利水平,甚至毛利最高的企业能达到36%的毛利率,但最低的则只有16.5%。“最高和最低的中间也有很大的差距。”
  反映便利店核心竞争力的商品经营上,核心的自有品牌商品方面,有60%的便利店企业已经在开发自有品牌产品,但销售占比都偏低。
  北京宏业超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鲍居武更表示,超市企业在增速放缓之前是赚过钱的,但便利店企业从来没赚过“大钱”。直白的话语,点出便利店行业的如履薄冰。
  O2O全渠道风口还是泡沫?
  但是,“互联网+”来了,O2O正处风口,各路资本热钱和互联网大鳄的蜂拥而至,能否让便利店行业完成逆袭并健康、健壮起来?
  唐久超市曾是最早开始和电商企业合作O2O的便利店企业,被视为便利店企业探索O2O全渠道的标杆。
  但是,行进一年后,唐久超市电商采购总监张丽芳在大会上坦言现在对全渠道的理解复归模糊,“越来越看不明白(便利店的O2O全渠道)”。
  张丽芳说,现在的消费者在发生变化,因此唐久就拼命地在包括PC、移动端、微信等各种能接触到消费者的渠道做尝试。但消费者需求一直在不断变化,要真正、及时把握消费需求在如今看来仍是难以跨越的难题。
  而自称尝试做电商已有四五年的美宜佳便利店总经理张国衡透露美宜佳的全渠道已仅处于营销阶段,目前粉丝已超过250万,但其线上商城仍以整件销售便利店商品为主,拓展商品的速度需要慢慢做。而怎样找到全渠道方式的营销,如何给消费者提供渠道一致、更好的用户体验还是美宜佳全渠道推进的难题。
  不过,也有少数企业表示收获到便利店全渠道试水的价值。河北国大连锁商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四剑雯介绍,国大便利店通过微信端等营销活动在每一期活动后粉丝增长量都能达2000-3000,活跃率在10%以上,转化率在80%以上。每次活动有近1/3的顾客会购买促销外的商品,而一年半尝试下来其直营和加盟门店销售额增长在5-7%之间。
  但北京港佳好邻居连锁便利店董事总经理陶冶表示,便利店当下纷纷拓展O2O全渠道是由于顾客变了,便利店需要围绕顾客的变化建立全新的和顾客之间的联系,目前行业手段集中在全方位的、多媒体的沟通和销售的管道搭建上。但陶冶认为,互联网的顾客本质是围绕咨询和信息在走,线下零售本质上经营的是客流,便利店的全渠道核心肯定不是单纯的卖货。而便利店企业需要谨慎的是,互联网的变化非常快,各大巨头的玩法不一样,要达到的目标不同,有太多企业是“哪儿热干哪儿”,最后花钱了却什么都没干出来。
  如何“守住”服务?
  显然,便利店能否走通O2O全渠道还有待时间检验,但互联网和电商带来的冲击却已在行业显现。
  裴亮表示,服务是便利店除了商品之外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便利店核心价值之一,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和O2O的快速发展,使得以往由便利店提供的很多传统服务项目,正在快速地往线上转移。
  类似支付宝钱包等不但早能支付网上购物,更能在线化、移动化解决水电煤缴费、医院挂号、手机话费充值、缴学费、信用卡还款等几乎所有生活服务项目。   裴亮说,便利店未来的发展亟待从战略的角度做充分的预判和考量,即如何转型升级以能守住“服务的板块”?
  正是介于此,目前正在以上海门店为试点进行“瘦身增能”、门店改造的上海联华快客便利店有限公司董事长翁宇杰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其试点门店通过优化品类,减少动销差的商品,增加餐饮、休闲、咖啡、面包店等服务,试点门店同店销售增长30%。而未来,便利店还可以针对老龄化的社区提供大量服务、提供金融理财等增值服务,有无限开发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电商发展在冲击传统便利店服务的同时也给便利店带来新的机会——网定店取的门店自提服务被认为会给便利店行业未来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裴亮表示,网络零售增长速度在放缓,增长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显见的重要变化是包括京东商城1号店在内的网络零售商都在从自营模式向平台模式转移,同时物流配送众筹模式被市场热炒。
  裴亮认为,网络零售商的模式调整显示他们试图走出物流成本高导致难以盈利的死胡同。而对电商而言的大挑战恰恰就是便利店的新蛋糕。“便利店被互联网概念热炒的核心价值就是最后一公里,能解决电商送货的成本问题。”
  裴亮介绍,国外电商的发展主流模式还是店内自提,门店自提有望成为便利店未来的一个核心价值和未来发展的蓝海。
  韵达快递董事长兼总裁聂腾云更预言,未来的五到十年中,类似淘宝的全区域电子商务业务量基本上饱和,未来快递业务中会有50%的件通过便利店取货,送到消费者的家里。
  转型“制造型零售业”核心在商品经营
  目前,相比百货、超市等其他零售业态,便利店被消费者使用的效率还不高。
  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事业经营战略部总监乡裕表示,在日本便利店发展的前半期,消费者对于便利店的利用率与中国目前的水平差不多,但当时状态下,日本便利店通过转型成功走向了“制造型零售业”的道路——快速获取消费者需求,快速反映。
  不同的是,中国便利店如今在向制造型零售业转型的道路上遭遇了电子商务的冲击。
  尽管如此,与中国便利店企业热衷“追风”互联网+和O2O不一样的是,日本三大便利店巨头并不认为电商是便利店的必需。
  青岛迷你岛便利店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藤本明裕表示,便利店在整个零售业中处于最前线,在便利店当中没有必要导入电商。
  罗森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三宅示修也认为,便利店很重要的要素是即时性,即使在电商时代下也难以被取代。
  三宅示修认为,在中国便利店呈现成长期的大趋势,但目前房租成本上涨是所有企业经营上的最大麻烦,这使得便利店在店铺规模和体验提供上都受到制约;而当店铺规模不够,便利店店铺总部、物流到生产商等基础设施的系统成本将会变得更大。而只有基本设施都能够做到齐全,便利店和电商的合作才不是被利用方,而是利用方。
  相比导入电商,罗森认为强化店铺选址能力、提升供应链、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和管理、建设能够分解的物流系统,提升店铺效率对于中国便利店企业更为重要。
  当然,罗森认为电商和便利店在非日配商品上的合作可能非常大。
  7-11(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福田达也指出,7-11每年持续做千人顾客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顾客来7-11的目的是消费速食产品及日配商品。便利店渠道对供应厂商还缺乏话语权的大环境和产业链现实下,非日配商品很难满足便利店门店的顾客需求,而和电商合作的空间就凸显出可能性。
  福田达也表示,调查显示中国年轻消费者相比亚洲其他国家的年轻人更重视商品质量,因此中国便利店怎样把每一个单品质量提高是今后便利店需要做的更重要的课题,包括增加进口商品。
  “好邻居在做在线化的测试和交互,下一步将继续拓深,但最后还要回到商品的管理和经营。”陶冶说,未来将主要去做商品的解释、数据化的指导以及商品全球配置。
  互联网+趋势下便利店经营还是在“本业”。中国全家本部长朱宏涛也表示,虽然便利店正处风口,但实质上便利店行业是一个很难赚钱的行业,长久持续发展还是需要步步为营经营“本业”——即增强商品力,便利店要做潮流、时令、季节通知者,保证食品安全;提升营业力,确保加盟店与直营店一致的服务、严密即时的管理系统与多元稽查管道,打造核心的消费体验;商品开发力和后期供应链打造;开店需要科学分析。
  “如果便利店日均销售额达到1万元,便利店行业的销售总额能占到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占到中国食品零售的10%。”裴亮说,这是便利店的中国梦。
  要梦想照进现实,便利店下一步的发展应该着力提升核心商品的经营。
其他文献
摘要:京东+天天果园、阿里巴巴+易果、亚马逊+美味七七,活生生的开演了一出水果三国。  最近的水果生鲜电商,忽然间就热闹起来了。  就这两天,京东7000万美元领投天天果园的事情坐实了;而阿里巴巴早在去年年底就投资了易果网;有意思的是,亚马逊也公布了密谋多时的生鲜馆,包括美味七七、21cake、都乐中国、大希地及獐子岛。其中,美味七七是亚马逊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2014年5月16日,亚马逊曾宣布投
期刊
精美摘选:  欣喜的是她竟可以放下旧事,重新喜欢上一个人。  害怕的是怕重蹈覆辙,最后,还是孤独的一个人。  柒柒若推荐:  其实王巧琳的稿子,让我特别中意的一点是她的写作风格十分多样化,每一个故事她总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惊喜。亲爱的花粉,如果你们还记得上一期翟欢与罗译的故事,那么,往下读这个故事,你会发现,和翟欢一样在感情上是个胆小鬼的赵北北,却活出了不同的精彩。嗯……你想知道拒绝做胆小鬼的最佳方
期刊
在业外资本恒大、中石化等入局后,已经剑拔弩张的北京高端水市场再度迎来“新人”。曾多年安于广深市场的瓶装水老品牌百岁山正在酝酿扩张计划,打算在今年通过娱乐、体育营销扩大全国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其中北京市场将成为其北上的重要阵地。但是在分析人士看来,百岁山如何定位品牌、渠道和消费群,是其发力市场营销前的必备功课。  北上抢市  “以北京市场为例,目前百岁山集中在商超、特殊渠道,今年重点将提高北京市
期刊
摘要:很多经销商每年的任务量也就是刚刚能完成,即便是明显有提升空间的市场,死活就是不肯提升业绩。  大多数厂家是希望能持续发展,做大做强,成为中国第一,然后就是世界第一,成为行业里的一哥。当然了,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行业一哥,也是在成就厂家老板自己的皇帝梦。  这厂家要持续发展,这自然也得要求旗下的经销商能跟得上,具体的说来,这就需要经销商能及时的更新思路,加大投入,配合厂家的市场活动,最好的结果
期刊
摘要:单一选择,能够给顾客带来始终如一的体验,这对初创品牌最有利。  现在提起生鲜O2O没有不摇头的,无论是投资人,还是观察者,基本都觉得这生意没戏,趁早收场。但在郑州做生鲜O2O的姜晓宇却不这么认为。他所创立的菜篮网上线不到一年,已做到日均近两千单,其中60%是预付卡消费,名副其实的郑州生鲜NO.1,而且,在他看来,“这个O2O项目可以做到百亿级别”。  不止姜晓宇,笔者也认为,这个模式可以称得
期刊
摘要:5月24日,包装饮用水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正式实施。根据规定,除了天然矿泉水外,市面上在售的包装饮用水只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  5月24日,包装饮用水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正式实施。根据规定,除了天然矿泉水外,市面上在售的包装饮用水只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  这就意味着“富氧水”“冰川水”“矿物质水”等玩概念的产品退出市场,而这些产品涉及多
期刊
摘要:5月26日,沃尔玛在深圳的23家门店推出APP“速购”平台,这意味着,沃尔玛在中国市场正真正成为线下线上公司。  沃尔玛的O2O战略正在开局,也足够用心。只不过,如今中国电商行业的竞争是世界上最为激烈的。稳扎稳打的沃尔玛在中国能否快速跟上,并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还需时日的检验。  5月26日,随着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俊贤为首单APP顾客送货,沃尔玛在深圳推出APP“速购”平台,正式启
期刊
中国高端饮用水市场近几年发展迅速,有数据显示,中国高端饮用水消费增速保持在每年40%—50%,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高端饮用水瓶装市场总销售额将超过300亿元。快速的发展和巨大的利润,使得国内外很多企业纷纷盯上了这块肥肉,包括很多原来从事房地产的企业。尽管高端饮用水市场品牌众多,却至今没有一个脱颖而出的领军品牌。  笔者认为,中国高端饮用水市场目前的品牌推广和营销运作已陷入一个严重的误区和怪圈,导致
期刊
摘要:将创业和工作结合在一起,是王品探索出的一个独特的发展模式,甚至是王品多品牌战略成功的关键。  “餐饮业做不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标准化。多数餐饮连锁在营业额还没到400万元时,就开始收取加盟费,最终往往会因人员流动率高,管理经验不足,无法处理加盟店遇到的各种经营问题,纷纷倒闭。”王品集团创始人、董事主席陈正辉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说。  专注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知名经管畅销书《从A到A+》一书中指
期刊
雀巢(不要用文字,用LOGO)  全球领先的包装食品生产商雀巢(Nestle)公布了略好于预期的第一季营收数据,归功于销量和价格的双双上涨。该公司第一季度营收增长0.5%,至209亿瑞郎(约合218.5亿美元)。按内生增长基础计的营收增长4.4%。雀巢第一季在发达市场的营收增长2.5%,在新兴市场增长6.7%。  联合利华(同上)  联合利华(Unilever)第一季营收约为128亿欧元,好于预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