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冲刺专场:破釜沉舟,赢在高考(下)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千剑而后识器,攻克“高频经典类”话题
  ○豆党锋
  2012年湖北卷作文题关注“科技的利与弊”,第二年北京卷关注了“手机的利与弊”;2010年课标卷“猫吃老鼠”关注了“责任”,2012年课标卷“修船工的故事”再次关注“责任”,同年北京卷“巡道工老计”关注了“对责任的坚守”,另外,山东卷“孙中山对革命的论述”也关注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2012年浙江卷讨论了“是做路边鼓掌的人还是做英雄”,2013年辽宁卷讨论了“做沙子还是做珍珠”;2010年江西卷呼唤“找回童年”,时隔两年,浙江卷呼唤“拯救童心”……
  以上现象仅仅是巧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它表明了一个事实:选用不同材料反复考查同一个主题或立意,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者的普遍思维。成功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为了帮考生们高效备考,笔者结合近几年高考高频主题,提炼了5个“不求新但求高频”的具有前瞻性的主题,可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据真题方能押题”……
  主题一:沟通
  【上榜理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的人格底线,“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是陶渊明的人格底线,“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是于谦的人格底线……
  “和谐社会”是中国发展的蓝图和既定国策,要想实现这一蓝图,就必须守住自己的底线。“捍卫底线”是时代的呼唤。
  【最佳立意方向】
  底线一词原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后来衍生为人应该坚守的各种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考生可采用化大为小、层层推进、哲理思辨等方法来行文立意:
  (1)化大为小。比如:①思想的底线,即健康、向上的思想;②道德的底线,即诚实、善良;③法律的底线,即奉公守法;④诚信是处世的底线;⑤忠诚是爱情的底线;⑥尊严是人格的“底线”等等。
  (2)层层推进。①引论,什么是底线;②本论,为什么要坚守底线;③结论,怎样坚守底线。
  (3)哲理思辨。①坚守底线;②不可拘泥于底线,有的底线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变得落后,这需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底线,进行革新。
  【高分素材】
  ①岳飞说:“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②陶行知说:“再伟大的事情,一旦离开了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它将没有任何意义。” ③钓鱼岛常态化巡航,国家尊严不容侵犯;④一名深圳小女孩给晕倒的环卫工人撑伞,“假”爱心“真”上演,折射出新闻伦理底线的丧失;⑤国人在卢浮宫外水池洗脚及无处不在的“xx到此一游”折射出文明旅游底线的丧失;⑥徐悲鸿拒绝给蒋介石画像;⑦105岁的南京寿星钱道康,当他被某保健品厂商邀请去做广告并承诺给予高额酬金时这样说:“我不去,我从来没吃过保健品,不能说假话骗人。”
  【范文研读】
  ①2013年大纲卷 《不能用贪心来对待爱心》;②2013年广东卷 《拒绝富翁资助的一家人》;③2013年福建卷 《拒绝自由,扎根地层》;④ 2008年辽宁卷 《青少年道德调查报告》。
  主题一:沟通
  【上榜理由】
  为什么社会文明在进步,人们的“心”却越离越远?放眼我们身边,有多少熟悉的陌生人?有多少精神上的知音?又有多少宅男宅女们不知不觉地沦为“低头族”?于是我们的社会不知不觉进入了“原子化”时代。
  【最佳立意方向】
  所谓“社会原子化”是指由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联系机制——中间组织的解体或缺失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解组、人际疏离、社会失范的社会危机。考生可采取“就事论事”的方法来行文立意:
  (1)化大为小,例举社会原子化的表现:①人际关系疏离化;②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③规范失灵,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等等。
  (2)探明出现社会原子化的原因:①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无暇沟通;②科技的进步让人与人的交流变得过度简单化;③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让我们远离了传统道德;④人与人之间信任丧失,变得十分冷漠等等。
  (3)推行打破社会原子化的方法:①打开“心窗”,加强沟通;②不过度依赖科技;③加强个人修养,提升全民道德水平等等。
  【高分素材】
  ①列夫·托尔斯泰说:“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②纪伯伦说:“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③现在孩子们的日常用语中,已经渐渐少了兄弟姐妹的称呼,更弄不明白伯伯、叔叔、舅舅以及姑妈、姨妈、舅妈的差别,传统的称谓在一代人语境中渐行渐远,这实际上映照出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的巨大改变;④因子女上学或工作而成为空巢家庭的人员出现了中年化的趋势,空巢家庭引发了孤独、焦虑、忧郁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⑤宅男宅女们与外界沟通的途径基本上就是电脑与手机。
  【范文研读】
  ①2013年课标卷 《同学关系调查》;②2013年北京卷《手机的利与弊》;③2013年上海卷《自己的事情与更重要的事情》;④2013年山东卷《莫言虚心接受挑错》。
  主题三:价值
  【上榜理由】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同时也是全民族的。它既是我们个人人生的具体理想,也同国家未来相通,所以在这个大时代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尽最大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因为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利益和价值的聚合……
  【最佳立意方向】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两会上多次提到的一段话。所以对于“价值”这一主题,考生可放到时代大背景下立意,也可结合自身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每个存在的生命都有价值,承认生命的价值同时也是对生命的敬畏。比如社会的发展需要栋梁,也需要砖瓦、沙土;需要庞大的机体,也需要小小的螺丝钉;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农民。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需要各种不同材质的人共同来构建社会大厦。
  (2)每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封建社会时,读书人的价值取向是“学而优则仕”。近代的仁人志士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的人生追求是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不懈奋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解放后,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守卫边防的子弟兵,维护社会安定的公安干警,在各行各业无私奉献的千万大众,都在为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领域的精英们,大批商海的弄潮儿,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民族振兴,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命的价值来源于对自己的肯定,坚持不懈,无私奉献,自信达观,个性飞扬,平凡真诚等等。
  【高分素材】
  ①席勒说:“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②巴金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争取。”③曼德拉用生命追求民族解放与自由;④“最美舞者”廖智,化创伤为大爱;⑤“最美乡村医生”王布和20多年坚持“有钱没钱都能看病”行医理念,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戴;⑥捐肝救夫的奇女子苏丹感动无数中国人;⑦少年儿童偶像调查显示,近70%的孩子最崇拜的偶像是明星,而崇拜科学家的只有2.3%;⑧杨丽萍用“舞蹈”养活“灵魂”。
  【范文研读】
  ①2013年重庆卷《大豆与豆腐的价值》;②2013年辽宁卷《沙子与珍珠的价值》;③ 2012年福建卷《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路程》; ④ 2012年上海卷 《珍惜微光的价值》。
  主题四:规则与人情
  【上榜理由】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宇宙万物,或静或动,或大或小,都有其运行规律。“万物有度,无度则滥”,这个“度”实际上指的就是规则。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依法治国,越来越走向法制化的中国,必定会有更多的“规则”出台,但生冷的规则背后还有我们不能忽视的人间温情。所以,只有真正处理好规则与人情的关系,才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佳立意方向】
  “规则与人情”这个主题充满着哲理思辨,首先我们要遵循规则,同时也不可拘泥于规则,当规则与人情冲突时,我们该如何看待规则?考生在行文时可肯定规则,也可否认生冷的规则,也可辩证地看待规则与人情的关系。
  (1)培养规则意识。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培养对生活、工作、社会的“规则意识”,做一个讲规则、守规则的社会人。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只有自觉遵守规则,才能使生活变得愉快、和谐。
  (2)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遵循规则。社会发展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规则,如果不能形成这样的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们所有的发展都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
  (3)辩证地看待规则与人情。①规则至上,人情不能动摇规则;②人情可以完善或改变不合理的规则;③规则中应该蕴含人情味;④不违规则,不失人情;⑤严守规则,彰显公平是最大的人情等等。
  【高分素材】
  ①张居正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②莱蒙特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③“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出集体规则意识的淡薄;④欧盟对中国的无缝钢管反倾销措施违背市场经济规则;⑤2012年高考,上海一考生因自行车坏了而迟到,被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拒之门外,此事引起全社会对规则与人情的思考;⑥“潜规则”盛行,滋生各种社会问题;⑦孙扬无证驾驶被拘,彰显规则面前人人平等;⑧十八届三中全会废除劳教制度,标志着中国法制建设的又一进程。
  【范文研读】
  ①2013年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②2013年四川卷《平衡生活》;③2011年大纲卷《代买彩票》;④2019年江西卷《圆明园兽首拍卖》。
  主题五:盲从与理性
  【上榜理由】
  “抢盐”席卷中国,“世界末日”恶搞全球,“王林大师”走进王府,抱着“谣翻中国”的秦火火不仅没有“谣翻中国”,反而“谣翻了自己”……在一个网民数量接近6亿的国度里,在一个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里,我们该怎样激发从法治到德育、从盲从到理性的正能量?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一个时代问题。
  【最佳立意方向】
  “盲从与理性”是一个感情倾向特别明显的主题,对于这个主题,考生只能批判盲从,呼唤理性,写作指向性很明显。
  (1)探究原因。比如:①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②愚昧;③没有坚定的信念等等。
  (2)剖析危害。比如:①盲从会让我们丧失生命财产;②盲从会断送我们的前途;③盲从会阻碍科技发展、人类进步等等。
  (3)推行做法。比如:①丰富内心世界;②用知识武装自己;③有坚定的信念;④有自己独立的思考;⑤具有怀疑精神等等。
  【高分素材】
  ①纪伯伦说:“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是你的理性与判断和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②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③重庆木工王明由于相信“世界末日”谣言,花光多年来积蓄的11万元血汗钱,待女儿出生时家中已无分文;④莫言获奖后,他家萝卜被人洗劫一空;⑤两院出台法规: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可构成诽谤罪,这一举措旨在打击网络谣言;⑥春秋航空公司推出从唐山到石家庄9元优惠机票,大多数人认为这是谣言,无人购买优惠机票。   【范文研读】
  ①2013年天津《——而知之》;②2011年辽宁卷《苏格拉底的苹果》;③2010年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
  推波助澜的“雕虫小技”
  ○文 昕
  高考作文几乎占语文成绩半壁江山,任何人都马虎不得。考场上,考生应把握全局、扬长避短、沉着应战。如果你能兼顾作文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把握阅卷老师的阅卷心境,那么你就能轻松地跨过作文这只拦路虎了。下面就教大家一些“雕虫小技”,这些招数会让你的作文出新、出智、出彩。让我们用别出心裁的构思、清新飘逸的文风、文采出众的表达去征服阅卷老师吧!
  别出心裁,“意”为先
  古人说:“凡作文立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这三番来者,代表了认识的三个层面。第一番来者是表面上的东西,比较肤浅,绝大多数人都能想到,因此只能算一般的认识层面;第二番来者是对事物较为深刻的认识,能找到一些常人不曾见到的角度,使之写出赏心悦目的文章来,这是第二层面;第三番来者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的“柳暗花明”,是另辟蹊径后找到的“别有洞天”,能写出让读者拍案叫绝的文章,甚至是叹为观止的文章,是认识的最高层面。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教学生选第二个层面,这是求稳的办法,同时能够避开高风险和大路货,得分一般在50分左右。第三层面常被视为险径,是走险棋,成功了能得高分,想偏了则功亏一篑。其实只要重视方法指导,加强训练,则完全有可能出奇制胜,甚至可以得满分。
  例如这则材料:一只蝼蛄在陡峭的墙壁上往上爬,爬到一大半时跌落下来,但它过了一会儿又沿着墙根往上爬了……
  许多同学看了材料之后立意放在赞颂虫子的顽强、执着、败而不气馁上。这其实是“第一番来者”,属一般构思。如果再深入思考一下便可找到另一个立意:蝼蛄不会思考,不会从失败中寻找失败的原因,只知锲而不舍地苦干、蛮干,不会改变方向寻找新的途径。这就是较为深刻的立意。如果在此基础再深入思考,就可以发现我们人类中亦有此种“蝼蛄现象”,即表面的勤勤恳恳往往会得到肯定,甚至有时还作为一种精神来宣传,提倡“愚公移山”。这样就可以挖掘到“应有科学的指导,即既要达到目的,又‘多快好省’”。这就是创新的立意。
  巧拟标题,先声夺人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额和眼,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自拟题目”是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的普遍要求,它以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给同学们搭建了张扬个性、展示才情的舞台。新颖别致、引人注目的标题是让阅卷老师窥视文章内容的一个绝佳视角,很能体现作者的智慧与匠心。
  高考阅卷中,一个鲜亮新颖的题目,常常能够先入为主,为文章赚足“印象分”。反之,不少内容和表达上相当不错的文章,若题目平平,则不免给人美中不足之感。
  【拟题三原则】
  (1)准确而贴切 题目要“宽窄”适度,与主题密切相关,既不可“题”大于“文”,也不能“文”大于“题”。一个准确而贴切的标题,能时时提醒同学们组织材料要紧扣中心,避免出现取材不当甚至跑题的“硬伤”。尤其是应试作文,一定要让阅卷老师一看标题,就能产生“非常切题”的感觉。例如“是消逝,也是永恒”“消逝让生命鲜活”就非常契合“行走在消逝中”这一话题。
  (2)简洁而凝练 题目既要高度概括,又要意蕴丰富。“简洁”是字数上的要求,“凝练”则是内容上的要求。很多同学拟题时追求简洁,但简而无味。一个好的标题应符合“片言以居要”“言简而意赅”等标准。如“消逝中,拥有中”“握住流逝的魂”“一刹即永恒”这几个标题,寥寥数字,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产生“欲读个究竟”的冲动。
  (3)新颖而醒目 不落俗套,独具匠心,是拟定文章标题的高要求,也最能体现作者的才情。这样的题目或生动形象,或机智幽默,或深刻犀利,或含蓄隽永……如“花落,人独立”“逝中飘香”两个标题,前者以诗意见长,后者则以理趣制胜,都别具一格、耐人寻味。
  【拟题方法】
  (1)引用 很多诗词、成语、歌词、广告词都非常生动,用来做文章的标题,或文雅,或活泼,或深沉,富有鲜明的个性风格,能轻易地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
  引用古诗文,如“忆江南”“流水落花春去也”“曾经沧海难为水”等标题;引用歌词,如“走啊走啊走啊走”“边走边唱”等标题;引用成语,如“逝者如斯”“流年似水”“曲水流觞”等标题。
  (2)化用 根据文章的立意,巧妙地化用名言警句、成语、俗语、广告词、歌词、诗词等,赋予它们全新的寓意,这类标题常常能推陈出新、惹人注目。例如“往者已逝,来者可追”“剪不断的消逝,停不下的行走”“知否?知否?应是逝中永恒”“归来兮,‘雨巷’中的回忆”等标题,既展露了作者灵动的才情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同时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3)巧用修辞 巧用各种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使标题更为形象生动。例如:
  ①比喻,如“生命如圆”“逝去的盛宴”“人生的过去时与进行时”;②拟人,如“消逝,你慢慢走”“握住消逝的手”;③呼告,如“行走的人啊,请听我说”;④设问,如“行走乎?消逝乎?”“消逝意味着什么?”;⑤对偶,如“生命有限,行走无止”“逝者无情,行者有意”;⑥双关,如“人生需要‘惊叹号’”等。
  (4)妙用算式 同学们还记得爱迪生的这句名言吧:“1%的灵感+99%的汗水=100%的天才”。它用数学符号表达成功的真谛,耐人寻味。诚然,用算式当标题,用以昭示主旨,直观,醒目,富有哲理,能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具有出奇制胜的效果,如“消逝+行走=?”“消逝=美”“消逝≠一无所获”“行走者的+- × ÷”等标题。
  (5)“反弹” 打破思维定势,对一些公认的生活常理进行逆向思考,反向拟题,提出别具一格的见解,常常会有非同一般的效果。如2000年高考高分作文《答案是唯一的》(当时的话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作者在文中提出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答案不是丰富多彩的,而是唯一的,如我国的一夫一妻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获得了一致好评。再如2005年浙江卷高分作文《一叶不能知秋》(当时的话题是“一枝一叶一世界”),作者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从艺术、文学两个角度着手,对“一枝一叶一世界”的话题进行反向思考,指出“艺术的天地不容‘一叶而知秋’,文学的花坛同样不容管窥蠡测”,很具启发性,赢得了阅卷老师的赞叹。   拟题时应注意,“反弹”是对“正说”的突破和补充,不是彻底否定,不能走极端。拟出的题目一定要符合情理,要有“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万不能“乱弹”。
  当然,使文章的标题新颖、曲折、吸引人的方式远不止上述几种。要想在高考作文拟题时得心应手,平时必须广泛阅读,汲取营养,积淀感悟,尤其要用心体悟别人拟题之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况是“他山之玉”!自觉追求+阅读感悟+借鉴模仿,唯其如此,才有可能拟出清新脱俗、新奇鲜亮的题目,让阅卷老师“一见倾心”。但是,千万不要一味求新,为拟题而拟题,一定要注意题目和文章内容、写作要求相吻合,要“不窘于题而又不失其题”,像孔子所说的那样,“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步步为营,炼成漂亮开头
  高尔基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之感。所谓“凤头”,亦是这个道理。那么,漂亮的开头是怎样炼成的呢?
  (1) 开门见山,落笔扣题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到很多同学的青睐。
  (2) 引用经典,彰显底蕴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例如以名言开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没有水源穷尽的一天,唯有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勇往直前,方能采撷到知识果实。”
  (3) 故事导入 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如一考生写《宽容》时,这样开头:“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周总理却很抱歉地说:‘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
  (4) 精辟修辞,韵味悠长 开头运用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例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则无法成就事业,由此可见,勤则成事,惰则败业。”“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自己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雪域高原便是我记忆中的烙印……”
  (5) 巧设悬念,曲径通幽 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布局之美。如一考生写的《感受生活之美》:“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还可以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6) 名人作答,启人深思 采用名人作答的方式展开文章,有利于增强开端气势,给人高远之感。如一考生如此写《幸福》的开篇:“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吞下肚,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而斯多葛学派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7) 场景描写,渲染气氛 借助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铺垫。如《考试》一文的开端:“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拍打在墙上,嚓嚓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另外,对话、琴声、风声、雷声等等,也都可以用来开头,信手拈来,渲染氛围。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我就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
  (8)介绍背景,蓄势待发 以介绍情况、交代背景的方式开篇,可以让读者充分了解事情原委,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顺利解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写一些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文章。如《火烧赤壁》一文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读者看了这个开头以后,对两军相对峙的形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即将发生的事一目了然。
  常言道:“文无定法”。是的,作文的开头往往是由作文的内容、体裁、读者对象、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功底等综合因素所决定,并无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大家只要善于结合实际,灵活变通,巧妙派生,就能写出好的开篇。
  结构翻新,自然天成
  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建筑学讲究结构的完美,作文也是如此。
  完整是对文章结构的一般要求,严谨是对文章结构的更高要求,创新则需要在结构完整、严谨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一篇结构新颖的文章,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一篇结构新颖的考场作文,会带给阅卷老师畅快淋漓的美的享受,并因此赢得高分。
  (1) 加题记和尾记 用名人名言或自己极具概括的话精辟地概括文章的精髓,列于文首的醒目位置,使人一眼就能看到你的观点。尾记则是起画龙点睛或点石成金作用。如:北京一考生的题记为:“人生在世,斗转星移,眼前景物一一散尽。惟有那些美好的记忆,徜徉留恋,亘古不衰。”文字简洁而富灵性。又如《学会坚强》一文的开头有这样一段题记:“女孩,弱者仿佛是你的孪生姐妹,提起你,总令人提到她;女孩,眼泪似乎早已是你忠实的伴侣,当微风拨弄你的心绪时,它总会在你的脸颊跳舞。其实你要明白,女孩,你的名字不叫弱者。”这段文字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女孩是强者而不是弱者。
  (2) 运用小标题 如《写作贵在创新》一文就列出三个小标题:“一、紧扣时代脉搏,从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捕捉新意;二、充分展开联想,从无限广阔的天地中寻觅新意;三、善于逆向思维,从习以为常的素材中挖掘新意。”条理清晰,结构井然。
  (3) 镜头组合 围绕主题,选择几个典型片段组合成文。常用组合法有横向、纵向、阶梯式、对比式。例如满分作文《麻雀,我选择让你走》,作者截取了四个画面:初遇、交流、意外、决定,几个片断联缀起来,写了“我”对一只麻雀的命运进行的心灵选择:要钱,或放走麻雀。精巧的结构和简洁的笔墨,给了读者电影镜头式的美感,表现了“我”对动物的爱心。
  也可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众多材料成章。例如湖北考生满分作文《看着我的眼睛》,将小人鱼的故事、老鹰与树、三毛遍布撒哈拉的足迹等几个看似不相干的片断剪辑一起,用一条“情感与认知关系”的红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最后告诉人们:对事物亲密的情感,让人们对事物有了最完美却也最孤独的认知。
  (4)对话互动 仿媒体语言类节目(如央视的《实话实说》、《新闻调查》、《大专辩论会》等),用对话的形式组织文章。考生可用辩论式、采访式、座谈式、聊天式,这样的文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5)另类结构 从不同的人的视角写同一件事,或者从对立的两个人的视角写同一个人,或者用条款式结构写一个人,用这样的结构都是创新。还可以运用寓言、童话、梦境、故事新编等形式来创新。
  总之,如何创新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没有模式可套。若形成僵化的教条,只会形成“新八股”。我们的目的是给方法,给方向,给技巧,让学生在平时的作文和考试作文中不断创新,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
其他文献
学校利用假期违规补课,惹来许多相关人员的不满。在局外人看来,学生们理所当然会为“禁补”而拍手叫好,可是事实并非如此。高一高二的学生自然打心眼里欢迎这项举措,然而等到他们渐进高三,高考的压力逐渐增大之后,态度便开始改变,变成了所谓的“两面派”——对补课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今年寒假,有的中学严格遵守上级规定,并未组织高三学生进行补课,但该校不少高三学生却反应强烈,不仅没有因此而欣喜,反而集体求补课。
期刊
[摘 要]在日本平成年代的日本电影中,出现了“身处日本的异乡人”与“远走异乡的日本人”两类新题材。当镜头对准中国的城市、山水和人情时,表现出的是日本导演的诗意想象。三池崇史的《中国鸟人》在对诗意的表现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电影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跨境想象,传递出了日本人对现实家乡的思念、对理想主义的追寻、对过往美好的怀旧和对文化本源的探求。  [关键词]日本电影;平成年代;中国形象;三池
期刊
在城市的住宅小区、菜市场、中小学附近,人们常常能见到这样一些广告:午托、晚托、语数英同步辅导、快速作文……在刚刚开始的寒假,这些机构借着商机“狠狠”地打了一场招生广告战。这些培训内容多样、价格收费低廉的托辅培训机构大都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批,无论是教师资质还是办学场地等条件大都不符合要求,属于地道的“山寨货”。可就是这样的机构,却大受家长欢迎,近几年还出现越来越兴盛的势头,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带动力、产业融合力优势,无疑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户的参与程度是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农户在参与乡村旅游过程中出于资本、环境等不同原因与乡村旅游市场产生了各种矛盾。通过黄姚古镇阳朔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案例分析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阳朔村乡村旅游发展建议,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做出
期刊
[摘 要]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强、就业门槛低、产业关联度广等优势。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创建的“梦呜苗寨”,探索出一条符合广西区情的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特色路径。  [关键词]乡村旅游;脱贫攻坚;实践模式;发展路径   近年来,广西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因地制宜把实施产业扶贫作为重要的扶贫手
期刊
这个世界如果真的有两小无猜,我想我和猛玲无疑是最符合的了。因为从我有记忆开始,我们俩就天天都在一块玩儿,从早晨到日暮,开始得没有原因,也不知道有一天这种亲密还会结束。  那会儿我们刚上托儿所。女孩子喜欢玩的跳房子、扔沙包、踢毽子,我比猛玲玩得都好,男孩子喜欢的滚铁环、斗鸡、摔卡片,猛玲也不比我差。我们在托儿所唱歌,我们在托儿所跳舞,我们在大人的微笑中青梅竹马。  哪怕是大人们忙得昏天黑地的麦收季节
期刊
有段时间我对巴拿马国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没有人会猜到这份深沉的爱仅缘于一个肤浅的理由——当然不是因为那里有美丽的珍珠宝岛孔塔多,更不是因为世界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只因为在某个冬日的下午,我翻看的一本小说里说主人公“明媚得像一只巴拿马香蕉”,后来,地理老师说巴拿马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香蕉……没错,我偏执地爱着香蕉,连碰巧与香蕉联系到一起的陌生国度都爱。所以,本文我要写的是香蕉而不是远在中美洲的异国。
期刊
那年离开呼玛,朋友送我并留言:“回南方勿忘塞北雪。”南方不常下雪,有时几年不下一回,就是下了也不积雪,看到雪是很惊喜的。而今天,祖国最北端的一个县,一年中大半年是与雪为伍的,对于雪早已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了。对它是厌、是喜、是怨、是爱,说不清楚。一晃回来十多年了,现在真想回呼玛看雪去。  地平线上,一马平川。在灰色的天空笼罩下,没有风,只有阵阵寒气。紧接着,雪悄然无声地就来了,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密
期刊
[摘 要]在理清孙纲三十余年油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其新世纪以来成熟期作品为参照对象,对其绘画语言形式(具体从四个方面,即简约单纯的构形、完整理性的秩序、微妙恬静的色彩、呼吸渗透的笔触)和观察方式、审美理念(具体从三个方面,即“静观”的方式、对“真实”的体悟、对空灵永恒的追寻)两个大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从而为当下的油画创作提供参照和启示。  [关键词]孙纲;风景油画;静观;空灵     
期刊
晨起推窗一望,雪花正在飞舞,天地已是苍茫一片。  这天气立刻使我想到狗肉火锅。这美味的冬令食品,能帮助你蓄积起足以抵挡寒气的热量。而后你就取出梨花盏,沏上酽酽的红茶。于慢斟细酌中,取出一本闲书来读。今天的雪,又让我有机会领取这份悠闲了。  午后我读着的这本闲书,名叫《冬日漫游》,是美国人艾温·威·蒂尔在一个多世纪前写的。其中有一节专门写到他身居雪乡的感受。关于雪花,他这样写道:  “雪花代表转瞬即
期刊