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最普遍的也是最深邃的,我想“中国红”便是这样的存在。
当依赖成为信仰,信仰成为文化,文化成为情结,情结成为精神,红色对于中国而言,其串联起的也就不只是历史了,更是思想。
对于勤劳的耕种者,“红”是对丰收的渴望;对于迎来新生命的家庭,“红”是喜悦与自豪;对于陷入爱情里的人,“红”是情人的面庞;对于旧时的宫中人,“红”又是地位的象征。
看西方,似乎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能有一种足以令自己、他人直接联想到这个国家本身的颜色,何况对于我们,这样的颜色更不止一种。由此,也足见中国人自古以来,自血脉流传下来的那股执着劲儿。
当我们的先人感受到火带来的光明和温暖、对野兽的震慑和那种神奇的力量——小可烤得佳肴,大可吞噬一切,他们便要让自己对火的感情物质化。通过染、画、雕、织,让其力量常伴身旁。
不同于西方,或许是因为那片大陆“进化”得更快,在科学的武装下,那里的人们更加“无畏”,所以虽然人类在最初都崇拜着火,西方人却没有执着于这种原始的情感,至少没有执着到要将情感通过一种颜色传承下来,直至将其搭建为一种跨越时空的习惯,这也就是传统、文化了。
今天,在面对一些问题时,西方人会觉得中国人是“看不开的”,说到对红色的执着,不也正是这种“看不开”,让我们更接近极致、化不可能为可能吗?放眼世界,还有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能真正“拥有”一种颜色的力量呢?
中国红对于中国人,是抢不走的宝藏,但思想却是会被影响的。不论在网络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看到或听到过这样的话:“为什么本命年要穿红袜子,好俗啊”、“都什么年代了,乡下人还大红配大绿的,太‘村儿’了”、“今年春节我妈又给我买了大红色的毛衣,真不想穿”……一代代的年轻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簇拥着其他文化,迷了眼也乱了神,甚至快忘了本。
事实上,我也是一名“90后”,对于中国红,也曾是不关心甚至不欣赏的。但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了解,我发现自己“没有一点点防备”地被撼动了,因为那些力量不只浮于表面,不是一种风潮,而是数千年的思想结晶,是巨大的,又是高度浓缩的。
站在时空中的一个坐标点上,回头看看这抹红,想想它的前因后果,突然觉得很多事都“不是事儿”了。
说到底还是那句話:中国人不能忘本。若忘了本,也就失了那份“精气神”。
当依赖成为信仰,信仰成为文化,文化成为情结,情结成为精神,红色对于中国而言,其串联起的也就不只是历史了,更是思想。
对于勤劳的耕种者,“红”是对丰收的渴望;对于迎来新生命的家庭,“红”是喜悦与自豪;对于陷入爱情里的人,“红”是情人的面庞;对于旧时的宫中人,“红”又是地位的象征。
看西方,似乎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能有一种足以令自己、他人直接联想到这个国家本身的颜色,何况对于我们,这样的颜色更不止一种。由此,也足见中国人自古以来,自血脉流传下来的那股执着劲儿。
当我们的先人感受到火带来的光明和温暖、对野兽的震慑和那种神奇的力量——小可烤得佳肴,大可吞噬一切,他们便要让自己对火的感情物质化。通过染、画、雕、织,让其力量常伴身旁。
不同于西方,或许是因为那片大陆“进化”得更快,在科学的武装下,那里的人们更加“无畏”,所以虽然人类在最初都崇拜着火,西方人却没有执着于这种原始的情感,至少没有执着到要将情感通过一种颜色传承下来,直至将其搭建为一种跨越时空的习惯,这也就是传统、文化了。
今天,在面对一些问题时,西方人会觉得中国人是“看不开的”,说到对红色的执着,不也正是这种“看不开”,让我们更接近极致、化不可能为可能吗?放眼世界,还有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能真正“拥有”一种颜色的力量呢?
中国红对于中国人,是抢不走的宝藏,但思想却是会被影响的。不论在网络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看到或听到过这样的话:“为什么本命年要穿红袜子,好俗啊”、“都什么年代了,乡下人还大红配大绿的,太‘村儿’了”、“今年春节我妈又给我买了大红色的毛衣,真不想穿”……一代代的年轻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簇拥着其他文化,迷了眼也乱了神,甚至快忘了本。
事实上,我也是一名“90后”,对于中国红,也曾是不关心甚至不欣赏的。但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了解,我发现自己“没有一点点防备”地被撼动了,因为那些力量不只浮于表面,不是一种风潮,而是数千年的思想结晶,是巨大的,又是高度浓缩的。
站在时空中的一个坐标点上,回头看看这抹红,想想它的前因后果,突然觉得很多事都“不是事儿”了。
说到底还是那句話:中国人不能忘本。若忘了本,也就失了那份“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